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因疫情延遲畢業半年,導那些出其不意的延畢理由

2021-01-11 學術資源大全

來源 | 募格課堂

編輯 | 學術君

有這樣一位在讀博士生楊同學,就讀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面臨畢業之際,他的導師不幸感染新冠去世,相熟的學妹也檢測出陽性,後來痊癒。他本來計劃1月份回國,但疫情導致他只能延遲畢業半年。

圖源:梨視頻截圖

不管是疫情的來襲,還是突發的狀況,偶爾還是會影響到一些學生無法按時畢業,更有甚者出現過這樣「令人難過」的事件:

此前,一起關於中國留學生的「靈異」事件引發網友關注,這名學生不幸因車禍去世,當時學校教務處通知了各位任課老師。

一名叫Lucy的網友稱:因為之前與該名學生有過不少郵件往來,由於疫情改為網上授課的模式,該學生也經常會來上自己的網絡課程(不開攝像頭)。不過,之後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因為這個學生居然在去世之後還在持續不斷地交作業、做小測驗,以及給所有任課老師發郵件。Lucy稱,老師們都嚇壞了。於是將此事上報了學校管理層,此後其收到學校郵件,要協助調查並整理一份代上網課的網站的名單......

事實上,「網課代上」早在疫情前就已露出端倪。但今年疫情的爆發,無疑讓「代課」需求量也出現了猛增。一些學生為了爭取按時畢業,也是想出了類似這樣的「高招」,誰知道在這樣一個悲痛的消息下,暴露出了多數學生對延畢的無奈。

不過,對於延畢這件事,學生更多能做到的是「盡人事,聽天命」,自己刻苦求學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經歷延畢,所以很多時候不該把責任全怪在自己的頭上,只能說延畢原因可能有千萬種,總有一種讓你意想不到:

實驗樣本失去的防不勝防

早前,微博和社交平臺上流傳了一張上海海洋大學實驗室安全事故的PPT案例講解圖。

實驗室發生事故,是我們最不期盼發生的事情,因為輕則樣品損毀,重則人員傷亡,然而,這次最後比較特殊的是,這次事故並不是有毒氣體洩露或是有機物爆炸,而是由於實驗室人員離開後未緊閉門窗,導致一隻野貓闖入實驗室,把一位同學培養一年多的畢設用魚給吃了……吃了……

這樣的結果,最終也導致這位同學不得不更換了課題,這對於畢業的影響也不言而喻。

要說因為試驗樣品意外導致延畢最出名的,莫過於湖南農業大學的碩士生的吐槽。

因為學校「耘園」的油菜花品種豐富,一到春季開花美不勝收,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遊客前去觀賞。而一些遊客賞花不文明,跨過隔離帶跑到實驗田裡拍照,引發師生惱怒。一位湖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表示,自己辛辛苦苦研究的油菜花品種,實驗品就一株,可卻被遊客給摘了,明年可能畢業都畢不了了!

雖然事後證明,這只是這位同學基於現狀的假設。然而,該校一位博士生卻是真的「欲哭無淚」了。他一直在研究的一個油菜花品種,竟然真的被來校園參觀的遊客們「野蠻地」摘走了。結果,這位為了這項研究辛苦了1年多的博士生,不得不延期畢業...

讀著讀著,導師「沒了」

要知道,從事科研工作是一項極度考驗個人精力及身體健康的工作,近年來青年學者逝世的新聞也多了起來,關注青年學者的健康問題也是刻不容緩,當然如果自己跟隨的導師突發了這樣的情況,學生悲傷和惋惜的同時,更需要去為自己的畢業情況早做打算,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是拋開基於以上情況導致導師的「中途離開」情形,而是導師經歷意外情況下,學生延畢的經歷:

圖源:知乎

在此情況下, 還有一些較為普遍的操作。比如導師因為學校「非升即走」的政策,可能帶著帶著學生,就被調到其他學校了,這個時候他門下的學生該如何自處?

知乎用戶@神煩(浙江大學 金融學博士在讀)分享到:

不是自己但是身邊有一個例子。大師們下面的,一個很牛的老師,在浙大就可以帶博士,17年9月去上海了。離開的時候最大的那個博士博二升博三,手下基本每年都有1-2個在浙大招的博士,碩士5-6個,特別17年進來的碩士和博士,屬於一進來老師就去別的高校了,更有學生其實就是為了她才來的浙大,想跟著她的領域做的。

你可能會覺得很慘,其實並不然。那位老師人品極好相當優秀是我們的楷模,她和我導商量著把這些碩博全部落到我導門下,浙大的導師變成我導,名義上聯合培養,實際上還是她帶著,兩周一次組會,經常督促她的學生寫論文給予指導,並且在她下面的博士其實進度遠遠快於我們,碩士生一屆一屆畢業也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最大的問題也就是博士的論文問題,畢竟她的單位已經不歸屬於浙大了,且作者的排序比較困難,博士畢業要求往往需要一作或者二作(導師是一作),但是導師也不歸屬於浙大,所以導師位只能是我導。這樣就非常尷尬。不過最後也找到了出路,投外文,她通訊,我導一作,學生二作。也是很贊的哦。

