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學歷論與能力論一直都是大家爭論不休的話題。究竟是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人們是眾說紛紜。
在如今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中,很多優秀企業招聘人才時,動輒要求211、985院校畢業。不過在這個方面,美國的一些企業已經率先改變了他們的觀念。
就在前一段時間,根據美國著名求職網站Glassdoor統計,包括蘋果、IBM等公司在內,一共有15家一流科技公司,在招聘人才時已經不再要求有本科文憑。可見,美國人已經開始愈加重視個人的能力而不是學歷。
那麼在音樂圈中,從我們平時所認識的那些著名的歌手藝人們身上來看,學歷還有那麼吃香嗎?
下面,就為大家盤點幾位很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人:
在他們中,有人畢業於名校,有人上過大學但不是科班出身。
有人只上過初中,甚至也有人連初中都沒有上完就已輟學。
透過他們的經歷,也許我們能夠更好的去對比了解、反思規劃自己的人生。
王力宏:威廉士學院、伯克利音樂學院雙博士學位
被廣大粉絲親切稱為「二哥」的王力宏,1976年出生於美國的紐約羅切斯特市。
看過電影《無問西東》的觀眾們,一定對電影中的英俊書生——沈光耀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這個出生於名門望族、文武雙全的富家子弟,原本可以按照父母的意願,去讀書娶妻,去成家立業,過上人們所羨慕的上流社會的生活。
可是在炮火聲震天的戰爭年代,他毫不猶豫放棄了自己清華大學才子的身份,選擇了去當一名空軍飛行員,最終駕機撞艦,為國捐軀。
而王力宏,更像是現實生活中的沈光耀。
熟悉他的人應該知道,王力宏的的家族也是人才輩出,一家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外曾祖父許鳳藻,是我國晚清重臣、知名海軍少將,曾擔任北洋政府第二艦隊司令;
姨奶奶許婉清畢業於西南聯大,舅老爺許慶雲是我國著名化學家、造紙專家;
奶奶許留芬,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系,著有《會計學原理》、《英漢漢英會計學辭典》等會計書籍;
此外,父親王大中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系,是醫學界的腦科權威,哥哥王力德博士畢業於耶魯大學醫學院,弟弟王力凱碩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
在綜藝節目《吐槽大會3》中,王力宏回顧自己小時候的學琴經歷時,也談到了這一點,他說:
大家都說我是學霸,可是在家裡哥哥弟弟都比我優秀。我哥哥高考時是全校歷史以來第一名,當時的布希總統親自寫信祝賀他,跟他們比,我就是個學渣。有人說我會拉琴,音樂學的好,有什麼辦法?還不是因為文化課考不過他們。
王力宏從小就被父母加以學業上的嚴格要求,但與作為學霸的哥哥弟弟不同的是,他心中真正熱愛的是音樂。
如同電影中棄筆從戎的沈光耀一樣,即使在這個學霸輩出的家庭中,王力宏也並沒有走上家人為他鋪設好的學術道路,而是選擇了與音樂終身為伴。
6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8歲學習鋼琴。緊接著,以SAT滿分的成績從高中畢業,被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威廉士學院三所著名大學同時錄取,最終選擇了去威廉士學院學習。
從威廉士學院本科畢業後,又在美國著名音樂學院伯克利音樂學院獲得了雙學位的碩士。
2016年,40歲的王力宏,由於這些年在音樂界所做出的出色貢獻,被兩所母校各自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王力宏也因此成為了威廉士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
李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提到李健,在很多人心裡給他打上的標籤是「音樂圈的清流」、「老幹部」。
不接廣告、不宣傳、不炒作,李健可以說是一個純粹得找不到黑點的音樂人。
小時候就熱愛音樂、喜歡吉他,在報名參加吉他班的時候,李健是每天最晚離開的學生,為的是留下來幫吉他老師打掃衛生、整理桌椅,也因此免去了不少的學費。
之後因為音樂方面的特長加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每晚在清華的草地上和朋友唱歌彈琴,一晃就是四年。畢業時,在清華禮堂開了一場屬於他自己的告別演唱會。
之後李健進入國家事業機關工作,不久就因厭惡平凡枯燥的工作而辭職唱歌。
年輕時以水木年華組合而知名全國,卻在風頭正熱時選擇激流勇退。原因是害怕在市場的名利中迷失自我,害怕丟失了自己的熱愛。
從此他隱居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生火做飯、種花讀書、練琴寫歌,一呆就是七年。
