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蕪盆地構造發展簡史

2020-12-05 百家號

寧蕪盆地構造發展簡史

寧蕪盆地位於自震旦紀以來長期以沉降佔優勢的下揚子沿江坳陷帶中。它是一個在中生代褶皺坳陷的黃馬青組及象山群盆地基礎上產生的繼承性斷陷型火山盆地,火山一侵入活動形成了豐富的鐵、硫、銅等礦產。這個盆地為燕山運動所改造,深部普遍有花崗巖體的侵入,後期塊斷上升、遭受剝蝕改造。根據盆地內發育的建造和經受的改造情況,可將寧蕪盆地構造發展由早到晚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坳陷型盆地——火山基底的形成

在印支期褶皺的青龍群坳陷區之上,相繼發生晚三疊世黃馬青組及早、中侏羅世象山群坳陷盆地,構成火山活動的基底。黃馬青組坳陷盆地北起南京紫金山北麓,南到蕪湖市以南,西界在江北含山縣湯溝一帶,東界在溧水縣四橫山西,是一個北北東向的長條形盆地,黃馬青組假整合覆於青龍群之上。盆地中堆積的黃馬青組是一套厚約近1200米的紫紅色陸源碎屑建造,屬於半閉塞的海灣、瀉湖到內陸河湖相沉積,反映在地殼上升過程中,下揚子坳陷帶外側的古陸受剝蝕、供給陸屑。

象山群坳陷盆地以假整合覆於黃馬青組盆地之上,南北兩端略有收縮,東西兩側大有擴張,並超覆在已褶皺的古生代至早、中三疊世各地層之上。盆地西部邊緣可達烏江西和含山縣以西,那裡象山群不整合覆於下伏古生代地層之上;盆地東側可達溧水縣城西及臥龍山、愛景山一帶,象山群與下伏地層接觸關係未見,推測為不整合關係;在茅山山脈中有零星分布的象山群,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接觸,這些都顯示了印支晚期南象運動的存在。象山群是一套灰色、紅色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及含煤陸屑建造,反映相對穩定的大陸河湖沼澤相沉積。陸屑來自盆地外側的古陸及下揚子區的印支期褶皺山系。這時,方山——小丹陽一線兩側的沉積厚度已有明顯差別:東側西橫山地區厚達1088米,並在購吳北小王山有少量安山質火山碎屑巖產出,西側厚度較薄,僅190到505米。這表明在方山——小丹陽一線可能已發生了斷裂的萌芽。

2、斷陷盆地的產生

晚侏羅世早期西橫山組的沉積,情況就大不相同。該組是以紅色為主的含有大量石灰巖粗粒碎屑為特徵的陸屑巖系,分布極不均勻,厚度變化很大,夾有中性火山巖,應屬類磨拉石建造,表明當時地形分異很大,明顯地開始了斷塊型差異升降運動。西橫山組分布在方山——小丹陽一線以東、茅山隆起帶以西、南京——湖熟一線西南,南面可能到高淳縣附近。從西橫山組盆地範圍可以看出,南京——湖熟斷裂、方山——小丹陽斷裂及茅山東麓斷裂這時已明顯地在起作用了。南京——湖熟斷裂東北側的青龍山地區、方山——小丹陽斷裂以西地區及地東側的茅山地區,都是斷塊上升的、供給陸源碎屑的古陸區。西橫山組沉積以觀音山區最厚,達1000米以上,且多砂礫巖層,底部砂礫巖厚130米以上;陶吳到小丹陽一線,多粗砂巖夾火山巖,厚325米以上;西橫山區厚約500到600米,底部砂礫巖厚82米,向北至柘塘地區泥灰巖增多。這表明南京——湖熟斷裂兩側升降差異幅度大,青龍山區暴露石灰巖層,剝蝕強烈;方山一小丹陽以西地區上升幅度較小,地形平緩。而寧蕪盆地在西橫山組沉積之前的燕山一幕運動影響下,不但形成了盆地的邊界斷裂和基底褶皺雛形,而且還形成北西向板橋——鳳凰山斷裂,後者與南京一湖熟斷裂共同控制盆地內梅山——韓府山斷塊的沉降,接受西橫山組的沉積。本階段火山活動雖已初具規模,但不佔重要地位。

