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138億歲了!研究發現引力波可以解決哈勃常數之謎!

2020-12-06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學類

如果科學家幸運的話,通過分析雙星碰撞對空間和時間結構產生的漣漪,可能很快就能解開宇宙膨脹速度之謎。這是一項新研究的結論,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也可能揭示宇宙的最終命運。宇宙自138億年前誕生以來一直在擴張,通過測量目前宇宙膨脹的速度,即哈勃常數,科學家可以推斷宇宙的年齡和它當前狀態的細節。甚至可以用這個數字來試著了解宇宙的命運,比如宇宙是否會永遠膨脹,是否會自行坍縮,或者是否會完全分裂,科學家們使用兩種主要的方法來測量哈勃常數,一種方法是監測附近的天體,這些天體的性質科學家們都很了解

博科園-科學科普:比如超新星爆炸和造父變星等脈衝恆星,以便估算它們之間的距離,然後推斷宇宙的膨脹速度。另一項聚焦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即宇宙大爆炸遺留下來的輻射,研究其隨時間的變化,以計算宇宙膨脹的速度。然而,這兩種技術對於哈勃常數的值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結果。來自宇宙微波背景的數據顯示,宇宙目前正以每秒41.6英裡(67公裡)的速度膨脹,每326萬光年,而來自附近宇宙的超新星和造父變星數據顯示,每326萬光年膨脹45.3英裡(73公裡)。這種差異表明標準宇宙模型(科學家對宇宙結構和歷史的理解)可能是錯誤的。解決這一被稱為「哈勃持續衝突」的爭論,可能有助於揭示宇宙的演化和最終命運。

兩顆中子星合併並釋放引力波的描繪概念圖,圖片:R. Hurt/Caltech-JPL在這項新研究中,物理學家們提出,來自時空結構中被稱為引力波的漣漪,未來數據可能有助於打破這種僵局。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紐約熨鬥研究所(Flatiron Institute)的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菲尼(Stephen Feeney)說:哈勃望遠鏡的不斷衝突(這是我們對宇宙模型不完整的最大暗示)在5到10年內是可以解決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是質量扭曲時空的結果。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移動時,都會產生引力波,引力波以光速傳播,在傳播過程中會拉伸和擠壓時空。引力波異常微弱,直到2016年科學家才首次發現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證據。在2017年,科學家還探測到了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中子星是在超新星(supernovas)災難性爆炸中死亡的恆星殘骸。如果一顆恆星的殘骸質量不足以坍縮成黑洞,那麼它們最終將可能成為中子星。中子星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引力足夠強大,足以將質子與電子一起壓碎,形成中子。與黑洞不同,中子星發出可見光,它們的碰撞也是如此。這些合併產生的引力波,被稱為「標準警報器」,將幫助科學家確定它們與地球的距離,而這些碰撞發出的光將幫助確定它們相對於地球的移動速度。研究人員可以使用這兩組數據來計算哈勃常數。根據Feeney和同事們的研究,分析未來5到10年內50對中子星之間的碰撞可能會得到足夠數據來確定哈勃常數的最佳測量值。

然而,這一估計取決於中子星碰撞發生的頻率。中子星合併速度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畢竟,我們迄今只看到過一次,如果我們非常幸運地看到了這一現象,而且合併實際上比我們想像的要罕見得多,那麼觀測解釋哈勃常數衝突所需的合併數量可能比我們在工作中所說的要長。引力波最終可能支持哈勃常數的一個值,而不是另一個值,但它們也可能決定哈勃常數的第三個新值。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它可能會帶來有關超新星、造父變星或中子星行為的新見解。科學家們在2月14日的《物理評論快報》論文上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研究發現。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文獻:《物理評論快報》文: Charles Q. Choi/spaceDOI: 10.1103/PhysRevLett.122.061105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新成像技術揭示機械損傷是如何從分子水平開始的!