「學術楷模」也面臨延畢

據此前投稿作者@葉子介紹:同門師兄,大師兄給我的印象是為人和藹可親,溫文爾雅,話不多很低調,整天就是三點一線(宿舍、實驗室、食堂),學習非常用功,學術做的非常好,是我的楷模和榜樣(感謝師兄在學術上對我很多的指導)。

今年博士論文答辯被我親導師卡了,這也就意味著師兄來年不能正常畢業了,至少要延畢一年(不過聽答辯組的其他老師說,師兄的論文明明可以通過答辯的,是我親導師的阻撓遲遲不能通過)。

就這樣我師兄是個本來能按時畢業卻被導師壓著不讓畢業的大神,我師兄很是傷心,很是抱怨,那段時間經常破口大罵。因為他本人博士四年4篇SCI(畢業要求只有1篇),四年年年國家獎學金,最後就被親導師所謂的博士論文不夠完善的理由要延畢。

所以,綜合以上學生的延畢經歷再談對延畢的看法,對於社會公眾而言,研究生的延畢或者淘汰多少是一件新鮮事,但或許在若干年之後,這或許將成為常態,很難再引發大規模的輿情。尤其是對於博士生而言,延畢率或者說淘汰率會越來越高。

隨著研究生擴招的情勢下,高校拔高研究生、博士生的畢業門檻,也是希望提升學位的質量,再加上以上這些「意料之外」的延畢原因,即便是學生經歷了延畢,這也僅代表人生中某一階段的挫折事件,是不值得我們處於長期的自責和自我貶低的情緒中的,把握求學的初心,才是堅定自己順利畢業的一劑良藥!

本文來源:募格課堂

綜合自:梨視頻、紅星新聞、科學指南針服務平臺、募格課堂此前報導等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

