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積累的知識有多少?超出人類可以學習的上限怎麼辦?

2020-09-16 科學創造生活

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看到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一個領域都能費去我們所能有的短暫的一生」。雖然這句話更多的是在說鑽研知識,可現在人類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光是學習前人的知識已經需要我們花費太多的時間,如果知識繼續這樣積累下去,窮盡一生也學習不完前人積累的知識,人類的發展是不是就停止了?

人類需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現在需要研究對數,我得需要先學習冪,而冪的前置是乘法,乘法的前置是加法,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研究最前沿的知識所需要學習的內容會越來越多。歷史上很多科學家在二十多歲時就共享了重大研究成果,而如今二十多歲可能還沒完成學業,博士畢業後學習了最前沿的知識再開始進行研發,往往都在三十歲以後了。而終有一天前置知識會龐大到人類窮盡一生也學習不完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人類該如何發展?

人類在努力壓縮知識‍‍‍‍

我國現在將知識分為13個學科門類,下面又細分了111個一級學科,一級學科下又詳細劃分了二級學科,三級學科。知識的細化極大地簡化了學習的難度,每個人只需要學習自己本專業的知識,在一些較為前沿的實驗室裡,一起實驗的兩個人不了解彼此的研究是很常見的現象。比如研發機器人這個項目,有的人學習材料學,負責機器人的外殼,有的人學習軟體,負責機器人的系統,這只是舉個例子,在實際中分工會更加細化。

有很多科學家窮盡一生但卻沒有什麼新的發現,但他們依然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在不斷的總結完善之前的理論,比如克卜勒描述天體運行的三定律用牛頓的萬有引力三定律取代,需要我們學習的知識會不斷壓縮,需要的學習的時間不斷縮短。

在未來發展的路上,也許我們可以在腦中植入硬碟,也許我們提高人類的壽命,我們可能會有很多手段來提升自己,起碼就現在來說,人類的前景還不至於是一片灰暗。

也許存在終極定理

策梅洛定理應該沒什麼人聽過,舉個例子說明,在五子棋中如果沒有禁手的話先手必勝,這是從數百萬走法中總結出來的規律,策梅洛定理指的就是在沒有運氣成分(不能你有一定概率連續下兩個棋)的有限遊戲中(棋盤得有大小),並且兩人都知道所有信息(雙方都看得見棋盤)的遊戲中,必然會存在一個終極定理,先手或者後手必有一方有必勝或一定不會輸。

對於五子棋來說,我們不需要再學習數百萬種走法總結出來的無數經驗,只需要學習這一條終極定理就好了,而對於宇宙來說,也許同樣存在著終極定理,而我們現在就在不斷的探索。

