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仙人論處"鹿野苑(圖)

2020-12-07 中國網
    


印度瓦拉納西鹿野苑主寺

    凡是到了印度瓦臘納西的人,沒有不到10公裡外的佛教聖地"鹿野苑"的。它是佛陀釋迦牟尼得道成佛後第一次講經的地方,又名「仙人論處」,「仙人鹿園」。

    傳說佛陀前世為鹿王,曾在此地勸說當時的人王不要多殺鹿類,而由他每日貢獻一鹿給人王。一次,輪到一隻懷孕的母鹿,母鹿求救於鹿王。鹿王不忍,自願代死。人王備受感動,乃下令從此不再殺鹿。當然,鹿野苑之所以成為佛教勝地,並不只是因為這一傳說。佛陀在離此地不遠的菩提伽耶證了正覺之後,首先來到這裡進行他第一次傳教,並在這裡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經講法。佛陀也是從這裡開始,住世說法四十五年,凡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從那時起至今兩千多年來,他所倡導的佛教教義已經傳遍全球,全世界的佛教徒已經超過5億人之多。筆者雖然不是佛教徒,但小時候也曾跟母親到寺院禮佛,幼小的心靈也曾與佛陀的慈悲思想產生過共鳴。現在親身來訪佛陀聖跡,早已對他那種獨步當時、雄視百代的偉人形象肅然起敬起來。

    這是一個蕞爾小鎮,雖然有現代化的公路直達,沿途的景象仍然給人以時光倒流的感覺。這裡沒有傳說中那樣有著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但所到之處野草青青,林木森森。頭纏白巾、腰圍粗布的農人勞作于田疇壟畝之上,身穿紗麗、頭頂水罐的婦女穿行於竹籬茅舍之間。時值正午,小鎮安閒靜謐,幽雅清新,除了偶爾一輛汽車駛過,只有鴉雀啾啁於樹稍,牛羊哞叫於草地。從混亂嘈雜的瓦拉納西來到這裡,不啻是世外桃源之遇,給人以返樸歸真之感。據說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來過此地,鹿野苑當時的勝景在法顯的《佛國記》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都有記載。玄奘描述這裡是"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他在這裡還看到了30所寺院,3000名僧人,以及真人般大小的佛祖銅像。

    鹿野苑現在的主寺正門是座菩提伽耶式的現代建築,四周配以花圃草地樹林和鹿園,是個花園式的寺院。據說最早的寺院修建於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笈多王朝時曾於重修,莫臥爾時期阿克巴大帝曾於再修。現在的寺廟建於1931年。寺廟東北面有一棵碩大的菩提樹,樹高數丈,青蔥而濃密,據說還是從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樹上折枝移植而成的。傳說佛陀當年就是在這棵樹下第一次向5位弟子講經的,現在樹下有一佛陀向5弟子講經的群雕,周圍掛滿了信徒們送來的花環、流蘇。主寺西南有一座大圓桶似的高大建築,這是這裡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蹟----達曼克塔。此塔高33米,下層石築,上層磚砌,內為實心。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描寫此塔時曾寫道:「精舍(即寺院)西南有石翠堵坡(即達曼克塔。),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餘百尺,前建石柱(即阿育王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鑑照映徹……。」

    由於歷代的戰亂,古代的廟宇大多被毀,整個苑址也已荒蕪。直到近代,一些印度和西方的考古學家們利用玄奘《大唐西域記》裡的準確記載,才找到了遺址,並進行了多次的考古發掘。鹿野苑最有價值的考古發現除了整體經堂遺址之外,就是公元前3世紀的阿育王石柱上的4獅柱頭和《鹿野苑說法的佛陀像》。4獅柱頭高15米,上有禁止毀僧內容的婆羅密體銘文。它不僅已成為鹿野苑館藏珍品,而且已經作為印度共和國國徽的圖案。《鹿野苑說法的佛陀像》是座灰砂石的雕像,像高159釐米,大約創作於公元5世紀。座像雕刻得精緻而圓潤,細密而流暢,是笈多王朝時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它與《馬圖拉佛陀立像》並稱為印度古典主義藝術的雙璧。

