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移動靶不易,緊盯軍艦航母,我們需要發射多少高分衛星?

2021-01-09 騰訊網

打移動靶難

朋友,你打過槍嗎?我指的是真槍,木頭的不算。有許多人打過,包括老周在內,年輕時參加民兵訓練,實彈打靶,5發子彈命中45環,著實得意過好一陣子(現在想想還是有點兒得意)。

實彈打靶通常都是一個姿勢:你趴在那兒不動,眼睛、照門、準星和目標四點一線,調整好呼吸,輕輕壓住扳機,擊發,「啪」地一聲子彈就打出去了。

打固定目標講的是沉穩

我們打靶的時候,靶子通常都是杵在那裡靜止的,如果靶子在動的就是移動靶,要想打準就難得多,你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訓練才成。

打運動目標難度要大得多

當然啦,你說我子彈多,土豪,上手就一梭子子彈潑出去,那個另當別論,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飽和攻擊另當別論

要是更進一步,這個目標不僅在動,它還是遠在幾千公裡之外以每小時56公裡的速度隨機移動,你要想打中它就超乎其難了。沒錯,這就是東風快遞要幹的事。

衛星拍攝到裡根號航母在南海活動

遙感衛星是千裡眼

無論是東風21D還是東風26,它們都具備一定的機動能力,可以根據目標的規避機動情況隨機調整自己的飛行彈道。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這樣的彈道調整是有限的,由於彈道飛彈再入大氣層後的運動速度極快過載極大,它不可能再做大幅度的機動動作,所以要想打得準,你首先需要瞄得準。

航母蛇形機動對東風26沒用

東風快遞依靠什麼瞄準呢?當然是在太空飛行的遙感衛星,衛星是東風的千裡眼。衛星將目標的位置信息、運動方向以及移動速度回傳給指揮中心,飛彈裝定射擊諸元後發射才會不至於偏離目標太遠。

盯死意味著消滅

遙感衛星是怎麼看的?

遙感衛星是通過接收電磁波信號來判斷大氣、地面或者海洋情況的一類衛星,它大致分為光學遙感衛星和雷達遙感衛星,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稱呼,老百姓一般叫它偵察衛星或「間諜衛星」。

根據不同的任務需要,遙感衛星上安裝了不同波長和不同敏感度的傳感器。有些可以接收可見光信號,我們人眼能看見啥它就能看見啥;還有些接收不可見光譜,比如說紅外遙感,它能感受物體發出的紅外線,哪怕四周一片漆黑,只要你在發熱它都能看見。

鎖眼衛星KH-11拍攝到伊朗航天中心爆炸後畫面

遙感衛星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它必須一刻不停地飛,沒辦法像直升飛機那樣懸停,也不能說我想飛慢一點就飛慢一點。由於地球引力的影響,衛星的平飛速度必須要達到7.9公裡/秒以上,否則它就要掉進大氣層裡燒毀。

目前5顆鎖眼衛星的軌道

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很早就使用遙感衛星來居高臨下地偵查全球,監視對手的一舉一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鎖眼」衛星。這種衛星發展了許多代,並且到今天依然還在使用。新型號的KH-11衛星採用了與哈勃太空望遠鏡類似的技術,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每一枚的成本超過34億美元,加上運營費用甚至比尼米茲航母還貴。

鎖眼衛星與哈勃望遠鏡外形相似

遙感衛星大多在太陽同步軌道上飛行。太陽同步軌道並不是繞著太陽飛,它實際上是一個南北方向的極地軌道,每飛一圈都要經過地球南北極一次。由於它的軌道面跟地球的赤道面夾角大約是98°,並且跟太陽始終保持一定的角度,而地球差不多每24小時要自轉一圈,因此衛星可以不需要消耗燃料就能把地球整個兒掃視一遍。

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依靠地球自轉掃描全球

 遙感衛星的不足

世上的事情常常就是如此,你不能一下子把好處都佔全了,遙感衛星也有它的致命傷。

其一就是解析度與視場的矛盾。我們用衛星看地面,希望的是既要看的面積大又想把細節看清楚,這是一對矛盾。因為技術發展的局限性,在圖像傳感器單位面積裡的像素單元是有限的,你要想看清細節,它的視角就小,這種相機被稱為窄角相機;與之相對的是廣角相機,它的視野很開闊,但細節就差了許多。

看得廣與看得清是一對矛盾

其次是掃描寬度與時間的矛盾。偵查衛星大多在距離地面200公裡以上的高度飛行,你的高度越低,離地面越近拍的圖像就越清楚,但低空的空氣更稠密,阻力大,衛星消耗的燃料就越多,它很快就墜毀了。美國早期的間諜衛星飛行高度都很低,後期的鎖眼衛星軌道高度多選擇260公裡以上的太陽同步橢圓軌道。但這麼低在高度你的廣角相機只能拍攝地面大約500公裡寬的範圍,每天繞地球轉大約15圈,也就是說一天之內它不可能兩次拍到地面的同一處地方。

