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皺構造,是大自然的工筆畫

2021-01-09 油畫素描簡筆畫

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我在野外最喜歡欣賞的地質美景之一,便是褶皺構造。從專業角度來看,褶皺構造的發現,能夠解讀出很多的地質信息,如地質構造的應力方向,地質構造的強度,地質構造運動發生的次數,等等。而構造地質學也是地質學非常重要的一門分支學科,褶皺構造又是其中特別重要的一個研究領域。

褶皺運動不但能為地質工作者解讀地質歷史演化提供重要線索和信息,也會在風化、侵蝕等外動力地質作用下,形成獨特的地質遺蹟景觀,在很多時候,這些彎曲的層狀構造線,猶如大自然的工筆畫,讓人讚嘆,令人著迷。

這個大峽谷,相信很多愛好旅遊的朋友不會陌生,這就是三峽中著名的巫峽,是由長江水切出的峽谷,畫面呈現的是三峽中巫峽的一段。從對岸巖層的褶曲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巨大的背斜,紅綠相間的植被裝點其上。在這壯闊的江面上,景色如潑墨山水畫,但這巖層的構造,卻如工筆般一樣的工整。誰能想像到,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長江是如何切穿背斜,形成這樣的峻峭的峽谷,讓遊客們讚嘆不已。地球構造運動可以創造山體的基礎格架,河流漫長的外力侵蝕卻能創造獨具一格的地質景觀。

褶皺構造有的規模大,有的規模小,長江三峽這一段,在人類視角來看,屬於比較大,但也只能算是中等。而在宏觀尺度上,有些褶皺的規模,人類只能是驚嘆的去欣賞。比如著名的四姑娘雪山,尖峭的的山峰,有的就是由向斜而形成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了解「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如下圖所示的五色山大向斜。

遠遠的望去,是哪位的神來之筆,在聖潔的雪山之巔,描繪出了宏大的曲線,細細觀察之下,那些曲線還如此的精密細緻,全然不是隨意而為。這就是大自然絕妙的工筆畫,還能訴說著地球千百萬年的滄桑。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長江的滔滔江水與地質構造配合所描繪的美麗畫卷。三峽大壩就修築在黃陵背斜之上,而黃陵背斜屬於揚子準地臺中部的上揚子臺皺帶,這個背斜很大,西翼在重慶,東翼在湖北,壩址三鬥坪在核心部位,沒有大規模的斷裂,其基巖為古老的花崗巖,非常堅硬,抗風化能力強,是大壩堅實的基座。

雖然黃陵背斜很堅固,但長江之水在300多萬年的歷史中,不斷的衝刷與下切,原先背斜上的裂縫不斷的加大,逐漸的就衝出了三峽,並且形成了今天三峽地區山谷狹窄、陡峭,流水湍急的地貌特徵。上圖就是兵書寶劍峽的北岸地貌,也屬於黃陵背斜的一部分。從而可以想像到,黃陵背斜是多麼的巨大。

世界上因為褶皺構造形成的地貌景觀有很多,大家不妨在旅行的過程中,多多留心觀察沿途的巖石地層,當看到有彎曲的層狀巖石的時候,恭喜你,你離發現褶皺構造就不遠了。如果對地質構造很感興趣,那麼推薦大家可以看一下普通地質學,或者是動力地質學原理,學習一些基礎的地質和構造知識或者名詞,然後到野外去觀察巖石,去對照和驗證,一定會充滿了探索的樂趣,也會讓自己的旅行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更加有意義。

