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周良輔院士工作站正式入駐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6月29日報導:經一年試運轉,日前,周良輔院士工作站正式入駐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這標誌著從此地處上海市城鄉結合部的居民除可降低醫療費用、享受三甲醫院的優質資源外,還可在家門口掛到著名院士的稀缺資源號;這也是上海市首家落戶於醫院的「院士工作站」。
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創建於1969年,其神經外科是閔行區特色專科;該院神經外科收治患者很大一部分為危重患者,病情複雜且惡化快。自院士工作站建立以來,收治的顱內腫瘤患者日益增多,據統計,2015年度神經外科患者死亡率較2014年度下降2.6%,重症患者預後不良發生率較上一年度降低3.5%。
據記者了解,院士工作站試運轉期間,該院的品質和聲譽有了明顯提升,因二、三級醫院在醫療價格定價上有差異,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神經外科平均每月開展4至5臺三、四級複雜手術,這類手術如在三級醫院進行,每位患者平均需支付6至7萬元的治療費用,且大多需等待1月後才能入院。如今在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神經外科院士工作站,這類患者自確診到入院的平均時間僅為3天,平均住院費用約4萬,可為患者節省近40%的經濟負擔,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和歡迎。
同時,記者了解到到,以往患者在該院的平均住院日為14天,自院士工作站試運轉以來,加強了對危重症的管理,嚴格用藥,加強護理的力度,目前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已下降為12天。但由於醫護人員短缺,工作量大,護理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腦出血患者壓床現象嚴重,院方表示,今後將增加護理人員,加大醫護比例,合理分流病人,爭取將平均住院日下降至10-11天。
該院院長夏景林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與閔行醫院合作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1992年雙方就已開展了共建工作。周良輔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後,醫院將以周良輔等專家知識傳承和創新指導作為突破口,建設涵蓋顱腦外傷、神經腫瘤、血管疾病譜為主導的臨床工作體系。拓展醫院的救治能力,建成二、三級醫院聯合體,讓患者在二級醫院進一步享受到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把分級診療落到實處,切實給百姓看病帶來方便和實惠。
周良輔是我國著名神經外科領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長期從事神經外科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在腦腫瘤、腦血管病和顱腦創傷三大領域有突出貢獻;他在難治性腦腫瘤和腦動脈瘤的手術治療方面作出開創性的貢獻,將這兩類病由「不治」變為「可治」,並極好地解決了顱內難治性海綿狀血管瘤和腦幹血管母細胞瘤手術治療這一國際性難題;尤其在腦膠質瘤療效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被世界神經外科聯盟讚譽為具有裡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