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都是被蛔蟲嚇大的

2020-12-06 懂球帝官方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網易上流(heyupflow)。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 | 十二

編輯 | 未生

前不久,上流君偶然刷到新加坡電影《我們的故事》,被電影中的一幕嚇住了——

兩個小孩屁屁癢,於是媽媽扒掉孩子的褲子,輕車熟路地從屁屁裡拉扯出來兩條蛔蟲,徒手,注意是徒手。 

上流君不禁摸了摸自己的屁股。

畢竟,驅蛔蟲這事兒,在座的80後、90後想必都深有體會。就想問一句:誰小時候沒拉過蛔蟲?

對80後、90後來說,屁屁痒痒可不是什麼好信號,這八成意味著你長蛔蟲了。而下一個要擔心的問題就是,蛔蟲到底啥時候從哪兒鑽出來

這可都不好說。

隨時隨地都要提防「蛔蟲恐慌」。尤其是吃了驅蟲藥之後,即使沒有上廁所的欲望,到了一定時候,蛔蟲還是會突然鑽出來。

最多的當然還是屁眼裡蠕動出來。

當年你的同桌上課不安分,沒準是在那摳PP。

那些長了蛔蟲而徹夜難眠的朋友,無非在擔心自己熟睡的時候,它偷偷鑽出來。

令人氣憤而又無可奈何的是,它有時只探出一半身子在空中漫舞,需要你助它一臂之力,將它拽出來。

也有用替代工具拉出來的,火鉗可能是很多農村孩子的選擇。

蛔蟲很多時候是隨著粑粑排出,但還是有人有這樣的擔心——蛔蟲還會從哪出來?

鼻子、嘴巴、耳朵……越想越可怕。雖說口出的概率不高,還是擔心自己中頭彩。

有的朋友不但口吐,還順帶嚼了起來(???)。

那味道那嚼勁,對不起,我先yue了。

當然也有膽大的,上完廁所之後先看粑粑裡有沒有蠕動的蛔蟲,要是發現了,還能繼續蹲著觀察一會兒蛔蟲的習性,只不過,這畫面真是想想都可怕。

「蛔蟲恐慌」為什麼會成為80後、90後的集體回憶?

說起來這跟當年的學生集體驅蟲有關。

其實上世紀90年代,中國是蛔蟲病感染率較嚴重的國家之一,1990年全國人體寄生蟲分布調查蛔蟲感染率為44.59%,據部分地區調查,城市中小學生平均感染率約40%,農村約60-80%,個別地區高達90%。

1991年,衛生部、國家教委制定下發《全國學生常見腸道蠕蟲感染綜合防治方案》(試行)。方案指出,在「感染率高於40%的地區,每年2次在中小學校集體服藥驅蟲」。

這才讓蛔蟲病感染率大大降低了。

你小時候吃過這種驅蟲藥嗎?北方是甜的糖丸,而南方很多地方則是一種錐形的驅蟲藥,風靡90年代的中小學,民間稱之為寶塔糖。包裝很簡單,只有一層透明的塑膠袋。

對如今長大成人的80後、90後來說,這是一種需要勇氣才能回憶的甜蜜味道。

不吃吧,它確實甜甜的,很好吃;可是要是吃了,就要陷入「不知道啥時候蛔蟲就會鑽出來」的恐慌中。

當然了,最終,不管你多害怕,還是會在爸媽和老師的「甜蜜利誘」中吃下去。

大概第一次吃糖而哭,就是被父母監督吃驅蟲糖。上流君記得當年媽媽給我買了一包寶塔糖,吩咐一次吃兩顆。上廁所時也在旁邊守著,盯著我的屁屁,要是看出了不對勁,立刻伸出援手。

誰說我們90後不是「被父母拉扯大」的呢,而這種「被拉扯」的感受,強烈又具體。

但其實,集體驅蛔也並不是中國獨有模式。

日本從1949年起就開始了集體驅蛔,並將防治的第一目標定在小學。經過將近半世紀的戰鬥,到1995年日本的蛔蟲感染率已由1949年的62.9%降到0.01% 。

澳洲人則生產了一種專門驅蛔蟲的巧克力,比寶塔糖更具「欺騙性」,口感不但好,而且更有誘惑力。

△看了圖,吃打蟲藥的恐懼是不是消失了呢?

