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就打算把一批我最喜歡的夜行性奇蟲異物選出來,寫個【黑暗系生物】系列,若干年過去了,我也只寫出蚰蜒和笄蛭渦蟲兩篇,因為我希望儘可能地把這些生物身上所有有趣的故事和細節展現出來,而拍齊這些照片並非易事,除了需要多次在深夜進山,運氣也是很重要的。
話說回來,雖然我整天和蛇蟲鼠蟻泡在一起,但並不意味著世上沒有我不怕的生物,舉例來說,我最怕的三種昆蟲分別是:美洲大蠊、東亞蜚蠊和澳洲大蠊。
▲蟑螂,是蜚蠊目昆蟲的統稱,全世界6000多種蟑螂中,其實大部分不屑於食人間煙火,而是生活在森林草原等自然環境中,對人有害的只有區區數十種,而對於中國南方的朋友們來說,最熟悉的莫過於圖上的美洲大蠊——這些渾身泛著棕紅色油光的惡魔不僅會在深夜時分從你家的各種角落和縫隙中鑽出開始狂歡,同時也把自己攜帶的多種病原體留在餐具、果蔬甚至牙刷上與你分享,另外也讓許多初來南方的北方銀知道了這世界上居然有又大又能飛的蟑螂。
▲一隻美洲大蠊正企圖通過門縫鑽入我家。
我和美洲大蠊的孽緣大概要追溯到二十年前,那時我還是個擁有一頭濃密秀髮的毛頭小子,見了任何生物都要上上手,除了觀其色,還要聽其聲和聞其味,可問題就出在這聞其味上——蟑螂作為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有翅昆蟲之一,從3億年前的石炭紀演化至今,早已身懷多種奇淫巧技,其中最具殺傷力的便是身上的氣味,而二十年前我錯誤地把它置於鼻子前深深一吸,便讓我對它們恐懼至今。
幾種居家蟑螂身上都帶有類似的氣味,來自於其體表分泌出的脂質化合物,這氣味不似蝽象(臭屁蟲)那樣僅僅是刺鼻,也不像屁步甲那樣臭中帶香,而是一種直擊靈魂的,或者說直擊神經末梢,能直接引發嘔吐反應的可怕味道,可謂不聞不知道,一聞忘不掉。
▲銀環蛇、眼鏡蛇或是金環胡蜂這些常人眼裡的致命生物我從來都能淡然面對,但在拍攝上述三種蟑螂時卻總高度緊張——擔心它們被驚飛,然後再次聞到那讓我恐懼了二十年的氣味。
萬幸,蟑螂們雖然在居家和自然環境中都有兩把刷子,能毫無壓力地生存和繁衍,但食物鏈的環環相扣讓蟑螂並不能完全地無所忌憚,通俗來說:你牛X,就會有更牛X的狠角色來治你。
▲今日主角——白額高腳蛛(以下簡稱「白額」)便是最著名的蟑螂殺手。很顯然,它的外形在大部分人眼裡也不怎麼討喜,但因其過於突出的捕殺蟑螂能力,前段時間它還一不小心當了一回網紅,甚至讓許多飽受蟑螂困擾的網友想求購或是捕捉白額放到家中,以控制不受控制的蟑螂。
▲它的名字很好理解,一張圖就能說明白。
▲而在網絡普及之前,大多數人對它並不了解,作為時常出現在房屋裡的大如手掌的蜘蛛,其最終命運大多是被伴隨著一聲「臥槽」的掃帚送上輪迴路。
▲和大多數蟑螂一樣,白額也有著扁平的身形,這讓喜歡躲藏在窄小縫隙中的蟑螂們無所遁形。同時,白額也具有明顯晝伏夜出習性,這倆特徵是它作為蟑螂天敵的先決條件。
▲白額證件照。可以看到它的八枚小眼睛幾乎全朝向正前方分布,這也是高腳蛛科所有蜘蛛共有的眼式,所以在捕獵時,它們只關注正前方的情況。作為不結網的遊獵型蜘蛛,白額擅長的捕獵方式是守株待蟑——選個位置靜靜等待,當獵物路過時,八條大長腿瞬間提供驚人的爆發力,眨眼間,獵物已落入口中。
