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桂盾-18」防空襲綜合演習正式開始,玉林城區上空「敵機」突襲,警報四起,可疑人員出沒、油庫起火……在玉林市人民防空指揮部帶領專業隊伍實戰化演習現場,人防、消防、公安、交通、電力、通訊等近20支隊伍和600多名市民參與演習,他們處置迅速,應對得當,玉林「人防長城」在「戰火」中巍然聳立!
演習中,消防部門進行油庫滅火搶險課目演練,消防員使用雲梯車、水罐車及高壓水炮等對油庫罐體進行滅火降溫。(記者 陳東攝)
亮點一:
演習逼真 效果顯著
此次演習「劇情」起伏,首先發現敵情,預警開始,多地場景同步現場播送,指揮員根據敵情迅速發出指令,各個專業隊伍緊急出動、協調配合,加上解說員繪聲繪色的解說,現場氣氛緊張、逼真,有如大片。
據了解,此次演習主要依託人防指揮信息系統,按照「全要素參加、全過程實施」的要求,採取導演分開、多點設置、網絡傳輸、集中觀摩的方式,異地同步組織實施。主要演練行動實施階段,情報信息獲取與綜合研判、信息防護、預警報知、人員緊急疏散掩蔽、重要經濟目標防護、搶救搶修等6個內容。
通過演習,進一步檢驗了玉林市近年來抓人民防空建設的成果。演習還同步組織廣西人防系統人員全程跟訓觀摩,規範步驟、明確任務、共享成果。
亮點二:
訓練有素 科學應對
在「敵機」的轟炸中,玉林「2號油庫」被炸彈「擊中」,整個油庫濃煙滾滾,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持續增大,其他油罐有發生連續爆炸的可能,現場有未來得及疏散的群眾。
情況危急!接到命令後,只見一支支全副武裝的搶險分隊立即行動,火速趕赴現場。警戒組在救援現場外圍路段,協同公安、交警和民兵應急分隊進行交通管制,維護社會治安和安全警戒;防化防疫專業隊進入現場實施化學偵察和化驗,並對受染人員、物資、裝備、設施及主要目標進行標定和消毒;消防專業隊兵分兩路,一邊使用泡沫槍撲滅起火的罐體,一邊使用高壓水槍對鄰近起火位置的罐體進行降溫;醫療救護專業隊緊急救護和護送傷員……
精彩的演練不止於此!模擬空襲前社區民防志願者組織居民群眾緊急疏散,偽裝設障專業隊對重要目標進行偽裝防護,心理防護專業隊對疏散群眾進行了心理疏導和危機幹預,信息防護專業隊對指揮所遭敵刪除和篡改的網絡數據進行了恢復處置……演練中,各專業隊和參演群眾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圓滿地完成了演練。
這是玉林人防機構以軍事鬥爭準備為立足點,堅持「能打仗,打勝仗」標準,長期常態化訓練的成果!玉林市大力推進聯合訓練和融合訓練,協調市國動委將人防專業分隊訓練納入玉林市民兵應急營專業訓練計劃,並在駐玉部隊組織的動員支前、軍警民聯合反恐維穩演練、城市防空襲綜合演習等活動中,設置「保、鳴、走、藏、消、救」等訓練內容,為人防專業分隊提升應急應戰核心能力和實戰化水平積累了經驗,打造了捆在一起訓、合在一起練、融在一起演的「玉林模式」。
亮點三:
夯實基礎 礪劍鑄盾
記者在現場觀摩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各級人防指揮機構依託人防指揮信息系統,快速獲取信息,下達指令、發布警報、組織救援,實現了快速、高效、有序指揮,演習達到了預期目標。
近年來,玉林市加大人防信息化建設力度,狠抓「三所一中心」「一網四系統」建設,建成了衛星通信地面站、機動指揮車、衛星通信車、「大疆」系列信息採集無人機等通信指揮平臺,初步形成了地面與地下、固定與機動相結合,衛星接收和北鬥導航等多種手段的指揮通信體系。升級換代了新型防空警報器系統,實現了中心城區警報音響100%覆蓋、多手段集中統控和持續性報警。完成了市人防警報報知系統接入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拓寬了應急應戰信息發布渠道和保障能力。
此外,玉林市人防辦秉持「人防工程就是生命工程」的理念,圍繞城市人均防護面積、人防工程總量等指標,在推進「兩城市一中心」「大城市百項工程」建設中,落實「以建為主、應建必建、應收必收」要求,做到了城市建設發展到哪裡,人防工程建設就跟進到哪裡。人防工程不僅量多質優,還修建了一批醫療救護、物資儲備等專用工程,形成了統籌規劃、專兼結合的防護新格局,為人民群眾撐起生命之傘,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記者 鄒江 通訊員 餘新權)
來源:玉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