80後、90後對於蛔蟲的陰影,八成就是在那些等著蛔蟲鑽出來的日子裡留下的。時至今日,不少人依舊對長相神似蛔蟲的物體極度不適,甚至引發了「軟體動物恐懼症」。

上流君就是個例子,從小怕蚯蚓。只是因為蚯蚓細細長長的,身材苗條,像極了蛔蟲。這也難怪因蛔蟲引發的軟體動物恐懼症,蚯蚓在恐懼列表中位列前茅。

聽海邊的人說沙蟲多美味多營養,可是一看這個樣子,只能當場繳械投降。沙蟲或許會感到很委屈,躺著也中槍。但誰讓你們的樣子如此相似呢,受過蛔蟲驚嚇的人,能不把你當它的另一半嗎?

不過,在這些受害者中,沒有比金針菇更想跪地大哭一場的。

△不是軟體動物嗎?我金針菇一名副其實的植物,咋就被列入清單了呢?

在吃方面,連低調的麵條也難免蛔蟲陰影之災。細長的身材,頭和腳尖點就更像了。賣細圓面的,應該考慮到這部分客源的流失。

其實吧,本來我吃著沒事,給我看圖我真棄面翻臉。


△感覺碗裡的米線也活起來了

清楚蛔蟲的真面目後,承受能力差點的,是真的拒絕聽到關於蛔蟲的任何信息,要是見到或聽到,會引起他們的強烈不適。

不要給這樣的朋友科普蛔蟲,事態嚴重的可能連朋友都沒得做了。在他們看來,給他們科普的人比蛔蟲還可怕。

不過,有些人對蛔蟲避之唯恐不及,但也有些人對蛔蟲「趨之若鶩」

比如科學家們。你想不到為了研究蛔蟲,科學家們都做過什麼。他們可都是吃蛔蟲(卵)治蛔蟲啊,這才是真的勇士

不少科學家為了研究蛔蟲特性,試驗驅蟲藥,不惜以身試蟲,上演一場場蛔蟲盛宴,不僅冒險拿自己做實驗,甚至連身邊的兄弟、室友都「沒放過」。

而另一部分人也來「享受」蛔蟲盛宴,卻是為了所謂的美。前幾年,受肥胖困擾的人為了減肥,可以「生吞蛔蟲卵」,甚至蛔蟲成蟲,然後讓蛔蟲在腹腔內自由繁衍,消耗多餘的營養,達到減肥目的。

其實至今,在「蛔蟲吧」還流傳著各種養蛔蟲的秘方——

怎麼說呢?減個肥,倒也不至於這麼瘋狂吧。

經過十多年的集體防治,好不容易擺脫了蛔蟲到處鑽出來的恐怖場景;如今,又要為了審美需求,重回「寄生蟲陰影」下,到底是不是本末倒置,上流君也只能勸一句「耗子尾汁」了。

你對蛔蟲有什麼陰影嗎?

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故事~

[1]衛生部,國家教委.全國學生常見腸道蠕蟲感染綜合防治方案[J].中國學校衛生,1992(02):78-79.

[2]孫鳳華,沈明學等.全國人群感染現狀調查[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誌,2008,3(12):936-939.

[3]楊兆民.關於學校集體驅蛔利弊關係的探討[J].中國社會醫學,1994(01):53-54.

[4]有多少人的童年陰影來自寶塔糖[EB/OL].不相及研究所,2020-9-9.

