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窗口發射,載荷測試,這些衛星與火箭發射的細節你都清楚嗎?

2021-01-14 騰訊網

眾所周知,一般包括衛星在內的太空飛行器在發射前都會提到一個詞,「窗口期」。那麼這個窗口期是如何確定下來的?又是如何準備火箭發射的工作?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衛星發射的窗口期。

01 衛星發射的窗口期

窗口期指的就是衛星選擇具體那一天幾點幾分發射,窗口期的選擇一般是根據太空飛行器本身的要求,及外部多種限制條件經綜合分析計算後確定的,指的是運載火箭發射比較合適的一個時間範圍。具體的篩選條件如下:

火箭入軌的的地理位置在測控弧段裡面,衛星受控;

衛星發射到衛星入軌以後,能夠見到太陽便於太陽帆板展開,保證衛星的能力;

保證衛星從準備軌道向目標軌道變軌的時候推進劑最小,保證衛星的壽命更長。

那麼,經常在新聞中能看到的「零窗口發射」又是什麼情況呢?

「零窗口發射」指的是是指在一定長度的發射窗口時間內,緊貼窗口上沿即最優時間實施發射,而且時間誤差只能在正負1秒間。在合適的窗口發射,可以把飛行器送到最佳位置,而且能在變軌過程中節省燃料。如果錯過這個時刻,就只能推遲發射,重新尋找「零窗口」。

影響這個窗口的一般是光照以及天氣的因素。

02 燃料加注

按照傳統慣例,火箭一般會在臨發射前48小時加注燃料,而加注燃料就意味著火箭進入「不可逆」狀態,加注時間點越往後推遲對任務實施越友好,便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以執行北鬥收官之星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改三型遙七十二運載火箭為例,「改三型」屬於增強運力型號,與長徵三號乙標準型相比,芯一級加長1.488米,助推器加長0.768米,改進措施使得推進劑增加了將近20噸,地球同步軌道運力也從5.1噸升級至5.5噸。

長徵三號乙此前加注燃料的助推器與芯一二級採用的燃料是四氧化二氮與偏二甲肼,此種燃料有劇毒、強腐蝕屬性,一旦加注就進入不可逆狀態,如果洩出就意味著火箭箭體報廢,需要更換新箭體。當時北鬥系統收官之星發射從發現故障到重新選擇窗口期發射,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可見即便助推器、芯一級、芯二級完成四氧化二氮與偏二甲肼劇毒燃料加注,也仍然有較長時間餘量用於排故並選擇新的時間窗口發射,再加上去任務模塊化的生產工藝,得以在短時間內重新選擇窗口期發射。

03 火箭從發射架到點火,會經歷什麼

一般情況下,火箭從發射架到點火,中間會穿插載荷測試、發射演練、狀態檢查、燃料加注等等的環節。

其中,載荷測試是火箭轉場之後非常重要的工作。這是因為載荷是火箭帶衛星上天的重要功能。有很多載荷上箭之後就會斷電,依靠自身電池供電,為節約電量,載荷會進入休眠模式,那麼就會在發射前進行數次喚醒測試。如果火箭發射程序產生改變,有些載荷還要調整其控制指令(比如太陽能帆板展開等)。

發射演練是整個發射場所有環節的工程師聯動的重要環節,包括數字模擬演練和實物演練。

數字模擬演練即演練一整套的發射程序,主要對火箭和載荷控制時序進行演練,相關工作人員通過演練熟悉並檢查整個流程。

實物演練會將所有發射流程徹底地、儘可能完整地進行一遍,所有在最終發射現場工作的人員必須參加,類似抱臂打開、陣地人員回撤等等的細節操作都會演練。

其他的像是狀態檢查、氣象監測等等都是無時無刻在進行當中。可以說,衛星升空以及火箭發射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工程,遠遠沒有我們「圍觀」時寥寥數字展現出來的那般簡單,每個大國重器的背後,都離不開背後所有科研人員的默默付出!