    許多亞洲的佛教國家在這裡建有寺廟,中國的中華寺也是其中之一。當我入得中華寺山門時,只見一老年殘廢僧人雙手拄著一根拐杖從裡面奔出。我趕快迎向上前去,原來是這裡唯一的一位中國僧人。他叫羽清,自稱是青海塔爾寺人。36年前與人結伴來印度取經,不幸半路得病,留下這半身殘廢。由於行走不便,通郵又不便,他與國內的親人失去了聯繫。他36年來一直住在鹿野苑,既沒有回過中國,也很少見到中國人。見到我後,羽清涕淚交流,興奮莫名。聽我說了中國巨大的變化後,他更是激動萬分,嘴裡直念「阿彌陀佛」。他說,中國使館曾經派人看過他。只是他年歲已老,沒有想頭了,只望客死他鄉,與佛陀為伴了。

    


印度瓦拉納西鹿野苑遺蹟——達曼克塔

    人民網 2002年9月24日

相關焦點

  • 鹿野苑,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如今僅剩下一片斷壁殘垣
    後來,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成佛後來到了鹿野苑,並完成了初轉法輪,因此又名「仙人鹿園」、「仙人住處」。著名的《大唐西域記》中就有提到鹿野苑,早在公元7世紀的時候,唐朝高僧玄奘就曾來過這裡,玄奘到這裡時,鹿野苑還十分的興盛,在《大唐西域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可見當時的鹿野苑擁有非常多的大型佛教建築。
  • 曾是印度佛教聖地,如今變成一片廢墟,標誌性建築被供奉在博物館
    鹿野苑離恆河邊的瓦拉納西城不遠,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行程,從瓦拉納西來鹿野苑參的交通非常便利,所以很多遊客都不會吝嗇自己的時間,隨著人越來越多,這裡的知名度也一路飆升,逐漸成為了北部地區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 「」鹿野苑與恆河水
    VARANASI瓦拉納西·印度來印度旅行的多數人,多是衝著這裡濃厚的宗教意味。這裡社會文化各個層面無一不受到宗教的影響。而承載印度13億人民精神的歸處,大概就在位於北方邦世界最古老的城市——瓦拉納西()。 這裡保留著「城市」一詞出現以來最原始的樣貌,有唐玄奘取經的西天極樂終點,也有承載生死輪迴的神聖之水。 因為擁有了鹿野苑和恆河水,時間在這裡默默靜止,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流轉,都保持著這座古老城市精神性的鮮活。
  • 從苦行林到鹿野苑:蓮開一路體驗佛陀證道心路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重影) 廣州佛教海巡團在鹿野苑共修(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妙傳)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妙傳) 2015年11月11日上午,在結束對印度菩提迦耶金剛座的圓滿朝禮與供養千僧齋後,「蓮開一路」中國佛教海巡團繼續參禮佛陀成道聖跡。海巡團首先抵達佛陀當年成道前的苦行之處——苦行林,在團長耀智大和尚帶領下朝拜苦行洞。隨後海巡團一行朝禮了佛陀接受牧羊女供養之地的蘇伽達塔,體驗佛陀證悟無上菩提的心路歷程。
  • 「वाराणसी」鹿野苑與恆河水 | 數字尾巴...
    VARANASI瓦拉納西·印度來印度旅行的多數人,多是衝著這裡濃厚的宗教意味。這裡社會文化各個層面無一不受到宗教的影響。 而承載印度13億人民精神的歸處,大概就在位於北方邦世界最古老的城市——瓦拉納西(वाराणसी)。
  • 印度鹿野苑猶如一個廢墟,印度女人喜歡穿紗麗環遊
    如今隨著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走出國門環遊全世界,已不再是曾經夢寐以求的空想,作為中國的鄰國,印度也是備受矚目的四大文明古國,值得中國人行走的地方成千上萬,但令不少遊客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印度的景區主要以雄偉建築為主。
  • 印度佛教遺蹟,是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今卻化為廢墟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雖然現在的印度佛像信徒並不是最多的,在印度有著非常多的古城,這些古城的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印度這麼多的古城裡面有一座城市是不得不提的,這裡就是瓦拉納西。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批的佛教徒就是在附近的鹿野苑誕生的,雖然佛教在當時收到了王室的支持但是卻沒有在印度人心中紮根。
