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東湖 走出環境改善提升新路子

2020-12-06 武漢城管

近年來,東湖全力推進水岸同治、湖塘並治、流域齊治、社會共治,努力走出一條「大湖、名湖、城中湖」的生態治水之路。2019年,東湖獲評水利部「長江經濟帶最美湖泊」,2020年高分通過全國示範河湖驗收,成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實踐典範、引領生態治水的國家級示範樣本。

大美東湖的背後,凝結著無數建設者和管理者的心血和汗水。這背後也蘊含著東湖城管人在城市治理中的四大實踐探索---加強湖泊治理、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基礎設施、整治小區環境。

城市綠心 醉美東湖

改善水域環境 建成「全國示範河湖」

2019年11月,水利部在全國開展示範河湖建設,遴選出首批17個示範河湖建設名單,武漢東湖入選,是其中唯一一座城中湖。2020年11月12日水利部長江委組織的東湖示範河湖建設驗收組亮出分數,東湖以96.77的高分通過全國示範河湖建設國家驗收。一年來,東湖風景區克服疫情、大汛影響,持續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創新治湖護湖舉措,探索制度治水、法治治水,實施科學治水、生態治水、智慧治水,堅持水岸同治、湖塘並治、流域齊治、社會共治,東湖水質環境和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今年以來,東湖市政處對所轄湖泊實行全域保潔,保證全天湖面不少於12隻保潔船巡視保潔,12小時不間斷巡航,確保湖面無白色垃圾、水葫蘆等漂浮物。特別是針對夏季梅雨季節東湖口簾漂浮垃圾陡增的情況,開展按季節性、氣候性應急值守打撈。全天12條保潔船,至少16個突擊隊員隨叫隨到,參與死魚打撈、藍藻清理、落葉清撈等工作。汛期,市政處職工24小時值守新溝渠及苗圃口簾,保障汛期流水暢通;清理了九峰渠九峰湖湖面160噸各類淤泥、漂浮物等垃圾雜物。除了重視湖面保潔,風景區還注重湖面垃圾的處置清理,每日湖面垃圾送至指定垃圾處理場,嚴禁隨處傾倒,造成二次汙染。

環衛工人清理湖面垃圾

東湖有的放矢淨化水體,注重促進水質「自我修復」,提升水體「免疫力」,56.8公頃水域重現「水下森林」。在東湖聽濤景區碧潭觀魚內塘,碧波蕩漾下,水草豐茂搖曳,魚兒悠遊穿行。今秋以來,東湖「水下森林」刷屏,吸引市民遊客頻頻「打卡」。在城管、水務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東湖主湖水質保持在Ⅲ類,為近40年來最好水平。一幅幅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圖景,展現在英雄城市、文明城市的綠心之中。

東湖碧潭

聚焦問題短板 開展村灣環境治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施村灣環境綜合治理既是實現東湖風景區生態振興的需要,也是推動東湖全域旅遊大發展的需要。

2019年8月,東湖風景區出臺了《關於村灣環境衛生突出問題整治提升工作方案》,針對風景區村灣垃圾亂堆亂放、路面汙染、道路破損等突出問題,開展了「一體化、標準化、精細化、市場化、智能化」的環境綜合治理。通過開展突出問題整治,補齊村灣環境衛生短板,讓優美的村灣環境成為風景區城市管理的突破點,生態振興的支撐點,全域旅遊的新亮點,村民美好生活的增長點。

2020年,風景區城管開展了村場社區大件、裝修垃圾物品整治行動。對村灣家庭大件垃圾、廢舊家電及裝修垃圾,進行集中收集存放,由西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統一回收處理。城管、市政、城鄉、規劃等多部門協同,分別參與垃圾屋選址布局、開工建設、運營管理等各環節。全年共投入149.8萬元,在新磨山、橋梁、新武東、先鋒、濱湖、建強、九峰漁場等7個社區,新建了14個封閉式垃圾屋,開啟了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和亂堆放物品歸置存放、清運、處置的新模式。

工人師傅清理閘口

新磨山社區書記劉運平表示:「社區垃圾屋的建設,大大提高了村灣大件垃圾的集中處置能力,實現了大件垃圾資源化和可回收利用率最大化。不僅有效解決了居民大件垃圾亂堆亂放問題,還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對改善人居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

東湖吉他島

小廁所大民生 興文明建設新風尚

近年來,風景區不斷聚焦民生短板,通過統一形象、統一標準、統一服務規範,推進公廁革命,滿足城鄉居民多樣服務需求、引領城鄉環境變革、形成鄉村文明建設新風尚。

風景區下大力氣解決廁所標準低、數量少、衛生差、管理缺等問題,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分別投放城鄉新型環保廁所共124座,其中裝配式衛生間7座、模塊式衛生間117座,投放範圍涉及風景區14個村、場、社區。公廁內部配備了智能化顯示屏及智能化檢測系統,安裝了便器負壓除臭、SOS緊急呼叫器等先進裝置,先進的設備、優雅的環境、周到的服務,給市民遊客帶來了更舒適的如廁體驗。

