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帶來的天文視覺盛宴 | 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

2021-01-13 經理人分享

2017年6月11日,「魯能杯」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頒獎典禮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天文學家、科普教育專家、天文愛好者、中小學生、媒體記者、熱心科教的企業代表和社會人士等共計300多人參加了典禮活動,本文末還有驚喜邀您一同參與!


所有獲獎選手與中國虛擬天文臺團隊及嘉賓合影留念


為響應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號召,倡導數據驅動的科普教育理念,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傳播科學知識,由中國天文學會、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館聯合發起了第三屆萬維望遠鏡(簡稱WWT)宇宙漫遊製作大賽。這是中國虛擬天文臺「數據驅動的天文科普教育」計劃的一部分,旨在通過WWT宇宙漫遊的設計製作激發參賽者的科學興趣,提高科技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崔辰州博士和喬翠蘭博士正在主持頒獎典禮


本次大賽自去年10月底正式啟動,到今年3月12日作品提交截止,共收到有效參賽作品88個。經過評委會30多位專家的認真評審,共評選出《火山》等一等獎3個、《詩經與天文》等二等獎7個、《木星家族》等三等獎14個,以及27個優秀獎。最佳創意獎、最佳腳本獎、最佳視效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效獎等單項獎以及優秀指導教師獎和優秀組織獎也各有所屬。同時,88個有效參賽作品自4月1日至22日通過中國數字科技館網站進行在線投票,最後依據得票數的多少評選出《漫遊天秤座》等15個網絡投票人氣獎。


嘉賓為獲獎選手頒發獲獎證書


天文學是一門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在現代科技進步的推動下,隨著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國天眼」FAST等一系列重大天文觀測計劃和大規模數值模擬計劃的實施,天文學已成為一門名副其實的「大數據」科學。新的數據總會帶來新的科學發現和研究成果。但天文數據不單是科學研究的必需品,也是寶貴的科學普及和教育資源,在「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時代更是如此。


大數據+雲計算時代的天文科普教育


中國天文學界於2002年提出建設中國虛擬天文臺(China-VO)的構想,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把全球範圍內的天文學科技資源無縫連接在一起打造一個數據密集型的天文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平臺。早在計劃提出之處,China-VO就把基於虛擬天文臺的科普教育列為核心發展方向之一。十多年來,中國虛擬天文臺一直在挖掘天文大數據的科普教育價值,讓它更好地服務於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和青少年科學精神的培養。今年4月中國虛擬天文臺更是在國際上牽頭,發起並成立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數據驅動的天文學科普教育」工作組,與各國人士一起在「網際網路+」時代把天文大數據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為提高全人類的科學素質做出貢獻。中國虛擬天文臺計劃負責人崔辰州博士也因此成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現有50多個工作組的主席中唯一一位中國天文學家。


萬維望遠鏡和基於這個平臺打造的互動式數字天象廳是中國虛擬天文臺「數據驅動的天文科普教育」計劃的一項核心內容。萬維望遠鏡,藉助先進的數據可視化技術,它把虛擬天文臺上由天文大數據構成的數字宇宙用公眾能夠理解的形式展現出來,被稱為虛擬天文臺的大眾版。互動式數字天象廳則更進一步,結合球幕這樣的沉浸式展示環境,把數字宇宙帶到學校和孩子們身邊。為了推廣「數據驅動的天文科普教育」理念,讓萬維望遠鏡和互動式數字天象廳在我國科學普及和素質教育中更好的發揮引領作用,中國虛擬天文臺每年組織全國教師培訓活動,連續參加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在北京、廣州、石家莊等地建設了多座互動式數字天象廳。到目前,宇宙漫遊製作大賽也已成功組織了3屆。


典禮現場表演


「魯能杯」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得到科技部政策司、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協等部門的指導,由中國天文學會、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館主辦,中國虛擬天文臺、重慶梧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微軟研究院、華中師範大學、上海天文臺、北京師範大學天文學系、北京天文館、《天文愛好者》雜誌社、《中國國家天文》編輯部、中國天文科普網、重慶火鳳凰教育學校、吸易(北京)教育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天文科學數據中心、北京市西城區陽光一路培訓學校協辦,魯能集團冠名支持。大賽頒獎典禮由一點資訊協辦,鳳凰網全程直播。



——彩蛋——


今天留言的讀者朋友中點讚率最高的三名,我們將送出:

虛擬天文臺特製紀念和紙膠帶一套!