▲一對碩大的螯肢(毒牙),是白額的大殺器,雖然毒性微乎其微,但鉗制住獵物之後足以讓其難以掙脫。我在讀小學時曾被它在手掌上咬過一口,但除了留下兩個小洞和出了點血,並沒有其他不良反應。其實放眼整個中國,雖然幾乎所有蜘蛛都有毒,但幾乎沒有任何蜘蛛的毒性能對人產生太大危害,所以大家對蜘蛛的毒性不必過度恐懼。
▲在廣東的任何荒野郊外,夜晚時分都可以看到眾多白額在灌木和地表上設下埋伏。說是埋伏,其實也就是隨便找一地兒趴著,然後坐等某個倒黴的路蟲甲。
▲在四川,白額則更為常見,夜晚時在村頭巷尾的圍牆上都隨處可見,而且它們的平均體型比廣東的同類們更為碩大,這可能是四川盆地中豐富的物種為其提供了充足而全面的營養所導致的,果然,均衡膳食很重要。
▲除了地表,不少白額也會爬到距離地面二三米高的地方狩獵。比如芭蕉果實就是個上好的地點——蕉皮表面滲出的含糖液體會吸引許多昆蟲。
▲明顯的雌雄二型,這一現象在幾乎所有蜘蛛身上都能看到。其中雄性白額頭胸部背面的骷髏頭狀斑紋尤為顯眼。
▲和所有蜘蛛一樣,雄性白額的須肢(觸肢)末端明顯膨大,特化成交配時用以傳遞精子的特殊道具,平時則用以輔助捕食。(真是個相當重要的器官啊!)
蜘蛛的交配相當有趣,和昆蟲很不一樣,以後會專門寫個小短篇講講這事兒。
▲雄性白額高腳蛛,體型和手掌相當。
很多蜘蛛漢子和妹子之間體型差異相當巨大,蜘蛛妹可能比蜘蛛漢大上十幾甚至幾十倍,而白額高腳蛛在體型上則做到了男女平等——成年後不論男女,足展都可以達到15釐米左右。
碩大的體型,自然需要大量食物來維持生存。
▲第一次見識到白額高腳蛛捕食,是2014年在肇慶鼎湖山公園的公廁裡,雖然當時對其捕捉蟑螂的能力早有耳聞,但這是第一次親眼見它捕食,而且獵物居然是壁虎,這讓我激動到失控,掏出日版索尼手機一頓猛拍。
日版手機有個特點——無法關閉相機快門聲,於是乎,男廁裡詭異的快門聲使我成為正列隊解決內急的漢子們目光之焦點。這也成了我記錄自然多年中最尬經歷,沒有之一。從那以後,我再也沒買過日產手機。
▲在往後數年的觀察中,我發現各種科普文章誠不欺我——白額高腳蛛最愛的食物確是各種蟑螂。
美洲大蠊作為居家害蟲中的頭號大牌,在野外卻並不常見,很顯然它們在短短幾十年裡已經學會了怎麼在人類社會中生存得如魚得水,但回到野外反而不再適應。
一隻美洲大蠊趁著夜色爬上海芋寬大的葉片,或許是想找些落在上面的果實或鳥糞果腹,哪曾想一隻八腳巨獸早已埋伏在此,霎時間落得個頭身分離的悲慘下場。
▲東方水蠊,又名金邊地鱉,這是廣東野外最常見的蟑螂,夏季夜晚進山,少說能遇見個上百隻。雖是蟑螂,但我倒挺喜歡它們的——這是一種過著與世無爭生活的小昆蟲,僅出現在野外,和城市中的人類無任何交集,而且身上也沒有異味。它們的雙翅早已退化,晝伏夜出,幾乎只能在地表活動,尋找土壤腐殖質為食,爬動時圓潤光滑的身軀還顯得有那麼幾分可愛。
既然是廣東野外數量第一的蟑螂,東方水蠊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白額高腳蛛捕食頻率最高的獵物。
▲除了數量多,東方水蠊的生活態度也總顯得漫不經心,總像個社會閒散人員般低著腦袋隨處晃蕩,這晃著晃著就出事了。
▲白額高腳蛛在捕捉獵物的瞬間,會利用前兩對足的蠻力迅速將獵物翻面,使其露出較為脆弱的腹面,接著將一對毒顎刺入獵物頸部或胸部,並開始注射毒液和消化液。
