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在很多人眼裡都是嚴肅的象徵,更不要提科學界的頂級獎項諾貝爾獎了。然而有這樣一個人,他將科學變得有趣起來,甚至創立了另類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
搞笑諾貝爾獎從創立至今只有二十九的歷史,可謂是科學獎項中年輕一輩。它的創始人是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就讀於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專業,是比爾蓋茨的師弟,在畢業後他創立一家軟體公司。
馬克·亞伯拉罕斯(下文為馬克)曾開玩笑的說,我創建的軟體公司之所以不出名,是因為我畢業以後才創立的軟體公司(意指比爾蓋茨與微軟公司)。
誰也沒想到的,一直「默默無聞」的馬克在他35歲的時候創立了橫行科學界的另類獎項——搞笑諾貝爾獎。
在創立搞笑諾貝爾獎的前一年,馬克找不到一本稱心的科學雜誌。只好自己寫稿,再將稿子投遞給一家沒落的科普雜誌社。該雜誌社十分欣賞馬克的科學文章,便聘用他當編輯。當然聘用條件也十分苛刻,讓他在沒有任何員工和經費的情況下讓雜誌死灰復燃。
馬克答應了雜誌社的要求,開啟了自己兩份工作的道路,白天在自己的軟體公司上班,晚上在家寫稿審稿,眼看著雜誌馬上滿血復活,出版商居然言不守信,將該雜誌停刊。一氣之下,馬克邀請所有的投稿者一起創辦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新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不可思議研究年報》)。
創辦雜誌後,馬克開始思考,既然有了有趣的科學雜誌,為什麼不能有有趣的科學獎項呢?那些乍看之下讓人發笑的科學也有發人深省的地方,況且青黴素也是從發黴麵包裡研究出來的呀。
1991年,馬克創立了搞笑諾貝爾獎,該獎項的英文是由Ignoble(不名譽的)和Nobel Prize(諾貝爾獎)組成,主辦方由他創辦的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擔任,在諾貝爾獎學頒布獎項前的一到兩周內舉行,地點位於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Sanders Theater)。
搞笑諾貝爾獎不僅設立了和諾貝爾獎一樣的獎項,還有公共衛生、考古、營養學等隨機獎項,一共為10個獎項。與諾貝爾獎不同的是,想要取得搞笑諾貝爾獎十分容易,每個人都可以向主辦方申請提名,如果到最後一天主辦方還沒有出結果,就會請來路人做最後的決定。
搞笑諾貝爾獎得主在2013年以前是沒有任何獎金的,獲獎者需要自費領獎,獎品也是千奇百怪的手工藝品。2013年以後,搞笑諾貝爾獎會給獲獎者頒發10萬億辛巴威元(折合人民幣24元元、4美元),不過辛巴威元早在2009年就停止使用了。
如此搞笑的獎項,也有同時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不過搞笑諾貝爾獎有許多獨特的傳統,比如頒獎時放飛的紙飛機、頒獎感謝詞只能一分鐘、保管掃帚負責清掃的諾貝爾獎得主羅伊·格勞伯。
今年由於種種原因,搞笑諾貝爾獎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不僅獎盃獨出心裁,而且還有五位中國人榮獲了搞笑諾貝爾管理獎,不過他們沒有出現在頒獎現象。這五位國人是2014年連環僱兇殺人案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