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浙江】蔣介石最愛奉化美食

2020-11-26 騰訊大浙網

奉化有三寶,千層餅芋艿頭水蜜桃!但是奉化人家裡的美味遠遠不止這些,作為沿海地區,海鮮自不必說,加上寧波醬油或鹹菜汁,無需複雜的烹飪技巧,就憑一個「鮮」字,就能徵服所有人的味蕾。還有原始手法製作的糕餅、土地的饋贈……這一期,就讓我帶你探尋一下蔣介石的故鄉,那些讓他念念不忘的珍鮮!

海鮮

奉化周邊有很多小漁村,海鮮自然而然就成了我們的飯桌上最常見的美味,比如白蟹、昌扁魚、帶魚、蝦蛄、血蛤等。

地道海鮮做法就兩種,清蒸和紅燒,蝦蟹的清蒸直接用水,灑上幾粒鹽就可;而魚類一般澆上自家的醃的鹹菜汁,那個鮮味無法形容,從掀開鍋的那一瞬間就飄滿屋裡。

紅燒也是我們大愛的做法,醬油非常要緊,適量的醬油,出鍋灑上簡單的蔥花就完成。奉化人對醬油對依賴醬油可以這樣形容:家家戶戶一般四種調料,如果只有三種,那也是醬油,鹽和味精。還有一種可多可少的是白糖,會放一點點提鮮~

奉化人還喜歡醃製海鮮,比如醬油蟹、醉蝦等,當然最出名的還是紅膏嗆蟹,請客的冷盤必備,好的螃蟹鮮紅欲滴的膏讓人忍不住想流口水。因為價位比較高,平常吃的還是家裡自家醃製的蟹糊,蘸上蒸好的奉化芋艿頭,絕配!

梭子蟹年糕、梭子蟹年糕湯也是出了名的地道菜,歸家的遊子總能在到家的時候吃上一碗母親準備的白蟹年糕,那種在外打拼的艱辛馬上就化為烏有了。

奉化芋艿頭

芋艿頭作為奉化的特產,小有名氣,最常見的兩個品種,烏接幾(音譯)和芋艿頭,如果挖出來的是一個大的芋艿頭就是正宗的「正統」的芋艿頭,作為奉化的特產,那名聲不是蓋的,現在很多餐館也有奉化芋頭這道菜。

還有一種在一個不算大的芋頭旁會有很多小個的芋艿,這就是烏接幾,小時候家裡吃的多的還是烏接幾,整顆去皮後煮湯放醬油,舀點豬油灑上一把蔥花,記憶中的芋艿湯就完成了,拿個小碗乘上一碗熱乎的芋艿湯,再添上一勺飯拌在一起,溜到客廳看著電視吸溜,當然,老媽的埋怨聲會從餐廳一直念叨出來~

「走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這句話也足以說明奉化芋艿頭的盛名在外。

芋艿最初由日本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奉化即成為最早栽培芋艿的地區之一。據記載,早在宋代,奉化就廣植芋艿,當時又叫「岷紫」,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到明朝中葉,勤耕善種的奉化農民經過不斷改良,漸漸形成了奉化芋艿頭這個特有的名優品種。

奉化芋艿頭之所以品質特優,除當地農民栽培技術精湛外,土質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由於蕭王廟鎮地處剡江中遊,溪兩邊的衝積土和地下水位十分適宜芋艿生長,雨天滲水性強,表土不積水,晴天能自然吸收地下水,解決了芋艿生長過程中既怕水又怕旱的矛盾。因此奉化芋艿頭個大皮薄,糯滑可口,烘蒸、生烤、熱炒、白切、做糊、燒湯……各種吃法,無一不佳。

千層餅

「千層餅」也叫「天下第一餅」,是溪口當地生產的一種小餅,主要原料有麵粉、芋頭粉、白糖、精鹽、植物油、芝麻仁、苔菜等。做法是先把芋頭粉和麵粉和在一起,加上海藻,擀成薄片,再折起來用炭火烘烤製成,入口鬆脆香甜。