相關焦點

  • 褶皺:讓人糾結的地質構造
    褶皺的面積小到非常細微大的能讓一座山歪斜。這種褶皺常被石油公司稱為V形褶皺,顧名思義就是常呈現V形的褶皺。常常因為當地抗壓應力而形成,但要成型還需要一些非常具體的條件。總共有四個發展階段:曲形成核、平行褶皺、兩翼伸開/中間銳化、尖稜褶皺收緊。
  • 構造行跡:節理、斷層、褶皺識別大全
    斷層--美國大峽谷地質公園斷層斷層是構造運動中廣泛發育的構造形態。它大小不一、規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數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壞了巖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在斷層帶上往往巖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巖層在構造運動作用下,因受力而發生彎曲,一個彎曲稱褶曲,如果發生的是一系列波狀的彎曲變形,就叫褶皺。褶皺的面向上彎曲,兩側相背傾斜,稱為背形;褶皺而向下彎曲,兩側相向傾斜,稱為向形。如組成褶皺的各巖層間的時代順序清楚,則較老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背斜;較新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向斜。正常情沉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 鎮巴的褶皺地質構造,在石灰巖分布的山溝,路邊隨處可見
    果然是薄層狀石灰巖,可以看到巖石發生了變形,這就是很明顯的褶皺構造了。正常情況下,石灰巖應該是這種層狀穩定分布。小編做地質填圖的時候,最喜歡畫的巖性花紋就是石灰巖了,大致上和這巖層一樣,畫在地質圖上就如壘磚塊一般。這種褶皺彎曲的程度算很高了,表明在地質歷史上,鎮巴地區的地層承受了極強的地質構造應力。
  • 常見地質構造,巖層彎曲形成的「褶皺」和巖層斷裂形成的「斷層」
    褶皺和斷層地質構造地質構造是指由於地殼運動而留下的「痕跡」,具體表現為巖層的傾斜、彎曲和斷裂等情形,地質構造對於地表地形的形成和發育具有極大影響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兩大類,分別是「褶皺」和「斷層」。強烈的碰撞和水平擠壓,使得巖層發生彎曲,從而形成的巖層形態很像衣服上的褶皺,所以就成為褶皺地質構造。
  • 褶皺、斷層分類與判別標誌
    1 褶皺1.1 褶皺定義:巖石中各種面狀構造(層理、層面、面理)發生彎曲形成的變形構造。長軸褶皺:長寬之比介於10:1~5:1的褶皺。短軸褶皺:長寬之比介於3:1~5:1之間的褶皺構造。穹窿構造:長寬之比小於3:1的背斜構造,褶皺層面呈渾圓形隆起。構造盆地:長寬之比小於3:1的向斜構造,褶皺層面從四周向中心傾斜。
  • 初中世界地理知識點歸納:褶皺山
    褶皺山是地表巖層受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構造作用力而形成巖層彎曲的褶皺構造山地。新構造運動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皺構造山系是褶皺地貌中最大的類型。   褶皺山   褶皺山(foldedmountain)由褶皺巖層構成的山嶽地形。這種地形分布廣泛。原始的褶皺山是背斜巖層構成山,向斜巖層構成谷,這種地形稱為順地形。
  • 初中世界地理知識點歸納:褶皺山結構
    褶皺構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數百千米以上。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與受力作用方式關係密切。   褶皺構造山可以按構造成因分為:靜態褶皺構造山地和動態褶皺構造山地。   1、靜態褶皺構造山地是指背斜或向斜構造受外力侵蝕作用後形成的山地。
  • 褶皺、斷層?原來地殼運動也有「足跡」
    在山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巖層,它們有的是傾斜彎曲的,有的是斷裂錯開的,這些都是地殼運動的「足跡」,稱為地質構造,形成的地貌則被稱為構造地貌。褶皺當巖層受到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作用時,便會發生彎曲變形,這叫做褶皺。地殼發生褶皺隆起。常常形成山脈。世界許多高大的山脈,如西瑪拉雅山,阿爾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是褶皺山脈。
  • 中國工筆畫基礎知識:概念和分類
