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0度經線上卻不是腳跨東西半球,世界標準時間從這裡開始

2020-12-05 沙漠玫瑰

我喜歡自駕遊,使用導航查詢路線的時候,有時候輸入地址並不夠準確,若是荒郊野外就更沒地址可循了。最準確的導航位置就是那一長串數字的坐標,這個坐標就是地球的經緯度。例如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經緯度是「東經:116°23′17〃,北緯:39°54′27〃」,數字越多,導航位置越準確。

上學時候地理課本上就講過:經緯線是人為設置的輔助線,能夠標示地球上任何一個位置。任何一根緯線都是圓形而且兩兩平行,經線是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大圓線上的半圓弧,每一根緯線和經線對應的數值就稱為「緯度」和「經度」。經線又名「子午線」,意為「某一天體視運動軌跡中,同一子午線上的各點該天體在上中天(午)與下中天(子)出現的時刻相同。」。

不同於緯線將赤道設為0度,經線沒有自然的起點,理論上任何一條經線都可以作為「0度經線」即「本初子午線」。為了計算時間,世界各國都曾設置過自己的子午線,例如義大利的本初子午線設置在羅馬中央火車站附近的安傑利聖母堂內,法國的子午線又叫「玫瑰線(Rose Line)」,位於巴黎的聖敘爾皮斯教堂(Saint-Sulpice Church)。但如果世界各國都把通過該國首都的子午線設為「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的話,這個世界上的時間就徹底亂套了。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上,通過了世界統一隻有一個標準時間——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 GMT),以穿越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th)的那條經線作為標準。原因很簡單,那時候的英國不可一世,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都是世界第一。至於昔日的羅馬帝國早已是只存在傳說中了,自然被搶去了風頭。

羅馬安傑利聖母堂裡的子午線

所以,來格林威治找0度經線,再和國際標準時間對個表,就成了我此次英國之行最後的一站。

格林威治(Greenwith)坐落於倫敦市中心東南方向約8公裡,蜿蜒東流的泰晤士河在這裡拐了一個大彎,將格林威治環抱於南岸。早在中世紀王室就看中了這個迷人的小鎮,一代代在這裡蓋起行宮別墅,小鎮出落得越發迷人。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距離變得越來越「近」,17世紀英國的航海事業也獲得了空前發展,海上航行急需精確的經度指示。1675年,國王查理二世任命約翰·弗蘭斯蒂德在倫敦格林威治建造天文臺,並於8月10日在一座小山坡上安放了奠基石。天文臺建成後,約翰·弗蘭斯蒂德就擔任「皇家天文學家」職位,致力於校正天體運動星表和恆星位置的工作.並負責測量正確的經度。

從那時起直到20世紀中葉,這座天文臺一直是世界聞名的天文學機構,為英國航海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早在1767年就出版了第一本航海天文歷,以後每年公布一次,供英國海員和其他國家船隻使用。海員們就可以利用太陽和恆星的方位來確定船隻所在的緯度,利用精確的時鐘來確定經度,無論在哪裡都可以精確的確定位置了。

到了20世紀中葉,由於倫敦市區人口車輛眾多,大氣汙染和夜間燈光影響了天文觀測,天文臺被迫於1948年遷址到英國東南沿海的蘇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蘇堡,原址改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我掃描了博物館裡的地圖,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有許多項目值得體驗。

沿著海事博物館後面的小路一直走上山頂,穿過格林威治公園,沿途逗個松鼠玩,抵達山頂處回頭遙望,倫敦醉人的天際線出現在視野中。

我一直比較喜歡偏重於理科的知識,來天文臺,多多少少帶著點「朝聖」的心態。

天文臺門口矗立著一尊陸軍少將詹姆斯·沃爾夫(James Wolfe,1727-1759)的雕像。他曾在魁北克反擊法軍,使得英國全部佔領了加拿大。仔細看雕像上還有彈孔,是二戰時德軍轟炸倫敦留下的。