相關焦點

  • 藍色起源公司成功發射與回收New Shepard火箭 並首次測試外部載荷
    傑夫`貝佐斯的太空公司 "藍色起源"(Blue Origin)今天完成了2020年的首次發射任務,他們在西德克薩斯的測試設施中發射了一枚 "新謝潑德"(New Shepard)亞軌道火箭。包括今天在內,這枚特殊的火箭共飛行了7次,且已經是新謝潑德飛行器整體的第13次飛行了。
  • 火箭實驗室發射10顆有效載荷,成美今年第二頻繁發射的運載火箭
    在哪裡失敗就在哪裡爬起來,今年7月,因火箭未能抵達軌道而燒掉客戶7顆有效載荷的衛星發射服務商火箭實驗室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為美國一家小型衛星發射服務商,2018年11月11日成功發射正式投入運營的商業火箭,正全力開發專門輸送小型衛星至低地軌道的Electron輕型火箭。至今年7月前,火箭實驗室已發射過12枚Electron火箭,除了第一次測試飛行未能達到預定軌道外,其餘11次任務都完美落幕,共將53個有效載荷順利送入軌道。
  • 不走尋常路,這些火箭發射方式你認識嗎?
    多數火箭發射都是在發射塔上完成的,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火箭發射基本也都是這種場景。然而,有那麼幾種火箭,偏偏不走尋常路,採用一些特別的發射方式,這裡就讓我們一一認識它們吧。目前,俄羅斯技術人員還對Shtil』火箭的頭部提出了改進方案,以使這種火箭能夠發射體積、重量更大的衛星。在陸地上設置的發射場,為了避免火箭飛過人口稠密地區所帶來的安全風險,一般都對火箭的發射方向做了限制。例如,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航天基地發射的火箭只能向東北或東南方向飛行(發射方位角35度-120度),從而不能發射極軌衛星。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將第二次發射,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將第二次發射,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 伍鯤鵬、白國龍/新華社 2017-06-22 16:25
  • 美衛星發射以失敗告終,導航系統引發震蕩墜地,火箭沒有任何載荷
    作者:Autumn編輯:書鴻據環球網援引俄塔社報導,火箭初創公司在阿拉斯加的太平洋航天基地發射了Rocket 3.1火箭,但最終火箭未能進入軌道,以失敗告終。據悉,此次衛星發射過程中是導航系統引發震蕩墜地,從而使得火箭偏離軌道。隨後飛行系統關閉引擎,火箭在沒有攜帶任何有效載荷的情況下落回到了地面。
  • SpaceX完成今年首次火箭發射,也是二手火箭第50次發射
    1月8日消息,當地時間周四晚上,SpaceX公司旗下一枚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裡達州成功發射升空,將一顆土耳其通訊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8噸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說。
  • 長徵11號在黃海海域發射,實現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據火箭院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此次任務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進一步優化了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
  • 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記者從一院了解到,該型火箭的技術特點相較我國其他運載火箭有鮮明特色,下面就來告訴你,它是一枚怎樣的「快響利箭」。10次發射創造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紀錄自2015年9月2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5年來該型火箭連續10次成功發射,實現了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創造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紀錄。
  • 海上發射!
    記者從一院了解到,該型火箭的技術特點相較我國其他運載火箭有鮮明特色,下面就來告訴你,它是一枚怎樣的「快響利箭」。10次發射創造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紀錄自2015年9月2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5年來該型火箭連續10次成功發射,實現了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創造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紀錄。
  • 發射高軌大衛星、發射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深空探測器——「胖五」: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
    此前,我國深空探測的主要目標是月球,相繼用有著「金牌火箭」之稱的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發射了「嫦娥一號」至「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然而如果要將更大重量的探測器送上月球,或者將探測器送往更遙遠的火星,需要有運載能力更大的火箭,目前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胖五」可以擔綱。
