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的褶皺地質構造,在石灰巖分布的山溝,路邊隨處可見

2021-01-13 油畫素描簡筆畫

這是鎮巴一條普通的山路,兩側都是石灰巖地層為主的大山,前方的路可以看到有山體基巖出露,從顏色和周圍地型判斷,應該也是石灰巖。

果然是薄層狀石灰巖,可以看到巖石發生了變形,這就是很明顯的褶皺構造了。

正常情況下,石灰巖應該是這種層狀穩定分布。小編做地質填圖的時候,最喜歡畫的巖性花紋就是石灰巖了,大致上和這巖層一樣,畫在地質圖上就如壘磚塊一般。

這種褶皺彎曲的程度算很高了,表明在地質歷史上,鎮巴地區的地層承受了極強的地質構造應力。

小編我又出鏡了,我們習慣在拍攝地質構造現象照片的時候,讓一個人站在旁邊做比例尺。你們猜,小編個子多高?

我覺得這個小褶皺的形態很美,充滿了動感。

而這張照片上的褶皺,就缺少了柔和性,但仍然能體現出地質構造的運動魅力。

最後這張照片,雖然曝光度不理想,但是小編最喜歡的,完全拍攝出了褶皺的韻律感。

相關焦點

  • 褶皺:讓人糾結的地質構造
    ↑↑↑褶皺是很常見的地質現象,地質褶皺發生於平的(一般是沉積層)被彎曲/傾斜,由於外界壓力被永久變形。
  • 褶皺構造,是大自然的工筆畫
    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我在野外最喜歡欣賞的地質美景之一,便是褶皺構造。從專業角度來看,褶皺構造的發現,能夠解讀出很多的地質信息,如地質構造的應力方向,地質構造的強度,地質構造運動發生的次數,等等。而構造地質學也是地質學非常重要的一門分支學科,褶皺構造又是其中特別重要的一個研究領域。
  • 常見地質構造,巖層彎曲形成的「褶皺」和巖層斷裂形成的「斷層」
    褶皺和斷層地質構造地質構造是指由於地殼運動而留下的「痕跡」,具體表現為巖層的傾斜、彎曲和斷裂等情形,地質構造對於地表地形的形成和發育具有極大影響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兩大類,分別是「褶皺」和「斷層」。強烈的碰撞和水平擠壓,使得巖層發生彎曲,從而形成的巖層形態很像衣服上的褶皺,所以就成為褶皺地質構造。
  •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兩種:褶皺和斷層;褶皺又有背斜和向斜之分;斷層又有地壘和地塹之分。如下圖所示:           地質構造(geological structure) 是指在地球的內、外應力作用下,巖層或巖體發生變形或位移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 構造行跡:節理、斷層、褶皺識別大全
    斷層--美國大峽谷地質公園斷層斷層是構造運動中廣泛發育的構造形態。它大小不一、規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數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壞了巖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在斷層帶上往往巖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 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平臥褶皺景觀褶皺要素 核,褶皺的中心巖層;翼,泛指核部兩側比較平直的巖層;樞紐,同一褶皺面上最大彎曲點的連線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是什麼意思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引起地質作用的自然力稱為地質營力。地質作用可以是物理作用,或是化學作用,也可以是生物作用。它們既發生於地表,也發生於地球內部。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有什麼區別
    引起地質作用的自然力稱為地質營力。地質作用可以是物理作用,或是化學作用,也可以是生物作用。它們既發生於地表,也發生於地球內部。有的強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緩慢,如風化作用。正在地球上進行的地質作用絕大多數在地球的歷史時期也曾以類似的方式發生過。地球的現狀是地質作用長期改造的結果。
  • 湖北省的地質構造是怎樣的?
    湖北省的地質構造是怎樣的?湖北省在地質構造上位於秦嶺褶皺系與揚子準地臺的接觸地帶上。大洪山、荊山以北主要屬於秦嶺褶皺的武當一淮陽隆起帶,是省境北部武當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別山形成的地質基礎;其西北部與川陝二省交界處主要屬大巴山褶皺帶,構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荊山,這兩個構造單元都屬於古生代構造帶。
  • 三道莊礦區地質構造對礦山工程安全的影響分析
