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世上僅有的皮膚化石,霸王龍是不是「毛茸茸」的有了定論

2020-11-26 觀察者網

澎湃新聞6月9日消息,電影《侏羅紀公園》的最後一幕,那隻拯救主角、皮糙肉厚、脾氣暴躁的霸王龍站在遊客中心大廳,秒殺了幾隻迅猛龍後高聲大喊,一條寫著「當恐龍統治地球」的橫幅落下,場面霸氣十足。

現實中,霸王龍又叫雷克斯暴龍,是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正因為霸氣的外表,它成為了《侏羅紀公園》這類恐龍題材電影最愛的終極惡霸,即使它們本身生活在白堊紀晚期。

BBC《與恐龍共舞》團隊發布的霸王龍畫像

然而,過去十幾年間,中國陸續發現了一些帶有羽毛的暴龍類化石,讓不少人懷疑它們的近親霸王龍也是如此。「毛茸茸」的霸王龍?爬行世界霸主的「人設」都要崩壞了。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挽回了霸王龍的形象。通過對世上僅有的霸王龍皮膚化石的分析,該團隊得出結論:霸王龍身體被鱗片包裹,即使有羽毛,也只可能存在於背部。相關成果發表在6月7日英國皇家學會旗下的《生物學快報》上。

霸王龍皮膚化石

2004年,中國考古團隊在遼寧北票發現了一種體型很小的早期暴龍超科:奇異帝龍(Dilong paradoxus)。奇異帝龍化石的尾椎、下頜和其他部位都保留了纖維的印痕,表明這種動物有一層絨毛。2012年,中國又在遼寧北票發現了體型最大的帶毛暴龍科動物,化石上保留著精美的羽毛印痕。該種恐龍也因此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領導考古項目的中科院研究員徐星指出,這些恐龍的羽毛是鳥類羽毛的早期簡化形式。徐星猜測,恐龍可能用羽毛進行視覺展示。

中國的這一系列考古發現讓學界開始懷疑霸王龍的真實模樣。霸王龍會像這些近親一樣擁有精緻、甚至還挺華麗的羽毛?還是被一層已經退化、並不起眼的細小絨毛包裹?還是經歷了從羽毛到鱗片的反向進化,順利披上冷酷的鱗甲?

由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的7名科學家組成的這個團隊,對世上僅有的包含皮膚痕跡的霸王龍化石進行了分析。這些化石包含一隻名叫Wyrex的霸王龍的頸部、骨盆和尾部皮膚,出土於美國蒙大拿州,自2006年起存放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他們發現霸王龍的皮膚被光滑的鱗片覆蓋,並無長羽毛的跡象。除了霸王龍之外,他們還檢查了同期的一些大型暴龍,比如蛇發女怪龍(Gorgosaurus)和艾伯塔龍(Albertosaurus),結論是相同的。如果這些暴龍真的長有羽毛,也只可能長在背上。這是他們唯一沒有化石佐證的身體部位。

我國發現的「華麗羽王龍」,是霸王龍近親

學界的主流觀點是羽毛會進化得越來越複雜。這種進化觀點也被虛骨龍類的化石所驗證。霸王龍長鱗片無疑是一種「開倒車」的現象,對主流觀點提出了挑戰。為什麼普遍長有一定程度羽毛的虛骨龍類進化到霸王龍這一支,羽毛退化消失了呢?特別是在奇異帝龍和華麗羽王龍這類較小型暴龍還長著羽毛的情況下。

