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還有一顆行星可以看到日環食,就是有些磕磣

2020-12-06 兔斯基聊科學

2020年6月21日這天上演了美麗的日環食景觀。通過這次發生的天文奇觀,很多朋友應該對日環食有了深刻的理解了吧。

日環食發生的時候,太陽的中心黑暗但是邊緣部分仍然是明亮的。它就像是一個美麗的光環。2020年6月21日下午的這次日環食日環食比較特別。太陽圓面的99%被遮擋住了。太陽只剩下了1%的極細的邊緣發著光。因此這次的日環食又叫做「金邊日食」。

日環食

日環食也是日食的一種。日食是怎麼發生的呢?日食的發生是因為月球運動到了地球和太陽之間,並且三者正好連成了一條直線。月亮擋住了太陽的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線。這樣月亮的影子就投到了地球上。位於地球上陰影中的人們就會看到太陽被擋住了,日食就發生了。

簡單了解了日食發生的原理,相信很多喜愛天文知識的朋友就會想,「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是不是也能夠看到日食呢?」

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但是並不是每一顆行星都能發生日食現象的。在太陽系中能夠發生日食現象的行星只有兩顆,一顆是地球,另一顆是火星。

太陽系中的行星

那麼一顆行星上面要出現日食現象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首先,這顆行星得有一顆衛星。太陽系中,只有兩顆行星沒有衛星。一顆是水星,一顆是金星。由於沒有衛星的存在,水星和金星中間就沒有天體可以擋住太陽的光線。這樣也就無法形成日食了。

地球的衛星月球是形成日食的關鍵

其次,行星到太陽的距離要適中。地球是從太陽開始向外數的第三顆行星。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5億公裡。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視直徑大約是0.53°。太陽是一個圓面。

火星位於地球軌道外側。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是2.28億公裡。那麼我們在火星上看到的太陽有多大呢?在火星上看到的太陽的視直徑是0.35°。它的大小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的三分之二。火星上看到的太陽雖然小了一些,但是還是一個圓面。

地球和火星上看到的太陽大小比較

再遠一些的木星上看到的太陽視直徑就只有0.1°了。這還不到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大小的五分之一了。木星上看到的太陽就有些小了。因此,雖然木星有很多衛星但是在木星上看到的太陽有些小了。舉個例子,從木星上看,木星的衛星木衛一的視直徑要比太陽大5倍。木衛一擋住太陽完全沒有問題的。但這種現象稱之為掩星而不是日食了。木星軌道外側的行星上面看到的太陽就更小了。

