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公園無垃圾,儘管公園沒有設置任何垃圾桶,垃圾都去哪了?

2021-01-11 yang望世界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但此外,細節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比如有的遊客去景區旅遊,穿得光鮮亮麗,但隨手亂扔,對她的印象便會大打折扣。在我國,遊客在景區亂扔亂畫上過很多次新聞,多到人們都已司空見慣,甚至覺得這很正常。但在日本一公園無垃圾,儘管公園沒有設置任何垃圾桶,垃圾都去哪了?原來是遊客們主動將垃圾帶回家了,這個公園就是日本的尾瀨溼地公園。

眾所周知,日本的國土面積十分狹小,由於處於地震帶上,發生地震十分頻繁,所以日本做任何事情都會追求盡善盡美,尤其是對旅遊業的發展。

早在1949年,尾瀨溼地公園憑藉它怡人的環境,優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氣,再加上一首歌的助推,一躍成為網紅勝地。大量遊客接踵而至,雖然推動了日本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經濟利益,但因為遊客實在太多,大大超過了公園的容納量。

所以,隨之而來的就是公園被汙染、垃圾隨處可見、植物被破壞等現象時有發生。最終,這個純天然的寶地公園漸漸失去它的美。針對這樣的情況,日本當地政府絕不含糊,立即採取行動。

聯合公益組織,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發動號召,倡導遊客們把垃圾帶回家。久而久之,日本人民就養成了這個習慣,因此,尾瀨溼地公園也不再另設垃圾桶,甚至在外地遊客很詫異的時候,非常自豪的解釋這一行為。

