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綠色輪胎製造提供優選材料——合成橡膠液相混煉新技術開發及在...

2021-01-14 中化新網

  由怡維怡橡膠研究院有限公司、益凱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合成橡膠液相混煉新技術開發及在綠色輪胎中的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會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

  傳統橡膠混煉技術存在能耗高、汙染重、填料分散不均、橡膠與填料相互作用弱等缺點。尤其是隨著綠色輪胎技術的發展,通常要求大量添加白炭黑進行補強,易造成聚集、粘輥、磨損設備等問題,嚴重影響橡膠材料的應用性能。

  在此背景下,怡維怡橡膠研究院王夢蛟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應用合成橡膠溶液和白炭黑漿液在液相狀態進行混煉的思路,通過設計填料體系的分散技術、表面處理技術、新型分散工藝及配套裝備開發,成功開發了合成橡膠液相混煉新技術,並獲國內外授權發明專利34件。該技術實現了白炭黑的高份數添加,且分散度可達最高等級,大幅提升橡膠的綜合性能,為綠色輪胎製造提供了一種優選材料。

  該項技術成果已完成產業化轉化,製造出橡膠—白炭黑高性能複合材料。該項目也已經通過了由石化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多位行業專家一致認為該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量產的綠色輪胎經西班牙IDIADA實驗室測試,滾動阻力和抗溼滑性能達到歐盟標籤法規A級標準。

