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鎮巴一條普通的山路,兩側都是石灰巖地層為主的大山,前方的路可以看到有山體基巖出露,從顏色和周圍地型判斷,應該也是石灰巖。
果然是薄層狀石灰巖,可以看到巖石發生了變形,這就是很明顯的褶皺構造了。
正常情況下,石灰巖應該是這種層狀穩定分布。小編做地質填圖的時候,最喜歡畫的巖性花紋就是石灰巖了,大致上和這巖層一樣,畫在地質圖上就如壘磚塊一般。
這種褶皺彎曲的程度算很高了,表明在地質歷史上,鎮巴地區的地層承受了極強的地質構造應力。
小編我又出鏡了,我們習慣在拍攝地質構造現象照片的時候,讓一個人站在旁邊做比例尺。你們猜,小編個子多高?
我覺得這個小褶皺的形態很美,充滿了動感。
而這張照片上的褶皺,就缺少了柔和性,但仍然能體現出地質構造的運動魅力。
最後這張照片,雖然曝光度不理想,但是小編最喜歡的,完全拍攝出了褶皺的韻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