聽到這裡,讓小編很觸動,若是我們國家可以向日本學習這一行為,那麼肯定會少很多「髒亂差」的旅遊景點。小夥伴們怎麼認為呢?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下一期會帶大家去看更有意思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日本無垃圾公園,景區不設垃圾桶,遊客自覺把垃圾帶回家
    尾瀨國家公園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彩,如果你沒有親眼見到尾瀨初夏的馬蹄蓮,盛夏的萱草,秋天的紅葉,你會願意相信,60年前的尾瀨溼原曾經乾燥裸化、垃圾遍地、遊客擁擠嗎?【攝影:El-Branden Brazil,現居日本東京,英國著名攝影記者,環球旅行攝影師,多次作品獲得國際攝影大獎。
  • 日本這個公園沒有垃圾桶,遊客紛紛拍手叫好,景區環境優美
    日本這個公園沒有垃圾桶,遊客紛紛拍手叫好,景區環境優美我們都知道日本這樣一個國家,其實在國際上擁有著非常良好的聲譽,因為日本的國民都十分注重公共場合的衛生,所以在日本的無論是街道上又或者是各種各樣的景點當中,你都可以看到這裡其實是非常擁有著各種各樣的乾淨的環境。
  • 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
    轉眼間垃圾分類真的就來咱天津了12月1日是天津實行垃圾分類的第一天好消息是天津並沒有開出任何罰單為什麼自己家樓下不是每棟樓都有4個垃圾桶?同時,鼓勵居民社區實行「撤桶並點建廂房」、「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引導」模式,培養居民形成定時定點投放習慣,減少對環境的汙染,提高垃圾收運工作效率。此外,公園、「三站一場」等公共區域,一般應設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兩類投放容器。
  • 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其實並不難
    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其實並不難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冬日的抗震紀念碑廣場上依然熱鬧。坐在長椅上,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遠處幾個老人扭動著手中的紅扇靈活地舞著,近處幾個孩子腳踩輪滑追逐、嬉戲,戀人們手挽著手漫步在公園的小徑……這是一幅多麼愜意生活照啊!可一些不文明現象卻讓人如鯁在喉。
  • 跟著垃圾去「旅行」 分類後垃圾去哪了?一起來「追蹤」吧!
    交道口經過垃圾分類的「洗禮」 街道、胡同變得越來越整潔 不少小夥伴開始發出了「靈魂問題」按分類要求投放垃圾後 這些垃圾都去了哪裡呢? 我們會不會白費工夫了呢?今天 讓我們跟著生活垃圾的軌跡 一起去「旅行」 看一看分類後的垃圾到底去哪了第1步:源頭分類 讓垃圾分類成為習慣每戶交道口轄區居民可自行準備兩個垃圾桶,一個放置廚餘垃圾,一個放置其他垃圾,包裝紙箱、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則單獨裝在一個袋子裡。
  • 日本街上看不到垃圾桶,該如何解決丟垃圾難題?日本美女告訴你
    提起日本,多數人對它的印象就是街道乾淨沒有垃圾桶、國民素質高且自律性強,外國遊客來到這裡看到他們的街道很乾淨,很值得學習。而中國的話,有時會被外媒爆出,在其他國家出現亂丟垃圾,或者住宿退房後不整理房間等負面新聞。當然了,這些都只是個人素質低下,咱們中國許多人的素質還是普遍較高,而且還都一直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 這些路段及公交站臺亂丟垃圾現象嚴重,原因是……
    國慶長假前夕,記者第一次探訪時,沿著公交站牌旁的人行便道一路向西走去,地上雖然偶有散落的菸頭和塑膠袋,但是整條便道讓人感覺乾淨整潔。兩處公交站牌的南側是一大片草叢,分別用圍欄和臺階隔離開來。放眼望去,草叢裡的景象卻和便道上有著天壤之別。草叢裡散落有大量菸頭、紙巾、塑膠袋等雜物,還有不少果皮、飯盒、飲料瓶、雞蛋殼等食品垃圾。
  • 城市垃圾去哪了?
    我國城市垃圾歷年堆放總量高達70億噸,並且每年以約8.98%的速度遞增。由於隨意傾倒汙染環境,處理利用程度不高,產量巨大增速驚人等方面原因,城市垃圾「圍城」,已給城市管理帶來巨大壓力。那麼,垃圾都去哪兒了?
  • 【垃圾分類】海洋公園管理中心的垃圾分類工作
    2020年,長島國家海洋公園管理中心制定了《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方案》和《垃圾分類工作監督管理制度》,成立垃圾分類領導小組
  • 廣安市民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這些好習慣要堅持
    吳春梅告訴記者,以前隨地吐痰的現象比較常見,路面、人行道上都能看見,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清掃,對城市的環境也有影響。「如今很多市民不會隨地吐痰了,不少市民會吐在紙巾裡面,再扔進垃圾桶裡。」吳春梅直言,雖然存在向垃圾桶直接吐痰的現象,但這種現象也在逐漸減少,市民的文明意識在不斷提高。她也向市民建議,痰用紙巾包起來再扔進垃圾桶比較好。