    礦山地質構造主要有褶皺、斷層、破碎帶構造、節理、解理等類型.地質構造對於礦山工程的安全具有很大影響。對三道莊礦區各種地質構造對礦山工程安全的影響進行分析.為礦山安全生產提供參考。 1礦區地質構造與地層 三道莊礦區位於秦嶺緯向構造帶的南亞帶,受淮陽山字型構造幹擾影響.礦床賦存在向南拖移呈弧形轉折的部位區內地層、構造、變質帶及巖漿巖均呈北西西北西向分布。
  • 長島地質構造有重要發現
    近日,由國土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瀋陽、西安、宜昌、南京、成都、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8位專家,到山東省長島縣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地質考察。    專家們先後考察了長島縣大黑山島的龍爪山、北長山島的九丈崖和半月灣、南長山島的黃-渤海分界線。
  • 褶皺、斷層分類與判別標誌
    1 褶皺1.1 褶皺定義:巖石中各種面狀構造(層理、層面、面理)發生彎曲形成的變形構造。長軸褶皺:長寬之比介於10:1~5:1的褶皺。短軸褶皺:長寬之比介於3:1~5:1之間的褶皺構造。穹窿構造:長寬之比小於3:1的背斜構造,褶皺層面呈渾圓形隆起。構造盆地:長寬之比小於3:1的向斜構造,褶皺層面從四周向中心傾斜。
  • 動圖演示地貌及地質構造(冰川地貌、海洋地質、斷層……)
    1.地質構造及相關 石鐘乳形成示意火山構造地球內部構造圖示巖層原始狀態是一系列水平層狀的沉積巖; 受到擠壓應力作用,發生褶皺作用; 發生褶皺之後,巖層上部被剝蝕; 巖層被帶到海平面以下, 沉積物不整合地覆蓋在巖層之上,並發生巖化作用; 地殼受到拉張應力作用,形成正斷層和地塹構造; 新沉積物沉澱並巖化。
  • 各種地質圖件
    ,反映一個地區的地形、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及地質發展歷史的基本圖件,稱為普通地質圖,簡稱地質圖。,按照沉積地層層序、巖漿巖、地質構造和其它地質現象的順序排列。    5、構造:斷層、褶皺的類型、規模、分布和性質,本區的構造線走向     6
  •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李四光(1)
    但是,在我國,也有部分地質工作者,堅持走我國自己的道路,根據我國地質構造發育的特殊優越條件,用地質力學的觀點和方法,提出了解決地殼運動問題的總方向,根據這個方向進一步解決火成巖活動的範圍和各種礦產分布的規律。
  • 石灰巖:主要巖性特徵
    石灰巖:主要巖性特徵   石灰巖又稱青石、石灰石等,是一種在地殼中分布廣泛的沉積巖。   石灰巖的礦物成分主要為方解石,伴有白雲石、菱鎂礦、其他碳酸鹽礦物等。其一般呈淺灰、深灰色,純石灰巖為無色或白色。集合體呈粒狀、鍾乳狀、鮞狀、豆狀等。
  • 看懂地質圖的「三部曲」,地質人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從地質圖上可以全面了解一個地區的地層順序及時代、巖性特徵、地質構造(褶皺、斷層等)、礦產分布、區域地質特徵等內容。因此地質圖是指導生產實踐,進行區域地質、地理、自然環境研究的重要資料。一般所說的地質圖是指平面圖,但也往往製成地質剖面圖(實測或從平面圖上按指定方向繪製),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質情況。
  • 地勘人必備:閱讀地質圖基本功!
    如果是不帶等高線的小比例尺地質圖,一般只能根據水系的分布來分析地形的特點,如巨大河流的主流總是流經地勢較低的地方,支流則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順流而下地勢越來越低,逆流而上越來越高;位於兩條河流中間的分水嶺地區總是比河谷地區要高,等等。了解地形特徵,可以幫助了解地層分布規律、地貌發育與地質構造的關係等。
  • 【科普】35張地質構造動圖,看完瞬間就懂了!
    【科普】35張地質構造動圖,看完瞬間就懂了! 縱灣褶皺作用
  • 地球歷史上的構造「運動會」
    與人類追逐「更快、更高、更強」的運動會類似,地球也向著更加成熟的方向,在地質歷史上進行著頻繁不斷的構造「運動會」,並逐漸形成我們現今的板塊分布。    地質學家們根據不同時期的構造運動表現特徵及主要發生地區命名了自陸核形成以來的構造運動,而這些構造運動背後又分別蘊含了哪些地質信息呢?  呂梁運動(Lvliang movement)  呂梁運動主要是指古元古代(2500-1800Ma)期間的構造運動,系由李四光先生1939年提出的「呂梁革命」演變而來的。
  • 新疆又增加兩處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站近日發布確認,新疆哈密翼龍-雅丹地質公園和新疆布爾津國家地質公園,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哈密翼龍-雅丹地質公園新疆哈密翼龍—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五堡鎮境內,地理坐標東經 92°01′06″—92°43′57″,北緯 42°39′54″ —42°57′01″。距五堡鎮約 20km,距哈密市約1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