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嶺與江河、盆地、動植人文共構「生命共同體」
在約二億年前長期複雜多期次的造山運動,現在秦嶺—祁連—崑崙一線形成了具有複雜物質與構造組成的一條巨大縫合帶,也就是地質意義上的中央造山系,於七千萬年基本通過剝蝕而夷為平地。在白堊紀未開始時,東亞處於古亞州構造域,環太平洋構造域和喜碼拉雅三大構造域共同作用下,巖石圈發生重大調整並與上部地殼發生物質交換,地球表層進行重力重新調整,原中央造山系分階段逐步隆升,並伴隨一系列地理地貌,水系水文,動植物分布與分帶等等變化。
-
四川盆地:紅層盆地出「藍金」
四川盆地 海拔500米左右,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可明顯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地底部兩大部分,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北近秦嶺,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雲貴高原,長江把它和東海一脈相連,是中國最大的外流盆地。
-
湖北省的地質構造是怎樣的?
湖北省的地質構造是怎樣的?湖北省在地質構造上位於秦嶺褶皺系與揚子準地臺的接觸地帶上。大洪山、荊山以北主要屬於秦嶺褶皺的武當一淮陽隆起帶,是省境北部武當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別山形成的地質基礎;其西北部與川陝二省交界處主要屬大巴山褶皺帶,構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荊山,這兩個構造單元都屬於古生代構造帶。
-
秦嶺生命共同體
在約二億年前長期複雜多期次的造山運動,現在秦嶺—祁連—崑崙一線形成了具有複雜物質與構造組成的一條巨大縫合帶,也就是地質意義上的中央造山系,於七千萬年基本通過剝蝕而夷為平地。在白堊紀未開始時,東亞處於古亞州構造域,環太平洋構造域和喜碼拉雅三大構造域共同作用下,巖石圈發生重大調整並與上部地殼發生物質交換,地球表層進行重力重新調整,原中央造山系分階段逐步隆升,並伴隨一系列地理地貌,水系水文,動植物分布與分帶等等變化。
-
「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秦嶺生命共同體
、陝西地礦集團總工程師王根寶在約二億年前長期複雜多期次的造山運動,現在秦嶺—祁連—崑崙一線形成了具有複雜物質與構造組成的一條巨大縫合帶,也就是地質意義上的中央造山系,於七千萬年基本通過剝蝕而夷為平地。在白堊紀未開始時,東亞處於古亞州構造域,環太平洋構造域和喜馬拉雅三大構造域共同作用下,巖石圈發生重大調整並與上部地殼發生物質交換,地球表層進行重力重新調整,原中央造山系分階段逐步隆升,並伴隨一系列地理地貌,水系水文,動植物分布與分帶等等變化。
-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關於南極-艾特肯盆地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去往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是人類首個軟著陸與月球背面的探測器。根據LROC WAC影像和[1]繪製對南極-艾肯盆地的認識變化,貫穿了人類短短幾十年的月球探測史。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甚至更早,地基天文觀測者們就已經注意到月球背面南半球很可能有一個大型盆地[2](我們通常把直徑300公裡以上的撞擊坑叫做撞擊盆地),因為它的一小部分有時候會從正面觀測到一點痕跡。
-
趙路子等:深層複雜地質構造帶地震勘探關鍵技術 ——以四川盆地龍門山斷褶帶北段為例
研究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角,該地區經歷的多期構造運動對其影響極大,斷裂發育,構造樣式多樣,逆掩推覆構造複雜,地震資料信噪比低,斷層解釋、層位追蹤和落實構造特徵難度大。③深層薄儲層預測難。2.2 技術思路與對策針對川西北部地區地震難點提出以下技術思路與對策:①針對複雜地表、地下地質構造的野外地震資料採集。基於地震老資料分析和地質目標,採用高覆蓋、寬方位、大偏移距理念優化觀測系統設計,優化激發和接收參數;加強項目施工運行保障。②針對複雜構造帶地震處理解釋。
-
長江流域地質發展及古地理演化過程
長江流域經歷了長期的地質發展和古地理演化歷程,至少在早元古代至晚太古代時期,華南地區就保留有地層記錄。元古代時期揚子板塊成型。早古生代後期,揚子板塊與華夏板塊拼合形成華南板塊;秦嶺微板塊與華北板塊拼合形成北秦嶺古造山帶。晚古生代後期,南秦嶺洋逐漸閉合,海域逐漸萎縮。晚古生代金沙江洋開裂,羌塘板塊、岡底斯板塊等仍處在南半球與印度板塊等為一體。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剛果盆地、阿巴拉契亞山脈、拉普拉塔平原
盆地大部分在剛果(金)境內,小部分在剛果(布東北部中非共和國南部,故名「剛果盆地」,包括剛果河流域的大部分,積約337萬平方千米。盆地內部為平原,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地勢較低,平均海拔300-500米東南部稍高,西北部稍低,多湖泊。剛果(金)首都金夏沙以北的馬萊博湖海拔305米,為盆地最低處。赤道橫貫盆地中部。剛果河的許多支流都在盆地內匯進幹流,因此水系發達。
-
常見地質構造,巖層彎曲形成的「褶皺」和巖層斷裂形成的「斷層」
我們看到的各種地表形態,如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和高原等,都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褶皺和斷層地質構造地質構造是指由於地殼運動而留下的「痕跡」,具體表現為巖層的傾斜、彎曲和斷裂等情形,地質構造對於地表地形的形成和發育具有極大影響
-
