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有這樣一支應急搶修分隊,每次航天任務臨近發射時,這支分隊都會準時出現在距離發射塔架最近的安全距離處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處理各類設施設備故障問題,全力保障航天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由於火箭燃料加注後,發射程序進入不可逆狀態,為了應對這些臨射階段隨時可能發生的設備故障,這支由十幾人組成的應急搶修分隊配備了最好的人員和設備,涵蓋了機械修理、鉗工、電工、焊工、探傷檢測、車輛裝備搶修等多個專業,個個都是行家裡手。
李成作為應急搶修分隊的一名機械修理技師,他記得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前,承載發射任務的塔架活動平臺2層升降平臺1#翻板在撤收過程中出現幹涉,預定翻板打開程序無法進行。在千鈞一髮之際,他和分隊成員衝上平臺,用最簡單、最快捷、最可靠的方法收起並固定了翻板,為發射順利進行立了大功。
王召華在應急搶修分隊中負責車輛裝備搶修工作,同事們稱他是「一手靈」汽修專家。2010年冬季的一天,某型號任務發射在即,試驗隊一臺任務車輛因倒檔無法摘除,困在了飛天賓館。接到命令後,王召華和同事們火速趕到現場,經檢查發現是變速箱的問題。
隨即,他鑽到車底,躺在冰涼的地面上拆卸、檢查……一個多小時後,故障解除。試驗隊領導握著王召華滿是油汙的手激動地說:「同志手到病除,真是『一手靈』汽修專家啊。」當時,試驗隊領導只覺得王召華的手冰涼,並不知道那雙手早已凍得沒了知覺。
楊帥作為應急搶修分隊的一員,天生一副大嗓門,幹什麼事情都風風火火,膽子也特別大,人送雅號「楊大膽」。
雖然人稱「楊大膽」卻從不蠻幹。在一次演練訓練中,發射場軌道轉換車導向輪在運行試驗中突然出現下沉,卡在了鋼軌壓板螺栓上。如不儘快排除故障,「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則無法從技術區轉運至發射架,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將被迫推遲。
楊帥在跟同事們一起分析下沉原因後,果斷鎖定故障部位、並針對工作空間狹小的實際,提出對稱部位同步展開的建議,順利完成了軌道轉換車8套組件、16個導向輪的舊輪拆卸和新輪安裝調試任務。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有困難,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不管在哪裡,只要有任務,他都會第一時間衝上去。
火箭臨射時突發的問題往往不同尋常,較難解決,時間要求和受關注度都非常高,對應急搶修隊員的技術和心理都是極大的考驗。「航天發射是國家高精尖技術工程,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做到盡善盡美,才能確保萬無一失,我們既然擔負了這項保障任務,就必須做好萬全準備。」分隊機械修理技師李成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
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圓滿完成各項科研試驗綜合保障任務中彰顯出航天人的果敢堅毅與忠勇擔當,用精湛的技藝,吃苦耐勞的品質,保障每一次航天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他們常說:「我們具備隨時出動解決任何問題的能力,但我們更希望永遠也用不上。」現如今,備而不用、備而有用、用之必勝已經成為這支屢建奇功的應急搶修分隊最響亮的口號。
作者:宋旭陽、黃濤
攝影:張大力
編輯:楊桂錦 奉青玲 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