前面說過它的毒性很弱,弱到什麼程度呢?在我觀察過的數十次捕食東方水蠊中,甚至有東方水蠊被咬住二十幾分鐘後依然有生命跡象。
另外有個相當有意思的現象:東方水蠊被白額咬住後,前期會猛烈掙扎,但在一兩分鐘後,它似乎意識到自己大限已到,今日這一劫怕是逃不過了,於是索性放棄掙扎,居然開始用尚能動彈的一對前足清理起觸角和複眼來。這場景我見過好幾次,多少也能體現出東方水蠊佛系的生活態度——反正都要死了,不妨死個乾淨利落。
▲森蠊、姬蠊、潛蠊,各種各樣的蜚蠊都是白額高腳蛛的餐時首選,但它的吃相併不好看,導致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出它到底吃了個什麼蠊。
▲蜘蛛在捉到獵物後會向其體內注射毒液和含有多種消化酶的消化液,待獵物內臟化作肉湯再喝個痛快,而白額在進食時猶如節約糧食小標兵,從不浪費一絲一毫——它在吸乾淨獵物上半身後又會對別的部位下口,這兒一口那兒一口,最後肚子吃飽了,獵物遺體也被糟蹋得不成樣子,即使法醫來了怕是也難以辨別遇難者身份。
▲從捕食壁虎就能看出,白額高腳蛛的食譜並不單一,甚至可以說相當豐富。看這倒黴的么蛾子,好不容易熬過沒有視力的幼蟲時期,成年了終於能看清這紛繁的世界也依然保持著猥瑣發育的生存原則——白天堅決隱藏自己,夜晚才鬼鬼祟祟地溜出來尋找延續基因的機會,誰知一個大意便被白額高腳蛛淘汰了基因,並被嚼得稀爛,吃了個乾乾淨淨。
▲螽斯們幾乎都有絕好的保護色,但這在白額高腳蛛面前顯然不起作用——任何大小適宜並且會動的東西都有可能引起白額高腳蛛的攻擊,甚至包括忽然落到面前的野果和枝條,或是你故意伸到它們面前的樹枝,它們同樣會瞬間咬住這些被誤認為是獵物的東西,隨即才意識到自己犯了愚蠢的錯誤並馬上鬆口。所以,切勿用手指去調戲白額高腳蛛,否則大概率會發生流血事件。
▲一些直翅目昆蟲(蟋蟀、蝗蟲、螽斯)的體長僅約1釐米,落入白額口中難免死得極為不雅,僅剩一隻彈跳足讓我們尚能看出它生前屬於直翅目。
▲即使是這勉強夠塞牙縫的彈跳足也不會被浪費,我們啃雞腿時一般是大口吃肉,而白額卻把它細細品味,久久不願捨棄。
▲所有戰鬥力不如白額的節肢動物都有可能成為它的食物。就體型而言,即使把白額放到全球蜘蛛中估計都能排在前列,所以別的蜘蛛被它捕食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同樣,蜘蛛遭白額捕食後也會被吃得一塌糊塗,最終成為一顆肉丸而無法判斷其種類。
▲白額也會同類相食,但我只見過這麼一次。
▲白額並不是心高氣傲的殺手,有時為了填飽肚子它們也會放低身段去撿食其他殺手的殘羹剩飯。比如這隻薄翅蟬就是一隻斑絡新婦蜘蛛吃剩下後從蛛網上拋下的,白額見其腹部仍有油水可撈,果斷蹭了頓飯。
▲雖然白額略顯驚悚的外形和嗜殺的天性會讓人覺得這是一種絕對冷血無情的生物,但有時它們卻又會莫名的心慈手軟。比如圖中的姬蠊若蟲和蛞蝓在這白額面前晃悠了半天,它卻一直熟視無睹,讓人不禁懷疑它是否皈依了佛門。
類似的,一些體型過於微小或是速度過於緩慢的生物都無法引起白額捕食的欲望,比如螞蟻和蝸牛。
▲雖然兩隻渾身是毛、共計16條腿的大蜘蛛纏綿在一起的畫面會讓多數人本能地產生生理性不適,但客觀來說,白額求偶時也展現出了它們溫婉的一面。
