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裡,我們接觸最多的老師無疑是班主任,大多數班主任都需擔任主科授課任務,並且還要負責管理班級日常事務,可謂是壓力山大。
班主任的負責程度往往與班級成績直接掛鈎,學習氣氛好、班規嚴明的班級往往能在級部中名列前茅,學生們的各項素養也能得到明顯提升,而這都與班主任的付出有莫大的關聯。
正因如此,班主任需要比其他任課老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要對班級裡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較深刻的認識。
可近些年來,部分學校卻出現了「無人願做班主任」的情況,這是為何呢?
壓力過大,費力不討好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向學生傳授知識,但班主任除了要完成授課任務外,還要與其他任課老師保持良好的關係,了解每位學生在其他課堂上的表現,甚至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
這也就意味著班主任要承擔更大的壓力,有些班主任甚至回家後還需要工作,通過家訪、電聯等方式了解學生們的近期狀況。
可即便班主任付出了如此多,卻依舊費力不討好。
據悉,大多數學校給予班主任的補貼少得可憐,每個月不會超過300元,而且在評優、評職稱時並無優勢,自然沒人肯堪當重任。
需承擔更多風險
正如我們所見,現如今多數學生的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做事比較偏激,因此做班主任往往需要承擔更多風險。
舉個例子,學校是不允許學生私下帶手機的,但有些學生卻偏要在課堂上打遊戲。
遇到這種情況,班主任如何處理就顯得至關重要,沒收手機肯定會導致學生不滿,部分學生甚至會因此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如果班主任為此找家長,很多家長都會認為班主任這是小題大做,不該為這些小事浪費自己寶貴的工作時間。
也正是因為需要承擔更多風險,老師們都不願做班主任,寧願不拿幾百塊錢的補貼。
提升班主任待遇
幸好班主任最近終於被教育部「盯」上了,考慮到班主任這一工作具有特殊性,相比其他教師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工作時間也更長,甚至會導致很多班主任由此產生心理問題。
所以經過探討協商後,近期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到「完善各學校工資分配方法,向一線教師和班主任傾斜」。
各省份教育部紛紛響應,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教師爭當班主任的措施,其中最誘人的便是「給班主任漲工資」。
聽到這一消息後,班主任都表示非常欣慰: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不僅是班主任,多數家長也表示支持,畢竟班主任不僅是孩子的老師,更像是孩子的第二個父母。
班主任的付出家長們都看在眼裡,自然希望班主任能獲得更多優待,這對開展教育工作也有不少好處,可以讓更多年輕教師爭當班主任,為教育事業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