千層餅創始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它的原料以麵粉為主,加以白糖、芝麻、花生米及適量苔菜粉,經過十二道制餅工序,尤以最後一道焙烘必須十分注意,火候適當,才能製成色香味俱佳之食品。千層餅厚約二公分,至少有二十七層重疊的薄片,酥足味醇,鬆脆異常,甜鹹適中,齒頰生香。

至於為什麼有這麼響亮的名字,當然跟蔣先生有關。奉化溪口是蔣介石先生的家鄉,蔣氏掌權後很想念家鄉特產,曾派人把王家後人叫到身邊,專門為他烤制家鄉小餅,還不斷地請人品嘗,這種小餅因而名氣日隆,最後竟被譽為「天下第一餅」。

千層餅剛烤出來的時候除了海藻特有的香氣,酥脆的感覺那也是令人難忘的。小時候還很多,現在街面上要找正宗的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花園新村那邊還有個溪口人開的店,然後炒貨市場對面也有一家開了好幾年的,其他可能只能在特產商場裡能買到包裝的千層餅了吧

水蜜桃

奉化三大特產,毫無疑問是芋艿頭、千層餅和水蜜桃。

奉化屬低山丘陵地區,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暖溼潤,雨量充沛,土壤疏鬆且顯微酸性,排水性能良好。這一獨特的地理環境及良好的自然條件為水蜜桃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提供了必備的基礎。充足的光照條件及夏季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又非常有利於水蜜桃的養分積累和果實著色。低山丘陵種植,遠離工廠造成的環境汙染,從而造就了鮮甜芳香、綠色環保的獨特優良產品。其中林家村、棠村和何家村是最為有名的3個水蜜桃專業村。

特級的水蜜桃皮只要輕輕一撕,整個白裡透粉的果肉就躍出了。咬的時候記得彎腰,長發的女生記得撩起頭髮,因為一口咬下去,汁水就順著下巴下來了。

小時候吃的一點形象也沒有,沒被老媽少罵,認為不會吃桃子, 因為經常糟蹋到衣服。現在頂多拿桃子的手弄的溼答答,也算很大進步。市場上打著水蜜桃牌子的桃子未必是真品,說實話,樣子上我也分不太出,但是一嘗還是能分辨一二。

從網上找了三個分辨的小竅門:

一是看果頂,揭開果柄,正宗奉化水蜜桃,裡面的果肉會呈現粉紅色或紫紅色;

二是聞果香,正宗奉化水蜜桃,會透露出甜蜜香氣;

三是看果核,正宗奉化水蜜桃的果核和果肉是相連的,其果核呈現粉紅色或紫紅色。另外,它的皮也比較薄,果肉是乳白色的,果核處就是紫紅色的。

年糕

說到年糕,寧波的年糕出名的程度不言而喻,出生在城市的我沒有經歷過家家戶戶做年糕的盛景,但是也經常從老人嘴裡聽說。

據說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家家戶戶就開始浸年糕米,準備做年糕。

做年糕的工序頗多。先是各家各戶各自經營:淘年糕米,浸年糕米,碾年糕粉。那時沒有機器,要用大石碾,用牛拉著石碾滾過去,把米壓成粉。搗年糕場面可真熱鬧,十幾戶人家分工協作:蒸粉的、搗粉的、分團的……

蒸粉的先把米粉水濾幹,倒進蒸桶裡,放到大灶上蒸,待蒸熟後,由兩個壯漢喊著「一二三」,奮力把滿桶米粉倒進石搗臼中,立時,搗臼裡瀰漫起熱騰騰的白霧,散發出濃鬱的米飯香。接著是搗粉打年糕,這是最吃力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即在蒸熟的米粉中加點水,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子掄起木柄石磉子(俗稱搗子)一下一下有節奏地搡,發出又重又悶的「嘭嘭」聲。另一個壯漢嫻熟地在石臼中翻動滾燙的大糕團,一邊快速用泡在開水中毛巾擦掉粘在大磉子上的米粉,這樣的動作必須在磉子一起一落的間隙中完成,也就一兩秒鐘,真得眼疾手快。

