中國證監會具體解答《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有關問題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4日消息:中國證監會日前就《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有關問題作了具體解答。全文如下:1、為什麼要制訂《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有何意義?

  上市公司行業信息是上市公司對外應披露信息的重要方面。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方法的科學與否,對於規範和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市場參與者對公司股票進行定價、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都有著直接的影響。由於各種原因,在我國證券市場建立之初,對上市公司沒有統一的分類,上海、深圳交易所根據各自工作的需要,分別對上市公司進行了簡單劃分:上海交易所將上市公司分為工業、商業、公用事業和綜合等四類;深圳交易所則分為工業、商業、公用事業、金融和綜合等五類。近年來,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數量的激增,兩交易所原有分類的不足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分類過粗,給市場各方對上市公司進行分析帶來了很多不便。因此,我國股票市場上迫切需要一個科學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標準。《指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訂出臺的。

  2、《指引》的分類對象是什麼?使用範圍有哪些?

  《指引》以在中國境內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為基本分類單位。《指引》適用於證券行業內的各有關單位、部門對上市公司分類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及其他相關工作。其中,中國證監會及地方證券監管部門在統計報表編制及各種對外信息公告中,應遵照《指引》執行;證券交易所應遵照《指引》編制統計報表以及各種與上市公司類屬有關的對外信息;其他機構和單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和研究需要使用其他分類標準。

  3、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GB/T4754—94)相比,《指引》有何特點?

  《指引》是以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GB/T4754—94)為主要依據的,但兩者也有顯著的不同。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1)《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的分類目的是對國民經濟進行產業分類,《指引》的分類目的是對從事多種產業活動的上市公司法人進行分類;

  2)《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的分類原則是按照產品的統一性對產業進行分類,《指引》是按照行業在公司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對上市公司進行分類;

  3)由於上市公司主要集中於製造業,為了對其進行更為明確的劃分,《指引》對製造業進行了細化,在其門類和大類之間增設了9個輔助性分類;

  4)上市公司是經營性的法人實體,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的分類體系中包括有「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等非經營性的行業。因此,《指引》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的分類體系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刪去了其中的非經營性行業;

  5)根據近年來國內、國際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指引》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的分類體系進行了調整,並增設了「信息技術產業」和「傳播與文化業」等行業;

  6)《指引》是按照行業的營業收入比重對從事多種產業活動的上市公司法人進行分類的,可能會出現某兩個或更多個行業的營業收入比重相差無幾,因此,《指引》的分類體系中增設了綜合類。

  4、為什麼《指引》要對製造業進行細分?

  我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現狀決定了我國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於製造業。若不進行細化,勢必會造成製造業過於龐大,分入其中的公司很多,不能明確反映公司的行業信息。因此,《指引》對製造業進行了細化:在製造業的門類和大類之間增設了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皮毛,木材、家具,造紙、印刷,石油、化學、塑膠、塑料,電子,金屬、非金屬,機械、設備、儀表,醫藥、生物製品,其他製造業等9個輔助性類別,使上市公司樣本在各類間的分布更加均勻,提高了《指引》的科學性和適用性。

  5、為什麼《指引》要設立綜合類?

  制訂《指引》的目的是對上市公司的行業進行科學、明確的界定,以使廣大投資者及相關人員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和經營方向。當一家公司中某兩個或更多個行業的營業收入比重相當時,將其劃入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不合適的。《指引》的分類體系中設立了綜合類,就是為了客觀反映這種情況。

  6、《指引》如何對在多種行業經營的上市公司進行分類?分類原則和方法是什麼?

  《指引》是以上市公司各行業的營業收入比重作為分類標準的,所採用財務數據是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合併報表數據;當公司某類業務的營業收入比重大於或等於50%,則將其劃入該業務相對應的類別;當公司沒有一類業務的營業收入比重大於或等於50%時,如果某類業務營業收入比重比其他業務收入比重均高出30%,則將該公司劃入此類業務相對應的行業類別否則,將其劃為綜合類。

  7、為什麼《指引》僅採用營業收入比重一個指標對上市公司進行行業劃分?

  在《指引》中,僅採用了營業收入比重一個指標來對上市公司進行分類,主要出於三方面的考慮。

  1)營業收入比重是反映公司經營行業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其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某一行業在公司所有經營領域中所處的地位;

  2)行業的固定資產比重、職工比重等指標雖然也是反映行業地位的重要指標,但是,公司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比重和職工比重資料很難獲得,從而對公司的固定資產和職工進行行業劃分非常困難;

  3)運用多指標作為標準時,各指標權重的選取不太容易,會帶有較大的主觀性。另外,標準過於複雜,也會直接影響標準的實用性。

  8、對於擬上市公司《指引》如何對其進行分類?

  對於擬上市公司,應在上報上市申請材料的同時,向證券交易所上報《上市公司行業資料調查表》。證券交易所根據《指引》對其進行分類。對於已向證券交易所上報上市申請材料但還未上市的公司,應向交易所補報《上市公司行業資料調查表》。由證券交易所根據《指引》對其進行分類。

  9、上市公司能否申請變更所屬行業?如何申請?