[5]人類對蛔蟲的研究,是靠一次次蛔蟲盛宴推動的[EB/OL].SME科技故事,2019-06-12.

[6]周亞清,陸亞琦等.嘉興市中小學生腸道蠕蟲感染9年防治的效果[J].浙江預防醫學,2001,13(11):20.

[7]許隆祺,蔣則孝等.學習日本、韓國先進經驗 促進我國腸道寄生蟲病防治工作[J].中國寄生蟲防治雜誌,1997,10(4):241-245.

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寶寶長蛔蟲危害大 這幾大症狀告訴你!
    寶寶長蛔蟲危害大這幾大症狀告訴你!曾經看過這樣一篇報導王大爺一家住在廣東省,所謂靠海吃海,王大爺一家人特別喜歡吃海鮮,就連王大爺5歲的小孫子也特別喜歡這一口,每每飯桌上總是少不了生魚片,用當地老人們的話說,這東西有營養!長久下來,一天五歲的小孫子說肚子痛,孩子媽以為是普通的著涼,也沒當回事,簡單給孩子吃了點藥,就過去了。
  • 為了搞懂蛔蟲在人體內幹什麼 他們竟吃下了上千枚蛔蟲卵
    說到這裡,不少 80、90 後可能想到一句恐怖的話——「你肚裡是不是生蟲子了」,然後就被要求服下味道很奇怪的寶塔糖用以打蟲。  沒有見過的同學請看一下新加坡電影《我們的故事》,電影中人徒手拉出兩條蛔蟲的場景,那是相當讓人「噴飯」的(這裡就不配圖了,感興趣的可自行搜索查看)。  蛔蟲是 80 後和 90 後的童年陰影,今天,我們聽到蛔蟲二字還是心有餘悸。但是當我們回顧人類與蛔蟲的接觸史,會發現有不少科學家和志願者為了戰勝蛔蟲,特意吃蛔蟲......
  • 蛔蟲藥什麼時候吃 蛔蟲的預防怎麼做
    蛔蟲是藏於腸胃的裡的寄生蟲,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在兒童中易發。肚子裡有蛔蟲的時候,就要吃蛔蟲藥了。蛔蟲藥什麼時候吃好呢?肚子裡有蛔蟲的症狀是什麼?如何預防蛔蟲病呢?小編為大家一一講解。蛔蟲藥什麼時候吃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需要按時吃蛔蟲藥,這樣才能將肚子中的蛔蟲儘快從體內祛除。
  • 顯微鏡下的寄生蟲之貓蛔蟲
    所有病例都作為一個完整案例研究呈現出來,包括糞檢浮選檢查時動物體徵和症狀及周邊環境的大致概況。作者還提到了重要的寄生蟲經驗以及從做過的每一次糞便浮選實驗中得出的糞便浮選的解釋建議。 貓蛔蟲(貓弓首線蟲,Toxocaracati)——貓蛔蟲卵以及蛔蟲成蟲圖片  這是在一次貓的糞便浮選試驗中發現的。
  • 蛔蟲藥"寶塔糖"尋遍藥店沒有 80後父母情有獨鍾
    對這種打蛔蟲的古董藥,不少「80後」父母情有獨鐘不少"80後"父母鍾情的"寶塔糖"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小孫說,自己去很多藥店問過,一說給孩子打蟲用的,藥師一般就推薦腸蟲清,都沒有「寶塔糖」。「有家藥店的師傅說,你現在來找這種老古董的藥啊,好多年都沒貨了。十多年了,誰還用這種藥啊。」小孫說。記者詢問了宏濟堂、泉城大藥店等大型連鎖藥店,得到的回答也是如此:「這種藥早就不用了,有副作用的,現在都用腸蟲清。兩片就能解決問題。」  所謂寶塔糖,確切地說不是糖,是打蛔蟲的藥。
  • 孩子有蛔蟲的症狀及預防
    關於蛔蟲: 原腔動物門,線蟲綱,蛔目,蛔科。是人體腸道內最大的寄生線蟲,成體略帶粉紅色或微黃色,體表有橫紋,雄蟲尾部常捲曲。蟲卵隨糞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兩種。前者金黃色,內有球形卵細胞,兩極有新月狀空隙;後者窄長,內有一團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顆粒。