  • 茨山河溼地公園,河道汙染嚴重,美景變成「垃圾場」
    這個地方就是我們身邊的茨山河溼地公園茨山河溼地公園位於葫蘆島市龍港區,是市政府為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休閒場所,為城市美化做貢獻。但是現在的衛生情況堪憂,河道垃圾汙染嚴重。目前河道內沒有水源,如果未來哪天河道充滿河水,垃圾還沒有得到治理的話,炎熱的夏季天氣,必然會讓河水變臭,垃圾漂浮,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的質量及周邊生態環境。
  • 「垃圾鳥」究竟來自哪?
    它們有時漫步在公園草地,有時遊蕩在街頭巷尾,但更多的時候,你是在城市的垃圾桶旁見到的它們。這些鳥會跳上垃圾桶沿,用黑色而細長的喙從裡面叼出吃剩的薯條、漢堡、麵包,以及各種殘羹剩飯果腹,因此被不少人稱作「垃圾鳥」。  「垃圾鳥」其實叫做澳洲白䴉(讀音同「環」),英文名Australian White Ibis,它們與人們所熟知的,曾在日本野外滅絕的朱䴉同屬於䴉科。
  • 以前罵外國遊客亂丟垃圾,如今沒有遊客的日本京都,依然滿地垃圾?
    2019年的京都放眼望去還都人山人海的,想拍到歲月靜好的日式街道幾乎是不可能。 當然,問題最嚴重的還是隨地亂丟垃圾的現象。 日本的街道上一般都不設置垃圾桶,日本人自己這麼多年基本已經養成了習慣,垃圾都是自己帶回家扔。
  • 福州金榕南路上的垃圾山變「森林公園」
    月25日消息:十年前的垃圾山,十年後居然成了「森林公園」,沒有一丁點人為因素。相鄰的金山文體中心和金榕路,人工種植的水杉、樟木、草地,多年來仍稀稀疏疏,這個垃圾堆上的「森林公園」生態景觀與其形成鮮明對比。垃圾山為何會變成「森林公園」?「森林公園」有哪些寶貝?昨日,記者上山探個究竟。山上「原住民」的生命力都很頑強沿著石塊、磚頭鋪成的山道,可以看到垃圾山多由草本植物和闊葉樹組成。
  • 垃圾要分類,溼地公園更要規劃
    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國上海實施了生活垃圾分類政策,提高了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也降低了對環境的汙染。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國家也越來越注重生態文明建設,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溼地公園吧。1.溼地公園與公園有什麼不同?
  • 盤點6類黑科技垃圾桶,你家的廚餘垃圾終於有地方去了!
    不過在烹飪這個過程中最不喜歡的就是處理食材了,尤其是那些邊角料沒有用處,一旦沒有收拾好還會汙染環境,很是麻煩。所以在廚房中最好是常備一個垃圾桶專門用來處理這些食材垃圾,正好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幾款非常適合於廚房使用優質垃圾桶,相信有了它們的幫助一定會提高你的烹飪樂趣!
  • 廢舊床墊該去哪?扔到垃圾桶旁邊或大件垃圾堆放點
    據胡師傅介紹,他收來的床墊會送到一個廢品收購處,據說那裡的床墊會提前聯繫好之後送到一輛大卡車上,大卡車把這些床墊再運到外地賣,「這些二手的床墊在上海不太好賣,上海這邊的人都愛買新的,但在外地有些地方就好賣。」  處理站床墊堆積如山  如果居民沒有自行給床墊等大件家具找到出路,是否可以當垃圾扔到小區垃圾桶旁?
  • 日本城市和農村沒有垃圾桶,街道為什麼很乾淨?導遊說出了真相
    在日常生活中和旅遊途中,產生垃圾是一件必不可免的事情,中國為了整治這些垃圾隨地扔的現象在大街小巷,各個景區道路上設置了各式各樣的垃圾桶,有可回收的,有不可回收的,有菸頭回收處。這個國家就是日本,日本有一段在國民心中不可原諒的歷史,但是咱們今天先拋開歷史,其實日本國民素養值得國內的眾多遊客去深深體會。日本旅遊業經濟大部分也是依靠著中國熱愛境外遊的遊客們來支撐,小編和身邊的許多朋友因為工作、個人旅遊曾前往日本,回國後都是對日本街面的「乾淨」一致好評。而且在日本街上是基本上看不到垃圾桶的存在的,為什麼能做到如此乾淨整潔?
  • 落葉回收變肥料,北京市屬公園植物垃圾利用率同比提高70%
    近日的降溫、降雨和大風產生了大量枯枝落葉,這些植物垃圾去向何方?記者對部分北京市屬公園進行了探訪。統一回收、粉碎回撒、製作有機肥……市屬公園對付植物垃圾各有高招。每年11月份到來年的1月份,陶然亭公園的師傅們會進行落葉清掃及分揀工作,最多的一天要清掃打包800包。落葉被集中收集後進行發酵,成為有機堆肥土。枯枝被送入香山公園設置在苗圃附近的堆肥廠進行粉碎處理。
  • 鼓浪嶼推動垃圾分類從校園開始 校園只有一處垃圾桶
    原標題:校園乾淨整潔 僅有一處垃圾桶  鼓浪嶼推動垃圾分類從校園開始,孩子們養成垃圾不落地習慣戴懿 攝  走進人民小學,乾淨整潔的校園裡只有一處垃圾桶;人民小學對面的幼兒園,用回收的瓶瓶罐罐、紙盤、紙片等製作的小手工藝品,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只是鼓浪嶼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在全市垃圾分類工作中,鼓浪嶼始終走在前列,與乾淨整潔的環境相對應的,是極少見到的垃圾桶。這樣的理念正由鼓浪嶼居民傳遞給遊客,從大人傳遞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