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發現海底大型圓丘—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海洋和石油地質》。 研究海底地形對了解盆地內部地層結構和沉積演變過程有重要指示意義。研究團隊基於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採集的多道反射地震和多波束數據,對盆地地形地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發現盆地西北部普遍發育麻坑和衝溝等聚集流體運移相關地貌特徵,而盆地東北部中央坳陷內則發育大型圓丘。
-
寧蕪盆地構造發展簡史
寧蕪盆地構造發展簡史寧蕪盆地位於自震旦紀以來長期以沉降佔優勢的下揚子沿江坳陷帶中。它是一個在中生代褶皺坳陷的黃馬青組及象山群盆地基礎上產生的繼承性斷陷型火山盆地,火山一侵入活動形成了豐富的鐵、硫、銅等礦產。
-
穿越柴達木盆地,去看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圖/視覺中國 去柴達木,來一場「火星之旅」。 談及青海,大多數人想到就是青海湖、三江源等地的秀美風光。但是,作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青海蘊藏的精彩遠不止如此。攝影/楊勇,《發現青海》 盆地自邊緣到中心依次發育為極高山、高山、丘陵、山前洪積平原、衝洪積平原、衝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而沼澤、鹽沼等迭置在衝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之上。 這麼複雜而獨特的地貌顯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建成的,而是跨越了漫長的地質時代。
-
他讓頁巖氣不再是四川盆地「特產」
創新提出複雜構造區「逆斷向斜控藏模式」和「古隆起邊緣控藏模式」——這段外行人讀起來很拗口的話,是翟剛毅近年來最自豪的成績單。 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翟剛毅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他的帶領下,我國南方複雜構造區頁巖氣勘查實現重大突破。
-
【玩轉地理】帶你認識盆地的成因、特點、分類及其著名盆地!
,構造複雜;儲層類型多,物性變化大,非均質嚴重,儲層巖性以正常沉積的各種類型的砂巖為主;受多期構造、多種沉積、多種儲層巖性影響,遼河盆地油藏類型多樣,油氣富集程度差異大,深度變化大;油品類型多,原油物性變化大。
-
塔裡木盆地,真的是財富之海
可要知道,塔裡木盆地可是死亡之海啊,但就在這個死亡之海,蘊藏了很多「液體黃金」—石油。原油增產壓力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大地」綜合後的數據,2019年國內原油產量1.9億噸,同比2018年,1.89億噸,增加約0.01億噸,增幅約為0.5—0.8%。為2016年以來首次增長。
-
新疆伊犁盆地蘊藏油氣7.6億噸
6月10日,伊寧縣吐魯番於孜鄉迎來了歷史性時刻,中石化河南油田伊寧1井在這裡正式開鑽,大型機械運行起來,工人們忙碌起來,這也意味著初步探明的伊犁盆地7.6億噸遠景油氣資源或被人類利用。幾天來,機器不分晝夜地高速轉動著,村上的男女老少也對它興趣不減,每天都有村民前來觀看。「這對大家來說是好事,出石油了,你賺錢,我也賺錢。」
-
任戰利研究團隊:銀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與油氣成藏
完成專著3部,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國北方沉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恢復及其對比研究》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先後獲中國地質學會銀錘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陝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及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榮譽。 銀額盆地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阿拉善盟境內,是目前中國陸上地區油氣勘探程度相對較低的大中型沉積盆地,一直是油氣資源評價勘探的重要區域,吸引了眾多學者的關注和討論。
-
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哪個盆地最大?
能夠佔地面積 約46 萬平方公裡 的黑龍江省和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的江蘇省填進來 。塔裡木盆地更是有兩項在我國之最。 塔裡木盆地具有我國最長的內陸河 ——全長2300多公裡的塔裡木河 ,所說的內流河 ,通常是指這條河流最終並沒有流入海洋 。 塔裡木盆地的另一個我國之最是 有著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佔地面積 約33萬平方公裡 ,北稱作 死亡之海 ,能進去但卻出不來。
-
柴達木盆地,青海的聚寶盆
盆地西北部戈壁帶內緣,比高百米以下的壠崗丘陵成群成束。盆地東南沉降劇烈,衝積與湖積平原廣闊,主要湖泊如南、北霍魯遜湖和達布遜湖等都分布於此。盆地東北部因有一系列變質巖系低山斷塊隆起,在盆地與祁連山脈間形成次一級小型山間盆地,自西而東有花海子,大、小柴旦,德令哈與烏蘭等盆地,這些盆地中的河流分別注入其低洼中心的湖泊中。河流大部為間歇性,總計100條河流中常流河僅10餘條,主要分布於盆地東部,西部水網極為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