神操作!把不同顏色的光子糾纏在一起

破解困擾物理學家35年的夸克之謎

相關焦點

  • 引力波或將解決哈勃常數難題,甚至揭示宇宙命運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稱,通過分析死亡恆星在空間和時間結構中產生的漣漪——即引力波——科學家或許能很快解開宇宙膨脹速度的謎題,如果足夠幸運的話。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新研究還可能揭示宇宙的最終命運。宇宙自從138億年前誕生以來一直在膨脹。
  • 138億年的宇宙年齡是如何計算的?哈勃常數的妙用
    138億年的宇宙年齡是如何計算的?哈勃常數的妙用宇宙源於大爆炸,至今138億年的年齡,那麼這個宇宙年齡是如何計算的?畢竟,如果我們回到大爆炸的時刻,我們知道宇宙正從這種緻密狀態迅速膨脹,我們知道它在膨脹時必須冷卻和減速。自從大爆炸以來的時間和它的組成決定了宇宙今天應該膨脹的速度。如果它比我們之前懷疑的增長了9%,那麼宇宙可能比我們預期的年輕9%。這是應用於問題的天真和不正確的推理,但是宇宙不是那麼簡單。
  • 新發現!引力波可以解決關於哈勃常數爭論的問題
    由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進行的模擬顯示,新的引力波測量可以最終解決使用不同測量技術得到的哈勃常數的差異。科學家發現,從50顆中子星的合併中積累引力波信號,將得到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哈勃常數值。這不僅會解決爭議,還會證實目前標準宇宙學模型是否存在問題。
  • 哈勃常數之謎:引力波揭示宇宙膨脹速度?
    這兩個參數對估算哈勃常數至關重要。哈勃常數是一個用於描述宇宙膨脹速度的計量單位。但迄今為止,絕大多數精密觀測得出的哈勃常數始終存在很大差異,導致科學家無法得出宇宙具體膨脹速度的一個決定性答案。科學家相信確定膨脹率有助於揭示宇宙的起源、命運以及是否會永遠膨脹下去或者最終發生崩塌。
  • 宇宙才138億歲,這顆恆星卻存在了144.6億年,這應該如何解釋?
    要知道宇宙才138億歲,很顯然,「HD 140283」的壽命遠遠超過了宇宙本身的年齡,這就令人奇怪了,宇宙中怎麼會存在比宇宙本身還要古老的恆星呢?為了解開「瑪士撒拉星」之謎,一個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霍華德.邦德領導的研究團隊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從2003年到2011年對大量恆星的觀測數據,他們對相關的計算進行了全面的優化,得出的計算結果是,「瑪士撒拉星」的實際年齡應該是144.6億歲。
  • 宇宙才138億歲,這顆恆星卻存在了144.6億年,這應該如何解釋?
    為了解開「瑪士撒拉星」之謎,一個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霍華德.邦德領導的研究團隊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從2003年到2011年對大量恆星的觀測數據,他們對相關的計算進行了全面的優化,得出的計算結果是,「瑪士撒拉星」的實際年齡應該是144.6億歲。
  • 宇宙的年齡——哈勃常數測量法
    而事實上我們在計算宇宙年齡時就無視兩者的差別的。目前計算宇宙年齡是通過哈勃常數(哈勃常數的倒數就是宇宙年齡),即宇宙的膨脹速率。而哈勃常數通過好幾種方法獲得,目前經常提到的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根據宇宙距離階梯紅移。
  • 為什麼修正哈勃常數可以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大約在138億年前,它眨眼間就存在了,並且從那時起就一直在膨脹,就像一個巨大的宇宙氣球。這種膨脹的速度被稱為哈勃常數(或稱H0),它是宇宙的基本常數之一。知道哈勃常數,就可以計算出宇宙的年齡、可以計算出宇宙的大小、可以更準確地計算出推動宇宙膨脹的神秘暗能量的影響。而且,有趣的是,哈勃常數是計算星系間距離所需的數值之一。然而,哈勃常數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
  • 哈勃常數之謎
    兆帕秒大約是3000億億公裡,或者說是30位檢舉者可能更好。有了有效的數字和巨大的分母,這使得這一常數極為精確。但是準確嗎?使用不同方法的其他度量得出74.03、71.9、69.8甚至67.4。>常數,即宇宙的膨脹率。
  • 宇宙的138億年又被科學家推翻了?
    宇宙的年齡可以說是科學家關注的經典問題之一了。一般來說,宇宙年齡和三個宇宙學參數有關,即宇宙膨脹的速率,也就是哈勃常數;宇宙中正常物質和暗物質的密度(有多少會膨脹的物質);宇宙常數(一個與膨脹加速度相關的參數)。這三個參數共同描繪宇宙的膨脹過程。
  • 宇宙年齡除了138億歲、120億歲、145億歲,現在又測出126億歲