  • 印度聖城瓦拉納西 洗滌靈魂之地(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印度的瓦拉納西是著名的印度教聖城,被認為是印度最古老、最神聖的城市。回想唐朝,高僧玄奘就曾歷經千辛萬苦來這裡朝聖,並在《大唐西域記》描繪了這裡的景象。如今,就讓我們追尋唐玄奘的足跡,跟隨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感受聖城瓦拉納西的魅力吧!
  • 佛教徒心中的聖地印度鹿野苑真正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注重心靈上的放空,今天小編就帶你來到印度鹿野苑感受下,心靈放空的力量。從瓦拉納西去鹿野苑並不遠,15公裡,從老城沒有直達的公交,只有打tutu(印度普遍的三輪摩託車)或者人力三輪車 (註:離河岸1公裡的地方,auto 是不可以進去了,都是人力車的天下了)
  • 實拍印度佛教著名的聖地,與菩提伽耶齊名,卻鮮有人知
    在印度的旅行中,大部分都會去泰姬陵,新德裡等地打卡,但是卻往往會忽略一個著名的佛教聖地。這裡就是鹿野苑,這裡是和菩提伽耶,拘屍那羅齊名的佛教聖地,相比菩提伽耶,這裡卻鮮有人知。雖然這裡遊客鮮有人知,但因此在眾多的信眾中,鹿野苑也是非常重要的打卡地,他們會來到這裡朝拜和禪修。鹿野苑中最特色的就是這座建築,高達39米,直徑達28米餘,成為鹿野苑的標誌,卻也見證這這裡1600多年歷史。在鹿野苑你還可以看到非常多這樣是石柱和磚塊,他們都是歷史的見證。
  • 瓦拉納西——又稱貝拿勒斯,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
    瓦拉納西(),又稱貝拿勒斯,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坐落在恆河中遊新月形曲流段左岸,現有人口100萬,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主要名勝古蹟有:恆河浴場、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貝拿勒斯印度大學、新印度金廟、林訥格爾堡。
  • 印度佛跡朝聖之旅I 瓦拉納西之行
    AGRA 196KM⒕AGRA(agra fort)——JAIPUR 354 KM當地人多少都會一點英文,但稍微偏遠的北印地區就不行了,只講印度語,問路的需要我曾經把主要朝聖地名翻譯成印度語帶上,很有幫助 供大家參考:Varanasi(瓦拉納西)Sarnath (鹿野苑
  • 了解瓦拉納西,也許離讀懂印度很近
    瓦拉納西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是印度恆河沿岸最大的歷史名城,相傳6000年前由作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溼婆神所建。印度教徒一般都認為能在瓦拉納西死去就能夠超脫生死輪迴的厄運。在公元4-6世紀曾為學術中心;12世紀為古王朝都城瓦拉納西主要名勝古蹟有:恆河浴場、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貝拿勒斯印度大學、新印度金廟、林訥格爾堡。河岸附近的街頭巷尾,到處樹立著象徵溼婆的神柱(被稱為「林伽」,即男性生殖器),為印度教徒所頂禮膜拜。
  • [獨家]8:55印度瓦拉納西出現食甚(圖)
    據悉,當地日全食初虧出現在印度時間5:34分(北京時間8:04分);食既出現在印度時間6:24分(北京時間8:54分);食甚在印度時間6:25分(北京時間8:55分); 生光在印度時間6:27分(北京時間8:57分);復原在北京時間8:57分(北京時間9:57分)(劉琳)瓦拉納西簡介瓦拉納西以前稱為貝拿勒斯,歷史上還有「加西
  • 印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還是印度國徽出處,如今卻已變成廢墟
    眾所周知,古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我們耳熟能詳的《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就是玄奘歷經磨難前往古印度的故事,因此,印度現在依然遺留著大量的佛教聖地遺址。其中,位於印度北方都貝魯勒斯地區的「鹿野苑」就是非常重要的佛教遺蹟之一,也被大家譽為古印度「佛教四大聖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