在木星上看到的太陽大小

那麼在火星上看到的日食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相關焦點

  • 除了地球上能看到「極光」之外,太陽系還有哪些行星上能夠看到?
    所有太陽系內的其他天體都會受到這些高速運行的帶電粒子流的影響,我們在地球上通過肉眼幾乎是不能看到這些高速運行的帶電粒子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種天象來間接觀察到這些帶電粒子,那就是「極光」。在地球上觀賞極光並不是容易的額事情,在中低緯度地區是幾乎看不到極光的,在兩極地區也要在夜間(或極夜)時的某些時刻才能觀看。地球上有極光現象,那麼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有極光嗎?在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能不能看到極光現象?我們根據極光形成的三個條件來分析,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由於距離太陽太近,水星上幾乎沒有大氣,也就沒有了形成極光的必要條件,水星上應該是沒有極光的。
  • 太陽系中最恐懼的行星是哪一顆?
    2004年,土星上曾發生過一次大型的雷電風暴,這次風暴的強度達到了地球上風暴強度的1000倍。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漂浮在土星大氣中會是怎樣的場景。土星上的大氣壓是地球上的一百多倍,暴露在如此的環境中,立刻就會被毀滅。同樣,不得不說的還有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也曾墜毀於土星大氣之中。
  • 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還有七大行星,為什麼人類只對火星情有獨鍾
    如果說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了地球之外,有哪一顆行星最受人類關注,那應該就是火星了。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美國宇航局就研發出火星探測器,從此拉開了人類探索火星的序幕。這麼多年來火星上的火星車一代接著一代,目前已經發展到了「好奇號」和「洞察號」,它們將在未來繼續為人類探索火星深層次的信息。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哪一顆行星最為「美麗神秘」?
    太陽系中總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由巖石組成的,是「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由氣體組成的,是「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各有特點,如果說其中哪一顆行星最漂亮,那麼答案肯定是「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由於有了液態水以及生命的存在而顯得與眾不同
  • 太陽背面還有一顆地球,是第九大行星?太陽中唯一看不到的地方!
    第九大行星一直是天文學家想要尋找的目標,對於科學界來說,發現第九大行星不只是令人矚目的科學榮譽,同時也是太陽系疆域和形成的重新認識,而數百年來,這顆呼之欲出的行星卻始終無影無蹤!太陽背面存在另一顆地球,它就是第九大行星?
  • 日環食?來看看近一個月都發生了哪些天文事件吧
    文前概覽一、TESS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太陽系外行星二、 星艦SN7「炸」了三、北鬥正式建成四、日環食衛星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太陽系外行星,圍繞著32光年外的顯微鏡座AU星旋轉。北鬥三號系統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MEO),3顆地球靜止軌道(GEO)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共30顆衛星組成。按照計劃,在2035年我國還能建設更加廣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
  • 日環食?來看看近一個月都發生了哪些天文事件吧!
    文前概覽一、TESS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太陽系外行星二、 星艦SN7「炸」了三、北鬥正式建成四、日環食TESS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太陽系外行星NASA的TESS衛星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太陽系外行星,圍繞著
  •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除了地球之外,人類能在上面生存幾秒?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除了地球之外,人類能在上面生存幾秒?地球的環境日益惡化,人類的生產生活已經讓整個蔚藍色的星球不堪重負。在這種情況下多國都希望能找到第2顆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距離就成為了最大的問題,所以科學家們首先將目光放在了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身上。希望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星球移民,讓我們有更多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可是其他的幾大行星上的環境都是非常惡劣的,如果我們轉移到其他的星球上,依照現在的環境,我們能在上面生存多長時間呢?我們首先來說一下火星吧,因為火星被認為是實現殖民地的最佳候選人。
  • 除了我們生活的地球以外,人類還有可能移居到哪一顆星球?
    地球是人類目前唯一的家園,人類目前全部居住在地球上,除了幾個空間站的太空人除外,我們人類目前能夠利用的自然資源,除了太陽輻射外,也幾乎全部都來自地球。但是,人類的目光是遠大的,我們不會滿足於僅僅生活在地球上,終有一天,我們將會走出地球,進而探索太陽系,甚至會去探索銀河系。
  • 又是12月26日,時速44257公裡小行星將朝地球來,還有日環食上演