一顆衛星的掃描寬度有限

跟蹤軍艦很難,但可以做到

由於遙感衛星的飛行速度極快,你從地面向上看,它「過頂」的時間只有幾分鐘,接下來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相比之下,軍艦或航母的最大速度一般是30節,它一個小時只能全速航行55公裡多一點,所以想要用遙感衛星來監視航母,你需要用許多顆來「接力」才能做到。

多發衛星,建設太空監測網

我們僅以現在民用的「高分」系列衛星來舉例。目前我們的高分四號衛星在地球同步軌道運行,它可以在定點在距離地面36000米的高空拍攝地面50米大小的圖像,一般軍艦看不清,但航母還是能分辨出來;在距離地面600-8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我們有高分一號(拍攝幅寬800公裡)、高分二號等衛星,它們的解析度更高,可以監視所有艦船動向,因此只要在每個軌道布置2顆衛星、等距離設置25個軌道面共50顆近地衛星,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全球覆蓋,24小時無死角追蹤。

我們有了獵槍,也要有千裡眼

相關焦點

  • 監視全球海軍,殲滅美國軍艦航母,我們還需要多少高分衛星?
    打移動靶難朋友,你打過槍嗎?我指的是真槍,木頭的不算。有許多人打過,包括老周在內,年輕時參加民兵訓練,實彈打靶,5發子彈命中45環,著實得意過好一陣子(現在想想還是有點兒得意)。實彈打靶通常都是一個姿勢:你趴在那兒不動,眼睛、照門、準星和目標四點一線,調整好呼吸,輕輕壓住扳機,擊發,「啪」地一聲子彈就打出去了。
  • 為準確投送東風快遞,我們需要多少顆高分衛星?
    2020年8月20日,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據公開消息報導稱,這是中國「高分專項系列衛星的完美收官」。然而還沒過去幾天,9月7日,高分十一號02星又成功發射。廣大網友們在欣喜之餘,也紛紛在問:高分衛星到底要發射幾顆?我們究竟需要多少顆高分衛星才夠用呢?
  • 高分13號衛星意義深遠,美航母艦長怒不可遏,讓白宮意識到嚴重性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3日的報導稱,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一枚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這枚火箭順利的將高分13號衛星送入到了太空之中。高分13號衛星的發射意義深遠,這種高軌光學遙感衛星可以實現對某一目標的不間斷觀測,它想要不間斷觀測進入我海域的船隻也是可以的。
  • 我國天眼技術又升級,可在1小時內打一顆衛星,定點監測航母動向
    「打航母」這個詞彙在現今中國已經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彙,這一切都來自於我國DF21,DF26飛彈的服役,能夠在茫茫大海上擊中一艘300米長的航母,飛彈的精度以及飛行控制一定非常優秀,誠然這種觀點是正確的,然而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在幾千公裡之外攻擊一艘航母僅僅依靠精度高是遠遠不夠,中國能夠「打航母」,最需要依賴的是中國發現航母,以及跟蹤航母的能力,如果連航母都發現不了或者發現了跟蹤不到
  • 又一顆「高分衛星」發射升空,縮小代差,再來一次「航母直播」?
    最近中國國內的好事是一件接著一件呀,前段時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生升天,沒多久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就正式全面開通了,然而就在最近,中國又再次成功發射了一顆光學遙感衛星,據悉,未來該衛星對於中國的好處那可是大大的呢,那麼該衛星對於中國的未來到底有哪些好處呢,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了解吧。
  • 國產衛星萬裡太空,看清航母上幾架飛機:一旦攻擊,航母拆翅難逃
    目前,我國光學遙感衛星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如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一重大突破意味著將我們可以在萬裡太空看清楚航母甲板上有幾架飛機,航母飛機的起降,這對於我們來說是確實是一個好消息。
  • 航母殺手最佳拍檔中國衛星首次海上商業發射成功,只需10分鐘
    」高分03-1組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了中國衛星首次海上商業發展。海上發射是一種新型發射方式,與慣用的發射方式不同。一般我們會將衛星與火箭的生產和組裝以及發射基地全部分開,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從生產到發射需要有三個地方。
  • 中國已發射10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美國航母將無處遁形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長期工作在科研一線,主要從事微波成像技術和大型遙感地面處理系統的研發工作,發明了稀疏微波成像算法等一系列微波成像新體制、新方法;主持了我國遙感衛星地面系統的研製,突破了遙感衛星地面系統中數據管理、傳輸、處理等方面的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近十年又大力推進國家航空遙感系統的建設,系統推進了超越國際現有水平的航空對地觀測系統的研製。
  • 中國高分七號衛星正式上崗,高分專項完美收官
