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3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1、生物酶處理
生物酶也稱生物催化劑,是一種具有催化能力的特殊蛋白質。目前應用於印染加工的生物酶主要有纖維素酶、澱粉酶和蛋白酶等,果膠酶和過氧化氫酶等也已在研究和開發中。國內也在不斷開發和應用印染加工用的酶。由於生物酶無毒性,汙水排放少,利於生態環保,加工工藝也比較簡單,故今後可代替部分加工助劑,在印染工業中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例如,棉纖維的染色、整理中,可用酶進行退漿、生物精練、生物漂白的連續化加工。退漿時,使用澱粉酶和能將澱粉分解成可溶性低分子糖的酶(α 葡聚糖酶)和協和作用,這些用酶處理產生的分解物無毒性,應注意的是這些分解物必須經處理後再排放,否則將會提高廢液中的BOD(生物需氧量)。常規精練法是在高溫下用鹼進行的,必須使用大量的洗淨水和能量,環境負荷高,如使用生物精練,在提高織物性能、節省能量方面可有相當大的改善。例如,果膠酶可將果膠質以及其有關化合物分解為水溶性物質,若在精練中使用少量纖維素酶,則可得到驚人的柔軟手感。漂白時使用的過氧化氫酶是用來去除漂白後殘留的過氧化氫的,它能將過氧化氫分解成無害的水和氧。
2、生態染色印花技術
染色是造成環境汙染的重要一環,要在染色過程中避免汙染,就必須研發新型的生態染色技術。
2.1 超臨界CO2染色
超臨界CO2染色是採用以CO2代替水作為介質的印染加工,是近年來研究和開發的新課題。該技術可避免大量廢水對環保帶來的嚴重汙染問題。工藝中無需清洗、烘乾,CO2可循環再利用。國際上已用於聚酯纖維染色,聚醯胺、三醋酸纖維等也可應用,最近天然纖維的染色也在研究,關鍵是要解決相應的染料系統。國內也已開始探索,採用分散染料分散黃RGFL、福隆黃SE 6GFL、分散藍2BLN和分散紅FB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雖然目前該技術尚處於萌芽階段,但倘若研究成功則意義重大,前景廣闊。
2.2 超聲染色及新印花工藝
部分染料通過超聲波等物理作用使織物加工減少染化料用量,降低染色溫度,提高上染速度和上染率,從而減少廢水汙染。新的印花工藝主要有噴射印花和轉移印花,可減少生產中廢水的排放量。以往轉移印花主要用於滌綸和尼龍織物,目前也有將棉織物改性後使用轉移印花法。如採用苯甲醯氯對棉織物改性後實現轉移印花,便可省去水洗和印製中的色漿汙染。
3、物理處理取代部分化學助劑
織物物理處理可以取代或少用部分印染加工染料、助劑,減少汙染,近年來國內外已有相當多的研究,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3.1 等離子體應用及氧漂絲光
通過表面處理,提高燃料和整理劑對織物的固著率。處理採用幹法加工,不用水和化學品,從而可以節水、減少廢水、減少汙染,有利於生態環保。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發明了一種電化學系統,陰極釋放鹼劑(選用漂白劑)進行絲光和漂白,陽極產生酸,以中和絲光留下的鹼。該技術可用於無汙染的漂白和精練。
3.2 物理整理
在後整理時,藉助機械、水分、蒸汽和加溼等物理方法對織物進行處理,可以不用或少用加工助劑。如預縮整理以改善織物縮水、手感和光澤;軋花整理以產生凹凸花紋;呢毯整理可取代柔軟整理。另外低給液、泡沫整理和塗層整理等利用物理技術可增加整理液濃度,降低給水量,提高整理劑利用率,從而減少汙染和汙水排放,有利於印染環保。
3.3 改進加工工藝
印染加工時改進工藝,少用染化料,減少廢水和汙染也是推行綠色加工的一個方面。如棉布短流程前處理工藝,將退漿、煮練和漂白變為一步或二步,可以減少染化料、減少汙水排放和汙染;小浴比染色若採用新型加工設備,染液浴比可低於1∶5,少用染化助劑,從而減少廢水和汙染,這在國內外都有較多的應用。近年來國內也在不斷擴大塗料印花和塗料染色,將染料用粘合劑固著在各類織物上可少用各類染化料和助劑,由於工藝中不必水洗,所以汙染程度也相對較輕。
3.4 廢水廢氣的整治
通過廢棄紡織品的回收利用、降解或無害處理,可使附著在紡織品上的染料、助劑和原料本身對環境產生儘可能少的影響。廢水是排放的主要汙染物,每年需治理量約為6億m3左右,目前普遍都採用生化治理方法,但效果不甚理想,而採用集中治理方案則較為合理,即在染整廠處理達到3級排放標準後,再排放到城市汙水廠集中處理,這樣做還可以大大降低處理成本。廢氣主要為燃煤排出的鍋爐煙氣(SO2、CO2)。對SO2的防治可採用燃料的預先脫硫、煙氣脫硫和燃燒過程中的脫硫。對CO2的防治可採用不排放CO2或排放量小的能源,或將CO2吸收、清潔、再循環固化以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能源的方法來相對減少CO2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