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文臺加強海嘯預警機制 加強地震海嘯教育

2020-12-04 搜狐網

  新華網香港1月18日電 香港天文臺臺長林超英表示,雖然香港發生海嘯機會低,但港人應居安思危。天文臺將加強有關教育,計劃提高預警機制的要求,向外公布影響水位少於1米的海嘯。

  香港天文臺上世紀60年代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機制,當太平洋地震引發海嘯影響香港水位1米或以上,即向外公布。不過,香港在過去40年錄得的4次海嘯(兩次來自智利,其餘兩次來自呂宋海峽及堪察加),水位異常均少於0.5米,因此從未向外公布。

  林超英17日出席香港民間團體舉行的地震及海嘯地圖展覽會時表示,來自環太平洋震帶的海嘯,因有臺灣和菲律賓阻擋,能量已減弱;而菲律賓以西海底的地震,據過往紀錄,能量也不大,所造成的海嘯對香港沒太大影響。另外,位於印尼群島地震帶遠離香港,影響微不足道。他強調,海嘯風險無人敢說「絕對的零」,而近來市民也關注海嘯對香港的影響,因此計劃加強預警機制。另外,會加強市民對地震與海嘯關係的教育,包括舉辦科普活動等。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部:助力香港天文臺夯實海嘯預警預報基礎
    記者日前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了解到,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防災減災能力提升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助力香港天文臺夯實海嘯預警預報基礎
    中國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趙磊)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防災減災能力提升,提高香港天文臺海嘯預警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嘯預警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香港舉辦的地震監測與海嘯預警培訓,並講授地震監測與海嘯預警相關主題內容。培訓班授課內容通過線上視頻會議形式進行。
  • 中國南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穩步推進
    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之後,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海嘯監測預警業務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3年,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引入全球地震監測分析系統,首次具備了不依賴國外機構開展地震定位的能力。同年,預報中心第一代海嘯預警業務平臺投入業務運行,實現了地震監測信息獲取、海嘯預警分析和製作發布自動化和一體化。
  • 我國首部海嘯預警技術專著《現代地震海嘯預警技術》出版發行
    本書的側重點在於梳理和總結現代成熟的地震海嘯預警技術與業務實踐,各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海嘯的基本概念和分類;海底地震與海嘯的時空分布特徵;地震海嘯的生成機制、海嘯波的傳播和近岸爬坡等物理過程;海嘯數值計算方法和國內外主流海嘯數值模型;海嘯預警情景資料庫的原理和應用情況;海嘯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基本原理和應用,以及海嘯預警中心建設規範。
  • 關於正確認識與防範地震海嘯的措施與建議
    」的提案,我局黨組非常重視,牟光迅局長立即召開會議,就提案內容進行研究部署,現就落實情況答覆如下:    一、2004年12月26日印尼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巨大海嘯災難後,我局根據中國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及時組織專家結合海南實際研討預防和減輕地震海嘯的措施,並完成《南海大震監測系統及海嘯預警實驗研究項目建議書》。
  • 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上海交通大學安超博士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發表綜述性文章「海嘯和海嘯預警的研究進展與展望」,從海嘯生成、傳播、反演和預警等方面對地震海嘯研究和預警進行了綜述和展望
  • 美國阿拉斯加發生7級地震 海嘯預警發布
    人民網洛杉磯11月30日電(記者王如君)美國阿拉斯加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8時30分許發生芮氏7級地震,隨後美國國家海預警中心發布了海嘯預警,提醒當地居民加強防範。 美國國家地震局最初說這是一次6.7級的地震,然後降低到6.6級,後來又改為7級。
  • 青島:加強風暴潮海浪海嘯等預警應急服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林澤磊報導 日前,青島市政府印發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強化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的預警預報工作,提高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青島市氣象局為成員單位,主要職責是做好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發生期間的海上氣象災害實時監測、預警和預報,做好應急處置期間的氣象保障工作。  預警響應啟動後,監測預報組按照各自職責加強應急監測和信息溝通,根據相關的海洋、氣象、河流水文等信息,預測分析災害發展趨勢,及時將風暴潮、海浪、海冰災害預警信息通過傳真、簡訊、電視、網絡平臺等多種方式,向相關單位和社會進行發布或轉發。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地震海嘯信息:菲律賓地震沒有監測到海嘯
    據福建預警發布微信公號8月18日消息,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於2020年8月18日11時2分發布地震海嘯信息:2020年8月18日8時3分(北京時間),菲律賓薩馬島海域(12.01°N,123.96°E)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5.0千米(震級修訂)。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開展業務化試運行 為南海周邊國家提供...
