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收官衛星推遲!火箭發現技術問題,燃料已加注進入不可逆程序

2020-12-06 韜鈐視界

衛星導航系統作為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自誕生起在軍事、航空航天、交通運輸、測繪等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國在2000年發射了第一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導航系統的國家,經過20年的建設,終於在今年即將迎來了第55顆北鬥衛星的收官發射,發射窗口原本定於6月16日上午,但是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臨射前測試過程中發現了了技術問題,出於安全考慮決定推遲發射。

導航衛星

結合實際需求,我國制定了北鬥衛星三步走戰略

上世紀八十年代,著眼於自主導航系統的巨大價值和實際需求,我國制定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就是建設北鬥一號系統,發射兩顆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服務,由此拉開了我國建設自主導航系統的序幕。第二步建設北鬥二號系統,發射14顆北鬥衛星,目標是定位服務覆蓋亞太地區。第三步建設北鬥三號系統,在2020年前後實現全部北鬥衛星的組網發射,服務全球用戶。

北鬥衛星

我國長徵火箭共8個系列,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安全性較高,有著「金牌火箭」的稱號

目前我國長徵火箭共有8個系列,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包括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三號丙,主要負責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是承擔高軌道發射任務最多、發射成功率最大的火箭,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稱為「北鬥專列」,幾乎每年都有發射任務,在發射北鬥衛星任務中成功率做到了100%,高密度的發射也驗證了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因此有著「金牌火箭」的美譽。

火箭加注燃料

今年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兩次出現技術問題

運載火箭是一個複雜程度極高的系統性工程,研發難度非常大,航天發射更是高風險任務,即使做得非常完美也不能保證不會出現技術問題,此次計劃6月16日發射的最後一顆北鬥三號GEO靜止軌道衛星,由於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臨射前的技術問題而推遲發射,這說明火箭已經加注燃料,由於火箭芯級採用的燃料有劇毒,箭體已經進入不可逆狀態,一旦洩露很大可能造成火箭報廢,慶幸的是目前火箭系統狀態良好,查明原因後將會再次發射。在今年4月份時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也曾出現過技術問題,在執行印尼通信衛星發射任務時突發故障導致火箭墜毀,時隔兩個月在臨射前發現問題,也算是有驚無險。

北鬥衛星發射

航天發射推遲比較常見,基本原則就是絕不帶著問題上天

由於航天發射本就是高風險任務,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為了能夠儘可能降低風險,基本原則是不帶疑點加注、不帶問題上天。早前我國建設北鬥一號系統時,在距離發射第三顆試驗衛星前三個小時突降大雨,此時控制系統中給電磁閥供電的關鍵線路漏電,推進劑也已經加注完畢,眼看就要到發射窗口,如果堅持發射很可能會發生重大事故,最後研究團隊憑藉過硬技術解決了問題,火箭按時發射成功。而此次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出現的技術問題比較複雜,具體原因尚未找到,因此推遲發射是正常操作。

長徵三號運載火箭準備發射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早期我國也曾參與過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的建設,共投入2.7億美元,但是後來在美國的推動下禁止我國參與其中,因此我國下決心要建設自己的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基於國家安全考慮的基礎建設,整體性能與美國GPS不相上下,與其他導航系統不同的是,北鬥衛星系統獨創了通信功能,這對於在執行救援任務時具有很大幫助,同時在軍事上也有重要意義,安裝有北鬥系統的東風系列飛彈在打擊精度上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如今我國北鬥也已經被聯合國正式納入了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被聯合國認可的海上衛星導航系統,可以說意義重大。