有意思的是,有研究表明,現代鳥類腿部的鱗片與爬行類的鱗片並非同源,而是羽毛二次演化的結果。

羽毛減少必然伴隨著熱量損耗的增加,從這個結果倒推,那麼沒羽毛的霸王龍比那些長羽毛的前輩必然保溫能力更強。研究人員首先從同期的其他古生物化石出發,排除了氣候變化的影響。他們保留了幾點可能成立的假設:從比例來看,暴龍的腿部非常長,因而運動量可能更大,也就能適應更多的熱量流失;從體型來看,這些白堊紀晚期的龐然大物,基於其表面積-體積比,保溫能力自然更強。為了保持體溫的恆定,羽毛的消失顯得順理成章。大象就不長毛。這個體積理論也可以用於解釋此前發現的一些大型食草類恐龍羽毛退化的現象。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王心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暴龍皮膚化石,它體表覆蓋羽毛還是鱗片,終於有了定論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非霸王龍莫屬了。霸王龍又稱雷克斯暴龍,是非常兇猛並且被大家熟知的恐龍之一。正因為它獨特的兇猛,所以使得很多電影作品都以霸王龍為題材背景。《侏羅紀公園》中拯救主角,最後狂言要統治世界的霸王龍簡直就是霸氣十足,同時也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現在我們唯一能了解恐龍的渠道可能就是通過恐龍化石了。
  • 霸王龍與三角龍對決化石出土,最後贏的是它
    根據最新消息,考古學在蒙大拿州「地獄溪地層」中找到了目前最完整的一具霸王龍化石。完整度的霸王龍化石也是絕無僅有的。而為了爭奪當時僅有的生活物資,二者總是會發生各種衝突。由於這兩隻恐龍的骨骼上都有了明顯的咬痕,科學家推測它們正在進行一場殊死搏鬥,並且化石保持的姿勢也從側面證明,災難發生時它們毫無防備。
  • 霸王龍與三角龍決鬥誰更厲害?「二龍相鬥」化石出土,答案明了
    這實在令人感到驚奇,畢竟完整的恐龍化石十分難得,它們往往在劇烈的地質運動中變得支離破碎,像這樣100%完整度的霸王龍化石也是絕無僅有的。研究人員表示,霸王龍和三角龍化石出現在同一時期的地層中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它們是最後滅絕的一批恐龍。而為了爭奪當時僅有的生活物資,二者總是會發生各種衝突。
  • 《我的化石博物館》怎麼解鎖霸王龍 霸王龍解鎖方法分享
    導 讀 在我的化石博物館手遊中霸王龍究竟該怎麼解鎖呢?解鎖的條件又有哪些呢?
  • 目前的霸王龍形象都是化石復原圖,那麼它們有沒有可能長著羽毛
    霸王龍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恐龍,它們屬於暴龍超科,在這一科下還有很多與霸王龍同樣兇殘的恐龍,比如帝龍還有羽王龍。我們現在看到的霸王龍形象都是通過化石復原的,那麼這些恐龍有沒有可能長著羽毛呢?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分析一下吧。
  • 霸王龍到底長啥樣,哥斯拉:你就是個弟弟,咋還長毛了
    乍看之下,哥斯拉的原型的確是一隻恐龍,但是說它是霸王龍肯定有很多小夥伴不服氣。小編你別騙我們,霸王龍長這樣嗎?事實上,霸王龍的學名叫做雷克斯暴龍,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末期的大型肉食性恐龍,1910年剛剛挖掘出霸王龍的化石時,關於它的復原確實像是一個企鵝一樣直立,一條大尾巴拖在地上的,這是因為當時的考察隊隊長巴納姆·布朗的老闆急於向全世界展示他們的發現,所以儘管他們的還原不夠嚴謹,還是將霸王龍的骨骼拼湊除了這樣一個呆呆傻傻的形象,這一形象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的好萊塢電影《重返侏羅紀》使用的霸王龍形象就是這個樣子
  • 6700萬年前「雙龍決鬥」化石被發現,霸王龍與三角龍誰厲害?
    霸王龍VS三角龍 這個化石的保存可以說非常完整,這種高質量的化石並不多,並且通過化石的畫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兩隻動物的化石都有損壞的痕跡,說明它們在進行殊死搏鬥,很有可能兩敗俱傷,這是動物之間的一次生死戰,並且如今仍然可以看到身體輪廓,皮膚印象和傷害。
  • 霸王龍的新親戚,出乎意料的僅有三英尺高
    暴龍雷克斯即霸王龍,在大家的印象中,霸王龍是體型巨大、面相殘暴的。但在科學家的化石新發現中,霸王龍的新親戚卻比無數書籍和電影中出名的巨大兇猛恐龍小得多,僅僅有三英尺高(約0.9米)。霸王龍還原圖新的暴龍化石被命名為Suskityrannus hazelae。它大約3英尺高,頭部到臀部約9英尺長,整隻動物只比完全成長的霸王龍的頭骨略長。
  • 霸王龍(雷克斯暴龍):最兇猛的白堊紀食肉恐龍
    霸王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們平均體長11.7米,最長達14.6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臀高超過5米,平均體重11噸,最重14.85噸,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 1902年,美國一位恐龍化石採集家巴納姆·布朗在美國蒙大拿州的黑爾溪發現了第一具霸王龍的骨骸。
