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付出了那麼多,ta卻總是無動於衷呢?是不是ta從沒有愛過我呢?」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都想要擁有一段低付出,高回報的親密關係,但是事實上,愛情原本就是兩個人的,而且對於男人來說,在戀愛的階段,多付出一點是正常的。
可是對於像小崔的這種人來說,付出了一分,他就會渴望著得到十分的回報,他跟自己的女友認識3年了,兩人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原本雙方都商量好了,彩禮十萬,房子首付,需要小崔去準備,而房貸由兩個人一起去還,而車由女友去準備。
明明兩個人付出,變成一個人的
可是現在,小崔卻不想再給十萬的彩禮了,也不想拿房子首付了,因為在小崔的眼中,他的付出遠比這些要高,兩人同居後的生活費用都是花的小崔的工資,加上他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應該得到女友的諒解,不應該再問他要彩禮與房子首付。
當然這樣的理解和做法,女方一定是不會同意的,因為同居的時間,女友的工資都交給了小崔,明明是兩個人的付出,但是最後卻變成了小崔一個人的付出,甚至女友還為了小崔流過一次產,所以小崔這樣的做法讓女方很崩潰。
最後的結果就是,明明快要結婚的兩個人,就因為彩禮的時候,因為付出不平衡的問題,選擇了分手。
其實這樣的戀愛故事,非常的常見,並不是個例,但事實上,類似的感情問題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為付出與回報不平衡,得失心作祟影響的。
三萬的多年女友VS三十萬相親對象
一直都在說感情是兩個人的,但是很多人在經營感情的時候,只會看到自己的付出,看不到對方犧牲,只會認為自己付出了時間、精力和金錢,對方卻不珍惜。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有這麼一句話「一個男人不願意拿三萬塊錢娶相戀多年的女友,反而願意拿三十萬娶一個剛剛認識的女人」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不夠愛了,也不是因為出現了審美疲勞。
男人的心裡總是覺得相處多年的感情,自己的付出,足以抵消彩禮的這些東西。
但是忽略了一個女人在嫁給男人的時候,所考慮的不是說你有多少錢,而是你能不能給她一個承諾,你有沒有這個誠意,因為當前的這個時代,安全感與未來的期待都建立在價值上,因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更會讓女人心安。
彼此不理解,不換位思考
當這兩種心態發生碰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男人會覺得女人只知道索取,圖自己的錢,覺得自己付出的很多,女人還是不知足,從而變得很累,而女人又會覺得男人變心了,不在乎自己的了,根本沒有了想要娶自己的決心了,從而漸漸的對男人死心了。
其實這就是感情,有時候問題的出現只不過是兩個人的思維出現了兩極化,因為付出與回報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罷了,所以想要經營一段感情,想要攜手走進婚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相互理解,不要總是過度索取對方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