    工筆畫捨棄了光源、明暗和體面,講究「以線立骨」,即用線表現對象的骨架結構,以單純的線條勾勒作為造型手段,藉助線條的粗細長短、方圓曲直,用筆的輕重緩急、虛實疏密、抑揚頓挫、交搭穿插,用抹的濃淡乾濕在造型上生動運用和有機結合,細緻入微地表現形體的質量感、動態感和空間感。工筆畫從表現形式上大致分為四大類: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沒骨畫。
  • 崔景哲工筆畫一平尺價格,收藏價值分析
    浦君藝術帶您從崔景哲手中取畫那麼作為中國最年輕美術家協會理事,崔景哲工筆畫多少錢一平尺?崔景哲工筆人物畫歷史成交價格。崔景哲工筆畫《秋》2014年作 秋 紙本設色 成交價:299萬 崔景哲工筆畫《新娘》新娘 鏡心 設色絹本 成交價:149.5萬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是什麼意思
    地球表面上存在著各種地殼運動造成的蹤跡,如斷層、褶皺、高山、盆地、火山、島弧、洋脊和海溝等;同時,地殼仍在不斷的運動中,如大陸漂移、地面上升和沉降以及地震等都是這種運動的反映。地殼運動與地球內部物質的運動緊密相關,它們可以導致地球重力場和地磁場的改變,因而研究地殼運動將可提供地球內部組成、結構、狀態及演化歷史的種種信息。
  •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兩種:褶皺和斷層;褶皺又有背斜和向斜之分;斷層又有地壘和地塹之分。如下圖所示:           地質構造(geological structure) 是指在地球的內、外應力作用下,巖層或巖體發生變形或位移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有什麼區別
    地球表面上存在著各種地殼運動造成的蹤跡,如斷層、褶皺、高山、盆地、火山、島弧、洋脊和海溝等;同時,地殼仍在不斷的運動中,如大陸漂移、地面上升和沉降以及地震等都是這種運動的反映。地殼運動與地球內部物質的運動緊密相關,它們可以導致地球重力場和地磁場的改變,因而研究地殼運動將可提供地球內部組成、結構、狀態及演化歷史的種種信息。
  • 褶皺,服裝的詩意之美
    空中綿密的雲層、海浪捲起的波紋;風吹起漣漪、光線穿過窗欞投射下的陰影,以及光陰滑過臉頰刻下的印痕都是褶皺紋理。褶皺,改變了高級時裝一定是平整的結構形式。看似無形無狀,卻疏而不散,鋪平又揉皺的組合,是一種巧奪天工的藝術構造,也是屬於東方的製衣哲學。
  • 當細緻的工筆畫遇上了婀娜多姿的仕女圖,古代美人竟跳到了紙上
    生在河北的工筆畫之鄉,很多同學鄰居都會作工筆畫。工筆畫也叫「細筆畫」。在工筆畫中,首先要用鉛筆描繪出外形,而且力求形似,"形"在工筆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水墨寫意的畫不同,工筆畫更多地關注"細節",畫面需要一層層的渲染,成品時,畫中景色或人物都栩栩如生。
  • 巖土工程知識:變質巖層的成層構造
    【學員問題】變質巖層的成層構造?  【解答】成層構造是產生褶皺變形的必要前提。但對具有雙重構造的變質巖層褶皺來講,它除了以原生成層構造(如層理)作為變形面以外;也可以以次生面理(劈理、片理)作為變形面產生褶皺。因此捲入面理褶皺的變質巖層無論在厚度上還是產狀上都與普通沉積巖層褶皺存在很大的差異。
  • 地球歷史上的構造「運動會」
    石炭紀全球板塊分布  海西構造前期,在加裡東運動褶皺、造山結束後,即轉入整個地殼比較穩靜的泥盆紀,這之後主要以大陸裂解運動為主。海西運動形成的山脈主要有烏拉爾山脈和哈薩克斯坦、蒙古、長白-興安褶皺帶、秦嶺-崑崙褶皺帶、祁連山、天山等。海西褶皺運動,俄羅斯地塊和西伯利亞地塊連接到了一起,這就形成了歐亞大陸的雛形。  印支運動(Indosinian movement)  「印度支那造山運動」的簡稱,為三疊紀到早侏羅世之間的地殼運動。
  • 巖土工程知識:變質成層構造的認識
    【學員問題】變質成層構造的認識?  【解答】變質巖區中有許多成層構造,它包括經不完全變質改造的變餘成層構造(變餘層理);以及諸如板劈理、千枚理、片理、片麻理等變質構造,對後者的形成——究竟是繼承原生層理髮育起來的還是通過構造置換新產生的,認識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 寧蕪盆地構造發展簡史
    寧蕪盆地構造發展簡史寧蕪盆地位於自震旦紀以來長期以沉降佔優勢的下揚子沿江坳陷帶中。它是一個在中生代褶皺坳陷的黃馬青組及象山群盆地基礎上產生的繼承性斷陷型火山盆地,火山一侵入活動形成了豐富的鐵、硫、銅等礦產。
  • 石頭和水如此逼真,李留海的工筆畫就是與眾不同
    在欣賞到李留海的石水畫作品之前的確很難想像工筆畫還能畫出這樣的效果齊白石說國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李留海卻在繼承中國畫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借鑑西方繪畫透視和光線理念刻畫細緻入微,竟然能勝在寫實李留海的繪畫最出名的就是石水畫筆墨率性自然,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