124座公廁實行區域劃分、管理人員職責劃分,各項管理環節有序跟進,特別是制定了突發事件及惡劣天氣應急處置預案,全面提升廁所建設管理與管理服務水平。廁所革命,不僅推動了數千年鄉村如廁習慣的改變,一個個乾淨整潔、服務周到的廁所更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智慧公廁內景

推進社區治理 打造空中城市風景

2020年,為強化城市空間管理,淨化、美化轄區環境,風景區城管制定了《老舊小區樓頂雜物清理整治專項行動方案》,針對老舊小區樓頂雜物亂堆亂放、違章搭蓋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清理整治。園林場小區、植物園小區、梨園家屬區共13棟、26個單元樓頂納入整治範圍。城管、社區幹部、居民共同參與社區環境治理。對樓院屋頂違章建築、雜物、各類附屬設施按照標準逐項整治,依託社區網格化管理機制,明確巡查對象和巡查區域,做到區域全覆蓋。

城管結合燃氣安全知識、小區違建法規宣傳,深入社區開展各類主題宣傳,現場設立諮詢臺,懸掛宣傳條幅,面對面向居民宣傳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的危害,將社區居民最需要的服務帶至居民身邊。

此外,城管黨員幹部下沉社區,每周深入社區,清理衛生死角,清掃白色垃圾,清除牛皮癬……經過系列清理整治活動,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家住梨園醫院家屬區的王先生高興地說:「經過整治,小區樓道和樓頂長期堆放的雜物沒有了,樓道暢通了,環境整潔了,心氣兒也順了。」(通訊員 徐鳳嬌)

