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大天文機構聯合發布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新聞!面對廣袤宇宙 我們變得「耳聰目明」

2021-02-15 新浪探索

引力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1916年,那一年,愛因斯坦在他發表的廣義相對論中首次預言了引力波這種現象的存在。引力波是大質量天體運動在時空中造成的漣漪,但是這種效應極其微弱。事實上,愛因斯坦本人對於人類能否最終探測到引力波也是沒有多少信心的,因為引力波造成的效應實在太過微弱,打個比方,從距離我們4光年外的比鄰星拉根線到地球上,當引力波信號通過造成時空扭曲時,這根線的長度會發生變化。通過對這根線長度變化的觀測,我們就能判斷有引力波通過。但是,當引力波通過時,這根4光年長的線的長度變化大約只相當於人的頭髮絲直徑那麼大!

  

然而,就是這麼難以置信的測量精度,科學家們做到了。在2015年9月14日格林尼治時間09:50:45(北京時間17:50:45),位於美國華盛頓州漢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頓的LIGO探測設施均接收到一個引力波信號,並根據其信號發現時間,將其編號為「GW150914「。分析結果顯示,信號GW150914是由兩個質量分別為36倍以及29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合併過程中而產生的,合併後形成的單一黑洞質量約為62倍太陽質量,可見有將近3倍太陽質量的物質被轉化成了引力波,而這一事件的發生地遠在13億光年之外。這是一次裡程碑式的事件: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100年前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引力波信號。

  

而自那以後,科學家們又陸陸續續探測到了3次新的引力波信號,編號分別是GW151226,GW170104以及GW170814,另外,還有一次疑似的引力波信號LVT151012。從編號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信號被接收到的日期。其中最新的一次,也就是GW170814是歐洲自己的引力波探測設施Vir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信號。

  

以上,所有這4次得到確認的引力波信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無一例外都是來自兩個黑洞的合併。但是宇宙中能夠產生強烈引力波信號的來源有很多,除了黑洞合併之外,理論上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同樣有可能被LIGO等設備探測到。於是人們就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LIGO的科學家們也多次公開表示,他們希望能夠檢測到來自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信號。

  

儘管有預期,但大家都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如此之快。就在今年的8月17日美國東部時間8:41(北京時間當天20:41),LIGO探測器檢測到第五次引力波信號GW170817,而且這次這次和前四次都不一樣,這個信號的特點顯示其並非它來自兩顆中子星的合併。說具體一些,參與其中的兩顆中子星質量分別為1.1倍以及1.6倍太陽質量,距離地球大約1.3億光年。LIGO研究組實現了他們的又一次重要進展:新型引力波的發現。