天文臺的外牆上掛著一面巨大的時鐘,這座1851年安裝的「謝潑德門鍾(Shepherd Gate Clock)」 由查爾斯·謝潑德(Charles Shepherd)建造,是世界上第一個向公眾顯示格林威治時間的時鐘,也是最早的電動公用鍾,由主建築內的一個主鍾傳送電子脈衝到這個鐘,以控制其運轉。從那時起直到1893年間,它一直是英國時間系統的中心,將時間通過電報發送到英國及其他歐洲城市,甚至在1866年還通過大西洋海底電纜發送時間信號至美國。這座外觀精美的24小時制時鐘的刻度用羅馬數字標示,一天只轉一圈,左上方的小圓盤表示秒數,所顯示的時間即各個時區的時間標準。

時鐘下面有5根黑色的鐵質長條,是標準長度的測量,顯示的都是英制長度單位。例如「1碼(Yard)」=0.9144 米,2英尺(two feet)=0.305 *2=0.61米等。

若是以為天文臺裡只有本初子午線,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天文臺由幾幢小建築構成,內部陳列有天文學家進行研究的天文儀器:星盤、舊時使用的天文望遠鏡、鐘錶、地球儀、天象圖譜等,絕對是理科愛好者或者帶小朋友開拓眼界的好去處。

院子裡有一座由埃德溫·羅素設計建造的海豚日晷(Dolphin Sundial),位於北緯51° 28',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弧形的刻度盤向下傾斜,與石道保持在同一個水平面,兩隻海豚用嘴銜住盤的兩側,尾部向內彎曲,間隙就是刻度盤上的指針。

刻度盤上顯示有兩個時間,分別是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和英國夏令時的時間。不過,我倒是想知道,陰天的時候,古人怎麼用日晷確定時間呢?

館內陳列著各種天文、航海方面的儀器,既有最古老的計時工具沙漏,也有計時最精確的原子鐘。既有最簡單的羅盤,也有現代化的航海儀表。

最顯眼的就是各種大型天文望遠鏡,人類在數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對浩瀚宇宙的探索。

英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埃德蒙多·哈雷(Edmond Halley,1656.11.8-1742.1.14)曾是格林威治天文臺第二任臺長。他整理彗星的觀測記錄,準確計算出一顆彗星回歸地球的周期是76年,這顆彗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就是大名鼎鼎的「哈雷彗星」。

牆上掛著哈雷曾使用的壁式象限儀。

而最重要的那條本初子午線,位於一座巨大天文望遠鏡的下方。由天文學家喬治·比德爾·艾利(George·Beddell·Airy,1801-1892)於1850年設計,天文學家坐在下面的「坑」裡面,通過旁邊的顯微鏡來讀取精確校準的刻度。今天這條線被一條銅線所指示,一直通往外面的庭院裡。

庭院裡不少人圍著拍照的,就是0度經線了。在經線的兩旁以東經、西經分類,列出了世界上許多重要城市的名字。

值得提一句的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提到在這裡拍照「腳跨南北半球」,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由於0度經線穿過歐洲和非洲大陸,為了避免地理上的不便,實際劃分東西半球是以西經20,東經160度的經線環為界的。

但這並不影響一個又一個遊客站在這裡,腳跨本初子午線兩側,留下一張有意義的照片。

庭院裡這座紅磚砌成的天文角塔的頂端有一個紅色的球,建造於1833年,每天下午12:55升起,13點準時落下,向航行在泰晤士河上的船隻報時。如今人人都拿起手機看時間,早已用不著這麼古老的報時方式了,但這一傳統依然被保留到了今天。

遊覽結束,還可以在出口處的禮品店裡購買一些寫有「0°0』0」」的紀念品。人類早就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那些曾在書本上讀到過的,甚至枯燥的知識在這裡通過有趣的展覽呈現出來,很值得去體驗和感受。

Tips:

1、交通:火車或輕軌至格林威治站(Greenwith),或乘渡輪至Greenwich碼頭。推薦購買一日遊船通票19.5鎊,可在24小時內任意乘坐遊船,回程時在不同碼頭下船繼續遊覽倫敦。

2、開放時間:10:00-17:00,12月24-26日關閉,最晚進入時間為每天16:30

3、門票:16英鎊,包含中文免費語音導覽。天文臺與卡蒂薩克號聯票26.25英鎊。官網提前預訂可打9折

4、強烈建議從碼頭下船先去天文臺,可以拍到沒有人的子午線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東西半球分界線不是本初子午線,南北半球界線卻是赤道?
    公元2世紀,託勒密在其著作《地理學指南》(Γεωγραφικὴ Ὑφήγησις)中,首次使用一致的子午線繪製了世界地圖。經線垂直於緯線,且周長大體相等,理論上任何一條經線都可以被定為0°經線。作為衡量東西的標準,託勒密以非洲西海岸以西的「幸運島」為基準設定了子午線。
  • 格林尼治公園時間起點 「日不落」覆蓋每條經線
    」隨著電子商務的增長,格林尼治時間還出現了新的用途:1999年12月28日,格林尼治電子時間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標準時間,保證電郵、速遞時限服務不受時區影響。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更熱衷於排隊在天文臺狹小的院子裡、腳跨東西半球與地上的「本初子午線」合影,再帶走一份印有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到此一遊」證書。
  • 腳跨南北半球,站在地球中心
    如果你花了超過12小時以上的飛行時間,結果卻到了一個滿被遊客包圍的景點,那是旅行小白才會犯的錯。不如再多花點時間,去一處真正景美人少的度假地,好好放空一番。對中國人曾經是遙不可及的拉丁美洲,正在通過靈活的籤證政策,等你為自己換個畫風。
  • 英國旅行|格林威治公園,跨越東西半球的旅行
    英國旅行 | 格林威治公園,跨越東西半球的旅行。雖然格林威治位於倫敦郊區的位置,但它是倫敦旅行最有意義的地方之一。時間:10:00~17:00,最後入館16:30。票價:免費,特別展覽另外收費格林威治廣為人知的原因就是耳熟能詳的「格林威治標準時間」,這個名稱源自於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會中確定將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的子午線以格林威治為準,也就是經度0度通過格林威治天文臺,同時全球時間時區的度量也以格林威治為基準。
  • 東西半球分界線 與 本初子午線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你以為是0°和180°嗎?哈哈哈,我就是這麼以為的!
  • 「本初子午線」像磁石一樣吸引遊客,這條線足以讓你跨越東西半球
    如果你是一位天文愛好者,那麼這裡的博物館對於你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本初子午線」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這條線就足以讓我跨越東西半球,好神奇!天文臺在鎮子外大公園裡的小山丘上,不遠處就是英國國家海洋博物館,據說是倫敦海拔最高的地方。
  • 英國這條銅線真神奇,地球被它分為東西兩半,時間也從這裡開始!
    在距英國倫敦城8公裡外的一座小山峰上,有著一條決定地球時間與經度起點的銅線。世界時區的大幕由此拉開,東西半球的歸屬也由此劃分。這條看似普通的銅線就是大名鼎鼎的本初子午線,也叫0°經線。我們從小就經常聽到的「格林尼治時間」就是這裡的時間,所以小娘子今天就要去尋找時間與經度的原點。
  • 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東西半球的劃分
    東西半球的劃分     東經160度西經20度的經線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之所以這麼而不以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劃分是為了不讓一個大陸或國家分到兩個半球.0度180度經線圈表示新一天和舊一天的分界.需要指出的是,實際上並不是嚴格按照著兩條線劃分的,因為即便是這樣 ,仍然會有一些國家會在兩個半球或同時是今天又是明天。
  • 初中生總是分不清經線和緯線?請收下經線學習的避坑指南!
    W表示),有180度。圖4 經度變化示意圖在學習緯線和緯度時,我們學習了南北半球的劃分,那麼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不是以0°經線為界呢?不是!不是!不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 這裡是地球經度的起點,有本初子午線,還有世界標準時間的標準鍾
