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加注分隊:一滴不漏、一定安全、一次成功

2020-10-03 我們的太空

在航天發射任務中,燃料推進劑為火箭升空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但它易燃、易爆,且腐蝕性高。因此給火箭加注推進劑,是航天發射面臨的一大挑戰。那麼該如何確保火箭加注一滴不漏、一定安全、一次成功呢?接下來,讓我們走近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加注分隊,由他們來告訴我們答案。

「各搶險小組請注意,現在發生推進劑洩露起火,需要緊急處置,請迅速集合」。這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本次發射任務前開展的一次消防演練。推進劑加注是火箭發射前地勤保障人員的最後一項任務,加注完成後發射程序將進入不可逆轉的狀態。加注過程中,快速處置突發險情,順利完成加注工作,是加注分隊的必修課。


消防演練前加注分隊嚴陣以待


「現在我們執行加注任務,基本都是智能化自動化,我們必須保證一次加注成功,而且推進劑加注量要精確到千分之一(±100升)。如果加注中突發重大故障,經應急處置仍然無法排除,就要走逆程序,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加注分隊隊長馮禹銘對筆者說道。

所謂走逆程序就是將推進劑從火箭儲箱洩回到庫房罐間,這就意味著要推遲發射。整個洩回過程不僅要洩壓,還要控制流速、壓力,反覆打開加洩連接器,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火箭推進劑儲箱變形,嚴重影響推進劑及相關設備穩定性。

加注中觀看壓力泵指數是否正常


地面加注庫房在距離發射塔架500米左右的位置。平時,加注分隊要定期往返於塔架和庫房,嚴密開展維護保養、管路氣檢、模擬加注等工作。加注中,為確保推進劑的安全穩定,加注隊員們自始至終,會不間斷地巡檢巡查泵罐間及其管線。面對易燃、高腐蝕性的火箭推進劑,他們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加注隊員每次加注都要穿著20多斤重、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具,連續完成5個多小時的加注工作。這樣的工作環境,也考驗著他們在高溫、嚴寒環境下的精準操作水平。在加注過程中,隊員們著一級防護服,穿戴防護裝具時都要相互檢查,確保自身防護的安全性。

隊員間相互檢查確保裝具穿戴嚴密


加注分隊操作技師吉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我從事這項工作的第26個年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任何一項操作都要懷著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態度去對待,不能盲目自信。哪怕是再簡單的一個動作,都要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築牢『質量第一』的標準意識。我也經常這樣要求年輕操作手們。」

加注技師吉坤向年輕操作手講解專業知識


針對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加注隊員們一直保持嚴慎細實的態度,始終以「一滴不漏、一定安全、一次成功」的工作標準,不斷解決故障問題、創新訓練手段。截至目前,他們已經圓滿完成了120餘次火箭加注任務,用實際行動為航天加油、為祖國慶生。