相關焦點

  • 【鈦晨報】全球各大天文機構將於今晚聯合發布重磅消息,涉及引力波...
    【鈦媒綜合】日前,全球有數十家天文機構準備在今天(16日)同時發布重大消息,宣布關於「此前從未觀測到的」引力波新發現。從今晚10點開始,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將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記者俱樂部舉行媒體活動,邀請世界兩大引力波研究團隊——「雷射幹涉儀引力波觀測臺」(LIGO)以及Virgo研究團組的科學家們,以及來自全球各地大約70個天文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參加活動,宣布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
  • 全球各大天文機構預警將曝重磅消息 或有引力波新發現
    央廣網北京10月15日消息(記者張加寧)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據報導,全球有數十家天文機構準備在明天(16日)同時發布重大消息。據說天文圈裡已經沸騰了,所有人都在議論這件事。有媒體報導說,美國和歐洲多個科學機構日前宣布,將於16日發布「此前從未觀測到的」引力波新發現。
  • 天文界搞了一個大新聞!地球上的金子竟這麼來的?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Warwick/Mark Garlick關心天文或科技新聞的人一定知道這個吊人胃口的大新聞:這兩天,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和美國宇航局在內,全球竟有數十家天文研究機構聯合宣布,將在北京時間16號晚上10點,宣布一個重大消息,內容保密。
  • 天文大數據都能做什麼? 虛擬天文臺讓天文數據活起來
    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天文學解答的是關乎人類從何而來、將去向何處這樣的大問題,它是孕育重大原創發現和前沿的科學,也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戰略制高點。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面對海量的天文大數據,天文學家和公眾有同樣的機會取得新的發現。也許未來,我們中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揭示宇宙和人類發展重大奧秘的那位幸運兒。
  • 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召開—新聞—科學網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又恰逢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下簡稱IAU)成立100周年,圍繞「同一片星空」這一主題,本次論壇邀請了海內外六位知名天文學家共聚一堂,交流天文學前沿進展,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世界格局下開展國際合作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論壇分為主論壇和專題論壇兩個環節進行。在主論壇環節,四位來自海內外的知名院士進行了主題演講及圓桌討論。
  • 天文臺將聯合預警 這些全球頂級天文臺長什麼樣?
    歐洲南方天文臺:北京時間周一晚10點,發布重大消息。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北京時間周一晚10點,與NASA聯合發布重大消息。  這兩天,全球數十家著名天文機構紛紛發布了同一條消息:北京時間今日(16日)晚上10點,將發布重大消息。
  • 2020全球10大新聞與10大天文事件
    一.環球時報評出的10大新聞   1.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 中國抗疫表現廣獲認可;   2.美國暗殺蘇萊曼尼
  • 再過十分鐘(北京時間22時整),世界各天文臺要聯合發布一條大消息|中國天文學家或在其間居功至偉
    據估計,全球還有數十家其他天文機構準備同時發布重大消息。這是要幹嘛???天文圈裡已經沸騰了。瘋傳。所有人都在議論這件事。目測這一大新聞出爐後,會掀起不亞於第一次引力波事件時候的輿論巨浪。不過在一片猜測中,Nature雜誌新聞欄目今年8月份的一則低調的官方「傳謠」,其實已經洩露了天機。
  • 北京時間晚上10點,全球各大天文臺和研究中心將聯合發布重大消息
    明天晚上北京時間22:00,全球各大天文臺和研究中心將聯和發布重大消息。霎時間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需要全球各大天文臺和研究中心聯和發布的重大消息,是不是曾經錯過的2012真的要來了!對此,各網友紛紛大開腦洞:@追風少年劉全有:幹什麼,公布我回國10天整啊?(劃掉)@白熊大哥:地球要毀滅了嗎,我還沒曰到喜歡的男孩子啊
  • 一周天文新聞綜述:地球素顏照、冥王星大氣、地球大表哥
    >
  • 【天文物理】宇宙比你想像的要大的多
    ,恆星跟行星各超過一千億顆,夜晚,你從未見過銀河系的壯觀全貌,因為99%裸眼能看到的恆星都局限在這個小小的範圍。即便銀河系是如此之大,面對宇宙也是無比小,再遠一點,我們看到的是本星系群,在1000萬光年內有54個星系。
  • 引力波大發現:雙中子星併合撞開宇宙起源新大門
    北京時間10月16日22時(美國東部時間10月16日10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醞釀一天的「天文大發現」——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歐洲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於2017年8月17日首次直接探測到了由雙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
  • 史上最大宇宙二維天圖發布 數據技術為天文研究加速
    1月14日,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BASS巡天團隊、DESI國際合作巡天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這是目前人類測量獲得的最大宇宙天圖,全球200名科研人員歷時6年聯合觀測和數據分析,覆蓋兩萬平方度的天空,約為全天球面積的一半,容納10萬億數碼像素,包含20億天體。
  • 這次給黑洞拍照片,我們用了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
    今天,在全球範圍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EHT的研究者宣布他們已經獲得了成功,揭示了超大質量黑洞及其黑洞陰影的首個直接視覺證據。這一重大突破今天也在《天體物理學快報》特刊上以6篇論文的形式公布。這幅影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M87星系中心的黑洞。這個黑洞距離地球有5500萬光年,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
  • 大數據帶來的天文視覺盛宴 | 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
    所有獲獎選手與中國虛擬天文臺團隊及嘉賓合影留念為響應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號召,倡導數據驅動的科普教育理念,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傳播科學知識,由中國天文學會、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館聯合發起了第三屆萬維望遠鏡(簡稱WWT)宇宙漫遊製作大賽。
  • 國家天文臺巡天團隊聯合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4日消息,北京時間1月14日,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為即將開始的新一代宇宙學紅移巡天鋪平了道路。
  • 無限大的一半還是無限大,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宇宙還有起源嗎?
    有一點很肯定,那就是直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科學家還不知道宇宙到底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即使現在最精確的天文觀測成果也無法得出結論。那麼,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有可能通過觀測來證明宇宙到底屬於那種情況嗎?答案很不樂觀。這個問題很棘手,但是搞清楚這個問題對人類探究宇宙起源來說卻意義重大。
  •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等單位聯合發布《科普倫理倡議書》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等五家單位聯合發布《科普倫理倡議書》。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普事業發展,科普工作者隊伍逐漸壯大,科普機構、企業不斷增多,科普方式也在不斷創新發展。科普工作在獲得前所未有關注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與倫理相關的問題。如何樹立科普工作的價值導向,如何讓科普工作者達成共識、增強責任,突出科普工作有溫度、有感情、有使命感、有責任感的正能量,是值得引起社會各界重視的問題。
  • 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落幕 各大獎項揭曉
    【環球網文旅報導】由北京天文館主辦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於2020年11月11日落下帷幕,主辦方在河北廊坊潮白河喜來登酒店舉行了隆重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頒獎禮暨獲獎攝影師分享會」,並進行了網上直播。
  • 宇宙開始變得有些怪異:膨脹速度太快,可能變得更薄
    北京時間 9 月 15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宇宙開始變得有點怪異,近幾年來,宇宙學家一直被宇宙膨脹速度的差異性所困擾,依據早期宇宙釋放的遠古光線,他們能分析出宇宙膨脹速度,但顯然現代宇宙膨脹速度太快了。對此科學家提出一個重要線索,認為大家忽略了宇宙的基本成分,或者忽略了這些基本成分是如何混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