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項目 找差距 比質量 促發展 「鎳小子」有個「飛天夢」
嗨!大家好。我是一塊普通的金屬鎳,也是大家的老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各種不鏽鋼製品裡都有我的身影。
不過,我將與其他十幾種金屬小夥伴一起,前往位於西安的西部超導特種材料工業園。那裡是我國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用高溫合金材料的誕生地——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在那裡,我們將變身成為生產航空發動機的高端原材料鎳基合金。
一直以來,製造航空發動機的原材料大多依靠進口,這成為我國航空事業面臨的「卡脖子」問題。西部超導的科學家們突破了高性能高溫合金工程化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家空白,這才開啟了我們的「飛天之旅」。
這段鳳凰涅槃般的重生之路不簡單。要實現自我的突破,我們將要闖過三道關。
11月18日,西部超導特種材料工業園乾淨整潔的生產車間裡,感受不到一絲熱浪。其實,真空感應爐內的最高溫度已經達到1700攝氏度。經過6至16個小時的熔煉,我和其他金屬小夥伴融化、融合,完成了第一關,成就了一個全新的自我——鎳基合金。不過,這時的我們還有很多缺點:雜質多、材料分布不均勻。在航空發動機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這些小瑕疵會使材料產生裂紋,造成嚴重後果。所以,第二關我們要進行進一步淨化。純淨度是檢驗我們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科學家努力的方向:經過保護氣氛電渣熔煉、真空自耗熔煉兩個環節,最終,每一克的高溫合金中雜質不超過百萬分之一。
經過一次次的融化、結晶,我們已經是塊合格的母合金棒材了。可是,作為一種新材料,我們太脆了!由於可塑性差,無法直接用於生產,科學家們就想出了「粉碎」計劃。
我們要闖的最後一道關是變形。透過陽光看玻璃瓶子裡的粉末,一顆顆直徑只有10微米到100微米的小小金屬球,閃耀著銀光。這就是從棒材狀態到被磨碎後的我們。實踐證明,小球狀的我們經過熱處理做成粉末盤後,質地均勻、質量更好。
這時,我們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強者」——能夠達到1500兆帕的抗拉強度,可以成功應用在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多領域的重要核心零部件上。
在西部超導新材料的大家族裡,我們還有許多出身不凡的朋友:高端鈦合金材料、低溫超導線材、超導磁體……它們的誕生,填補了我們國家在國防、能源、醫療等領域多種急需材料自主研製生產的空白。
現在,我們高溫合金已經能夠批量生產了。科學家們說,陝西的航空產業鏈比較完整。有了我們原材料做支撐,未來一定會有更多飛機在此起航,遨遊藍天。這是我們共同的期待。
(文章來源:陝西日報)
(責任編輯:DF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