  • 聯盟火箭發射歐洲最高解析度光學間諜衛星,2020年最後一次發射
    發射地點:法屬蓋亞那庫魯發射場發射火箭:阿里安航天運營的聯盟-2 ST-A火箭發射載荷:CSO-2,法國軍事間諜衛星周三凌晨,一顆法國高解析度敏捷軍事偵察衛星CSO-2搭載聯盟號火箭從法屬蓋亞那發射到480km高的軌道,這是歐洲迄今發射的最高解析度間諜衛星
  • 2020年火箭發射任務的第三次失敗,中國快舟11號火箭發射失敗
    中國新型固體火箭快舟11號在首次執行任務時失敗了。周五,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快舟11號火箭(KZ-11),本次發射運載了兩顆衛星,隨後確認了飛行任務的失敗,從視頻來說,問題出在二級助推,一級和二級分離沒有問題,但是二級可能出現了故障。
  • 日本今年第四次發射火箭,使用H-2A火箭發射軍民兩用雷射中繼衛星
    日本一顆用於中繼民用和軍用地球觀測數據和圖像的衛星將於周日搭乘H-2A火箭發射升空。這顆兩用通信衛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點25分搭載H-2A火箭進入軌道。下午4點25分。據H-2A火箭的建造者和發射運營商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透露,這枚火箭將在日本南部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
  • Vega火箭發射三顆帶有業餘無線電載荷衛星,共攜帶53顆衛星
    Vega發射了三顆帶有業餘無線電有效載荷的衛星Christophe Mercier報告說,三枚帶有業餘無線電有效載荷的衛星將在Vega VV16發射中,預計將於9月2日凌晨發射。他在AMSAT公告板上寫道:Vega火箭(VV16)計劃於2020年9月2日美國中部標準時間3h36離開庫魯航天發射中心,攜帶53顆衛星。
  • 【聚焦】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記者從一院了解到,該型火箭的技術特點相較我國其他運載火箭有鮮明特色,下面就來告訴你,它是一枚怎樣的「快響利箭」。10次發射創造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紀錄自2015年9月25日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5年來該型火箭連續10次成功發射,實現了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創造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紀錄。
  • 記者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訪火箭發射塔架
    今年是中國航天創建60周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唯一一座發射高軌太空飛行器的中心,執行的航天發射任務超過中國航天發射總數的40%。記者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訪功勳累累的火箭發射塔架。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可以看到西昌發射場的兩座火箭發射塔架,較遠處的是老塔架,建成於1982年,較近處的建成於1990年,就是這次執行天鏈一號04星發射任務的塔架,現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就被包裹在它的裡面,這座塔架採用的是目前我國獨一無二的雙塔架結構,由70餘米高的固定塔架和90餘米高的活動塔架兩部分共同組成。
  •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原來你是這樣的「快響利箭」
    長十一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約20.8米,最大箭體直徑2米,總質量約58噸,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自2015年9月25日長十一火箭首飛成功,5年來長十一火箭連續10次成功發射,實現了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創造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新紀錄。
  • 維加火箭發射又失敗,法國和西班牙各損失一顆地球觀測衛星
    進入太空後,無法達到正確的軌跡一枚載有兩顆衛星的「阿麗亞娜太空」(Arianespace)Vega火箭昨天在發射八分鐘後發生災難性故障後未能到達軌道,火箭的損失歸因於「一系列人為錯誤」。阿麗亞娜太空公司(Arianespace)的維加(Vega)火箭在一夜之間發射升空後失敗,使法國和西班牙損失了一顆地球觀測衛星。這次失敗是維加在其服務的頭六年中建立起一塵不染的記錄之後的第二年。Vega轉為相對較小的衛星而設計,通常可以處理大約1000公斤的總重量,儘管它可以將較重的物體提升到較低的軌道上,也可以將較輕的軌道提升到更高的軌道上。
  • 從造火箭到租場地、發射上天,一次商業太空發射都有哪些參與者?
    "獵鷹重型"的藝術圖,一枚火箭的核心部件就是發動機/SpaceX發動機可以視為整個火箭中最高的技術瓶頸:本質上來說,現階段的運載火箭,不管什麼原理,本身的結構僅僅都是為了儲存燃料和支持頂部的有效載荷。一枚起飛重 500 噸的「獵鷹 9 號」火箭,有效載荷為 2.2 噸,僅佔起飛重量的 4%。絕大部分重量都用來存儲突破地球引力需要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