不一會兒,十餘人就各就各位,面對面坐在中間長板桌兩邊,有說有笑地把又糯又韌冒著熱氣的大年糕團搓成長條狀,然後用木製的年糕板一壓,即做成有花紋的條形年糕。有的還會用年糕粉頭捏成逼真的元寶、魚、雞之類,其中元寶是每家必要做的,而且做得較大,說是為祭天地拜菩薩時要用的。

這樣的場景雖然我沒有親眼見過,但是作為一個奉化人,血液裡必定流淌著這樣的記憶,因為我們都是吃著年糕長大的。如果沒有梭子蟹,小時候就是紅糖年糕或著苔條年糕,再「奢華」點就是烤菜年糕。

紅糖年糕是切成小塊的,其實就是水煮下,然後用筷子插上,沾著紅糖吃;苔條年糕跟紅糖年糕一樣都是屬於小時候的記憶了,不同的是苔條年糕是切成片的,跟苔條一起炒,現在的人吃肉比較多,所以現在這兩種都不多了;

烤菜年糕的一般對切年糕,等烤菜煮的差不多的時候放在烤菜鍋裡,軟了就乘出,因為大鍋灶弄的才好吃,每次一出來就一搶而光,煤氣灶燒的總是少了股香味。

鹹筍

奉化有很大的竹山,現在的季節正是吃筍的季節。

新鮮的筍做成油燜筍,加上大肉做成一碗筍燒肉;而多的就會做成罐頭,用醬油醃製,可以保存大半年,不加防腐劑也不用放冰箱,早上湯飯的好伴侶。鹹鹹的東西總是好下飯,一瓶醬油筍可能就是一戶普通家庭一周的小菜。誰家沒十來瓶各種味道的鹹筍(因為不管何種做法,味道都很鹹,所以叫鹹筍)儲備著。

爸媽真心把筍當寶,經常自誇只要這筍別人吃一口,保證年年來討著吃!不止爸媽,相信會做鹹筍的各家各戶全有著這個自信,我也成功用我家的筍「徵服」一堆同事了,哈哈。真的是蠻神奇的一個菜。