▲白額漢子會趴在妹子上方,身子低頻率小幅度前後晃動,沒有浪漫話語,也沒有玫瑰戒指,這是它原始而簡單的表白方式;而妹子則把身姿放低,幾乎緊貼地面,靜靜感受著頭頂的漢子向她傳遞柔情。當它們覺得彼此情投意合,漢子便會排出精子囊,用須肢緊握著,放進雌性腹部中間的生殖腔中,最終完成基因層面的交流。
▲除了求偶時雙方的柔情,白額媽媽身上更是綻放出巨大的母性光輝。
完成基因交換後,白額爸爸的去向成迷,但大概率是死去了,而白額媽媽則擔當起了守護後代的責任——她會用絲織出一個飛盤狀卵囊,把蛛卵包裹在其中,並用螯牙緊緊咬住,放置在身體腹面。
▲護卵的白額媽媽。
卵囊比她的身體還大出一圈,這使白額媽媽在製造蛛卵和卵囊的過程中耗費了大半的生命力,她也不再如曾經那般矯健——在產卵後,白額媽媽不再進食,也無足夠的體力進行長距離移動,她們會吐出一根絲將自己固定,以防體力不支而掉落。
▲走近些看,插入卵囊的螯牙和將卵囊緊貼於胸口的動作無不體現出白額媽媽對後代的呵護程度。
更讓我感動的是圖中小白額已經出生,而白額媽媽也已完成了自己的最終使命,我摸摸它的身子,只剩下空空一副軀殼,早已沒了氣息,但八條腿卻依然緊扒於樹皮。
▲和蟑螂一樣,白額也會利用人類帶來的事物,,比如把排水管道當做育嬰房。
▲白額爸媽愛的結晶,身體呈半透明狀,體長僅數毫米。
▲白額幼體和成年後體型相差巨大,也意味著它們要歷經諸多考驗和劫難才能成年,而幼年白額明顯不如成年蛛那樣機智,我家給烏龜喝水的盤子裡就曾有一隻幼年白額落水而亡,成為一樁懸案。
▲自然環境中的幼年白額同樣會不時落水,我也做過好幾次白額救生員了。
▲任何蜘蛛蛻皮都是個漫長的過程,這也是它們最脆弱的時候。白額會找個穩固的地方,用一根絲將自己倒掛,歷時兩小時左右才能完成蛻變。
▲白額褪下的皮,面部表情相當喜感,但藉助這張皮我們也能觀察到它平時並不外露的螯牙末端,真是個尖利的大殺器。
▲白額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但對手中也不乏有武功高強者,這致使白額的殘疾率很高,缺胳膊少腿之事在它們中並不鮮見。我甚至見過僅剩3條腿的白額,但它依然保有一定的行動能力,堪稱「蛛堅強」。
▲若是不幸遇到大蚰蜒等武功蓋世者,白額也會和自己曾經的獵物一樣被嚼個稀碎,頗具些諷刺意味。
▲在南方,白額有兩位親戚也不時拋頭露面,一位是橙額高腳蛛,又名屏東高腳蛛,它的數量不多,體型也更小些,最大足展不過6釐米,但這傢伙在速度上更勝一籌,肉眼看來無異於瞬移,堪稱蛛中博爾特。
▲狂放高腳蛛,一聽這名字就知道這貨不是等閒之輩,它的極限體型能比白額更大,足展可達逆天的20釐米以上,親眼看到時無比震撼。
▲狂放高腳蛛捕食蟑螂,通過毛爺爺的對比可見其體型大到了異乎常蛛的程度。
高腳蛛,也有人把它們叫做「巨蟹蛛」並且認為此名更為科學,不過我從不在生物們的名字上糾結,人類安在它們頭上的幾個文字,愛咋叫咋叫吧。
▲我對各類生物中體型之佼佼者總會產生迷之喜愛,白額因此和數量眾多而成為了我最喜歡的蜘蛛之一,對它們的觀察越深入,越是覺得咱們在面對這種剛柔並存的蜘蛛時不應該只看臉,相反,這是一種值得我們去關注和保護的生物,畢竟它們在自然界的角色十分重要,而且......幾種居家蟑螂才是真正可怕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