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副總師回應「北鬥推遲發射」:任務舉國關注,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

2020-12-08 中國青年網

  作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在經歷一次「發射推遲」的波折後,中國北鬥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終於迎來曙光,6月23日9時43分,我國第55顆北鬥衛星即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至此,我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身處發射現場的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副總設計師李聃長鬆了一口氣,他告訴記者,「這次飛行任務經歷了波折,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和挑戰,中國航天人再一次用嚴謹求實和執著堅守,迎來了『北鬥收官』任務的勝利。」

  任務成功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李聃,他向記者講述了北鬥組網收官發射前「按下暫停鍵」背後的故事。

圖為李聃,受訪者供圖

  6月15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對外發布消息稱,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窗口定為6月16日10時11分至10時50分,瞄準窗口前沿實施發射。

  次日一早,人們等來的卻是「發射任務推遲」的消息: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臨射前測試過程中,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發射任務推遲,發射時間待定。

  這一天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李聃回憶,6月15日晚,發射隊正在進行負12小時射前功能檢查,這時,技術人員突然發現一個技術問題。

  「這個問題導致壓力數據低於設計指標要求,隨即發射隊進行了問題排查工作,並且在短時間內就找到了故障點。」李聃說。

  按照他的講述,雖然經過技術排故,指標已經恢復正常,但是在發射前航天人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帶疑點加注」「不帶隱患上天」,因此,北鬥工程指揮部針對這個技術問題,進行了慎重研究,經過討論決定推遲此次發射。

  隨後,「發射任務推遲」的消息對外公布。

  在被問到為何敢在這麼一個舉國關注的發射任務面前按下「暫停鍵」時,李聃說,「在果斷決策的背後,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

  他告訴記者,這次發射是北鬥全球導航工程最後一步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是北鬥系統建設全面完成的標誌之一,「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指揮部之所以做出『暫停發射』『推遲任務』這樣的決定,是尊重科學,堅持原則的結果。」

  李聃透露,雖然北鬥工程指揮部最後的決定只有「推遲發射」4個字,背後的工作卻需要多個部門的協作才能完成——

  在問題出現後,李聃所在的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連夜組織相關單位在北京進行了問題復現,並進行了前後方的結果比對,證明了問題發生的基理,為6月18日歸零評審會的舉行打下了基礎。

  由於已進入發射前負12小時流程,火箭常規動力系統已完成燃料加注,火箭發射隊也在當天啟動了貯箱壓力檢測工作。

  任務發射所在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則在最短時間內拿出了常規推進劑洩回方案,並對常規推進劑洩出與再加注風險進行了分析。

  李聃說,在完成歸零工作後,發射隊投入到了新一輪發射準備中,在各部門的協同配合下,6月22日,技術人員進行了常規燃料的加注工作,並在6月23日順利完成了火箭發射前的準備工作。

  「之所以提到這麼多部門的工作,是因為大力協同、集智攻關,是中國航天的優良傳統,如果沒有多部門的協作發射隊無法這麼快完成歸零工作,沒有工程全線上下大力協同,我們也無法取得現在的成績。」李聃說。

  事實上,早在我國長徵三號甲發射第十顆北鬥導航衛星時,李聃所在的發射隊就提出了「為了金牌火箭榮譽而戰」的口號,而這個口號伴隨了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一直延續至今。

  據李聃介紹,曾經在多年前一次北鬥工程發射任務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周邊雷電交加、暴雨如注,當時大家心裡對能否按時發射都沒有肯定的答案。

  最後,任務指揮部根據氣象部門給出的專業意見,同意按原計劃發射,最終任務成功,創造了惡劣氣象條件下中國航天發射的新紀錄。

  至今,李聃所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主辦公樓上,仍懸掛著「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十六個字。

  「對航天人來說,每成功一次,就會增加一分榮譽,而一次失敗,就足以將以往的榮譽清零。對我們來說,事業的成就感最終體現在榮譽的累積,追求成功就是為榮譽而戰。」李聃說。