3、斷陷型火山盆地的發展

西橫山組沉積以後,發生了強烈的以塊斷平移及升降為特點的地殼變動——燕山二幕運動。這種強烈的塊斷平移及升降運動乃是區域性近北西西——南東東向側向擠壓的結果,於是使盆地的基底褶皺加強,並形成若干北北東向及少數近北西向斷裂而將盆地切割成若干斷塊,各主要斷塊呈現東高西低、南北高而中間低的形態。方山——小丹陽斷裂的左行水平剪切運動在斷裂西側脊狀背斜基礎土形成一系列邊幕式拖褶皺。因此,龍王山旋迴火山巖系與下伏地層之間常有不同程度的角度不整合。由於上述燕山早期強烈構造變動所形成的斷裂延入地殼深處,甚至切穿地殼,加之可能存在的構造變動後期部分應力解除、斷裂張開的效應,導致了全區性火山噴發。自龍王山旋迴至大王山旋迴,從猛烈爆發開始,到大規模熔巖溢流,中間間以相對寧靜的間隙期,是本區火山活動的主幕和高潮。

4、花崗巖體的形成及晚期火山活動

龍王山旋迴和大王山旋迴火山巖系普遍遭受斷裂變動及一定程度的褶皺變動,並與以後地層呈明顯不整合,表明在大王山旋迴末,北西西——南東東向區域性側向擠壓應力又顯著加強了。早先斷陷沉降的本區開始隆起,除部分斷裂繼承活動外,並形成一些新生的斷裂及和緩的褶皺構造,同時在盆地腹部有規模較大的花崗巖巖漿上升,早期形成石英二長巖類,在時間上稍晚於大王山旋迴;晚期形成花崗巖類,在時間上可能在姑山旋迴之後,而與娘娘山旋迴時間相近或稍早一些。在這個階段中,由於巖層擠壓褶皺、地殼中斷裂被早期火山巖充填封閉及花崗巖漿的上升,火山活動便大大減弱。在盆地腹部,花崗巖佔據的範圍已停止了火山活動,僅在西部邊緣、沿著蕪湖——銅井斷裂帶與東西向及北西向斷裂交叉部位,出現了娘娘山旋迴礆性巖漿的火山活動。

5、火山盆地後期的改造

浦口組之前的不整合所代表的燕山晚期(四幕)運動,在本區具有重要影響。它不但使全區火山巖系及其基底發生各種形變,停止了安山質巖漿的火山話動,而且還改變了本區的構造格局。寧蕪盆地轉為正向的上升單元,在其外側產生新的斷陷構造:西側的長江斷陷,東側的句容斷陷和宣(城)南(陵)斷陷。這些斷陷是晚白堊世以來沉降佔優勢的單元。這些正、負構造間的斷裂縫,成為新生代玄武巖漿上升通道。寧蕪盆地遭受大量剝蝕,尤以南、北兩段抬得更高,剝蝕尤烈,結果使火山巖系大量剝去,許多次火山巖體及礦體暴露地表,大片地區基底裸露,剝蝕深度約1到2公裡。剝蝕下來的陸屑即是新斷陷中沉積物的來源。