  該項技術成果實現了輪胎滾動阻力、抗溼滑性能、耐磨性能同時提高,解決了困擾業界多年的「魔鬼三角」難題,也實現了從原材料、加工工藝、材料應用到產品使用等各環節的綠色化,助推我國橡膠輪胎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橡膠加工工藝與混煉技術介紹
    以一般固體橡膠(生膠)為原料的製品,它的生產工藝過程主要包括:原材料準備→塑煉→混煉→成型→硫化→修整→檢驗2、原材料準備橡膠製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膠、配合劑、纖維材料和金屬材料。混煉後得到的膠料,人們稱為混煉膠,它是製造各種橡膠製品的半成品材料,俗稱膠料,通常均作為商品出售,購買者可利用膠料直接加工成型、硫化製成所需要的橡膠製品。根據配方的不同,混煉膠有一系列性能各異的不同牌號和品種,提供選擇。
  • 日本各大輪胎企業加速開發天然橡膠及合成橡膠的替代原料
    現代高性能輪胎,是由眾多原材料和添加劑複合製成的。其中一大類是天然橡膠、植物性纖維等非化石系的天然材料(一般佔輪胎總重量的40%左右),另一大類是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的化石系材料(一般佔輪胎總重量的60%左右)。
  • 合成橡膠:創新技術夯實基礎|砥礪「十三五」建言「十四五」
    目前世界合成橡膠產能整體處於過剩狀態。「十四五」期間,我國要緊緊圍繞合成橡膠製備、改性、加工以及新型彈性體的探索開展基礎研究,圍繞特種丁腈橡膠、丁基橡膠成套技術等國家急需的重大關鍵技術展開協作攻關,同時做好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為中國合成橡膠產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 未來我國將重點發展這8大高性能合成橡膠
    作為高性能合成橡膠膠種,溶聚丁苯橡膠比乳聚丁苯橡膠有更優異的滾動阻力和抗溼滑性能,被公認為綠色輪胎的橡膠複合體系中所必須採用的橡膠組分。  在環境友好方面,一是圍繞生產綠色輪胎的高性能合成橡膠新牌號進行創新開發,以期全面改善輪胎的抗溼滑性,滾動阻力和燃油經濟性;二是圍繞環保要求,開發符合環保法規要求的新型助劑和填充油;三是圍繞原料綠色化,開發以生物質為原料的合成橡膠。目前在綠色輪胎用高性能溶聚丁苯、稀土異戊等新牌號開發方面,還缺乏面向市場的專業化技術服務支持。
  • 合成橡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十四五」化工行業重點支持
    而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以及美洲地區由於擁有較為龐大且較為完善的石油、化工產業,其合成橡膠產值穩定性高。2018年全球合成橡膠產量分布近年來,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引進等方式,中國合成橡膠行業已擁有獨立研究開發合成橡膠新產品和新技術的能力,中國合成橡膠生產技術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 中國石油兩項合成橡膠技術落戶山東裕龍石化
    「此舉標誌著中國合成橡膠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合成橡膠產業強國取得了新的歷史性突破。」兩項技術的負責人董靜說。  丁戊橡膠是丁二烯與異戊二烯的共聚橡膠,是我國尚未實現產業化的合成橡膠。除保持順丁橡膠耐磨耗、彈性好、耐寒、生熱性低等良好的優點外,丁戊橡膠在抗溼滑性,扯斷力、抗撕裂力和半成品粘性以及混煉時包輥性能方面也都有明顯的改善,尤其在撓曲龜裂性能方面表現的更為優異,同時其具有極好的耐低溫性能(脆性溫度<-80℃)。因此,丁戊橡膠將在高性能輪胎領域、軍工行業所需低溫組件和低溫密封材料上獲得廣泛應用,具有廣闊的工業化應用前景。
  • 高性能合成橡膠產業化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化新網訊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合成橡膠產業化關鍵技術」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1月6日,項目組完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丁基橡膠支化劑千噸級基礎工藝數據包編制,建成了國內首套星型支化丁基橡膠工業側線裝置,並完成水聯運試驗,具備開車條件。
  • 為什麼現在大多數輪胎採用的都是合成橡膠?
    十五世紀末哥倫布第二次探索新大陸時把橡膠帶回了歐洲,從那個時候起延續了幾千年的木質車輪逐漸演變成了橡膠車輪。工業革命之後,隨著汽車的驅動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輪胎也隨之不斷革新。在這之前可能有朋友會好奇汽車輪胎為什麼要用橡膠製作。
  • 日本開發出可提高合成橡膠韌性的新技術
    據「歐洲橡膠雜誌」近日報導,日本豐田合成株式會社與東京大學前沿科學研究院開發出一種材料交聯技術,可以提高合成橡膠的韌性。豐田合成說,通過將聚輪烷融入橡膠的化學結構中,這項技術可將三元乙丙橡膠(EPDM)的韌性提高6倍左右。此外,聚輪烷還擁有獨特的分子結構,可以使材料具備極大的柔韌性。
  • 在合成橡膠技術領域苦苦探索——記蘭州石化合成橡膠廠副總工程師...
    6月19日,蘭州石化合成橡膠廠丁苯橡膠裝置的生產線上,第一塊丁苯橡膠新產品SBR-1721成功下線,為這個公司丁苯橡膠又添一「新丁」。這個「新丁」從小試開發到誕生,用了不到20天時間。取得這項成果,蘭州石化合成橡膠廠生產技術帶頭人張守漢及所帶領的技術攻關團隊功不可沒。
  • 多位專家齊聚玲瓏,綠色創新驅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在此背景下,2017年6月18日,玲瓏輪胎申報的「綠色節能高性能輪胎材料行業重點實驗室」正式啟動,開啟了綠色節能高性能輪胎新材料領域的基礎應用和前沿共性技術的研究。實驗室自啟動以來,在各位專家和教授的共同努力下,已經為玲瓏、為國內輪胎行業提供了眾多的成果和思路:粘土膠、石墨烯、蒲公英橡膠、有機矽橡膠等各類新材料不斷推出;3D列印輪胎、非充氣輪胎、大飛機輪胎等新技術積極研發;雙A輪胎、阻燃輪胎、缺氣保用輪胎和賽車競技胎的高效上市,為行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 軟控股份五項新產品新技術新平臺全球首發 助力橡膠行業智能化升級
    ,軟控股份接連發布了橡膠裝備新產品、智能橡膠裝備研發平臺(ROC2.0)、橡鏈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以及世界首創的EVEC橡膠新材料等重量級項目,助力橡膠行業製造工藝、產品質量、經營模式實現質的飛躍。  歷經10年打造的智能橡膠裝備研發平臺(ROC)再次升級,軟控ROC研發平臺是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標準化、模塊化為途徑,以產品平臺、技術平臺、測試平臺為支撐的系統研發體系。
  • 日本宣布未來不再生產橡膠輪胎
    現代高性能輪胎,是由眾多原材料和添加劑複合製成的。其中一大類是天然橡膠、植物性纖維等非化石系的天然材料(一般佔輪胎總重量的40%左右),另一大類是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的化石系材料(一般佔輪胎總重量的60%左右)。
  • 玲瓏輪胎:長春年產1400萬條高性能子午線輪胎及20萬條翻新輪胎項目...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長春國際汽車城」以一汽集團為龍頭,以紅旗綠色智能小鎮為重點,總面積471平方公裡,核心區包括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綠園區西新工業集中區、朝陽經濟開發區部分區域、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部分區域。
  • 普利司通開發出新型合成橡膠 性能優於天然橡膠
    原標題:普利司通開發出新型合成橡膠 性能優於天然橡膠 據日本媒體報導,普利司通公司日前宣布開發出作為輪胎材料耐用性和油耗性能都優於天然橡膠的合成橡膠。
  • 途虎旗下自營輪胎項目「輪+優選」上線
    輪+優選的輪胎嚴格選自全球優質的大牌輪胎供應商, 秉承途虎養車一貫的嚴謹態度、專業素養,從消費需求出發,深度貫徹「懂胎更懂你」的品牌理念, 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好輪胎、好價格、好服務的優質體驗。
  • 推進綠色發展,各國競相開發新材料與能源環保技術
    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設備,通過一種蛋白納米薄膜,利用空氣中的水分產生電能,這一技術可能對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等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研製的全新儲能磚,可以像電池一樣儲存電能,成為一種多用途增值建築材料,有助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他們開創的使用溶劑回收多層塑料中聚合物的新方法,有望大幅減少塑料廢物對地球環境的汙染,而將聚乙烯聚合物轉化成高價值烷基芳族分子的低溫催化方法的開發,則為塑料廢物的循環再利用開闢了新途徑
  • 專注研究橡膠材料黏彈性17年 解釋輪胎如何又強又彈
    在50多種助劑的作用下,兩者在混煉工藝中相互融合,經硫化後就成為堅固耐磨的輪胎胎面膠。「項鍊」與「葡萄串」的組合,為輪胎提供了強有力的力學性能。這種脫節,使得高級輪胎製造仍屬於各大輪胎廠的工藝「秘方」,誰能「試」出來誰賺錢。「國際上對於炭黑形成三維網絡,並提供力學支撐是有共識的,我們也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一點。」宋義虎說,令他們比較迷茫的是,所有的理論模型都只關注炭黑網絡,並沒有考慮橡膠分子在其中的作用。這些模型過於簡化,造成了對事實的偏見。
  • 我國科學家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黃逸凡合作,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 plasma-liquid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exfoliation method for few-lay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中國科學:材料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