  未經證券交易所批准,上市公司不得擅自改變公司類屬。上市公司對自己所被劃歸的行業存在疑義,或因兼併、置換等原因而營業領域發生重大變動的,可向證券交易所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相關的財務資料,由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所提申請進行審查和批准。

  10、《指引》中為什麼沒有設立高科技「行業」?

  嚴格地說,高科技並不能作為一個行業名稱。所謂高科技公司指的是產品中的科技含量較高的公司。任何行業中都會有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產品,也就是說,任何行業中都會有高科技的公司。因此,《指引》中沒有設立高科技「行業」。

  11、日常市場中的「板塊」概念與《指引》中的行業有什麼聯繫?

  在股票市場中,所有具有一定共同特徵的上市公司均可以構成一個板塊。人們不但可以根據上市公司所屬的行業將其分為不同的行業板塊,也可以根據上市公司所在的地域將其分為不同的地區或省市板塊,還可以根據上市公司上市時間的長短將其分為新股、次新股、老股等板塊。也就是說,行業可以用來作為劃分板塊的依據,而板塊則不一定按照行業來劃分。

  12、《指引》是在1999年出臺的《上市公司分類指引(試行)》的基礎上經調整和完善而成的,與《指引(試行)》相比,《指引》進行了哪些調整?

  《上市公司分類指引(試行)》是1999年4月出臺的。1999年至2000年這段試行期間,正是信息技術、通信服務、生物製藥等為代表的新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另外,證券市場的發展也對《指引(試行)》提出了進行進一步修改的客觀要求。為了適應國家經濟和股票市場發展的新特點,我們對《指引(試行)》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完善。主要表現在:

  1)在原有體系的基礎上突出了信息技術、生物製藥等新經濟特徵,對製造業中的次類進行了合併調整(即將原製造業中通信、計算機製造業,原郵電通信業中的通信業和電訊業,原社會服務業中的計算機應用服務業和原信息與文化產業中的信息服務業合併為信息技術業門類);

  2)將醫藥製造業改稱為醫藥、生物製品業,並提高為製造業中的次類;

  3)將製造業中石油、化學、塑膠、塑料製造業合併為一個次類;

  4)取消郵電通信業門類,將其中的郵政業併入社會服務業,其餘併入新的信息技術業。

  13、《指引》與國外的相關行業分類標準相比有什麼異同?

  目前世界上比較通用的幾種行業劃分標準主要有聯合國國際產業分類、北美產業分類標準和摩根斯丹利全球行業分類等。其中,聯合國國際標準產業分類按產品同質性將產業劃分為農業、狩獵、林業;漁業;採礦、採石業;製造業;電、煤氣和水供應業;建築業;批零貿易等。現在各國政府統計部門的行業分類基本上以其為基礎;北美產業分類標準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國家在聯合國國際產業分類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改和調整而制定的,基本延續了聯合國國際標準產業分類的框架;摩根斯丹利全球行業分類是以公司為分類單位的標準,將營業收入作為公司劃分的分類方法,盈利作為第二準則,將行業分為能源、材料、工業產品、主要消費品、可選擇消費品、醫療、金融、信息技術等10大部門。《指引》是以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GB/T4754—94)為主要依據,借鑑聯合國國際標準產業分類、北美行業分類體系的有關內容的基礎上制訂而成。為了比較《指引》與摩根斯丹利全球行業分類對於我國上市公司進行行業劃分效果的好壞,我們分別選用兩種標準對我國上市公司進行了分類,並選取公司股票價格收益率、流通市值、市價總值、換手率、成交金額等指標,進行了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指引》的分類體系更加適合於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現狀,總體分類效果明顯優於摩根斯丹利全球行業分類。當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們也將繼續對《指引》的分類體系進行適時的調整,以與國家產業結構的發展狀況相適應。