    南中國海區域:國際公認的海嘯潛在發生源地  「這個中心的國際預警服務區域,包括南海、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覆蓋了該區域主要的地震俯衝帶,為南中國海周邊的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以及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南中國海海嘯預警國際培訓班21日在杭州開班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侯英珊):10月21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主辦、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承辦的南中國海區域地震海嘯監測預警能力和數據共享國際培訓班在浙江杭州開班。來自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預警機構和應急管理部門的約30餘名學員,將接受為期5天的專業培訓。本次國際培訓班邀請了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紐西蘭地質科學研究所、中國地震局、中國科學院、河海大學、香港天文臺和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等機構的多位專家擔任授課講師。
  • ...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運行 為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
    同時,由日本承建的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終止向南中國海區域提供臨時性海嘯預警服務。南中國海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邊緣,是國際公認的海嘯潛在發生源地。數據顯示,南中國海區域在歷史上曾發生過40多次海嘯。其中1976年發生在菲律賓莫羅灣的8.0級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了8000人死亡。
  • 我國建海嘯預警機制關注臺灣沿海海嘯威脅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一旦我國沿海受到海嘯影響,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會立即通過海嘯預警報系統發布受影響地區的海嘯預警報。同時,我國將啟動海嘯應急預案,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使災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有關專家介紹,我國也是地震海嘯的嚴重區。
  • 專家稱海嘯不可預測只能預警 預警準確率僅25%
    特別是南海東部、菲律賓以西海域是一個對我國威脅最大的潛在地震海嘯源地。  海嘯尚不可預測,只能預警,預警準確率只有25%  於福江說,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海嘯還不能被預報,只能預警。人們還不能準確地預報海底地震的發生,因此海嘯的發生也無法被預測,只是在海底地震發生後進行及時預警。常規方式的海嘯預警準確率較低,通常只有25%。
  • 日本氣象廳的地震、海嘯、火山災害預警
    地震災害的監測預警  日本堪稱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每年發生有感地震約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發生在日本及其周邊地區。  在發生地震時,通過地震災害監測系統,可實時將地震觀測結果傳送到氣象廳,求出震中、震源深度、震級等,迅速發布地震情報、預報、警報。  日本氣象廳還建有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地震預警系統。當震源附近的地震觀測點檢測到地震後,在數秒到一分鐘之內,可以發布5至10次地震情報。
  • 海嘯如何預警?--專家詳解現有海嘯預警系統
    這種「水牆」內含有極大能量,海嘯波長很長,可以傳播幾千公裡而能量損失很小。海嘯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嘯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上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引起的。因為能量大、波及範圍廣,海嘯的殺傷力巨大。近年來,全球由各種原因引發的重大海嘯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名取市內房屋燃起熊熊大火。
  • 印度洋海嘯十年祭(高清組圖)
    十年過去了,除了各國民眾懷著對海嘯罹難者的無盡哀思,積極重建受災家園,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促使國際社會加強防災合作,提高海嘯波探測技術,並且從無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2014年12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亞班達亞齊的海嘯博物館,一名男子注視著牆上印度洋海嘯遇難者的名字。 新華社/路透(李木子編輯)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業務化運行
    據介紹,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將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9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同時,由日本承建的西北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終止向南中國海區域提供臨時性海嘯預警服務。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出席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運行發布會並講話。
  • 新一代海嘯預警系統投入使用 預警時效有望大幅提高
    我國自上世紀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以來,海嘯預警業務所需的地震參數主要依賴於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等國際海嘯預警機構,從而增加了從發生地震到作出海嘯預警的時間。在新一代海嘯預警業務系統中,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通過將全球570個和我國25個海嘯預警專業地震臺網實時融合,首次實現了以全球地震自動觸發報警為基礎的海嘯預警標準業務全流程運行,使得海嘯預警所需的分析判斷時間大大縮短。同時,海嘯預警中心還啟用了新一代海嘯監測預警綜合分析信息平臺。該平臺顯著提高了模型的計算效率,並能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範圍內潛在海嘯源區發生的地震海嘯進行預警報。
  • 北美爆發7.5級地震 海嘯預警發布 市民緊急撤離!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此次大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5點前,阿拉斯加小鎮Sand Point東南94公裡處,深度約40公裡。最初的震級為7.4級,但在5:30時,震動加強,升至7.5級。一名雜貨店老闆娘稱,地震發生時,就像有人開著大卡車衝進了她的店裡。 地震發生後,當局很快對南阿拉斯加和阿拉斯加半島發布了海嘯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