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蘭州獸研所師生感染布病病毒事件急速發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起因是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很多師生在布魯菌病的檢測中,發現抗體呈陽性。
布病簡介:
布魯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的主要表現為發燒,及時治療的話可以痊癒,9成患者不會再復發。但如果嚴重,也導致失去生育能力和工作能力。
這一下子引起了眾多學生的恐慌,因為蘭州多所高校都從獸研所購買實驗用動物,而且也會有學生去獸研所做短期實驗,在當時沒搞清病原是什麼的前提下,大家都很擔心自己被感染。當時,蘭州獸醫研究所立即派人陪同學生前往醫院診治,同時成立調查小組,關閉相關實驗室並開展調查。
後查明,布病原因為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在獸用布魯氏菌疫苗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致使生產發酵罐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含菌氣溶膠,擴散後導致下風向口的蘭州獸研所師生感染布病。
目前,距離獸研所學生感染布病事件已經過去了1年。最早確診的學生表示:因為這次事件,論文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
感染學生:畢業論文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
據媒體報導,蘭州獸研所位於蘭州市城關區,佔地面積360畝。事發時,在研究所就讀的、屬於農科院系統的研究生有80多人,博士生不到50人,在職職工257人。此外,還有來自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上海獸醫研究所,以及四川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農林院校聯合培養的學生和客座學生,總計接近500人。
郭女士2017年考上蘭州獸研所研究生,2020年6月畢業,離開蘭州。她稱,在獸研所的學習和生活很簡單,基本是宿舍樓和實驗室「兩點一線」,因為科研壓力大,經常會做實驗到深夜十一、二點。直到2019年11月下旬,同學之間突然傳,有人感染布病,原因不明,「從那時起獸研所的平靜就被打破了。」
據蘭州衛健委通報,2019年11月28日,蘭州獸研所口蹄疫防控技術團隊2名學生檢測出布魯氏菌抗體陽性,次日該團隊布魯氏菌抗體陽性的人數增加至4人。這是關於「蘭州布病事件」最早的感染信息。據蘭州衛健委通報,截至2019年12月25日16時,蘭州獸研所學生和職工血清布魯氏菌抗體初篩檢測累計671份,實驗室覆核檢測確認抗體陽性人員累計181例。
郭女士說,她們2017級有50多個學生,一半以上都是「抗體陽性」。「實驗室先是關了一段時間,後來開了大家也沒有心情做實驗。」郭女士介紹,她們那時候經常找老師談如何解決感染的事情,但是一個多月後就放寒假了,大家回家過年,遇到新冠疫情,等到三、四月回學校,事情還是沒解決。
除了身體疲乏、關節疼痛外,因為此前實驗室關閉了一個月,實驗無法進行,發論文和畢業都受到影響。
郭女士說,好在自己回學校較早,將此前耽誤的實驗和論文進程都及時填補了,但她的一些同學因此不得不延期畢業。
今年6月,郭女士順利從蘭州獸研所畢業,並在另外一個城市找到工作,但是籤合同的時候,公司讓她籤了一份承諾書,說明「布病」是在公司以外感染的,承諾和公司無關;入職後,一有同事聽說她是蘭州獸研所畢業的,總是問她感染的情況,以至於她將前因後果解釋了很多遍。「我的一個同學因為多次受挫,在微博上吐槽『搞得找工作處處受影響』。」
研究所發生事故,後果有多可怕
雖然,此次布病被查明為偶發性事件。但不論是物藥廠在生產時的錯誤失誤,還是獸研所沒第一時間查明病源時帶來的人心惶惶。
都從側面向我們描述出了,當研究所和實驗室發生事故時,後果將有多可怕。
筆者剛進實驗室的時候,就聽師兄說過實驗室以前發生的驚險事故。他和大師姐倒液氮的時候沒拿穩掉到地上。兩個人愣了一瞬間,師兄抓起師姐就往門外狂奔。回過頭再進實驗室,發現地磚都炸裂開了。當時師姐就哭了,感覺自己撿回一條命。
