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域網專稿,商業轉載請聯繫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務必標示本文原始連結並註明出處。】
作者 快樂雞
暑期聊經典動畫聊著聊著已經快一個月了,有些觀眾可能發現快樂雞談的基本上都是日本動畫。其實,在我們的童年記憶裡,美式動畫也有很多經典一直流淌在我們的腦海裡,《變形金剛》,《忍者神龜》自不必說。在剩餘的暑期時間裡,快樂雞將結合一些曾經引進過中國內地的美國動畫來聊一聊,讓大家再展開美好的回憶同時去解讀那些經典之作背後隱藏的秘聞。
曾經有一隻恐龍戴著太陽鏡,懷裡捧著把吉他盡情的演奏著,可愛極了。這隻小恐龍叫做丹佛,它可是大有來頭的,它就是拍攝於80年代中期的動畫《丹佛,最後一隻恐龍》的主角。
《丹佛,最後一隻恐龍》講述的是傑立米·沃立、歇治和馬裡奧是一群美國男孩,他們喜歡享受加州的陽光,喜歡滑板和自行車越野運動。有一次學校有研究課題,他們來到了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碰見了一幫小混混,他們是比傑立米年齡大點的問題少年。為了躲開他們的糾纏,傑立米和朋友們藏到了一個禁止非工作人員靠近的生物化石區,馬裡奧為了炫耀車技不小心碰到了一個神秘的巨蛋。這個經過千萬年沉睡的蛋裂開了,竟然爬出來一個憨憨的、充滿好奇心的小恐龍,他們給他取名「丹佛」。調皮可愛的丹佛很快便贏得了孩子們的心,他給傑立米和朋友們展示了蛋殼的魔力,顯現出6500萬年前史前恐龍時代的景象。孩子們突然意識到必須保護丹佛,否則將給他帶來滅頂之災。沒過多久,他們就發現要藏住一個活生生的恐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那些夢想發財的人、發了瘋想出名的科學家都給丹佛帶來了無窮的麻煩,丹佛隨時都處在危險的邊緣:引發觀看外星生物熱潮、被誤會是尼斯湖怪、甚至極不情願的還參演了一部好萊塢電影,這些都是那些男孩子們始料未及的!丹佛和搖滾男孩們在一起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冒險。
提倡環保共同探尋恐龍時代 嘻哈文化借動畫舞臺傳播美式搖滾
《丹佛,最後一隻恐龍》其實借小恐龍在現今生活虛幻的故事來提倡環保,如果人類繼續無休止的汙染環境,就會像當年恐龍那樣大批的滅絕。而丹佛還擁有利用恐龍蛋碎片穿越回白堊紀的能力,經常帶著傑立米,馬裡奧等小夥伴去探尋遠古時代各種恐龍的奧秘。
《丹佛,最後一隻恐龍》另一個特點就是深度與美式搖滾文化相結合。在片中,那群搖滾少年十分的嘻哈,單車飛躍,滑板,籃球,這些都是美式街區運動文化的標誌。而傑立米等四位小夥伴同是也是一個搖滾樂隊的成員,他們甚至將丹佛也拉入樂隊,動畫中多次出現他們在一起演奏的劇情,潘多拉,淺睡中的眼球跳動,紅辣椒等樂隊的曲子分別在劇中出現過。看著動畫角色們吃著漢堡,薯條,喝著可樂,一股美國夢的優越感油然而生。這種藉助動畫形式來傳播搖滾文化丹佛絕對是前無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