  • 網傳蛔蟲卵減肥有奇效 一粒蛔蟲卵膠囊278元
    吃了蛔蟲卵能減肥? 醫生稱危險醫生提醒:蛔蟲寄生於體內有可能會造成死亡「最近我在網上找到了一家買蟲卵膠囊的,說吃了他們的蛔蟲卵就能減肥。我之前一直是吃減肥藥的,最近不少減肥藥都出了問題,不知道這種蟲卵減肥有沒有效果。」18日,熱衷於減肥的王小姐撥打本報熱線,詢問通過蟲卵膠囊減肥是否可靠。記者經過調查,發現目前網上銷售蟲卵膠囊的商家大部分都是偷偷銷售,沒有任何質量保障,而醫生則呼籲三亞市民,切不可使用如此危險的減肥方法。「蛔蟲可引起腸道、膽管及胰臟管道阻塞,蛔蟲更可入侵肺部,嚴重的會引起併發症死亡。」
  • 孩子臉上長白斑是不是有了蛔蟲,圖片啥樣
    孩子臉上長白斑是不是有了蛔蟲,圖片啥樣?孩子臉上長了白斑,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有了蛔蟲,因此會自己去買一些打蟲藥來給孩子吃,其實這是不對的,在發現孩子臉上長白斑以後,建議及時帶孩子去做個檢查,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白斑。
  • 非模式哺乳動物與其寄生蛔蟲協同演化的基因組學機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團隊對大熊貓貝蛔蟲(Baylisascaris schroederi)、小熊貓貝蛔蟲(Baylisascaris ailuri)和獅弓蛔蟲(Toxascaris leonina)進行基因組從頭測序和組裝,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研究非模式哺乳動物與其寄生蛔蟲協同演化的遺傳機制
  • 90後童年零食,跳跳糖上榜,都吃過的才算是有童年的人
    1.這種玉米糖大家都不陌生吧,過年的時候家裡就買,我是最喜歡吃這個味的2.西瓜泡泡糖,這個裡面沒有夾心,一般的會有酸酸的夾心的3.跳跳糖,感覺很神奇的一種糖,為什麼她含在嘴裡會炸,噼裡啪啦的現在都搞不懂4.口哨糖,這個都是因為它會發聲音才會買來吃的,準確的是買來玩的
  • 線蟲(1)蛔蟲、鞭蟲、鉤蟲【形態看看
    2、蛔蟲(受精、未受精)卵。3、鞭蟲卵。1、蛔蟲。5、蛔蟲腸梗阻。蟲體形似馬鞭,灰白色,前3/5處細長,後2/5處較粗,雄蟲長30-40mm,尾端向腹面彎曲。雌蟲較大,長35-50mm,尾端無彎曲。3、解剖的蛔蟲。(400倍高倍鏡觀察)
  • 研究揭示非模式哺乳動物與其寄生蛔蟲協同演化的基因組學機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團隊對大熊貓貝蛔蟲(Baylisascaris schroederi)、小熊貓貝蛔蟲(Baylisascaris ailuri)和獅弓蛔蟲(Toxascaris leonina)進行基因組從頭測序和組裝,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研究非模式哺乳動物與其寄生蛔蟲協同演化的遺傳機制
  • 研究揭示非模式哺乳動物與其寄生蛔蟲協同演化的基因組學機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團隊對大熊貓貝蛔蟲(Baylisascaris schroederi)、小熊貓貝蛔蟲(Baylisascaris ailuri)和獅弓蛔蟲(Toxascaris leonina)進行基因組從頭測序和組裝,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研究非模式哺乳動物與其寄生蛔蟲協同演化的遺傳機制,以及蛔蟲寄生生活的適應機制和大