相關焦點

  • 任戰利研究團隊:銀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與油氣成藏
    沉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是盆地動力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其控制著油氣生成及成藏。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研究不僅對盆地動力學、大地構造及演化有重要理論意義,而且對油氣等多種礦產資源形成研究有重要實用價值。以任戰利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我國沉積盆地熱演化史恢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顯著創新成果。
  • 柴達木盆地大風山構造帶西部油藏評價獲重大突破
    柴達木盆地大風山構造帶西部油藏評價獲重大突破 2019-09-23 13:44: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裂陷盆地構造-沉積耦合關係及其控藏作用——以渤海灣盆地埕北凹陷古近係為例
    題目:裂陷盆地構造
  • 四川盆地:紅層盆地出「藍金」
    二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地殼再次發生構造運動,巫山兩側的水系將巫山合力切穿,長江三峽由此形成,盆地之水納入長江水系。至此,四川盆地由內流盆地變為外流陸盆,由封閉的內流區變為外流區。  在冰川廣布的第四紀,盆地西北山地出現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後,融水挾帶大量沉積物匯入岷江、沱江等,最終堆積在盆地西部的凹陷地帶,也就是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終形成成都平原。
  • 九華山河流受構造或巖性因素的影響,在河流的源頭,山間盆地發育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九華山河流受構造或巖性因素的影響,在河流的源頭,偶有山間盆地的發育。前者如九華盆地,處於中龍山-九華街斷層帶,又是印支期花崗閃長巖與燕山期花崗巖的接觸帶,經流水長期作用而形成的侵蝕構造盆地。
  • 趙路子等:深層複雜地質構造帶地震勘探關鍵技術 ——以四川盆地龍門山斷褶帶北段為例
    加之川西北部地區處於盆地邊緣山前帶,地震資料品質較差,構造落實難。如天井山構造TJ1 井鑽遇斷層複雜陡帶,地層多次重複,實鑽與設計構造誤差大。為此,筆者從地震採集技術入手,通過地震資料採集、處理、解釋技術聯合攻關,提高資料品質,落實目的層圈閉規模、斷層展布及構造接觸關係,明確儲層發育有利區,為明確川西北部地區勘探方向、井位部署提供技術支撐,對於類似山前複雜構造帶勘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海底構造
    我們可以把海底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大陸架、大陸託、大洋盆地以及大洋中脊。大陸架可以說是連接大陸與海洋的一部分,再往下會是大陸坡。大洋盆地則包括了海洋中的平原以及丘陵等地帶,大海中脊則代表了海洋中的山脈。我們可以看到海底的構造和我們陸地上的構造是相同的。
  • 柴達木盆地深層油氣成礦(藏)條件及有利區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題目:柴達木盆地深層油氣成礦(藏)條件及有利區帶作者:石亞軍1,2,楊少勇3,郭佳佳1,馬新民1,孫秀建1,徐麗1,鄒開真3,田光榮1作者單位:1.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肅蘭州 730020;2.中國石油集團油藏描述重點實驗室,甘肅蘭州 730020;
  • 世界五大盆地都是哪剛果盆地不是最大,塔裡木盆地是什麼水平
    世界五大盆地都是哪?剛果盆地不是最大,塔裡木盆地是什麼水平?
  • 四川盆地是怎麼形成的?
    當時湖水幾乎佔據現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稱為「巴蜀湖」,從此結束了海浸的歷史。盆地四周山地繼續隆起,同時產生不少大斷層,如西部的龍門山大斷層和東部的華瑩山大斷層,把盆地分為三部分,巴蜀湖縮小為僅有2萬平方公裡的蜀湖。
  • 湖北省的地質構造是怎樣的?
    湖北省的地質構造是怎樣的?湖北省在地質構造上位於秦嶺褶皺系與揚子準地臺的接觸地帶上。大洪山、荊山以北主要屬於秦嶺褶皺的武當一淮陽隆起帶,是省境北部武當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別山形成的地質基礎;其西北部與川陝二省交界處主要屬大巴山褶皺帶,構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荊山,這兩個構造單元都屬於古生代構造帶。
