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群追星人
在他們面前
時間好像停滯了
動輒五十年、六十年的觀星史,對於淡定的他們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花幾十年時間,了解太空中的那些石頭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他們說樂趣無窮。
今天就帶大家去看看他們的觀星之路
1、揭秘新彗星的發現者
11月7日,三位業餘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新彗星,這顆新彗星被命名為 Machholz-Fujikawa-Iwamoto (C/2018 V1) (麥克霍爾茲-藤川-巖本)彗星,這顆彗星最接近地球是11月27日,距離0.67AU。
「老麥發現彗星了!」12日,廈門業餘天文學家陳棟華接到國內一位天文界老友的電話。他們嘴裡的「老麥」,就是美國人麥克霍爾茲,他和陳棟華是相識三十年的老朋友。
爭分奪秒的發現
陳棟華確認完消息後,立即發電子郵件給老麥,請他簡要介紹一下是怎麼找到這顆彗星的。
老麥很快回了郵件,郵件說:
「他用了746個小時發現這顆新彗星。11月7日7.53UT(世界時),即美國當地時間清晨4:43發現。在30分鐘內發現它有細微的移動,馬上報告,一天之後被證實,並於11月11日被命名。」
作為一個外行人
我們不太能理解這件事的意義
此事的難度,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自從美國搞了好幾個巡天項目後,連近地小行星、彗星的發現都一網打盡。業餘天文學家要在這些巡天項目之前搶先發現,幾乎是不可能的。
老麥是第一個獨立發現者,日本的兩位觀測者也在7小時後相隔25分鐘各自獨立發現。彗星最多只能取前三位發現者命名,所以這顆彗星被命名為 Machholz-Fujikawa-Iwamoto (C/2018 V1) (麥克霍爾茲-藤川-巖本)彗星。真是爭分奪秒的發現!
Michael Jager 11月11日4.23UT(世界時)攝於奧地利
746小時的耐心搜索
陳棟華說,老麥幾十年間一直堅持在找彗星。1978年9月12日,他第一次發現彗星;2010年,老麥找到他的第11顆彗星。第12顆和第11顆中間,隔了8年的漫長時光,746個小時清晨與深夜的獨守。而發現的時候,他還處在癌症手術恢復中。
說完了老麥這個大牛人
其實,陳棟華也是相當厲害
2、陳棟華 給星星命名的人
陳棟華觀星的歷史有60年。從廈門二中高中畢業後,他經歷甚多,但觀星的心一如既往,始終深摯,天文望遠鏡在他家隨處可見。
對天文的熱愛影響了很多人
陳棟華是兩岸業餘天文界名符其實的老大
雖然他是「業餘」天文學家
但實際上他非常專業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內天文愛好者觀測到小行星,特別是彗星,通常要找他諮詢,並請他代發電報給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的天文電報總局(CBAT),報告他們的發現。
此外,在目視、攝影、SOHO彗星和NEAT小行星等方面,陳棟華也是國內領先者。他曾獨立目視發現兩顆彗星,但因遲於老外而未獲命名。後來他又通過網絡,發現了6顆SOHO彗星。
陳棟華擔任過九屆全國中小學生天文奧賽的領隊、評委、副總監考等,參與了2005年國際天文奧賽和2007年亞太地區天文奧賽的賽事組織和監考。「他對天文的熱愛,對天文事業的熱心,影響了很多人,我就是他帶上路的。如今他和我們更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我市一位年輕的天文科普教育者說。
以搖籃地和母校命名兩顆星
2016年9月4日
陳棟華以自己的搖籃地鼓浪嶼
命名了一顆小行星
這顆正式編號為「178151」的小行星是十年前的2006年10月14日廣州中學生葉泉志和臺灣鹿林天文臺林啟生共同發現的。
葉泉志提供了幾顆他有命名權的小行星的編號,而陳棟華一眼就相中了編號為「178151」的小行星,因為老鼓浪嶼的面積是1.78平方公裡。這顆小行星最終被命名為「Kulangsu」(即閩南話「鼓浪嶼」的發音)。
今年9月25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又發布公告,將正式編號為「16319」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Xiamenerzhong」(即廈門二中的漢語拼音)。這顆星也是陳棟華送給母校的禮物。
命名小行星並不容易。獲得正式編號具有命名權的小行星50多萬顆,其中已命名的有2萬多顆,這2萬多顆中只有將近400顆具有中文名稱。
兩顆小行星命名過程中,陳棟華的多位學生、摯友、同行都在出力。就如當葉泉志得知陳棟華想以鼓浪嶼命名一顆小行星時,馬上提供了幾顆自己發現的小行星,並問他「您想要哪一顆」,陳棟華在圈內的威望和好人緣,由此可見一斑。
看完了這些追星人的經歷
小夥伴們是不是對浩瀚的星空也充滿了好奇
那麼,最近天上有啥看點呢?
坐觀星空最近看什麼
Machholz-Fujikawa-Iwamoto(C/2018 V1)(麥克霍爾茲-藤川-巖本)彗星
亮度等級10.5mag,未來可能達到肉眼可見的程度。
觀測時間:北京時間清晨四點至五點,在東面,位置在室女座裡面,用口徑6-10公分的望遠鏡即可觀測到。12月3日之後,即轉為傍晚時分,在西面可觀測到。
C/2018 V1過近日點在12月3日,距離太陽0.38 AU。最接近地球是11月27日,距離0.67AU。
C/2018 V1應該是第一次進入內太陽系,因此最接近時亮度可能升高至肉眼可見。
彗星46P/Wirtanen
46P現在還不太明亮,約10.5等。在廈門入夜後南向藉助望遠鏡可觀測,但肉眼還看不到。
12月12日46P將會到達近日點,16日會到達近地點,在這前後,它很可能成為裸眼可見彗星。
46P/Wirtanen是木星族彗星中的一員,大約每5.4年環繞太陽一周,它今年的軌道位置正巧是被發現70年來離地球最近的一回。
雙子座流星雨
雙子座流星雨活躍期是每年12月4日到12月17日,今年的極大值期間預計在12月14日20時30分左右,預計流星流每小時120顆左右。
12月14日晚7點,雙子座從東偏北方向升出地平,午夜幾近天頂,至第二天天亮前還在西偏南低空,它整夜可見。14日又逢農曆11月初七,幾近上弦月,午夜左右落下,月光影響不是很利害。建議上半夜即可開始觀測,午夜至凌晨3點這段時間觀測條件比較理想(無月光,城市燈光也較暗)。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 陳心華 圖/陳棟華
編輯:林聿晶 審核:蔡文演
廈門晚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