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凌晨6點,從廣州傳來捷報,經過兩天兩夜的連續奮戰,B-6615飛機右外側襟翼前緣鳥擊穿孔傷已順利完成修復工作,飛機恢復到可運營狀態,深航維修工程部客艙結構車間不負眾望,再一次打贏異地結構應急搶修的艱苦戰鬥。
2012年5月23日凌晨6點,從廣州傳來捷報,經過兩天兩夜的連續奮戰,B-6615飛機右外側襟翼前緣鳥擊穿孔傷已順利完成修復工作,飛機恢復到可運營狀態,深航維修工程部客艙結構車間不負眾望,再一次打贏異地結構應急搶修的艱苦戰鬥。
5月21日凌晨,深航廣州機務航後檢查發現B-6615飛機右大翼外側襟翼鳥擊穿孔,損傷範圍達193MM*98MM。客艙結構車間得到MCC通知後,立刻啟動異地結構應急搶修預案,成立專項搶修小組,連夜派出結構工藝工程師,凌晨6點半趕赴廣州進行前期的損傷評估和初步工作,同時參考以往修理經驗,維修工程部各個系統人員也都積極行動起來:廣州分公司第一時間保障搶修人員的證件辦理,航材AOG緊急訂購,借件;工具間在最短的時間借到所需的特殊工具,技術室根據初始數據進行方案的評估、制定,生產計劃中心提前準備應急所需資源,客艙結構車間進行人力布置,常用工具航材準備,維修控制中心統一協調並提供保障。
考慮到損傷尺寸大,修理難度高,在工程技術室的大力支持下,技術室工程師也加入應急搶修小組,並由客艙結構車間領導帶隊,奔赴廣州,開始搶修工作。整個損傷修理橫跨複合材料修理和金屬結構修理兩個不同專業,面臨修理過程複雜、工藝困難,補片成型等一系列工藝問題。尤其是在補片成型環節,是整個修理的關鍵節點,對工作經驗要素要求非常高,基本要靠一把榔頭一點一點的敲擊才能最終成型。一但出現錯誤,整個工作都會功虧一簣,搶修小組為此多次現場召開討論會,認真分析整個維修過程中的風險點和關鍵點,對小組人員合理分工,統籌安排,制定不同的應對措施和備選方案。
修理期間,大修分部領導多次關注修理進度,同時廣州分公司副總經理韓曉進、廣州維修分部經理羅元建、副經理沈笑春等領導多次到達工作現場進行指導,協調解決修理中的氣瓶保障、滾邊設備等問題。特別是滾邊機,採取最優化的解決方式,從民航學院實習基地借用搬到現場,為搶修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為搶修工作贏得了寶貴時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搶修組成員秉著對工作的高度熱情和責任感,經過兩天兩夜的通力合作,於23日凌晨6點 ,搶修工作順利完成。
B-6615飛機襟翼前緣鳥擊損傷,搶修工作的順利完成,不僅是對客艙結構車間保障深航機群24小時結構應急搶修能力的一次檢閱,還是2012年深航大修分部「零差錯」項目成果的實際應用,更是大修分部「系統保安全,團結力量大」指導思想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