使用北鬥導航的飛彈打擊精度更高

相關焦點

  • 火箭副總師回應「北鬥推遲發射」:任務舉國關注,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
    次日一早,人們等來的卻是「發射任務推遲」的消息: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臨射前測試過程中,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發射任務推遲,發射時間待定。  這一天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據李聃回憶,6月15日晚,發射隊正在進行負12小時射前功能檢查,這時,技術人員突然發現一個技術問題。
  • 零窗口發射,載荷測試,這些衛星與火箭發射的細節你都清楚嗎?
    02 燃料加注 按照傳統慣例,火箭一般會在臨發射前48小時加注燃料,而加注燃料就意味著火箭進入「不可逆」狀態,加注時間點越往後推遲對任務實施越友好,便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 2020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時間:幾月幾號幾點
    6月22日消息我國重新啟動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6月16日推遲執行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相關技術問題已排除,任務重新啟動,將於6月23日擇機發射。
  • 北鬥推遲發射的真相,驚心動魄的七天經歷
    今日(6.23)上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順利發射,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目標提前半年全面完成!發射前夜、異常突現發射前一晚,火箭已按流程完成推進劑加注,開始射前各項功能檢查。
  • 衛星推進劑加注團隊:篤定堅守26載 我的崗位請放心
    央視網消息:北鬥背後的故事,接下來,讓我們聚焦另外一支團隊。我們都知道火箭升空時會加注燃料,獲取動力,事實上,衛星自己也需要動力來源,也需要燃料。白師傅原本是我們要介紹的這支團隊——北鬥衛星推進劑加注團隊的一員,今年剛剛退休。他們的團隊了不起,多年來,冒著劇毒、易燃易爆等危險,為數十顆北鬥衛星注入動力;他們常年駐紮在大涼山,遠離家人朋友;他們見證了中國的北鬥到世界的北鬥,自己也從青年骨幹變成了「老師傅」。接下下來我們就來認識這支北鬥衛星推進劑加注團隊。
  • 忽聞北鬥衛星發射推遲,哪些大人物沒被火箭發射放過鴿子?
    據央視報導,本定於今天發射的最後一顆北鬥衛星,在臨射前測試過程中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然而就在發射前一分半鐘,技術人員突然宣布發射推遲,原因是火箭控制系統故障。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今日發射
    原標題:北鬥三號收官之星今日發射   中國衛星
  • 天宮燃料有劇毒 加注員成最危險崗位
    前天上午,酒泉技術人員等候加注開始。新華社發信息時報訊據《新聞晚報》報導,天宮一號昨晚順利升空,運載天宮一號的長徵二號F火箭前日進行了發射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燃料加注,此後天宮一號的發射便進入不可逆狀態。一般公眾對火箭加注燃料的過程可能並不了解,它遠不像為汽車加油那麼簡單。
  • 火箭加注分隊:一滴不漏、一定安全、一次成功
    在航天發射任務中,燃料推進劑為火箭升空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但它易燃、易爆,且腐蝕性高。因此給火箭加注推進劑,是航天發射面臨的一大挑戰。那麼該如何確保火箭加注一滴不漏、一定安全、一次成功呢?接下來,讓我們走近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加注分隊,由他們來告訴我們答案。
  • 北鬥「收官之星」成功發射,與 GPS 對決市場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載著北鬥系統第 55 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終於全面完成。2019 年 5 月 17 日,也像今天一樣值得被記住——第 45 顆北鬥衛星、北鬥二號第 4 顆備份衛星搭載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二號導航系統建設圓滿收官。實際上,就在第二代北鬥創造歷史之際,第三代北鬥的建設也於 2009 年拉開帷幕。
  • 火箭加注燃料 嫦娥三號明晨奔月
    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各項測試結果正常,已完成全區綜合演練,發射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火箭加注燃料,意味著發射真正進入倒計時。這將是長三乙火箭的第25次出徵。」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指揮岑拯說。12月2日凌晨,它將把嫦娥三號探測器直接發射至近地點高度200公裡、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 用打氣筒加注燃料,再窮也要讓「兩彈一星」一飛沖天
    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推遲數次後終於在2020年6月23日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比預定時間提前半年完成北鬥系統的全球星座部署。同時,上海機電設計院負責的探空火箭項目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總工程師王希季在缺乏電子計算器、大型發動機試車臺、供應與運輸液態氧燃料等關鍵設備的窘境下,不得不於1959年轉而研發技術要求較低的T-7M型無控制探空火箭。T-7M型火箭乃由液體燃料主火箭與固體燃料助推器組成的兩級火箭,主火箭推力僅約226公斤左右,有效載荷也才19公斤。
  • 北鬥衛星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靠的是什麼?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原來平均每年只發射2-3顆衛星,北鬥工程啟動後,任務一下增多了兩倍,這對發射場所有工作系統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發射塔架是保障發射最基礎、最重要的設備,火箭不僅在塔架上完成吊裝合體,加注燃料,最後也是在塔架上一飛沖天。
  • 剛剛,北鬥衛星拿下收官之戰,中國組建起覆蓋全球衛星導航星座
    10時17分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宣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已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太陽帆板展開到位,衛星狀態正常,此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際上,最後一顆北鬥原計劃在5月發射,後因航天發射任務失利,工程全線舉一反三 ,進行質量複查,發射時間由5月調整至6月。6月16日,又因臨射前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發射任務再次推遲。
  • 北鬥三號發射背後的故事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摸準天氣「脾性」 離不開日積月累——北鬥三號發射背後的故事6月23日9時43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攜帶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著最後一顆北鬥導航衛星的收官發射,歷時多年建設的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 而這次衛星的成功發射背後,是來自航天氣象保障小組的重要支撐。
  • 摸準天氣「脾性」離不開日積月累——北鬥三號發射背後的故事
    6月23日9時43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攜帶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著最後一顆北鬥導航衛星的收官發射,歷時多年建設的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而這次衛星的成功發射背後,是來自航天氣象保障小組的重要支撐。提前一月進場,摸準天氣「脾性」衛星轉場、整流罩轉場、決定發射窗口……雖然備受矚目的焦點時刻只是火箭從點火到成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20多分鐘,但是從火箭進場開始,整個系統運行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氣象保障團隊做精準預測。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低溫燃料保障團隊:用成功為祖國加油
    3月9日19時55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再傳捷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穩穩地將一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送入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今年是北鬥全球組網收官之年。這次成功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航天發射以來,取得的又一次勝利。對於低溫燃料保障團隊來說,過程一波三折。液氮液氧生產廠房建成投入使用已滿24年,部分設備老舊,故障率高。
  • 蹈海探天,只為北鬥夢圓
    但最難忘的還是2011年執行北鬥二號第四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中,遠望3號船聽令參加應急測控,參與驗證衛星擴頻設備信號鎖定,在分秒之間牽引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遠望號船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綜合性航天遠洋測量船,主要擔負火箭、衛星、飛船等太空飛行器發射和飛行時的海上測量及控制任務。海上測控看似只有短暫的幾百秒,但對於高速飛行的火箭、衛星來說,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 北鬥問蒼穹: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重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供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北鬥組網,靜待此星。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6月16日推遲執行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相關技術問題已排除,任務重新啟動,6月23日擇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