  • 恐龍時代有沒有比霸王龍還厲害的恐龍?
    從外觀上看,它有著一對粗壯的後肢,相比後肢,它短小的前肢與身體看似格格不入,因此,到目前為止,霸王龍的前肢到底是幹什麼用的?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不過,有古生物學推測有兩個假說,一說是前肢能夠幫助霸王龍在進食時,按住獵物,方便撕咬;一說是它的前肢是方便繁殖期時作為身體的支撐使用的。
  • 遊覽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食草三角龍是敢正面槓霸王龍的大佬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敢正面槓霸王龍的大佬食草三角龍。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恐龍展覽廳,除了恐龍的骨骼化石外,還單獨展示了恐龍用來抵抗天敵的不同部位。比如展示了恐龍用鋒利的爪子用來攻擊對方。展示了食草動物為了保護自己進化出的厚厚的鎧甲。展示了恐龍的尾巴,它可以用這沉重的尾巴攻擊敵人。
  • 兩頭恐龍「死前搏鬥」完整石化,6700萬年霸王龍化石首度曝光
    美國蒙大拿州一位牧場主人2006年發現了一具化石,而這具巨型化石是由一隻霸王龍與三角龍所組成,由於石化狀態異常良好,因此被視為是近代古生物學家的重大發現。完整記錄了兩隻恐龍死前最後一刻的模樣據悉,這兩隻恐龍生前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鬥爭,最後雙雙戰死,屍體一同成為化石,長眠地底,因此專家也將這塊化石稱為「決鬥恐龍」。如今這塊化石被所有者捐給北卡羅萊納自然科學博物館,也讓外界有機會能一睹這塊號稱是史上唯一一具完美保存的霸王龍化石。
  • 6700萬年前的恐龍決鬥化石,霸王龍牙齒咬著三角龍身體,栩栩如生
    據《都市報》11月20日消息:科學家們展示了迄今為止第一具完整的霸王龍骨架,這隻霸王龍曾與一隻三角龍決戰至死。這兩具6700萬年前的骸骨都算得上保存最完整的化石,自2006年被發現後,至今都沒有多少人見過。
  • 6700萬年前的恐龍決鬥化石,霸王龍的牙齒咬著三角龍的身體,栩栩如生
    這兩具化石骨架保存得如此完整。它們的身體輪廓、皮膚印記和傷痕都清晰可見,甚至還能看到霸王龍的牙齒咬著三角龍的身體。本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宣布有人購買了這兩具化石並捐贈給博物館。博物館將於2021年開始建設展覽館。 博物館館長兼CEO埃裡克·多夫曼(Eric Dorfman)博士說:「博物館非常榮幸可以有機會保存並研究這個化石,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古生物學發現。」
  • 歐洲發現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一處採石場的石灰巖下發現了一具足有1.35億年之久的「Sciurumimus 」幼崽恐龍骨骼化石,據分析發現,該恐龍不僅擁有著一條鬆軟的尾巴,還長著帶體毛的「毛茸茸」皮膚,屬於棘龍超科。
  • 恐龍家族的「戰神」霸王龍到底有多強
    不過與身體其他部位相比起來,霸王龍的前肢就顯得極為短小,長度僅有一米。但根據研究表明,他們的前肢並不脆弱。相反骨頭非常結實,而關節也特別靈活。當霸王龍進行捕獵時,他會先用嘴部咬住掙扎的獵物,隨後使用前肢進行固定,以防止獵物逃脫。可惜的是,受身體與後肢比重的影響,霸王龍的移動速度和其他龍相比並不是那麼快。根據電腦模擬測的它的移動速度,僅為十一米每秒,這相當於一個較高水平的短跑選手。
  • 1.8億元恐龍化石,是全球最大霸王龍化石之一,而買家用途未知
    在大自然中,每一種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適應環境的結果,而對於古生物,可以通過化石的研究,還原地質年代的物種特徵,進而研究當時的環境等等,所以化石很有研究意義。300塊骨頭,而「斯坦」的骨架包含188塊已發現的骨頭,「斯坦」霸王龍化石高4米,長約13米,頭骨和脖子上有刺穿的痕跡,可能是打架爭鬥留下的傷痕。
  • 日本出土史上最小恐龍蛋化石,重量僅有10克!
    日本研究團隊宣布,發現世上最小的恐龍蛋化石。(網絡圖片)日本研究團隊昨天(6月23日)宣布,發現最小的恐龍蛋化石,大小約4.5x2公分,比先前在西班牙、蒙古發現的恐龍蛋還小,這個發現將有助於世人了解不同種小恐龍的生活樣貌。
  • 最新化石發現:凝固霸王龍三角龍同歸於盡瞬間!
    想要找到高質量化石並不容易,億萬年前的完整古代生物實例則更加困難。所以北卡羅萊納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將在2022年展出一對「決鬥恐龍」化石,可謂曠世罕見。
  • 霸王龍化石的頭骨上居然有一顆1.5mm子彈孔?
    在科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恐龍滅絕和隕石撞擊有很大關係,但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會發生劇烈變化,為何偏偏只有恐龍滅絕了?而蟑螂不但沒被滅絕,而且繁殖能力越來越強,生命力越來越旺盛。直到今天,它們已經廣泛分布於世界的各個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