    俄勒岡大學天文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50個星系,與地球的已知距離來改進哈勃常數計算,估計宇宙的年齡為126億歲。對使宇宙誕生的宇宙大爆炸進行年代測定的方法依賴於數學和計算模型,使用對最古老的恆星、星系的行為和宇宙膨脹速度的距離估計,其方法是計算所有對象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返回到開頭,一個關鍵計算是哈勃常數,以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的名字命名。
  • 愛因斯坦說光速不可超越,宇宙138億年,為何能膨脹出930億光年?
    宇宙的年齡結合宇宙大爆炸以及暴脹模型,還有普朗克衛星測定的最精確的哈勃常數,科學家在2015年時得到了一個宇宙誕生的大致年份,大約在137.87±0.02億年前!宇宙的年齡可以通過對哈勃常數以及所含成分的密度參數的測量決定為什麼138億年的時間膨脹出了465億光年的宇宙有了宇宙誕生的模型、參數和時間,那麼科學家計算出了宇宙的大小,大約930億光年直徑!也許大家有點懵逼,宇宙誕生不就是138億年麼?怎麼就膨脹出465億光年半徑的宇宙,即使以光速膨脹宇宙也就276億光年直徑,難道算錯了嗎?
  • 宇宙138億歲,這顆恆星卻有160億歲!比宇宙還要古老?
    奇點大爆炸理論的證據之一宇宙微波背景告訴我們,我們的宇宙大約誕生於138億年前。而這顆編號為DH140283的恆星,居然比宇宙還要古老。於是人們將《聖經》中活了969歲的長老「瑪士撒拉」之名,賜予了這顆恆星。
  • 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波」被證實,它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那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呢?科學家表示,通過探測引力波,可以解決很多宇宙難題。近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倫敦大學學院和弗拉特龍研究所的宇宙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通過測量未來10年約50顆雙星引力波的信號,將能夠最終解決關於我們的宇宙膨脹速度究竟有多快的激烈爭論。
  • 宇宙年齡已有138.2億年,天文學家如何知道的?
    2013年3月21日,歐洲航天局公布了宇宙的精確年齡已有138.2億歲。同一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觀測到了星系紅移現象,說明了宇宙中的各星系正在互相快速遠離,這個發現驗證了勒梅特的宇宙膨脹說。由哈勃定律v=H0D可知,星系的距離除以星系紅移速度就是宇宙膨脹的時間,那麼哈勃常數的倒數也就是宇宙膨脹的時間(哈勃時間),可以認為是宇宙的近似年齡,表達公式是:tH=1/H0。
  • 新計算得出哈勃常數82,讓宇宙變成114億歲
    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利用引力透鏡效應,得到宇宙年齡為114億歲,比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的137億歲年輕20多億歲。  科學家利用恆星的運動來測量宇宙膨脹的速度(宇宙膨脹率),以此來估算宇宙的年齡。宇宙膨脹率也被稱為哈勃常數,是宇宙學中最重要的數字之一。哈勃常數越大,宇宙膨脹得越快,意味著它更快達到現在的大小,因此越年輕。
  • 9%的哈勃常數差異,時間相差10億年!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錯了嗎
    事實上,自從哈勃常數提出90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爭論這個常數的數值,而且理由很充分。 上個世紀20年代末,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研究宇宙中的星系光譜時發現,除了少數鄰近星系之外,其他星系的退行速度(v)與距離(D)成正比,其比例常數後來被稱為哈勃常數(H0),這個定律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v=H0·D。
  • 科學數值經觀測再變化哈勃常數使宇宙再次年輕20億歲
    目前無論哪種學術研究與理論都認為萬物有始有終,包括他的大小、速度、以及年限,等等的就連最微小的只能利用特定儀器測量的最小的粒子都是一個有始有終的過程。同樣的宇宙同樣也被我們認為是一個有始有終有年限的歷史的存在。同時目前的經典理論中我們認為宇宙已經137億歲。起源則來源於137億年前的一場異常的奇點大爆炸,說它異常是因為我們完全無法理解這個奇點的意義。
  • 宇宙膨脹得究竟有多快?——矛盾的哈勃常數
    換句話說,在近域宇宙中得到的哈勃常數完全一樣,都為73千米/秒/兆秒差距。 03 不,哈勃常數為67千米/秒/兆秒差距 如果沒有宇宙微波背景的測量,哈勃常數的問題可能已經被解決了,天文學家會轉向其他的重要研究。
  • 宇宙年齡138億歲是怎樣測算出來的
    所謂觀察類比,就是查找觀察宇宙中年齡最大的天體,這樣就得出了宇宙不少於這個年齡的結論。人類通過各種方式得出了地球的年齡在45億歲、太陽的年齡在50億歲左右,而且我們太陽系是第二代恆星,因此宇宙年齡將大大大於這個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