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天文臺臺長:將與內地共建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表示,香港天文臺正與國家有關部門合作,打造服務亞洲乃至全球的「航空氣象中心」,打破西方的壟斷,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共享航空氣象信息。香港天文臺全天24小時對氣象、地震、輻射等多方面提供預報和監測,是香港市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之一。
-
南大再添一名「天文臺臺長」!
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下面,和小藍鯨一起來看看這些優秀的「天文臺臺長」校友們!趙剛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趙剛,1990年在南京大學天文系獲理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光學天文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The Local Universe」科學組織委員會委員,LAMOST科學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
-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趙長印本科、碩士、博士均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1993年4月進入紫金山天文臺,從事博士後研究,後歷任該臺天體力學部副主任、主任,臺長助理、天體力學部主任,臺長助理、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碎片部主任,副臺長,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副臺長等職。
-
中國兩大天文臺臺長聯署澄清「曙光之爭」
中新網杭州11月12日消息:中科院北京天文臺名譽臺長王綬琯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陸本魁近日聯合籤發新聞公告,對鬧得沸沸揚揚的「曙光之爭」作了科學闡述。 其中的一些慶典也需要計算「日出」時刻,重要的如計算在紐西蘭的全球有居民的地方「新千年」的「第一日出」的地點和時刻等,均採用了天文學上通常的「日出」的定義。即將地球看成一個均勻光滑的圓球,各經緯點上高度均為0(即在海平面)。一個經緯點上日出時刻是太陽上邊緣與該點的海平面相切的時刻。計算各城鎮日出時刻均用此法。
-
香港天文臺臺長:今年全球極端天氣頻密出現
中新社香港3月18日電 18日,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預料,全球暖化所引致的極端天氣出現頻率,今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趨於頻密,故提醒香港市民要保持警覺。當天,岑智明在香港一個記者招待會上作出上述的預測。
-
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大校友會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他也被媒體稱為「『悟空』的『師父』」。
-
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合作籤約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5月11日上午,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框架合作協議籤訂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
香港天文臺加強海嘯預警機制 加強地震海嘯教育
新華網香港1月18日電 香港天文臺臺長林超英表示,雖然香港發生海嘯機會低,但港人應居安思危。天文臺將加強有關教育,計劃提高預警機制的要求,向外公布影響水位少於1米的海嘯。 香港天文臺上世紀60年代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機制,當太平洋地震引發海嘯影響香港水位1米或以上,即向外公布。
-
全球天文哨兵,我國的引力波暴天文預警衛星能幹啥?
極目將是未來數年內探測這些高能電磁想像最靈敏的人類探測器!見鬼,跟引力波有什麼關係?你可能要說,既然極目衛星能進行如此多種類的高能天文現象觀測,為何偏偏要以「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作為重點命名?還把名字拉得那麼長……說來話長,我們要從一次天文學事件說起,在很久很久以前……嗯?
-
民航局、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將聯合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民航局、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將聯合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
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圖)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大校友會獲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日前召開新一屆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中國科大校友常進出任國家天文臺臺長。此前,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他也被媒體稱為「『悟空』的『師父』」。
-
中國首位女天文臺臺長葉叔華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近期《開獎啦》請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奶奶,她便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首位女天文臺臺長葉叔華。1994年,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有關委員會批准,紫金山天文臺將新發現的3241號小行星命名為「葉叔華星」。今年已經91歲高壽的葉老給我們什麼樣的人生啟示呢?(一)從葉奶奶的名字葉叔華可以看出,「叔」,排行老三的意思,想必葉奶奶出生於書香門第,難怪葉奶奶會喜歡古文。從小就喜歡古文的葉奶奶卻被父親告知現在正在打仗,古文可能支撐不了她以後的生活,葉奶奶想了想那就學習數學吧,以後當個數學老師也好。
-
國家天文臺巡天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DESI項目成員、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趙公博表示,DESI被稱為繼斯隆光譜巡天之後的第四代宇宙學巡天項目,計劃利用5年的時間,獲取數千萬星系的紅移,構建當前最大的三維宇宙,有望揭露暗能量的神秘面紗。在構建的巨幅宇宙二維地圖中,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聯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開展的北京-亞利桑那巡天貢獻了北半球的星空。BASS巡天聯合了國內高校和國外合作單位組建了專門的觀測隊伍,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基特峰進行巡天觀測。鄒虎說:「自2015年開始經歷了5年時間,BASS巡天觀測參與人次數超90,培養了大批青年觀測人才。」BASS巡天觀測已於2019年3月圓滿結束。
-
清代的天文臺臺長—— 欽天監正
欽天監正,相當於國家天文臺臺長。由於曆法關係農時,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變和人事變更直接對應,欽天監正的地位十分重要。秦、漢以來至南朝,以太史令掌天象曆法。唐代設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宋、元設有司天監,與太史局、太史院是平行並置的機構。元朝還設有回回司天監。明、清則改名為欽天監。每歲冬至日呈奏明歲大統歷,移送禮部頒行。現知明代欽天監除刻印過《天文刻》外,主要是負責印造每年奏準的《大統曆日》。
-
香港天文臺:洋裝穿在身 心是中國心
1883年夏季,香港天文臺正式創辦,杜伯克博士任天文臺首長天文司。很多人疑問,這個臺站以氣象觀測的目的創立,為何稱之「天文臺」?事實上,香港天文臺創立之初的職責包括授時、氣象觀測、磁場及水文觀察,與天文毫無關係。可是,由於「Observatory」一詞有「氣象臺」和「天文臺」兩個意思,當時負責翻譯的華人將其錯譯為「天文臺」,便一直沿用至今。
-
明朝「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告訴你!
真正開始研究西方星座理論,並把它們翻譯成中文的科學家,是明朝的一位「國家天文臺副臺長」。故事的開頭我們從當時的「國家天文臺」——欽天監說起。 欽天監升職記 公元1470年,大明憲宗皇帝在位。
-
國家天文臺巡天團隊聯合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4日消息,北京時間1月14日,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為即將開始的新一代宇宙學紅移巡天鋪平了道路。
-
天文大數據都能做什麼? 虛擬天文臺讓天文數據活起來
美國天文學家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天文數據採集量將達到每年250億TB。這些豐富的數據資源將大大加深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這樣一個數據密集型時代,對天文大數據的挖掘和知識的發現變得大有可為。現在,「數據洪水」或「數據爆炸」早已成為天文學界的常見詞彙,如何利用好這些海量數據,通過信息技術推進天文學研究成為一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虛擬天文臺應運而生。
-
上海天文臺明年將追蹤「惠更斯」共探「土衛六」
上海天文臺明年將追蹤
-
香港天文臺臺長:極端天氣料增 全年雨量預測偏少
香港天文臺臺長:極端天氣料增 全年雨量預測偏少 2015-04-12 13:44: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4月1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隨著氣候變暖,全球極端天氣愈見頻密。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表示,香港去年6月至11月間的平均氣溫是130年來最高,呼籲市民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會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