相關焦點

  • 《極簡人類史》讀後感:人類加速積累學習 想像力價值無窮
    極簡人類史今天看完這本書,又在想人類怎麼就發展起來了,靠什麼從群雄角逐的動物界掙脫出來,成為世界主宰,可以用自己創造的工具和武器改變地球,甚至可以毀滅地球N次。我想了想,也許有這麼幾方面。更牛的是創造了符號,符號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的,看不到的,只存在於大腦之中,是人類頭腦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抽象能力不斷提升才會出現符號。符號幫助人類交流和積累信息,讓人類的思考和表達更便捷。符號成為信息的橋梁,人類利用符號可以把頭腦中離奇的想法變現,完成操控世界的野心。有了符號,人類把世界萬物馴化,歸入頭腦倉庫,很多改造世界的工作可以提前頭腦中推演。
  • 人類的壽命有上限嗎?上限是多少?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於是很多的生命科學家開始研究探索讓人類長壽的技術和方法,而在研究探索長壽的道路上,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人類的壽命極限是多少?可能有人會說了,人類是智慧生命,壽命還有極限?如果有的話,那人類的壽命極限是多少歲?相信很多朋友都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其實關於人類壽命極限的問題,科學家很早就有過一些研究探索,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種計算方法。
  • 一萬年前的嬰兒可以融入現代社會嗎?人類近萬年的發展靠的是什麼
    人類近萬年的發展是從新石器時代進入到現代社會的階段,就科技而言可謂是天差地別,但是這不代表人類自身的進化有多少,舉個例子就是如果將一個新時期時代的嬰兒帶到現代社會,他完全可以融入現代社會。人類的發展其實來源於知識的積累,是知識的積累讓人類文明得以發展,而科技飛躍式的發展正義由於知識的傳播大幅度增加。
  • 人類的大腦儲存量是否有上限?看看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人類的大腦是整個中樞神經系統最高級的一個部分,也是由它控制我們身體每一個部分,而且我們的記憶都儲存於大腦裡。很多人可能是想到一個問題,人類的大腦儲存量是否有上限?如果有上限,那它的上限是多少?如今科技越來越發達,很多人覺得將來電腦將會取代人類的大腦,而科學家覺得這個不太現實,因為人腦比電腦還要複雜得多,電腦還是靠人類的大腦研發出來的,而科學家想要破解大腦可是世界難題,換句話說,以人類的大腦思維去破解大腦的奧秘,這本是就很難做到。所以大腦遠遠比電腦複雜得多,就算如今的電腦儲存量再大也好,也比不過人腦的儲存量。
  • 人類壽命的上限是多少?三種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都讓人有點失望
    得益於科技的進步,現代人類的壽命與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由於自然規律的限制,人類的壽命並不會無限的延長,這必定會有一個上限,那麼在自然狀態下人類壽命的上限是多少呢?對於這個問題,人們曾經進行過大量的研究,並提出了多種方法用以計算這個上限,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其中認同度較高的三種。
  • 地球可以容納多少人口? 上限到底是多少?
    地球可以容納多少人口? 上限到底是多少?時間:2016-08-18 12:17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球可以容納多少人口? 上限到底是多少? 目前有超過70億人居住在地球上,而這個數值正呈指數式增長。
  • 人類壽命的上限是多少?科學家通過3個公式,算出人類壽命極限值
    對於很多人來說,想要實現永生是一輩子的願望和追求,特別是在古代,很多皇帝為了永享繁華、坐擁江山,更是多次派人前去尋找長生不老藥,比較著名的有秦始皇,至今徐福出海尋訪仙山求取長生不老藥的故事,仍然被很多人津津樂道。
  • 未來的人類可以不用學習嗎?
    人類是目前地球上出現過的最高級的動物,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夠在大自然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之下脫穎而出成為地球的主宰者,人類之所以和其他的動物有所區別,就是因為人類有獨立的思維系統、語言能力和運動系統。學習是人類應對生活和工作,適應社會發展,以及改變這個世界的一個重要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想要獲得進步和發展,就需要不斷進行學習。
  • 溫度的上限和下限分別是多少?人類竟然創造出5.1億℃的高溫
    對於我們人類而言,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宏觀世界的任何一個物體都有一個溫度。我們平時很冷的時候總愛說一句「我已經冷的感受不到溫度了」就是一句謬論,因為溫度是客觀存在的,「冷」這種感受也是溫度的體現。既然談到了冷熱感受,就有人會問了,我們的宇宙中存在所謂的最高溫與最低溫嗎?或者說,溫度有上下極限嗎?
  • 溫度的上限和下限分別是多少?人類竟然創造出5.1億℃的高溫!