    8月20日,我們國家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七號衛星是2019年11月3日發射成功的,它屬於我們國家首顆亞米級高解析度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但是地圖的測繪相當的麻煩,而地圖又需要經常的更新,因為畢竟各種的地貌隨時都會發生變化。
  • 巴西航母僅售100多萬,我們或可以買回來當靶艦?答:不行,有毒
    僅售100多萬的航母,恐怕天下也僅此一家。有意思的是,有網友表示,這麼便宜的航母,中國應該買回的。當然中國自己的國產航母已經有了,肯定也看不上這艘巴西老舊的航母,不過它正好或許可以當作中國海軍練習用的靶艦。拿真航母當作靶艦這麼奢侈的事情,歷史上也只有財大氣粗的美國這麼幹過。
  • 三萬千米外給地面直播,大國衛星成美最大對手,出港就將被鎖定
    ,全世界都沒有多少國家能在此方面與美軍抗衡,但最近美國海軍的噩夢來臨了,中國發射了最新型的對地觀測衛星,據稱它的性能強大到可以在三萬千米外給地面做直播,美軍航母出港就將被大國衛星全程鎖定緊盯,太平洋上將再無藏身之處,對此就連美軍自己表示,這個大國的衛星將成為美軍的最大對手。
  • 席亞洲:為什麼我們要造「世界眼力最好」的靜止軌道衛星
    12月29日凌晨,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靜止軌道光學成像衛星「高分四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枚衛星將進入距地面36000公裡的地面靜止軌道。 值得注意的是,「高分四號」衛星的發射得到了相對詳細的報導,這與主要肩負軍事用途的部分「實踐」、「環境」系列衛星發射時總是只有那句著名的「這次發射的XX衛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XXX次飛行」的新聞稿完全不同。 這說明「高分四號」的性質,與真正的軍事衛星並不相同。
  • 設計42條軌道像打「移動靶」
    婁路亮表示,在火星探測器發射後,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時間的飛行抵達火星。而他預計今年年底前,「長徵五號」遙五火箭也將擇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重達8噸多的「嫦娥五號」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落月後將實現我國首次月面無人採樣返回。
  • 吉林一號衛星拍到印度航母,每天刷臉6次,進度實時更新
    這種倒退設計甚至不如印度從俄羅斯買回來的二手航母「維克拉馬蒂亞」號的布局呢!不夠,今天我們不講印度航母,來講講拍攝到印度航母照片的國產商業衛星。到底是那顆衛星立功了呢?我們仔細看看外媒公布的中國商業衛星照片,在照片下方有明顯的英語名稱——「CHANG GUANG SATELLITE TECHNOLOGY CO LTD 」。
  • 我國最新發射的遙感三十號衛星不簡單,探測範圍直盯美航母潛艇
    據光明網最新報導,日前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標誌著遙感三十號衛星星座組網任務完成,中國建成了首個低軌衛星星座。圖為我國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畫面據悉,遙感三十號
  • 我國放出追蹤美國飛機畫面,為何還有人在說,東風打不準美軍航母
    當然,從國防安全角度來看,我國民用商業的星座衛星都能夠做到的事情,軍事項目顯然也同樣不在話下,也可以說,此次「吉林一號」星座衛星的小試牛刀,只是中國航天科技的冰山一角。在今年8、9月份的時候,我國就曾經放出過一系列印度靠近實控線附近的衛星圖片。
  • 中國研發地球靜止軌道2.5米高分光學衛星 美航母軌跡無所遁形
    我們都知道光學成像的衛星為了保持高清晰度亞米級的空間解析度,大多都是運行在離地球幾百公裡的低軌上。這些運行在太陽同步低軌道的衛星還是繞著地球做規律運動,做不到對目標的持續性觀測。而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運行的衛星就能在距地球3.6萬公裡的太空中,以相對於地球靜止的姿態對需要被觀測的目標進行持續不間斷的觀測,同時視場相當寬廣,通過對靜止軌道光學成像衛星姿態的調整就能對地球三分之一面積內的地區的快速機動觀測。我國目前已經開發出一系列運行在低軌的新型光學成像和雷達成像衛星,其中有的空間解析度已經在高清晰度亞米級,而且有的還能實時高清視頻。
  • 數解中國發射「高分四號」衛星
    圍繞29日成功發射的高解析度光學成像遙感衛星「高分四號」,記者提取關鍵數字,解密其特點。  四——「高分四號」隸屬於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此前中國已先後發射「高分一號」、「高分二號」、「高分九號」。  「高分三號、五號預計明年發射,高分專項中其他衛星也均完成了工程立項工作。」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童旭東說。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高分衛星收官之戰
    ↑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新華社西昌12月6日電 題:滿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高分衛星收官之戰黃國暢、王玉磊、何習果冬日的川西大涼山腹地,暖陽高照。
  • 我國在美眼皮底下擊沉萬噸軍艦,航母后撤1000公裡
    東風-26作為一款中遠程飛彈,射程可達3000至5000公裡,通過慣性制導、衛星導航、末端制導等三種方式,命中精度可達30米以內,可有效打擊海面航母艦群或縱深目標基地。它融合多項新技術,信息化水平更高,無論裝載何種彈頭,都擁有強大的殺傷力。超強的隱身性能和生存能力,可以自動變軌以躲避敵方攔截,承接東風-21D飛彈,成為新一代突防利器,直擊第二島鏈甚至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