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王紅兵、姚磊磊、李聞天、李 劍、高亞鵬

編輯 | 麻雨潔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相關焦點

  • 衛星推進劑加注團隊:篤定堅守26載 我的崗位請放心
    我們都知道火箭升空時會加注燃料,獲取動力,事實上,衛星自己也需要動力來源,也需要燃料。今年已經退休的白崑順師傅還是會經常到衛星加注的試驗現場,來看看徒弟們的工作。從1994年加注東方紅三號衛星算起,白師傅是我國加注衛星數量最多的人。
  • 火箭加注燃料 嫦娥三號明晨奔月
    「火箭加注燃料,意味著發射真正進入倒計時。這將是長三乙火箭的第25次出徵。」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指揮岑拯說。12月2日凌晨,它將把嫦娥三號探測器直接發射至近地點高度200公裡、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11月30日,嫦娥三號「座駕」——長徵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筆直豎立在高高的塔架上進行常規推進劑加注。
  • 臨射應急搶修分隊:備而不用 備而有用 用之必勝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有這樣一支應急搶修分隊,每次航天任務臨近發射時,這支分隊都會準時出現在距離發射塔架最近的安全距離處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處理各類設施設備故障問題,全力保障航天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由於火箭燃料加注後,發射程序進入不可逆狀態,為了應對這些臨射階段隨時可能發生的設備故障,這支由十幾人組成的應急搶修分隊配備了最好的人員和設備,涵蓋了機械修理、鉗工、電工、焊工、探傷檢測、車輛裝備搶修等多個專業,個個都是行家裡手。
  • 火箭發現技術問題,燃料已加注進入不可逆程序
    火箭加注燃料今年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兩次出現技術問題>運載火箭是一個複雜程度極高的系統性工程,研發難度非常大,航天發射更是高風險任務,即使做得非常完美也不能保證不會出現技術問題,此次計劃6月16日發射的最後一顆北鬥三號GEO靜止軌道衛星,由於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臨射前的技術問題而推遲發射,這說明火箭已經加注燃料,由於火箭芯級採用的燃料有劇毒,箭體已經進入不可逆狀態,一旦洩露很大可能造成火箭報廢,慶幸的是目前火箭系統狀態良好,查明原因後將會再次發射。
  • 如何提高對老年患者留置針靜脈滴注護理
    保證導管尖端位於血管內,持延長管座將導管送入血管,避免向後移動針翼,穩定導管座後持針翼.將針管完全出導管,激活安全保護套.注意在整個穿刺過程中,留置針只能用一次,不可反覆穿刺。在整個穿刺的過程中減少帶針尖的部分的進針長度,縮短針頭在真皮層的時間,同時減少針頭對皮膚的機械性損傷面積,穿刺成功率高,減輕患者痛苦。
  • 從一滴不漏,到浪奔浪流是什麼體驗?
    馬桶堵了,半小時下不去一滴水才是真的悲催!不然一次500我都認了! 這款活兒姐自用的MOOTAA進口管道疏通液,不沾手、不費力,一擰一倒,浴缸、地漏、碗池、水槽......堵塞煩惱輕鬆搞定!
  • 堅守27年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化驗技師:決不讓不合格推進劑注入火箭
    高分十一號02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離不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科技工作者們的默默付出。韋樹峰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一名推進劑化驗技師,他20歲來到這裡,已經在崗位上工作了27個年頭。發射前,他和同事們對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推進劑進行最後一次檢測。
  • 天宮燃料有劇毒 加注員成最危險崗位
    前天上午,酒泉技術人員等候加注開始。新華社發信息時報訊據《新聞晚報》報導,天宮一號昨晚順利升空,運載天宮一號的長徵二號F火箭前日進行了發射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燃料加注,此後天宮一號的發射便進入不可逆狀態。一般公眾對火箭加注燃料的過程可能並不了解,它遠不像為汽車加油那麼簡單。
  • 回顧殲10首飛:3秒鐘,漏3滴油,總師宋文驄徹夜不眠
    面對這一問題,殲10項目的工作人員度過了非常難熬的日子。他們重新拿出20多份設計圖樣,對進氣道相通的方位進行封堵,總裝部開始總裝到試飛,全部由領導把關,所有細節進行了地毯式的排查。終於展開了第三次開車實驗,開車成功!
  • 助力火箭騰飛 他們堅守到最後一刻
    高分九號05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離不開塔勤分隊的嚴密配合,他們用實際行動為火箭發射撐起堅實的「保護傘」,用責任與擔當踐行一名「塔勤人」的初心。最後一批離開發射區的是塔勤分隊人員,此時,防爆電梯已經全部關閉,他們在完成最後一組迴轉平臺開啟後,迅速從鋼扶梯通道撤離
  • 「空氣管家」徐亞強:為嫦娥五號「打氣」,助力火箭再升空
    雖為90後,卻早已「身經百戰」,從長五、長七成功首飛,長徵五號B的騰飛,再到「天問」問天、「嫦娥」奔月,每次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他都是親歷者和見證者之一,他也從「小白」變成了發射區空氣源庫的崗位負責人。火箭上的儀器設備對環境十分「挑剔」,特別是在推進劑加注到點火發射前,則需要用非常乾燥潔淨的空氣持續對火箭艙段進行吹除,為火箭內部提供適宜溫溼度,以保證箭體上的元器件正常工作。據悉,文昌航天發射場採用「在線供氣」全新模式,即由空氣源庫的壓縮機組實時製取高壓空氣對箭體內部進行吹除。
  • 回首航天路:記我國第一次水下發射火箭成功
    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一代水下發射固體燃料火箭副總設計師陳德仁:一個產品得有動力才能飛上去,它要有一個動力裝置,這個動力裝置就是靠化學能量的釋放,這個化學能量如果是液體燃料,通常是煤油或者酒精,還有一個就是氧化劑,要有這兩個組份才能產生推力。所以這兩組組份要分開生產、分開儲藏,到最後臨時使用之前,把它加注到產品裡去,不是挺麻煩嗎?
  • 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成功
    9月15日9時23分,在黃海海域,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簡稱「長十一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也標誌著長十一火箭發射邁入「10+」時代。
  • 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有什麼區別?最全面的科普文來了
    ——火箭在推力不太變化的情況下,越晚關機其關機點速度越快。2液體火箭發動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增加或減少燃料,以獲得特定的彈道特性。在發射的靈活度上要大大的強於普通的固體燃料火箭。但是由於液氫、液氧存儲和加注都相當的複雜,因此航天工業就退而求其次採用了另外的燃料,這裡就包括了劇毒的偏二甲肼或者是具有強腐蝕性的發煙硝酸等極端材料。以偏二甲肼為例,這是一種劇毒且性質活躍的五色透明液體,劇毒且不說,其活躍程度到什麼地步呢?看小動圖:
  • 火箭發動機推進劑噴注與燃燒不穩定性(中)
    >對RL-10和J-2系列發動機進行了一系列深入測試(比如1966年J-2S抽氣循環測試),特別是50到70年代劉易斯實驗室開展的了一系列氫氧火箭發動機燃燒穩定性計劃,該計劃大多數是針對同軸噴注單元做的,對氫氧發動機的大量幾何與工作參數做了系統性改變(比如燃料/氧化劑噴射速度比,撞擊角,噴管縮進長度等待)。
  • 我國首枚可回收火箭:長徵八號發射圓滿成功
    12月22日消息12點37分,我國第一枚可回收設計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完成進行首次發射,後續將進行一級回收。此前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因天氣原因經過一次推遲。今天上午,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發射塔架完全打開,燃料加注完成,現已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點火升空,火箭飛行正常,此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張書聖:不負青春志,不負航天夢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伴隨著熟悉的轟鳴又一次在文昌這片熱土響起,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航天邁出了深空探測的堅實一步,在人類探索浩瀚宇宙的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