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福建泰寧被一則廣告「不到寨下大峽谷,別說你來過泰寧」吸引住了,看來寨下大峽谷一定有它特殊的地質環境和吸引人的自然景觀。寨下大峽谷景區是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之一,是一個直到2004年 6月才被人發現的新的地質景觀。寨下大峽谷處在福建邵武至廣東河源的地質斷裂帶上,是在距今約6500萬年的裂陷盆地的背景下形成並發展起來的青年時期的丹霞峽谷地貌景觀。大峽谷其峽谷深邃幽長,丹崖斑斕,奇險峻秀,谷內植物茂密,藤蘿攀巖附樹,流水潺潺,恍若一處與世隔絕的原生態世外桃源。它於2005年 3月開發,因大峽谷被發現的時間較晚,純自然,絕對超值。
寨下大峽谷,位於福建泰寧縣城西北十五公裡處的寨下村,這是個有著獨特地質、地貌、地形的罕見的地方。它由滴水穿石懸天峽、山崩地裂通天峽、時空隧道倚天峽 3條首尾相連而組成,呈環狀三角形,好似一條金色蒼龍蜷臥在群山之中,故又名金龍谷。峽谷全長 8公裡,是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旅遊資源中最出色的景區之一,也是泰寧修建的第一條地質科考路線,被聯合國專家稱之為「世界地質公園的榜樣景區」。
峽谷中自然風光出人意料的好,有著茂密的森林、淙淙的溪流、高大的毛竹、奇特的山體。步行棧道就在小溪邊,由木版架設或地磚鋪設,溪水清澈見底,隨處可以看到小魚。看著這純淨的流水,聽著這譁譁的水聲,讓自己的心身融入到了這野趣自然的原生態環境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個網兜,陪著孩子一起撈魚,肯定會是個很難得的回憶。
山上竹林相間,林密叢深,古樹參天,大大小小無數的巖石、巖穴,規則不一,神態各異,有些巖石上還生長著綠茸茸的水草。景隨崖生,每一個山崖都有不同的地貌而形成相異的景致,它們在谷中聳立,厚重而蒼勁,崖上嵌有神秘的巖穴。
三條滿目蒼翠的峽谷,分別是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構造運動為主的三種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它是觀賞丹霞地質地貌的絕佳地,有著典型的赤壁、洞穴、巷谷、線谷和堰塞湖等典型的地質景觀,無論從地質景觀還是生態環境,這裡是世界級的。
「金龜爬壁」,那是一片與山體呈垂直分離的巖石,上尖下圓,像只向上爬的烏龜,旁邊有科普介紹,簡敘了這隻土龜的生長的地質過程,這樣的科普宣傳值得讚賞,讓人對自然地質形成有個直觀的了解,這種科普宣傳在大峽谷中還有不少。
天穹巖和天星巖是懸天峽中最奇特,也是最吸引人的崖石。高而奇絕,山體從頂部起向內凹陷,一直到半山腰,像是被神力從上到下挖去了一塊,形成了一個不規則半穹頂狀。在這個凹巖內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雕鑿出無數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丹霞洞穴,大洞套著小洞,洞中有洞,如同一個洞的家族。它們高懸頭頂,在谷底看來宛如一座神聖的殿堂,高貴而又氣派,又好似滿天星鬥,令人眼花繚亂。這就是寨下大峽谷的天穹巖,也是寨下大峽谷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懸天峽的名字想必也由此而來。
通天峽,一段上行坡道。行至通天峽,見一塊巨石當道,上書「雲崖嶺」三個紅色石刻大字。對面的一座山頭由於崖壁受垂直重力崩塌風化,整體被劈削得如同人工豎立起來的一座通天巨碑,被形象地稱為通天碑。而另一半山體變成亂石和塵土,躺滿山谷。
走過通天碑,又是一堵巨大的赤壁,平整如牆。牆腳密密麻麻放滿了樹枝、竹片,有些上面還有文字用於祈福,因此這面山崖就稱為祈福崖。由於山體崩塌而形成的堰塞湖緊挨著祈福崖,丹崖的陽剛與碧水的陰柔,構成一幅攝人心魄的絕美畫卷。
通過堰塞湖來到倚天峽,峽谷兩邊的山體巖石通過地質認定一邊是4億年前的巖體,而另一邊卻只有8千萬年的歲月,近在咫尺山體,卻有著數億年的時空,不得不令人感嘆大自然的奇妙。沿著倚天峽能聽到越來越響的水流衝擊聲,順著水流聲上行,可見瀑布沿山勢摺疊而下,雖無飛流直下的氣勢,卻為此處山景增添了幾許靈動。這一段是水流,瀑布,湖塘集中之地。看著這純淨的流水,聽著這譁譁的水聲,寨下大峽谷,那悠久的歷史形成的璀燦的地質文化景觀,把自然打造得如此神奇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