  • 地形類型詳解之盆地
    我們這個系列對五種基本地形: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來進行詳細介紹,上一期我們介紹了高原地形,今天我們來看看盆地地形:盆地地形盆地是五種基本地形之一,是五種基本地形之中唯一沒有海拔要求的地形,盆地顧名思義,就是像一個「盆」,也就是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形態。
  • 《構造地質學》 — 沉積巖層的原生構造
    地質論壇,您的移動信息庫,掌上圖書館,記得星標哦 一、層理及其識別: 1、層理是通過巖石成分、結構和顏色在剖面上的突變或漸變所顯現出來的一種成層構造 2、沉積巖層理可根據巖石的成分、結構
  • 準噶爾盆地南緣油氣發現簡要歷程
    盆地南緣同時也是天山北麓山前地帶,東起烏魯木齊,西至艾比湖,分為四棵樹凹陷、霍瑪吐背斜帶和齊古斷褶帶3個構造單元。這裡三疊紀以來長期處於沉降狀態,很少發生沉積間斷,沉積巖最大厚度超過12000米。受上新世以來天山強烈抬升和向北擠壓作用的影響,準噶爾盆地南緣以礫石層為主的第四系沉積物最厚可達2000米,背斜構造的長軸多呈近東西向,斷層多為南傾逆斷層。
  • 秦嶺地質之旅:見微知著,大型拉分盆地和小型拉分盆地構造
    走滑斷層在拉伸部位形成盆地,擠壓部位形成高山。世界上存在很多拉分盆地。像我國的關中盆地,雲南滇西的一系列盆地等都是走滑斷層形成的拉分盆地。月河盆地拉分盆地形成圖示
  • 褶皺:讓人糾結的地質構造
    總共有四個發展階段:曲形成核、平行褶皺、兩翼伸開/中間銳化、尖稜褶皺收緊。►平臥褶皺盆地在某種程度上是與穹隆相反的褶皺,因為先前平躺在地面的巖層構造變形導致大規模巖層結構重構。構造盆地就是地質凹陷。從屬褶皺也被稱為寄生褶皺,它並不是真正的寄生,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從屬褶皺是在一個較長的褶皺構造中較短的那個褶皺,會發生這種構造通常因為地層厚度的不同。
  • 一帶一路•盆地行:桑託斯盆地 深海升騰新希望
    桑託斯盆地  近年來發現海上油氣田最多、最大的盆地之一  桑託斯盆地是巴西最大的海上盆地,位於巴西東南部海域,是南美洲油氣第二富集的被動陸緣盆地。桑託斯盆地是巴西最大的海上盆地,位於巴西東南部海域,沿岸有裡約熱內盧和桑託斯港。北鄰坎波斯盆地,南接佩洛塔斯盆地,面積約32.7萬平方公裡,水深從淺水到3200米,是典型的被動大陸邊緣盆地,石油地質條件十分優越,油氣田發現眾多。近年來,盆地在深水區鹽下湖相碳酸鹽巖領域連續發現了盧拉油田、朱皮特油氣田和裡貝拉油田等多個大型油氣田。
  • 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
    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呼探1井誕生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公司,安全平穩鑽至7601米完鑽,成為迄今為止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 周建玲 攝金秋九月,秋高氣爽。在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由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公司準東鑽井公司承鑽的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重點風險探井呼探1井,安全平穩鑽至7601米完鑽,打破12年前承鑽的莫深1井7500米井深紀錄,成為迄今為止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呼探1井,位於新疆呼圖壁縣境內,設計井深7280米,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重點風險探井,後因勘探需要,加深至7750米。
  • 延邊地區二疊系構造地層學研究
    然而,無可否認,在研究構造活動區帶及受構造運動影響的地層中,沿用正常地層的方法已不完全適用,必須輔以或主要採用構造地層學的方法,才能正確恢復和建立地層層序,同時構造地層學己日益成為造山帶和構造活動區帶研究的基礎之一,因此,發展和完善構造地層學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 環青藏高原盆地油氣資源豐富
    參加「東特提斯中生代造山過程的盆地響應及其能源效應」學術會議專家認為環青藏高原盆地油氣資源豐富自然資源部沉積盆地與油氣資源重點實驗室日前召開「東特提斯中生代造山過程的盆地響應及其能源效應」學術會議,浙江大學楊樹鋒院士、吉林大學李才教授、南京大學胡修棉教授應邀出席,並作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