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生命只能發生在恆星周圍能發出光和熱的行星上,但並不是所有恆星都有行星。星雲理論認為恆星是由旋轉的原始星雲的收縮形成的。收縮時間因子角動量守恆由於離心力的作用,星雲逐漸變平。在這個過程中,氫與氦發生熱核反應,恆星誕生了。恆星周圍的一些物質凝結成幾個小天體他們就是行星。
生物的進化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研究發現,早在35億年前地球上就存在著一個相對先進的物種。單細胞生物它被稱為綠藻類植物。根據恆星演化理論和對地球上古老巖石和隕石物質的分析,太陽和地球的形成比這些生物的出現早了1-15億年。
太陽系形成後,地球需要大約50億年的時間才能有人類。所以生命體必須能夠在至少50億年內穩定地發射光和熱的恆星周圍出現,這就說明了與恆星的壽命與其質量密切相關。
銀河系中有大約1000億顆這樣的恆星,除了雙星之外,還有大約400億顆單星。不幸的是,人類對其他行星系統知之甚少,但觀察逐漸發現,有些恆星周圍可能存在行星。但是行星不等於生命,更不用說高等生物了。
另一個限制是,外星生命的化學成分應該
與地球上的生命相似。只要在理論上某個地方能形成生命,它就可能出現生命。所以銀河系中有一百萬顆行星可以誕生,但是每個行星上的生命都應該處於不同的進化階段。
1960年5月,一些美國天文學家使用射電望遠鏡觀測恆星鯨魚座t,試圖收到外星人發來的訊號。這顆星距我們11光年,它在許多方面都同太陽相似。如果它周圍一顆行星上棲居了一批技術水平同我們相仿的外星人,那他們也許正在向外發射無線電訊號以求與外部同類取得聯繫。
正是這樣的合乎邏輯的推理,促使人們進行了這項稱之為"奧茲瑪"的探索計劃。計劃進行了3個月,結果一無所獲。
然而,這畢竟是人類試圖將自己的存在告訴其他同類人的一種嘗試。先驅者11號和12號帶著兩個特殊的鍍金鋁盤離開了地球。這個鋁板上刻著男女裸體,以及銀河系中地球的位置和一些太陽系的信息。
科學家們希望有朝一日這些"信物"會落入外星人之手,從而使他們知道我們的存在試著和我們聯繫。
外星人是否存在尚不確定。宇宙不是無限的,或者我們生活的狹小宇宙不是無限的。它的邊界在哪裡以及如何存在仍然是有爭議的,但是「我們的宇宙」並不是無限的,這個觀點已經基本被接受。但是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仍在膨脹,膨脹,還沒有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