相關焦點

  • 忽聞北鬥衛星發射推遲,哪些大人物沒被火箭發射放過鴿子?
    ,發射任務推遲,發射時間待定。 調整完心態後,小編決定要去研究下為什麼火箭發射會推遲?然而就在發射前一分半鐘,技術人員突然宣布發射推遲,原因是火箭控制系統故障。
  • 北鬥推遲發射的真相,驚心動魄的七天經歷
    今日(6.23)上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順利發射,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目標提前半年全面完成!此次發射原定於6月16日上午,但在當天清晨6點多時,官方宣布因故障推遲發射任務,但未說明具體原因,令所有關心國家航天事業的網友憂心,一時間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直到今天重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終於公開了背後的秘密,為公眾揭曉了疑惑。
  • 袁蘭峰:北鬥推遲發射內幕:中國航天計劃不怕「零」
    這顆衛星定於6月16日上午發射,電視直播已經就緒。然而,6月16日上午6時,任務被緊急推遲,一隻大鴿子被釋放。這是怎麼回事?結果是8點多鐘15日的晚上,在火箭開始測試,安全閥的壓力數據擴展我的第三階段發動機被發現異常,這一點不同於正常價值。當操作人員進入太空艙檢查減壓閥時,他們發現外殼上有一個雞腳形狀的小裂縫。每個人都嚇出了一身冷汗。
  • 北鬥收官衛星推遲!火箭發現技術問題,燃料已加注進入不可逆程序
    >目前我國長徵火箭共有8個系列,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包括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三號丙,主要負責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是承擔高軌道發射任務最多、發射成功率最大的火箭,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稱為「北鬥專列」,幾乎每年都有發射任務,在發射北鬥衛星任務中成功率做到了100%,高密度的發射也驗證了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因此有著「金牌火箭」
  • 北鬥問蒼穹: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重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供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北鬥組網,靜待此星。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6月16日推遲執行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相關技術問題已排除,任務重新啟動,6月23日擇機發射。
  • 美國航天史上罕見敗筆,火箭發射前2秒被叫停,或與北鬥系統有關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一枚由美國著名航空科技公司SpaceX公司製造的火箭,發射前2秒被突然叫停,使得發射任務宣告失敗。這無疑是美國航天史上罕見的敗筆,畢竟該國可是航空航天領域的領頭羊,技術積澱最為雄厚,失敗的發射不常見。
  •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北鬥卻遭遇意外推遲,美國在擔心什麼?
    此前中國最後一顆北鬥三號衛星原計劃於6月16日發射前一刻北鬥計劃卻意外推遲,這樣的消息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很多網友都表達了自己對這次事件的看法。然而同一天,大洋彼岸的美國竟然大斷網,如此巧合的事情更是吸引了民眾的關注,再度引發了關於信息安全的討論。
  • 緊急叫停:北鬥推遲發射的背後,「歸零」是為了最好的結果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在西昌發射成功,北鬥導航系統完成了全球組網,這件事情將會成為我國史上值得記錄的時刻。而這顆衛星的原定發射時間是6月16日上午,那麼你知道它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導致推遲了嗎?
  • 因火箭發動機出問題 SpaceX首次商業載人任務發射推遲到11月份
    DoNews 10月11日消息(記者 丁凡)今日,美國宇航局(NASA)於當地時間周六表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載人龍飛船的首次商業載人發射任務已從10月31日推遲到「最早11月初至11月中旬」。
  • SpaceX首次「拼火箭」任務推遲發射,獲準追加10顆極地星鏈衛星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迅速批准了一項請求,在即將到來的獵鷹9號火箭「拼火箭」發射任務中增加10顆星鏈衛星(Starlink),這似乎也表明了監管機構對SpaceX的信心正在日益增強。SpaceX原定於1月14日發射被稱為「Transporter-1」的「拼火箭」任務,但由於未知原因,該公司將其首個專用小型衛星發射項目的任務推遲到了1月21日。儘管沒有確定的原因,但最近發生的幾件事中的任何一件都可能很容易造成這種延誤。