    對於我們人類而言,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宏觀世界的任何一個物體都有一個溫度。我們平時很冷的時候總愛說一句「我已經冷的感受不到溫度了」就是一句謬論,因為溫度是客觀存在的,「冷」這種感受也是溫度的體現。既然談到了冷熱感受,就有人會問了,我們的宇宙中存在所謂的最高溫與最低溫嗎?或者說,溫度有上下極限嗎?
  • 電磁波的頻率會有一個上限嗎?這個上限是多少?
    從理論上來看似乎電磁波並沒有一個頻率的上限,但從量子力學的較多來看,它卻有一個上限,那麼這個上限是多少呢?這我們得從電磁波的波長與頻率之間的關係來確認下這個高點在哪裡!電磁波頻段看得眼花繚亂,但這都不重要,上圖有一個關鍵的公式:c=λ×f即:光速=波長×頻率而這當然波長和頻率變化時候,它們遵循相乘等於光速的原則!
  • 想要推理能力比肩人類 AI先得換種學習方式
    「死記硬背」讓機器難有邏輯能力 購物時,無需出示支付碼,將面部特徵綁定銀行卡就能輕鬆消費;回家路上,查詢手機地圖,可以看出哪些地段擁堵;到飯點了,跟機器人對話叫外賣……這些基於機器學習的應用,正在讓人工智慧變得可觀可感。但機器學習面臨的挑戰便是,需要大量數據的積累以及很強的算力。 機器學習分為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和強化學習。
  • 人類的學習效率太落後,未來可能會往這個方向進化
    現代科技幫助我們擺脫束縛,通過網際網路可以隨意獲取信息。但是,容易獲取並不代表著我們的學習能力提升,反而促使個體越發把學習目標「狹窄化」,學習範圍「垂直化」。信息越豐富,人類落後的學習效率與極其豐富的知識之間,愈發顯得不匹配。比如機器學習,短短幾分鐘,智能AI就可以學完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知識,這種效率,即使最傑出、最聰明的人也難以望其項背。
  • 太陽溫度高,然而人類製造的高溫遠高於太陽,溫度有沒有上限?
    光速是宇宙間最快的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而大多數微觀粒子都是具有質量的,所以它們永遠也不可能達到光速,如此說來,粒子光速運動所能夠達到的溫度就是溫度的上限了?可以這麼說,只不過這個上限並不像下限那樣是一個確定的數字,對於這個上限只能夠用三個字來表示,那就是「無窮大」。
  • 家國夢遊記滿了怎麼辦 遊記上限分析
    家國夢中有很多玩家經常可能會遇到遊記滿了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小編這裡帶來了家國夢遊記滿了處理方法,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 人類文明的知識:理性主義把知識技術化和工具化
    人類文明的兩種知識  ——鍾祥財研究員在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講演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發現知識、積累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亞里斯多德所說的知識大體有兩類:一類是技術性知識,另一類是非技術性知識。技術性知識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但人類畢竟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本身。非技術性知識體現人的本質、尊嚴和價值。
  • 為什麼只有人類的意識可以超出本能的範疇,而其他動物意識卻有限
    為什麼只有人類的意識可以超出本能的範疇,而地球上絕大多少的動物意識只能限制於本能的範疇內?,於是原始人類學會了製作石器,製作武器。但我敢肯定的是人類最早見到火肯定是自然火災中的火,或者是某些意外的事物,讓人們認識到了火的存在,通過對火的探索,我們成功的把火給利用起來,來烹飪,來取暖,來抵禦野獸,然後一代一代的遺傳至今,所以,我們潛意識裡面就知道,火這個東西是能夠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是可以毀滅人類的,具體是造福還是毀滅,就看怎麼來使用火了。
  • 太空人在太空遇見怪事 超出人類認知
    選擇置頂公眾號在人類50餘年的太空探索中,有超過400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太空人出使過太空,他們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許多人將這些記在了航行日誌上,但他們均拒絕把日誌公布於世,因為這些經歷與感受超出了我們人類的認知範圍,他們擔心別人會將他們視為瘋子。
  • 太陽溫度高,然而人類製造的高溫遠高於太陽,溫度有沒有上限?
    粒子的運動速度越快,則物體的溫度越高,那麼粒子的運動速度是否有上限呢?有,那就是光速。光速是宇宙間最快的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而大多數微觀粒子都是具有質量的,所以它們永遠也不可能達到光速,如此說來,粒子光速運動所能夠達到的溫度就是溫度的上限了?
  • 宇宙中音速的上限是多少?
    但是你知道宇宙中最大可能的聲速是多少嗎?物理科學家在一項最新科學研究中給出了答案。來自英國和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論文並計算了聲音的最大速度,結果表明,音速是可以達到地球上測得的最大速度的兩倍。聲音是由介質中的振動產生的機械波,當聲波傳播時,粒子相互碰撞,並在傳播時攜帶能量。介質越硬,受到壓縮越困難,聲音傳播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