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大生意第2385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文|劉夢龍
體育大生意記者
12月15日,隨著上海證券交易所鑼聲響起,舒華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舒華體育」)正式登陸A股,股票代碼為605299.SH,發行價格7.27元/股,股票開盤首日便大漲44.02%。繼安踏、361°、特步、貴人鳥等企業之後,泉州體育用品行業上市隊伍中再添新軍。
能夠在後新冠疫情時代脫穎而出,成為2020年首家上市體育公司,舒華體育在其創始人張維建帶領下憑藉多年來的穩步經營和鍥而不捨精神終於在二度IPO收穫成功。在延續泉州企業資本市場傳奇的同時,舒華體育也為後疫情時代百廢待興的體育用品製造企業提供了借鑑思路。
鍥而不捨二度IPO終獲成功,舒華體育加速向健康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
作為一家專業、科學的運動健康解決方案提供商,創建於1996年的舒華體育憑藉多年經驗打造的產品供應體系以及貼合市場的產品設計、優異的產品質量和完善的配套服務,已在國內健身器材行業取得了領先地位。
舒華體育創始人張維建在敲鑼儀式上致辭
2007年,「舒華SHUA」品牌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3至2016年,舒華連續4年成為中國奧委會唯一指定健身器材、按摩器材供應商。2014年起,舒華產品先後3次入駐索契冬奧會、裡約奧運會以及平昌冬奧會「中國之家」。2017至2020年,舒華體育連續四年榮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及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頒發的「中國輕工業健身器材行業十強企業」稱號。2020至2022年,舒華還將連續3年成為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唯一指定健身器材贊助商。
舒華泉州臺商二期工業園區
在首次衝擊A股前,舒華體育曾於2016在新三板掛牌。直到2018年發布公司股票在股轉系統終止掛牌的公告後,舒華體育首次向A股發起衝擊。然而,在監管層55大反饋意見的追問下,舒華體育主動選擇終止IPO。2019年,在將保薦券商更換為中信證券之後,舒華體育二度遞交IPO申請,並最終於2020年11月獲得成功。(延展閱讀:安踏特步力挺、十餘位A股大佬組團加持,舒華二度IPO闖關成功)
舒華體育成功登陸A股
根據舒華體育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顯示,舒華體育此次發行A股股份全部為新股,發行前總股本約為3.615億股,此次公開發行5000萬股,佔其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約為12.15%。
2020年(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下簡稱「2020體博會」)上,舒華體育攜家庭健身、商用健身、全民健身、體能訓練、老年健身、校園體育等六大健身解決方案全新亮相,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延展閱讀:2020體博會探訪錄:快跟上!領頭羊們正在用智能體育重塑健身產業)
2020體博會舒華展區
隨著此番二度IPO終獲成功,將幫助舒華體育實現向提供「科學運動、智慧健身」的健康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未來三到五年,舒華體育將堅持以產品創新與品牌營銷為驅動,加強研發團隊及營銷團隊力量,通過終端精細化管理、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從賣產品向提供科學運動健康解決方案的轉變,逐步實現由產品競爭到產業鏈競爭再到產業生態競爭的轉變。
體育產業投資一度無人問津,轉戰線上+政策扶持有望扭轉頹勢
曾幾何時,自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即46號文發布後,中國體育產業一度迎來市場化、資本化的高光時刻。隨著各路資本紛至踏入,數百家體育公司先後體會到雨露均沾頻獲融資的幸福時代。
然而由於缺少賺錢之道,在經歷短暫甜蜜時光後,體育產業投資呈現出斷崖式下降之勢。根據同花順不完全數據統計,在2015-2019年間實現IPO的中國體育公司僅有13家,其中大部分是運動服裝鞋帽或體育裝備企業,超過50億市值的體育公司更是屈指可數。
2015-2019年間實現IPO的13家中國體育公司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黑天鵝」事件影響,使得原本注重線下體驗的體育產業再遭重創。面對現金流短缺以及租金、薪資等諸多壓力,轉戰線上領域似乎成為了傳統體育企業擺脫生存危機並走出困境的唯一選擇。以舒華體育為例,通過及時改變策略發力線上電商、發展居家業務等舉措,使其今年前4個月整體業績表現實現逆勢上揚。此外通過大力布局居家健身市場及打造新型營銷模式和新零售體系,也加速了舒華體育的轉型升級之路。(延展閱讀:疫情刺激居家健身消費,健身器材巨頭舒華逆勢增長帶來兩點啟示)
不僅是舒華體育,隨著多數體育器材及用品公司轉戰線上領域,使其股價低迷的頹勢得到有效扭轉。隨著國內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體育用品上市公司也迎來爆發期,其中安踏、李寧等體育運動品牌股價屢創歷史新高便是最好佐證。
舒華產品教程演示
政策面也不斷有好消息傳來,2020年9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群眾體育、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的高度重視。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苟仲文曾發文指出,將科學編制「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讓日常參加體育鍛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旦參與體育鍛鍊的人群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與之相匹配的體育用品需求也必將會隨之增加。
隨著國內大型體育賽事的陸續複賽,加之東京奧運會、歐洲杯、美洲杯等國際大賽即將接踵而至,2021年體育營銷及版權運營等市場有望實現觸底反彈。
儘管由於缺少良好產業生態、數位化基礎設施及優質體育服務等因素,導致多年來不論是toBtoC端還是網際網路領域均難覓體育產業獨角獸蹤影。但隨著相關政策出臺加之後疫情時代人們體育運動觀念的日趨增強,對於體育用品製造企業而言,前景無疑極其廣闊。此番舒華體育在疫情之年的成功上市,更是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