這期間,誕生了《傳奇》、《風吹麥浪》等無數眾人傳唱的經典。
再之後,他登上了《我是歌手》的舞臺,人們在閃耀的聚光燈下重新認識了這個全新的李健,他再度爆紅。
緊接著,他在《好聲音》中作為導師金句頻出、圈粉無數,他和學生旦增尼瑪用心有靈犀般的默契,共同收穫了好聲音的冠軍,一時間被傳為佳話。
直到現在,李健仍然使用著一部多年前的老式諾基亞手機。
在他眼裡,這是一種對音樂的虔誠與尊敬。只有這樣,才能不被外界所幹擾,保持住自己最純淨的初心,寫出最乾淨的作品。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評價李健時曾說:
李健音樂中的乾淨,是這個時代的奢飾品,他的歌總能給我帶來幸福感。
周杰倫:淡江中學
天王巨星周杰倫,是經常被人們拿來支持能力論的最典型的例子。
從小好動不安分,在學校學習不上心、沒成績。
4歲時被母親逼著學習鋼琴,每次練琴時母親拿著藤條站在身後督察。
一旦不認真,便少不了一頓打罵。這樣的經歷,也是歌曲《聽媽媽的話》的故事原型。
由於從小打下了出色的鋼琴基礎,即便是文化課拖了後腿的周杰倫,還是僥倖進入了淡江中學的音樂系學習。
再之後,考了兩次大學均以失敗告終,只能去餐廳當服務員。
最後在某次彈琴時被吳宗憲發掘加入其公司,為了達成公司要求,把自己鎖在房間裡一口氣寫了50首歌,這也最終成就了他的第一首專輯《JAY》。
對於能力與學歷,周杰倫自己的觀念也是認為:擁有一技之長,比高學歷更重要。
2013年,他在北大的一次演講中說:
其實我跟大家一樣,我覺得自己非常平凡,只是學了點音樂而已。學了這些音樂呢,最後能夠站在這個舞臺演講也不容易,因為我沒有考上大學,但是我卻給你們演講,你們會不會覺得有點奇怪?方文山也才就讀過小學而已,不過他寫的東西卻能夠到教材裡面。所以我覺得厲害的人、不平凡的人,並不是書要念得多好,我覺得他要有一技之長。
李榮浩:初中肄業
在音樂圈的藝人當中,要說學歷最低的,李榮浩真的能排的上名次。
9歲時,李榮浩有了人生的第一把吉他,從此便踏入了音樂世界奇妙的大門,一發不可收拾。
那個時候的李榮浩,沒有老師、沒有書籍,只有一盒盒吉他教學的磁帶。他就在自己的房間裡,一遍又一遍的反覆聽著磁帶,自己研究琢磨。
對音樂的偏執和熱愛,換來的是學業上的荒廢。在初中時,李榮浩就已經完全不想接觸學校書本上那些知識,他對父母說自己想要退學,專心學習音樂來完成自己的夢想。
愛子心切的父母,同意了在常人看來這一不合理的要求,將李榮浩送去南京藝術學院的尹富源教授家裡學習低音提琴。這一學就是七年,七年間他仍然堅持在閒暇時間內學習自己熱愛的吉他。
18歲的時候,他靠自學的吉他水平已經能夠給別人編教材。於是,他為一家雜誌社編了幾本教材、也在家裡辦了幾次吉他培訓班,掙了幾萬塊錢,賺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歲那年,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變故,在一次從南京回家的路上,李榮浩遭遇了一次極其慘烈的車禍,他的肋骨折斷穿過了肺部、多處骨折、膝蓋反向錯位...
這次車禍讓他在醫院的病房裡躺了一整年,這一年中,李榮浩曾想過讓醫生放棄自己一死了之,因為手術慘烈到動不動就要在肩膀上劃一處、手臂上開一刀,他覺得自己已經不像是個完整的人了,痛苦至極。
出院後沒多久,李榮浩就遇見了人生的第二次變故。
他的父親因白血病去世,只留下了臨終時的最後一句話:榮浩,過了今天,就再也沒有什麼能讓你害怕的事了。
這一系列挫折,換作常人可能早就已經崩潰。
可是李榮浩沒得選擇,也沒得害怕了。他帶上母親遠赴北京,幫別人寫歌、賣唱、教琴,只為還清之前為父親治病所欠下的債。
他在北京熬了十年,從默默無聞,到斬獲金曲獎、功成名就,他憑一己之力改變了已經近乎悲慘絕望的人生。
在《非常靜距離》的一次訪談中,他說:
我是一個很不希望別人可憐我的人,我希望每一個知道我李榮浩這三個字的人,都是因為我的音樂,不希望有任何一點別的東西。
直到今天,他發行完一張又一張的新專輯,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演唱會,還坐上了《好聲音》的導師評委席。
時至今日,他才將這些往事公布於眾,因為此時的他,已經完全有資格用才華來證明自己。
而不是用這些心酸往事,來博得人們的同情與關注。
結語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名門世家順風順水的人生,也看到了普通人坎坷崎嶇的掙扎和奮鬥。
我們看到了受過名校薰陶的藝術天才,也看到了自學成才的音樂歌者。
無出例外的是,他們都在自我追尋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愛,並在努力與堅持中將自己打磨得無比光亮,在圈內打拼出一塊立足之地。
學歷,只是獲得知識的一種途徑。而真正的知識積累,卻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
就像潮水來臨,你無法改變它的方向。只能讓自己具備儘可能多的求生能力,降低被潮水淹沒的風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