相關焦點

  • 《尋味東莞》將登廣東衛視 解鎖「世界工廠」的美食地圖
    《尋味東莞》海報呈現東莞人最愛的海鮮美食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稻來傳媒出品的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近日定檔,將於6月21日在廣東衛視首播,騰訊視頻和新浪微博聯合獨播。節目將通過東莞的地道風味折射一方水土,管窺廣府美食文化,帶領觀眾探索風味流轉背後的歷史更迭與時空碰撞。漁民在翻滾的海浪上張網捕撈,遠處是依稀可見的林立高樓……《尋味東莞》的定檔海報將東莞的地理位置和飲食特色展露無遺。
  • 蔣介石平常一日三餐,都吃些什麼?
    蔣介石飲食對於雞湯的依賴程度很高。蔣介石吃早餐的慣例是:先吃一片木瓜,再吃早點。在他吃木瓜的時候,就把溫度略高的雞湯放到桌子上。有一次廚師沒有掌握好溫度,蔣介石燙得把雞湯吐了滿桌,非常生氣地對侍衛說:「你們這些混帳,想害死我啊。」官邸的內務科非常緊張,好好整頓了一番飲食供應。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對於家鄉菜也非常喜愛。
  • 蔣介石的少年時代是有名的「瑞元無賴」,兩次事故差點讓他喪命
    蔣氏家族在浙江奉化溪口鎮算得上名門大族。世代以務農為業。到蔣介石祖父蔣斯千開始經商。經營一個「官鹽專賣」的「玉泰鹽鋪」。蔣介石的父親叫蔣肇聰,精明能幹,從不吃虧,人稱「埠頭黃鱔」。把玉泰鹽鋪經營得有聲有色,生意興隆。蔣家由此小康,在溪口鎮名列十大家族之一。
  • 浙江最大的山水名鎮溪口將起飛
    這在當時最先進的交通設施,與寧波最著名的歷史人物有關。蔣介石一生三次下野,三次下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他每一次都會選擇在故鄉溪口暫居,遊歷故鄉的山水之餘,在溪口遙控指揮。以退為進,每一次總能在國民黨內部東山再起。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位梟雄的三次下野經歷,可以折射出半部寧波民國交通史。第一次下野是1927年。
  • 微博網紅,尋味惠來!
    優越的氣候條件,孕育了這裡山海間最精彩的海味山珍,也哺育了這片土地上勤勞淳樸的人民。 時維八月,適逢南海休漁期結束,惠來漁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開漁節,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山海的饋贈已悄然成熟,吸引了大批遊客,也吸引了6位微博達人的關注。
  • 今年奉化要逆天!6大商業體、4所新校、7大交通、9大...
    奉化中學新校圖書館效果圖   校園建築整體走「奉化民國風」,由常橙文化創意(奉化)有限公司設計,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就是蔣介石的曾孫蔣友柏!學校主要建築包括教學樓、綜合樓、宿舍、食堂、圖書科技館、實驗樓、藝術樓、體育館以及地下停車庫。
  • 奉化溪口千層餅
    寧波有不少特色小吃,其中奉化溪口的千層餅「天下第一餅」很有名氣。「天下第一餅」本名「千層餅」,原是當地生產的一種小餅,主要原料有麵粉、芋頭粉、白糖、精鹽、植物油、芝麻仁、苔菜等。做法是先把芋頭粉和麵粉和在一起,加上海藻,擀成薄片,再折起來用炭火烘烤製成,入口鬆脆香甜。說起這餅,不能不提富有創新精神的王毛龍。
  • 孫中山身邊元老眾多,蔣介石黨內地位不高,為何當上黃埔軍校校長
    他連續三次致電蔣介石,告知其軍校籌辦「經費亦有著落」,且「辭呈未準,何得拂然而行」,令其立刻返回廣州主持軍校籌辦,並派鄧演達專程到奉化勸說蔣返粵。胡漢民、廖仲愷、李濟深等也不斷來電,催請他回粵。但蔣遲遲不歸。
  • 尋味騰衝高黎貢山茶博園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尋味騰衝高黎貢山茶博園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2020-03-24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蔣介石唯一回大陸掃墓的孫子,跪拜時道出心酸5字,字字戳心
    蔣介石是國民黨最高領袖者,他曾經和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爭奪過中央政權,但最終敗北,故而只能逃到臺灣並在臺灣建立政權。自此之後,兩岸關係至今都沒有完全和解。蔣介石可謂是歷史的有功者,也是有罪者。蔣介石帶領著一眾的追隨者,定居臺灣後,就沒有再回過大陸了。連帶著臺灣的一眾大陸士兵都無法再返回到大陸,他們中很多人臨終都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對於蔣介石,這些人懷著又愛又恨的心理。身為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自然知道父親在那一戰中受到的恥辱有多麼的大,他不願意再踏入大陸,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但臺灣畢竟不是他們真正的家。