相關焦點

  • 姚記科技:公司所屬行業分類變更為「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
    格隆匯 7 月 16日丨姚記科技(002605.SZ)公布,近年來,公司穩步推進「大娛樂」發展戰略,公司主營業務逐步形成了撲克牌業務和移動遊戲業務兩大板塊。根據公司2019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移動遊戲業務實現收入10.18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58.64%,為公司營業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
  • 上交所發布信披分類監管指引 持續提升監管效能
    上交所將以分類監管為重要抓手,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認真踐行「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督及自律管理職責,持續提升監管效能。
  • ...所屬行業分類變更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代碼C39)
    格隆匯 7 月 16日丨世嘉科技(002796.SZ)公布,公司於2016年5月10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之初主營業務為精密箱體系統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17年公司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收購了蘇州波發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增加了濾波器、基站天線等移動通信射頻器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 上交所發信息披露分類監管 重點關注五類公司八類事項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上交所發信息披露分類監管,重點關注五類公司八類事項11月24日晚間,上交所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信息披露分類監管》(以下簡稱《指引》)。這是上交所繼信息披露直通車、分行業信息披露監管、「刨根問底」式監管之後,總結監管實踐經驗,主動適應市場需要,在監管方式上作出的又一次提升優化。《指引》分4章共30條,澎湃新聞記者梳理了九個問題,以供讀者參考。一、《指引》的由來和主要內容。
  • 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掛牌企業分類指引(試行)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規範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以下簡稱「報價系統」)掛牌註冊企業分類工作, 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等有關標準及相關規定,制定本指引。
  • 滬市主板公司行業信息披露指引大修
  • (全文)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20年年會上的講話
    很高興參加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20年年會。首先,受易主席委託,我謹代表證監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特別是在此次抗擊疫情、復產復工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優秀上市公司代表們表示由衷的欽佩和衷心的感謝。資本市場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
  • 證監會印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46項任務發布
    近期,證監會印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力爭通過3-5年努力,使上市公司整體面貌得到較大改觀。分析人士認為,《行動計劃》的出臺,標誌著上市公司監管領域專項改革從藍圖規划走向施工建設。《行動計劃》主要包括七個方面46項具體任務:1、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
  • 深交所發布5大行業信息披露指引 白酒、汽車等行業在列
    來源:券商中國上市酒企信息披露要求進一步細化了。1月6日,深交所發布食品及酒製造、電力、汽車製造、紡織服裝、化工5件行業信息披露指引,旨在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針對性。對於食品及酒製造行業,指引要求加強銷售模式、經銷商數量等信息披露,比如報告期末同一地區經銷商數量變動同比超過30%的,應詳細披露原因。
  • [快訊]巨潮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標準正式發布
    全景網6月28日訊  6月28日,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巨潮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標準(2012年修訂)》(簡稱「巨潮行業分類標準」),標誌著我國指數機構在建立自主行業分類標準方面了邁出了重要一步。  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是指數編制中的關鍵性標準之一,它既是刻畫證券市場行業結構與發展水平的標尺,也是引領行業投資、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工具。
  • 推動期貨公司A股上市證監會副主席點明...
    期貨行業又傳喜訊!4月21日,由中國期貨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期貨分析師暨場外衍生品論壇》在杭州召開。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在會上做精彩致辭,他提出,要積極推動期貨市場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足短板,完善結構,增強能力,發揮功能。
  • 關於發布《股票上市公告書內容與格式指引(2013年修訂)》的通知
    ,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指引。第八條 發行人應在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前,將上市公告書全文在本所網站及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媒體披露。第九條 發行人可將上市公告書刊載於其他報刊和網站,但其發布信息的時間不得先於本所網站或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媒體。第十條 上市公告書在披露前,任何當事人不得洩露有關的信息,或利用這些信息謀取利益。
  • 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
    問: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禁止其證券在美國交易,並對外國公司提出額外披露要求。證監會對此有何評論?
  • 大敗局:逾80家上市公司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1個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已經突破了80家。 翻閱80多家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公告,可以發現,「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是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的最主要原因,今年初至11月底,證監會發起的立案調查中,超過八成與此有關。
  • 上交所:將4類公司納入重點監管範圍 對其信息披露事項予以重點關注
    據上交所11月24日消息,2020年11月24日,上交所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信息披露分類監管》(以下簡稱《指引》)。這是上交所繼信息披露直通車、分行業信息披露監管、「刨根問底」式監管之後,總結監管實踐經驗,主動適應市場需要,在監管方式上作出的又一次提升優化。
  • 上市公司向證監會報送配股申報材料的標準格式
    上市公司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報送配股申報材料,應按下列標準製作:  一、配股覆審材料的紙張、封面及份數  (一)紙張應採用幅面為209X295規格的紙張(相當於A4紙張規格)  (二)封面  1.標有「上市公司配股申報材料」字樣;  2.申請配股的上市公司名稱;
  • 中國證監會:美國監管機構暫時不能檢查為在美上市中國公司提供審計...
    2020-12-04 18:51:20來源:FX168 中國證監會:美國監管機構暫時不能檢查為在美上市中國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中國會計師事務所,是跨境監管合作領域的問題,應當通過加強雙邊監管合作加以解決。
  • 上市公司參股公司境內上市案例研究
    根據證監會審核相關指引,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不得單獨上市,目前國內A股尚無一例成功案例,佐力藥業(300181,股吧)(300181.SZ)和國民技術(300077,股吧)(300077.SZ)也是在上市公司稀釋股權比例至其不再是擬IPO企業的控股股東後才順利上市。其相關政策核心在於限制企業重複上市。
  • 五大信披媒體要點集粹丨證監會明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六大重點;聰明...
    央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提速 2019年11月11日,國務院國資委《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正式對外公開發布,為央企股權激勵打開了政策空間。一年間,圍繞激勵力度、業績考核、審批備案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漸次落地。
  • 莊心一聽取上市公司對監管工作意見和建議
    ,日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召開徵求意見座談會,聽取上市公司對監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莊心一說,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的基石,在市場上直接面對眾多投資者,上市公司又是我們國家各行各業的排頭兵,是財富創造者和新產業的開拓者,中國證監會與上市公司之間,自證監會設立之始,兩者關係極為緊密並且始終難以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