    這裡是地球經度的起點,有本初子午線,還有世界標準時間的標準鍾格林尼治天文臺位於倫敦市東南郊,全稱是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這裡是地球經度的起點,本初子午線將地球劃分為東西兩個半球。指示世界標準時間的標準鍾也設在這裡。
  • 地球除了劃分為南北、東西半球,還有哪些半球劃分的方法?
    因此,我們也幾乎可以把地球看成一個正球體,如果我們有一把巨大的刀,經過地心來切一刀,那麼我們就可以把地球切成兩個一樣大小的半球。劃分地球凡是經過地球地心,切出的圓面,在地表留下的痕跡,我們稱為地球的大圓,比如赤道就是大圓,所有的經線圈也是大圓,經過地心的大圓可以切出無數,把地球分成不同的半球。
  • 認識經度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經度,地理學名詞,一般指球面坐標系的縱坐標,具體來說就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
  • 為何0°經線是英國的格林尼治子午線
    我們知道經度是指示地球上東西方向的地理坐標,因為地球是球體,所以理論上地球上任何一條經線都可以是本初子午線(0°經線)。那麼為何現在的本初子午線是經過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子午線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經線都是南北方向的半圓,範圍從本初子午線的0°到東西經的180°。
  • 初一地理教學,如何快速判斷某點的半球位置
    經緯網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寫經緯度,根據經緯度找點,判斷方向,判斷半球位置。關於判斷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好判斷。因為南北緯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都是赤道。所以北緯就在北半球位置。南緯就在南半球位置東西半球位置的判斷學生非常容易弄錯。
  • 學習資料——經線和緯線1
    最長, 縮成一點(同緯度緯線 相等)所有的經線的長度都 。間隔任意兩條緯線間的經線長度 任意兩條經線間的緯線長度由 向兩極遞減。
  • 經線、緯線和經緯網
    低中高緯度地區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經度的起始線為0°經線和180°經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180°,向東180°經線為東經;向西180°經線為西經。東西經180°經線重合在一起,即為180°經線。
  • 世界上第一個迎接太陽的國家,可以一步跨越東西半球、南北半球!
    太陽每天都會東升西落,除去一些特殊天氣之外,太陽可以說每天我們都能看到,那小夥伴們知道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陽的國家是哪個嗎?下面小編就來說下這個國家。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獨特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橫跨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也就是說吉里巴斯是處於赤道之上,又剛好處於國際日期變更線之上,你可以一步從東半球跨到西半球,也可以一步從北半球到南半球,正是因為如此,這個國家吸引了很多人的木管,不少人到此旅遊。
  • 雙腳分別站在地球的南北半球之上
    地上有一道明顯的標誌線,兩邊是世界各個主要城市的英文名稱和它們所在的相應經度值,紀念館的牆上有個小孔射出一條與地面上的線相平行的雷射射線射向遠方,這就是著名的本初子午線,我們所居住的這個星球的東西半球分界線。我雙腳跨在本初子午線的兩邊,拿起相機照下本初子午線和我的雙腳,以紀念我人生中頭一次同時踏在地球的的東西半球之上。
  • 感受「地球中心」:一腳跨南北半球 釘上能立雞蛋
    基多海拔2850米,被稱為「赤道的土地」,是世界上最接近赤道線的首都。矗立在基多以北27公裡的赤道線上的赤道紀念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是世界上最準確的赤道標記,被看作是「地球的中心」。  700多年前,印第安人曾在這一帶建立過基多王國。他們認為基多城北的卡亞姆韋一帶是太陽一年兩次跨越南北兩半球時經過的地方,稱之為「太陽之路」,並設置了明顯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