  • 動物所揭示非模式哺乳動物與其寄生蛔蟲協同演化的基因組學機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團隊對大熊貓貝蛔蟲(Baylisascaris schroederi)、小熊貓貝蛔蟲(Baylisascaris ailuri)和獅弓蛔蟲(Toxascaris leonina)進行基因組從頭測序和組裝,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研究非模式哺乳動物與其寄生蛔蟲協同演化的遺傳機制,以及蛔蟲寄生生活的適應機制和大、小熊貓貝蛔蟲特殊的適應機制。
  • 夜晚磨牙就是有蛔蟲嗎?4種情況均可造成夜間磨牙
    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情形,在學校宿舍內尤其是人多的宿舍,半夜時磨牙聲、呼嚕聲、夢話聲「百家齊放」。可你知道夜間睡著之後磨牙是什麼原因嗎?很多人認為是有蛔蟲所導致的,其實不然。中醫把夜間磨牙稱作「齧齒」,一般以小兒居多,但在大人中也比較常見,根據引起齧齒的起因不同,可以分為虛證與實證兩大類,有根據其病機與表現的不同,可以分為4小類。
  • 2歲男童尿片出現十幾釐米蛔蟲 爸媽急忙送醫院
    兩歲男孩拉出10幾釐米的蛔蟲  前幾天,一位兩歲小男孩的媽媽來到深圳市兒童醫院,就帶著這條在尿不溼中發現的10幾釐米的白色蟲子,驚慌之餘來醫院辨別。  經鑑定,這條蛔蟲是男孩拉的......蛔蟲成蟲,臨床確診為蛔蟲症。
  • 當貓咪感染貓蛔蟲時,它會有這7種症狀,你怎樣給喵主子驅蟲呢?
    因為在感染了貓蛔蟲的貓咪糞便中存在著蟲卵,而大多數蟲卵在沙子、土壤、水窪等地方可以長期生存,所以當貓咪接觸過這些帶有蟲卵的地方或者捕食了感染蛔蟲的老鼠、兔子、小鳥等動物後,也就會間接的把蛔蟲攝入體內。因此經常外出的貓咪或者流浪貓感染上貓蛔蟲病的可能性非常高。
  • 「我是(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英語怎麼說?
    「我是你肚子裡的蛔蟲」英語怎麼說?學習英語,我一直鼓勵學生應該首先多從英語體驗開始,先從英譯漢開始,有了大量英語體驗和積累才開始「漢譯英」式學英語「什麼什麼英語怎麼說?」哈,這不就是我們中文說的「肚子裡的蛔蟲」的表達嗎?- 它真的想是我肚子裡的蛔蟲。- 它能猜透我的心思。- 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 如果寶寶出現這5種症狀,說明肚子裡可能有蛔蟲,新手父母該重視
    ,尤其是他們在吃了含糖量較高的食物後,蛔蟲就會特別興奮,然後就會在寶寶體內反覆蠕動,從而造成寶寶出現腹痛的情況。此外如果寶寶的腹中有蛔蟲的話,還會導致寶寶們經常性地出現腹瀉的情況。那麼只要發現寶寶出現了腹痛和腹瀉的情況,爸爸媽媽們就應該留神了,這很可能預示著寶寶生了蛔蟲病。 症狀二: 很多的爸爸媽媽還可能會發現,寶寶的食慾很好,每次吃飯的時候,食量也很大,但是怎麼吃都不見長身體,體重也不見增加,而且臉色看著也十分蠟黃,這是怎麼回事呢?
  • 把我從小嚇到大的《走近科學》停播了!捨不得
    放假前的最後一天,9月30日,一位大V @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上稱:「今天,在科普界有一件大事,就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此時此刻,應該說點什麼呢?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