作為實驗室注意安全第一課,這讓我深刻的感知到「實驗室是危險的」這個概念。
研究所和實驗室發生危險的話小到你自身的安危,大到甚至能影響國家和世界的安全。
大家還記不記得2019年9月16日,一世界頂級實驗室發生爆炸,因為存放有天花和伊波拉病毒而導致世界恐慌事件。
當時,俄羅斯柯爾茲沃市(Koltsovo)一生物研究中心因天然氣爆炸發生火災。
發生爆炸的是位於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地區的矢量(Vector)研究所,也就是俄羅斯國家病毒學和生物技術研究中心(State Research Centre of Virology and Biotechnology)。
據悉,Vector 實驗室是全球僅有的兩個存有活體天花病毒和伊波拉病毒樣本的實驗室之一,另一個位於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亞特蘭大。
當時,俄羅斯當局對外宣稱沒有危險物洩露:
「發生爆炸的房間裡沒有生物危險物質,也沒有造成任何結構損傷。因此,沒必要引起恐慌或感到威脅,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但實際上,還是引起了公眾的恐慌。據相關資料,該實驗室以開發伊波拉和肝炎疫苗而聞名世界,是現在俄羅斯最主要的病毒研究中心之一。
作為冷戰時期蘇聯生物武器計劃的一部分,包括伊波拉、炭疽等最危險的毒株仍被保存在該研究所的大樓裡。
其中 6 號樓的液氮冷藏裝置中,更是存放著現代醫學上已知的最致命病原體之一:天花病毒。
病毒如果洩露和傳播帶來的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也難怪大家會恐慌。
同理,反觀這次蘭州獸研所布病事件。在一開始沒查明感染源之前,所有在獸研所進行過學術交流的同學都人心惶惶。蘭州獸研所所有人員也都進行了檢測,其中以實驗室工作人員為主,並且確診患病的學生居多。
後來查明原因後,蘭州市對55725人進行了檢測,經省級疾控部門覆核確認陽性人員高達6620人。在事件發酵的一年時間內,中牧蘭州生物藥廠註冊的多個批准文號被依法註銷,政府部門做好感染人群的治療、賠償等善後工作。
但時至今日,因為此次風波感染的研究人員生活還是未能回歸到正軌上。他們有的人延畢,有的人找工作受挫,還有的從課題組離開,面臨著沒辦法報銷看病的難處...
不可輕視的實驗安全
說到這裡,還是要回歸到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實驗室安全。
小到研究所,大到世界頂尖實驗室。都尚會發生意外事故,而近年來高校中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更是頻頻發生。
2018 年 12 月 26 日 9 時 34 分,北京交通大學 2 號樓實驗室內學生進行垃圾滲濾液汙水處理科研試驗時發生爆炸,3 名參與實驗的學生在事故中不幸遇難。2018 年 11 月 11 日,江蘇南京中醫藥大學一實驗室發生了爆炸,強烈的衝擊波將實驗室大門炸飛,導致當時身處實驗室內的多名師生受傷。2015 年 12 月 18 日 10 點,清華大學化學系(何添樓)二樓一實驗室發生火災事故,該校化學系博士後孟祥見不幸遇難。
而這些事故歸根到底都是「人禍」。
經相關統計後發現,造成事故的人為原因包括違反操作規程(佔 27%)、操作不當(佔 1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當(佔 11%),合計達到事故總數的一半。
說到底,研究所如果發生安全事故,最受影響的還是我們這些研究人員。馬上,筆者也即將迎來新的實驗室夥伴,碰巧看到蘭州獸研所事件後續,有感而發。
作為實驗室的一線科研人員,還是希望大家切記時時刻刻貫徹操作規程,清除實驗室安全的死角,不論是學習還是平時的工作中,都要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負責。
內容來源:募格學術
虎鯨撞船,報復人類?原來虛『鯨』一場!
傳奇!H指數280,被引用超30萬次,開山祖師說的就是這風一樣的男子
重磅!網曝中山大學博士生拒絕博導索賄而被暗箱操作違規退學!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