  • 宋美齡婚後第一次回老蔣的老家奉化溪口,老蔣的原配是何反應
    宋美齡結婚後,按照奉化民俗,須回奉化拜見列祖列宗,完成「進門」大禮。不過,回到奉化的宋美齡還要面對「離婚不離家」、居住在蔣氏老家豐鎬房、蔣的元配毛福梅。宋美齡對此並不介意,她十分清楚,以毛氏的出身、相貌和文化素質,絕不可能再與她爭奪丈夫,所以表現得落落大方,不僅沒有為難蔣介石,相反對毛氏以禮相待。
  • 老照片:望鄉的蔣介石蔣經國,給馬拉度納戴軍帽的卡斯楚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望鄉的蔣介石蔣經國,給馬拉度納戴軍帽的卡斯楚【1965年的奧斯卡影后,義大利女演員索菲亞·羅蘭,被譽為世界上最具自然美的女人,義大利永遠的女神。】她曾經說「我寧可吃著意面喝著酒,也不想去減肥瘦成size 0」。
  • 寧波奉化舉行「一個人的江南百英裡」賽道紀錄挑戰賽成功入選浙江...
    近日,《路跑》微信公眾號評出浙江馬拉松2020十件大事,在寧波奉化舉行「一個人的江南百英裡」賽道紀錄挑戰賽成功入選。2020年4月,江南100在寧波奉化舉辦「一個人的江南百英裡」賽道紀錄挑戰賽,趙家駒一個人參賽並成功打破賽會紀錄,賽事組委會為疫情防控中的越野愛好者和跑者特開啟了全程在線直播,採用全方位的攝影攝像直播來呈現報導這一次挑戰,無邊風月為他開放,繽紛春色由他獨享,專業直播團隊--中體聯播,為他守候,共有160餘位賽道工作人員提供後勤保障,賽事網絡直播獲得1000萬次點擊量。
  • 臺灣失守後,蔣介石選擇的避難所是哪,義和團為何只殺231個洋人
    其實蔣介石在很早之前便為自己的退路做好安排,臺灣固然是蔣介石的第一選擇,但是蔣介石害怕解放軍攻上臺灣島,還曾經思考過如果不去臺灣的話,那麼哪個國家適合避難呢?最關鍵的一點,當時美國在軍政兩界當中,大多數的大佬對蔣介石都沒有什麼好的印象,甚至有人還當面批評蔣介石所領導國民黨集團腐朽不堪!儘管在蔣經國在執掌臺灣之後,根本美國的關係改善不少,但這都是後來的事情,至少在蔣介石的日記當中,沒有發現他想要前往美國的意向。
  • 蔣介石與宋美齡(上篇)
    再說,蔣介石的出身並不好,其父是浙江鹽鋪的一個小老闆,蔣宋門不當戶不對。用現在的話來說,擺在他們面前的阻礙有三個,父母不支持,家境不對等,創業失敗事業沒有起色。可是,宋美齡就是在逆境中,不管蔣介石落不落魄,選擇了和他攜手共度,她毅然決然地嫁了!
  • 日本只為三個中國人立了神社:徐福、蔣介石,還有一個讓你想不到
    第二個人,蔣介石。位於愛知縣幸田町的「中山神社」,供奉的神就是蔣介石,日本人為了感謝蔣介石當年「以德報怨」:反對罷黜天皇、安全遣返200萬軍民、放棄對日戰爭賠償,心存感激而專門設立的。 第三個人,卻罕為中國人所知。 林淨因,一個被日本奉為「饅頭祖師爺」的中國人。林淨因是北宋著名隱逸詩人林和靖的後裔,浙江奉化人,他怎麼會到日本的呢?
  • 企業實現出口多元化,浙江寧波奉化海關助力水產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企業實現出口多元化,浙江寧波奉化海關助力水產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2020-10-22 12:0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奉化日報        瀏覽量: 1034 次這些水產品能夠順利出口,離不開奉化海關為企業提供支持,開闢放行通關「綠色通道」,實現企業出口多元化。&nbsp&nbsp&nbsp&nbsp寧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有著20多年的水產品加工歷史,生產金槍魚、牡蠣罐頭等水產製品,產品銷往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近6000萬美元。
  • 上海靜安香格裡拉大酒店夏宮呈現「尋味台州」
    2019年5月6日——江南的豐饒與溫潤,最能顯見於舌尖上。而自有一派江南秀色的台州兼得山海之利,融合了山味之濃鬱淳樸,海味之鮮美豁達,美食也自然成為台州的一張名片。
  • 揭秘:臺灣小學課本裡被「神化」的蔣介石
    據光明網刊載,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總統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 浙江日報|奉化:網一撒,收穫百萬「黃金魚」 
    2020-11-29 17:49 |浙江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