  • 當好高密度發射任務「總調度」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處處長邢朝介紹說。中心計劃處擔負著發射任務計劃協調、組織指揮、質量跟蹤,問題處置等一系列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巨大,其他部門都稱邢朝和他的團隊為高密度發射任務的「總調度」。6月16日,因臨射前綜合檢查發現產品技術問題,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被迫推遲。北鬥收官舉世矚目,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期盼,推遲發射不僅意味著一系列工作得重新開展,還意味著邢朝和他的同事們肩上背負的壓力更重了。「務必要在發射前把所有問題穩妥處置,確保產品不帶隱患上天!」帶著這樣的目標,整個團隊紮根在發射場。
  • 因天氣惡劣 NASA「龍」飛船發射任務推遲至15日
    然而,受惡劣天氣影響,此次發射任務被推遲至15日。據NASA官網消息,此次發射任務名為「Crew-1」,原計劃3名美國太空人和1名日籍太空人於14日從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搭乘「龍」飛船升空,預計8小時後抵達國際空間站,停留6個月。
  • 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陳忠貴——北鬥「鑄星」璀璨背後是平凡
    北鬥三號的收官之星原計劃6月16日發射,此時很多中外媒體已經應邀來到西昌。就在發射前夜9點左右,火箭測試時發現一個閥門壓力數據異常,經過細緻檢查發現閥門新出現了一個細小裂紋,凌晨3點多決定推遲發射。作為負責衛星的總師,陳忠貴同樣感覺到壓力很大。此時衛星已經吊「坐」進了火箭,不能再往下拿,在火箭上的時間必須延長,「這涉及衛星裡的推進劑的長期儲存問題,我還是比較擔心。」陳忠貴說,「幸好,在我們火箭研製專家隊伍的努力下,很快就採取措施把問題解決了。」
  • SPACEX星鏈-10緊急叫停,航天發射沒那麼簡單
    SpaceX計劃通過12批火箭發射任務將720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每一批發射任務都由60顆衛星組成,每顆衛星重約為260公斤。在完成這一階段任務後,該公司希望於2020年晚些時候開始為美國北部和加拿大的客戶提供「星鏈」服務,2021年開始覆蓋全球。
  • 馬斯克壓力山大:NASA要求推遲SpaceX首次載人商業發射
    由於在之前的一次發射中,獵鷹9的一級火箭發動機氣體發生器出現故障,美國宇航局決定推遲原定於10月31日進行的任務:將Space X公司首次商業載人發射任務再推遲到11月中旬左右,以便騰出足夠多的時間,讓Space
  • 「拼火箭」任務推遲後,SpaceX今年將首次發射Starlink衛星
    在SpaceX公司的大型「拼火箭」任務的延誤迫使計劃改組後,該公司將進行今年首次進行星鏈衛星(Starlink)的發射。這次發射任務被稱為「Starlink-16」或「Starlink V1 L16」。
  • 北鬥「收官之星」成功發射,與 GPS 對決市場
    ,搭載著北鬥系統第 55 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終於全面完成。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那麼,「收官之星」成功發射,意義幾何?該衛星的發射窗口原定於一周前的 6 月 16 日 10 時 11 分- 10 時 50 分,但由於技術問題,任務宣布推遲。消息一出,關注北鬥的人們不免會擔心、疑慮。
  • 火箭發動機異常,SpaceX首次商業載人飛行發射推遲
    在這段時間內,SpaceX將對獵鷹9號火箭發動機進行檢查改進,該發動機最近在嘗試發射GPS導航衛星時出現異常。10月2日,獵鷹9號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嘗試發射GPS衛星,在發射前兩秒,控制倒計時的計算機中止了發射任務,原因是發動機出現了問題。
  • 「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衛星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5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7、48顆北鬥導航衛星。這是繼去年11月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基本系統」部署任務完成後,今年北鬥中圓軌道衛星的首次發射,正式開啟北鬥三號從「基本系統」向「完整系統」大步邁進、向全球組網的「全面衝刺」。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副總師王金剛介紹,此次是北鬥中圓軌道衛星第一次配置輕量化氫鍾,具備更高的精度和穩定度,能夠有效提升衛星的性能指標和服務質量。
  • SpaceX載人發射任務再次推遲,原因有點奇怪
    NASA在公告中說,推遲發射的原因是「由於無法接受的陸上的大風,以及對獵鷹9的一級助推器回收行動造成影響。」NASA所稱的天氣原因,指的可能是強熱帶風暴埃塔。因天氣原因推遲發射太空飛行器,這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綜合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感覺NASA在推遲了多次之後,這次再將發射任務推遲,似乎有點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