相關焦點

  • 博士生因疫情延遲畢業半年,導師也不幸感染離世!那些出其不意的...
    他本來計劃1月份回國,但疫情導致他只能延遲畢業半年。 然而,該校一位博士生卻是真的「欲哭無淚」了。他一直在研究的一個油菜花品種,竟然真的被來校園參觀的遊客們「野蠻地」摘走了。結果,這位為了這項研究辛苦了1年多的博士生,不得不延期畢業...
  • 那些悲催的延畢經歷,博士生們太難了……
    作者:浴火鳳凰 研究生做實驗,有時會因為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而造成失敗,部分外因還可能造成實驗成果盡失甚至「延畢」的嚴重後果。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這些悲催的「實驗事故」吧,希望對你也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 近8成博士被迫延畢:陷入爭議的湘雅醫學院八年制
    博士生畢業,學校要求發表一作 SCI 論文,看似再普通不過的事情,而該要求卻讓湘雅醫學院八年制的學生對學校管理頓生質疑和不滿。事情要追溯到 2017 年 12 月。湘雅醫學院臨時出通知,要求 2010 級,2011 級赴外交流學生及 2012 級全體學生發表一作 SCI 論文後才能畢業,這讓 10、11、12 級的學生陷入一個尷尬的處境。
  • 博士生在派出所畢業答辯!網友刷屏:安全係數五顆星...
    近日,  一則「博士生在派出所完成答辯」的消息  刷爆朋友圈。  5月28日是博士生陳宏坪  畢業論文答辯的日子,  因受新冠疫情影響,  這次採取了線上答辯的方式。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延遲夏季畢業研究生學位授予時間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中國科大研究生微信號消息:4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關於延遲夏季畢業研究生學位授予時間的通知 ,據通知,學校經研究決定,將原本定於六月中下旬召開的學位委員會推遲至七月中下旬,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答辯及學位材料提交截止日期同時順延。
  • 博士生畢業真有那麼難?看看杜克大學的數據
    每一位博士生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而且身邊的學弟學妹也應當知道,否則怎麼會有那麼高比例的本科生會選擇要讀博?有一些數據可能也偏離了真實的現實。例如,我們常常聽到,國外博士畢業率極低(50%左右),且平均需要比正常修業年限(5年)長得多的周期才能完成學位計劃。
  • 又是一年畢業分手季,盤點那些「無解」的分手理由!
    但是,畢業的時候,才發現,總有一些「無解」的分手理由在前面等著我們,讓我們措手不及,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這些分手理由:無解分手理由之一:我們不合適沒有那麼多的功利性質,大學的戀愛,愛了就是愛了,無關婚姻。這種分手理由無解的地方在於,它動搖了愛情的根基,而且在一開始就存在,只是男方先「按下不表」而已,當真可惡至極。無解分手理由之二:從未愛過你跟不合適比起來,有個理由更渣更無解,那就是從未愛過。
  • 研究所學生感染「布病」一年後,有人延畢,有人找工作受影響……
    感染學生:畢業論文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據媒體報導,蘭州獸研所位於蘭州市城關區,佔地面積360畝。事發時,在研究所就讀的、屬於農科院系統的研究生有80多人,博士生不到50人,在職職工257人。郭女士介紹,她們那時候經常找老師談如何解決感染的事情,但是一個多月後就放寒假了,大家回家過年,遇到新冠疫情,等到三、四月回學校,事情還是沒解決。除了身體疲乏、關節疼痛外,因為此前實驗室關閉了一個月,實驗無法進行,發論文和畢業都受到影響。
  • 畢業前最後一次臥談:那些美好和遺憾… | 畢業季
    萬萬沒想到,北京的疫情防控又突然嚴峻,真希望一切都早點過去。臨別之際最想說:「感謝老師和同學這麼多年的指導和幫助,我們一起有很多難忘的回憶。畢業也是新的開始,希望多年以後,大家都能在自己的領域有所成就。」
  • 全國三甲醫院擁堵榜發布;湘雅醫學院臨時增設畢業要求,近八成博士...
    湘雅醫學院臨時增設畢業要求,近八成博士被迫延畢 博士生畢業,學校要求發表一作SCI論文,看似再普通不過的事情,而該要求卻讓湘雅醫學院八年制的學生對學校管理頓生質疑和不滿。事情要追溯到2017年12月。
  • 畢業論文查重的重複率顯示多少,會被判為抄襲?
    #畢業論文那麼畢業論文查重多少重複率會被判為抄襲?面對畢業的時候,大家都要準備好寫論文。因為論文決定了能否順利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在網絡資源便利的氛圍下,學術誠信問題越來越多,論文查重標準成為學校檢測是否存在抄襲的手段之一。一般論文查重的重複率要求如何?
  • 施一公:西湖大學的博士生將不受畢業年限的限制
    他表示,目前有104位一流科學家籤約西湖大學作為博士生導師,334位博士生在讀。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圖片來源: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施一公說,過去三年,西湖大學主要面向海外引進一流科學家,收到海外申請八千餘份,並從中遴選了400多位進行面試。
  • 疫情中的畢業季:當「雲畢業照」遇上化學元素周期表
    疫情中的畢業季,畢業照裡代表氦元素的於鑫淼同學說。同處一張元素周期表裡,她和同學個性不同,卻又相得益彰,以後也會在各自適合的領域內發光發熱。近日,陝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16級化學3班的畢業生,用化學元素周期表製作了創意畢業照。這張「雲」畢業照結合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性和各位同學的個性,展現了化學化工學院學生的專業風採。
  • 剽悍江湖:半年成長為思維導圖實力講師,她憑什麼?
    22 歲,參加激烈的企業應聘考試,從大四下學期開始準備半年,每天除了睡覺6小時,其餘時間都在做練習,最後以筆試和面試第一的成績得到工作 OFFER。類似的卯足勁折騰,凍菌就沒少鬧。她說:「我自幼好強,認準的事會全身心投入,也會逼迫自己完成,如果做不好會給自己懲罰。」唯獨畫畫這一愛好,她無需死磕。
  • 讀博8年超期被清退,博士生畢業到底難在哪?
    其中,自2021級起,將博士生基本學制由3年改為4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8年改為6年。這促使我們思考並提出一個問題:該不該給博士生設置畢業年限?如果該設,那又應當以幾年為宜?為此,我們邀請相關專家、管理者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中國科學報》:目前,各高校一般將博士生就讀年限設定在3~4年,最長約6~8年。而與此同時,博士生無法在基本學習年限內畢業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 學位論文盲審未過,碩士畢業延期半年,後續問題如何應對?
    4.10日,小西有看到媒體報導《畢業不延期!南航2360名碩士研究生完成「雲」答辯》,其中南航15個學院2360名碩士完成了學位論文線上答辯(95.8%)。事實上,江蘇省高校論文送審、答辯的進度是較快的,其他區域不少高校正在送審或剛返回評審意見。
  • 《oncotarget》被SCI剔除 恐致中國部分博士生無法按時畢業
    據了解,投稿給《oncotarget》雜誌的具體流程是:作者投稿給雜誌方,經過一個多月的初審合格後,作者需交3400美元(約人民幣2.2萬元)的版面費即可在線發表;從投稿到正式發表大概需要4個月到半年。
  • 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反思博士生培養—新聞—科學網
    但是,人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最好的大學和美國最好的大學在博士生培養方面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一名優秀的博士該怎樣煉成?國家、學校該為博士生培養創造哪些環境?日前,在中國計算機學會(CFF)舉辦的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上,這些問題引發了專家們的深入探討。
  • 疫情之下,我的畢業論文怎麼辦
    對王舒來說,能否按時畢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返校做實驗的日期。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推遲了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春季學期。由於學生來源廣泛,高校更是嚴格禁止學生返校。在很多高校,實驗室只對博士後和正式教職工開放,即使學生寒假期間沒有離開學校所在地,也無法返校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