    ,小行星可以說對地球的影響還是挺大的。而近些年來,無數顆小行星都在地球上空飛過,各個小行星的距離都是不一樣的,根據美國宇航局專家指出,又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將朝我們地球而來,這顆小行星也是屬於「近地小行星」,時間是在世界標準時間12月26日上午7時54分,所以離「路過」地球的時間是越來越近了,根據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的負責人表示,雖然這個小行星非常接近地球,但是不會撞擊的,所以大家放心。
  • 太陽系會有第九行星嗎?在太陽的背面,會不會有一顆「反地球」
    九大行星,自從人類以投票的方式將冥王星投出了行星的行列,太陽系就剩下了八顆行星,那麼未來是否還有可能再發現一顆行星,補足九顆呢?如果一個「反地球」存在,那麼它必須要滿足一個條件,就是永遠位於地球無法直接看到的地方,也就是太陽的背面、地球與太陽的連線之上。這可能嗎?可能。我們知道,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存在著相互的引力作用,而這種作用在天體的級別上尤其明顯,地球以及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之所以能夠圍繞太陽穩定運行,就是受了太陽的引力作用。
  • 曾經,我們的太陽系還有一顆行星,但卻在100年間消失了
    那會不會還有一顆我們未曾發現的行星在牽引著天王星,導致它的計算結果出現了偏差呢?提出這個問題的不是別人。而是布瓦爾的侄子,」有另一顆行星在擾動著天王星」。到了1846年8月31日,法國天文學家勒威耶對這個猜想進行了計算並得出了結論:如果有人有時間可以操作一臺性能優良的望遠鏡,他們應該能在天王星的軌道之外找到一顆行星,它距離太陽36個天文單位,位於摩羯座一顆挺亮的恆星(摩羯座δ星)東側約5度的地方。勒威耶聲稱,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6倍。
  • 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為何木星一顆氣態行星,而它質量卻最大?
    那麼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這個宇宙了。不說遠了,就我們的存在的這個太陽系,有些事物就還沒有了解的那麼深刻。比如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為何木星一顆氣態行星,而它質量卻最大? 相信大家都了解,在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中,行星是分兩大類的。一類是類地行星,也就是像我們的地球這樣,主要是由矽酸鹽石組成的行星。
  • 太陽系內還有可能存在地球這樣大的行星嗎?
    曾經有傳言稱在地球繞太陽軌道背著太陽的位置還有一顆行星,由於它始終躲在太陽後面故在地球上看不到它。這種低級謠言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如果真的有這樣一顆星球,那顆星球和地球的軌道都不會是穩定的。而且人類發射到太空中的探測器也未曾發現有這顆星球存在。
  • 太陽系內還有可能存在地球這樣大的行星嗎?
    人類很早就用肉眼觀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後來認識到它們和地球一樣是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之後又陸續認識到天王星、海王星也是圍繞著太陽轉動的行星。1930年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冥王星,並將其認定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冥王星的質量和體積和其他幾個行星相比明顯小很多。
  • 新知|日環食、流星雨……2020年「天象劇場」佳片不斷
    「2020年最有看點的天象,就是6月21日的日環食了。」河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理事長、正定縣科技館館長秦瑞強說,此次日食的「噱頭」,就是錯過一次要再等十年。上一次我國出現日環食還是2012年,而據了解,這次日環食是未來10年中國境內唯一的一次,下一次要等到2030年6月。
  • 2020年堪稱「行星之年」,流星雨、日環食等天文奇觀將不斷上演
    地球沒有消停,對於地球之外,也沒有消停過,從年初的月球掩星天文奇觀開始,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會上演一場尋常難見的天文奇觀,甚至太陽系中的行星也在不斷的接近地球。據有關了解,2020年最少將會上演10場天文奇觀,有些還是十幾年難得一遇的奇觀,可以說,2020
  • 作為一顆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它的真實面貌居然一直很難看到
    太陽系是一個在宇宙中非常特殊的地方,太陽系一共有8顆行星誕生,存在生命的是第3顆行星叫做——「地球」。人們已經越來越不把生命的出現單純看成是1顆星球上發生的事情,因為誕生生命的星球,需要其他星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我們可以修改一種說法,就是——生命不僅僅是誕生在地球上,更應該是誕生在太陽系裡。
  • 地球是一個海洋的世界,太陽系還有比地球水資源更多的星球嗎?
    站在地球上,你可能感覺不到陸地和海洋面積的巨大差距,但如果站在太空中,你會看得非常清楚。 人類居住的陸地被海洋隔開,形成五個板塊。浩瀚的海洋讓地球看起來像一個水的世界,很多人把地球叫做水球。那麼地球宇宙中的水資源,也可以稱之為富水星球嗎?
  • 太陽系內除了土星,還有哪些行星有光環?原來地球也有自己的光環
    很多人開始設想,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包括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否都有「環」圍繞呢?帶著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開始了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地球是否有光環?通過不斷地觀測與研究,科學家表示,地球也有光環,只是它太過微弱,不容易被發現。地球的光環是地球外圍幾個與赤道平面傾斜度不同的圓環,由極細的塵埃粒子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