東湖磨山楚城

東湖迎霞堂

相關焦點

  • 大美東湖,斬獲「全國唯一」!
    東湖主湖水質保持Ⅲ類是近40年來最好水平一年來,東湖風景區克服疫情、大汛影響,持續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東湖水質環境和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記者寧秀梅 攝東湖「水下森林」還將不斷擴域,在湯菱湖、小潭湖新增132萬平方米,未來連點成面,超過東湖水域面積十分之一。湖溪河治水「初期雨水」變「活水」全長1530米的湖溪河經過兩年綜合治理後,原本只六七米寬的河道拓寬至40多米,排水防澇能力大大提升。
  • 蘭開馳: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雅安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路子
    「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重點,著力構建現代農業『5+3』產業體系,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鍛長板,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雅安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路子,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市奠定堅實基礎。」 ——11月5日,雅安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雅安市委書記蘭開馳出席會議並講話。
  • 芙蓉鎮黨委書記張帆:與時俱進提升溫州人精神,奮力續寫好新時代...
    今年以來,芙蓉鎮充分依託「一帶一路一優一歸」工程(即鄉村振興跨區域精品示範帶打造、雁楠公路沿線旅遊化改造、五金工具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和在外芙蓉能人志士回歸)特色優勢,以「建歷史文化名鎮、造風情旅遊小鎮、創五金產業強鎮」為動力,全面落實「生態立鎮、產業強鎮、和諧興鎮」戰略,努力走出一條美麗芙蓉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讓溫州人精神在「重要窗口」建設中綻放更加耀眼的時代光芒。
  • 武漢東湖高新區 構建高質量創新生態系統的思路與對策
    李河清 舒施妙 楊翠麗 陳秋爽  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邁向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研究其創新生態系統,對於提升區域科技創新水平,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主要圍繞武漢東湖高新區創新生態體系建設現狀,及其與天津高新區的創新生態系統的比較和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推進東湖高新區創新生態系統建設與發展的建議。
  • 【媒體看東湖】區委書記劉闖:讓市民樂享宜居宜業宜遊「東湖生活」
    《跟著書記去調研》回訪系列訪談(四) 東湖區委書記劉闖:讓市民樂享宜居宜業宜遊「東湖生活」《跟著書記去調研》回訪系列訪談(四)東湖區委書記劉闖:
  • 泰安: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原標題:泰安: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新華社播髮長篇通訊肯定學思踐行全會精神泰安做法新華社日前播髮長篇通訊《贏向未來——來自齊魯大地上的學思踐行》,介紹新華社記者行走齊魯大地,觀察山東各界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
  • 中經評論:守住"六保"底線 走出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的2020年全國兩會,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際召開。中國,正全力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下一階段政府工作怎麼幹,世人矚目。  「『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 東湖新溝渠節制閘開閘通水
    4月29日,與東湖相連的新溝渠節制閘項目完工並順利通水,將大大減輕東湖通往下遊沙湖港水域的防汛壓力。新溝渠是大東湖生態水網的重要排水通道之一,南起東湖,北至沙湖港,全長約890米。此前每到汛期,東湖水域與下遊渠道無障礙連通,不具備靈活的蓄水功能,不能及時精準調控東湖水位,對下遊渠道水位壓力增大。通過對新溝渠節制閘門建設及配套改造,解決了調控東湖水位的難題。作為武漢市防汛工作的重點工程,新溝渠節制閘項目完工後,為即將到來的汛期做好防汛準備,後期渠道內還將進行疏通,將渠道打造成東湖風景區的又一景觀通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 武漢市副市長張文彤調研東湖水環境提升工程:堅持科學系統多元治理...
    11月14日上午,武漢市副市長張文彤來到武漢生態環境投資發展集團東湖水環境提升工程鵝咀水生態示範區,調研東湖水生態修復的建設情況。武漢生態環境投資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承啟,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董事長呂善功參加調研。
  • 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秀嶼區平海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群眾...
    5位駐村第一書記利用自身和派出單位優勢,幫助所在村謀思路、找出路,靈活運用政策,有效整合資金和資源,幫助村裡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著力保障 築牢防線  平海鎮平海村貧困戶王某患有智力障礙,偶爾有暴力傾向,父母年邁,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東湖畈水稻基地獲評省級示範區
    金東區澧浦鎮東湖畈水稻基地的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榜上有名,成為全市10個獲評基地之一。東湖畈水稻基地是金東區的糧食生產功能區,佔地面積4000餘畝,其中核心試驗區1000畝,農田基礎設施齊全,農業生態環境優越。
  • 東湖實驗學校來了!7大利好兌現,這裡是徐州最有潛力的板塊之一
    東湖實驗學校來了!東湖實驗學校的消息最近火遍了朋友圈,這也成為了東湖新城首個開建的公立學校。同時,東湖景觀綠化提升、東湖一號路等工程也列入2020年徐州城建重點工程!規劃總用地面積1078.5公頃,規劃形成「一橫、三縱、多點」的空間結構,依照「產城融合」的原則進行分區,提升規劃區域內未來城市空間品質,打造淮海經濟區一流的現代城市新區,新理念引領發展的踐行區、多規融合的實驗區。
  • 環境執法「大練兵」丨環境執法部門著力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提升
    長期以來,我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一直將水汙染環境監管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積極推進,堅持監管與防控同向發力,以解決突出水汙染問題為重點,以提高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創新執法手段,強化執法監管,確保我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升。
  • 東湖論壇暨東湖會千人年會在武漢隆重舉行
    並著重介紹了從不對外發展會員的東湖會到「升級版」的有序發展高質量會員的東湖會的新變化和新機制:東湖會將率先採用「商會+論壇」的全新模式,商會促進論壇建設,論壇建設促進商會發展;東湖會在原有領導班子的基礎上,選聘在鄂著名、知名企業家擔任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
  • 關注|《中國日報》英文全媒體推介詩畫東湖:讓世界遇見最美武漢
    3月12日,《中國日報》相繼在其海外社交平臺上以《Spring in the air at Donghu》(《春滿東湖》)為題,用一段精美的《詩畫東湖》視頻,向世界展示東湖改善生態的成果。視頻裡,東湖櫻花園的標誌景點五重塔,在燦若雲霞的櫻花樹掩映下,分外妖嬈。
  • 鎮區景區化、景區全域化、全域特色化 常樂鎮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持續...
    鎮黨委書記顧闖說,在加大人居環境提升方面,堅持「鎮區景區化、景區全域化、全域特色化」思路,為常樂的未來打造一個承載「強富美高」的「家」。 常樂,建設張謇故裡小鎮,這個省級重點項目總投資500億元,核心區建設已經啟動。「小小常樂賽蘇州,又有典當又有樓。」這首流傳至今的童謠唱出了百年之前常樂鎮繁榮興盛的景象。賽蘇州,新時代賦予新含義。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建設美麗中國,良好的環境質量是重要標誌。我們要錨定目標,對標對表,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在改善環境質量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舉辦「東湖論壇」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
    人民網武漢12月30日電 12月29日,由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主辦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暨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成立兩周年「東湖論壇」在武漢舉行。湖北省政協原老領導、省文聯、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全體院士等單位60餘人參加論壇。
  • 浙江日報丨紹興「東湖高科」研發微反應技術產業化應用平臺
    在公司成立後最初10多年裡,「東湖高科」一直在尋找具有發展前景的新技術,以替代公司20多個傳統間歇式反應釜。早在2000年,就開始主攻微通道反應技術在乙烯利綠色連續化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這項研究,雖比德國滯後5年,但比國內外同行提前16年。
  •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南新...
    、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