編輯 / 懷塵


中國國家天文

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微信號:chineseastronomy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由國家天文臺主辦。

本刊面向廣大公眾,關注天文與人文相結合,

提供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收藏價值兼備的天文學內容及文化生活。

中國國家天文願與你一同守望宇宙星辰。

新媒體投稿:cinastronomy@163.com   

紙刊訂閱請冾:15910825311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國家天文

相關焦點

  • 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落幕
    中國網6月12日訊 「魯能杯」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頒獎典禮11日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包括天文學家、科普教育專家、天文愛好者、中小學生、媒體記者、熱心科教的企業代表和社會人士在內的等共計300多人參加了頒獎典禮。第三屆萬維望遠鏡(以下簡稱WWT)宇宙漫遊製作大賽由中國天文學會、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館聯合發起。
  • 第三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由中國天文學會、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館聯合發起,魯能集團冠名支持的「魯能杯」第三屆萬維望遠鏡(簡稱WWT)宇宙漫遊製作大賽頒獎典禮於6月11日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大賽頒出一二三等獎、優秀獎、網絡人氣獎、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組織獎等獎項,同時還有最佳創意獎、最佳腳本獎、最佳剪輯獎、最佳視效獎、最佳音效獎等專項獎項。  第三屆萬維望遠鏡(簡稱WWT)宇宙漫遊製作大賽去年10月31日啟動,作品主題圍繞天文學基礎知識、天文學最新科學成果、航空航天和太空探索、地球科學和綠色家園等,湧現出許多優秀作品。這些作品的創意編排豐富有趣,內容製作嚴謹認真。
  • 第四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啟動
    圖為大賽官方海報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供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第四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製作大賽今日啟動。大賽基於萬維望遠鏡軟體平臺開展,是面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一項全國性天文科技競賽活動,迄今已舉辦三屆。據介紹,大賽旨在響應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號召,倡導數據驅動的科普教育理念,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傳播科學知識;通過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的設計、製作,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提高科技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 第四屆宇宙漫遊創作大賽在羊城與雲端同時收官
    頒獎典禮現場為響應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號召,倡導數據驅動的科普教育理念,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傳播科學知識,中國天文學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發起了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創作大賽,旨在通過萬維望遠鏡宇宙漫遊的設計
  • 中國虛擬天文臺 | 全新個人版萬維望遠鏡發布
    經過十年的探索與努力,2018年2月,中國虛擬天文臺推出全新個人版萬維望遠鏡。它將更加緊密地聯繫起用戶與天文大數據,更加貼近國人的習慣。現在,就來看看這顆「未來之星」吧!深度漢化!然而操作界面中的一些天體和望遠鏡數據源一直保持英文名稱,為國內用戶帶來不便。此次新版萬維望遠鏡的發布深入地解決了這種困擾,對遺留的名詞術語進行了徹底的漢化。從現在起,萬維望遠鏡支持中文檢索,可以按照中國古代星官查找天區。
  • 天文大數據都能做什麼? 虛擬天文臺讓天文數據活起來
    如果說超新星搜尋需要一定的天文學知識的話,「WWT宇宙漫遊項目」就更為普及。"WWT"是萬維望遠鏡的是簡稱,WWT漫遊製作藉助先進的數據可視化技術,和友好的用戶界面,通過加載虛擬天文臺中豐富的真實大數據資源,可以將遙遠陌生的宇宙快捷、方便地呈現出來,並通過網際網路分享出去。
  • 一起製作宇宙大片吧 愛好者作品驚豔天文界「大咖」
    人民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 馬麗)場景恢弘、畫面震撼,宇宙時空中伸縮自如的鏡頭感,個性化的情節故事和配音配樂……這可不是BBC或Discovery製作的天文科普節目,也不是好萊塢重金打造的科幻大片,而是由在校學生和天文愛好者們用手邊的普通電腦製作出的WWT宇宙漫遊課件作品。
  • 進入中國12年,關於萬維望遠鏡的研究竟然已有這麼多?!
    萬維望遠鏡不僅讓科學數據綻放出了新的光彩,也為天文教育帶來了更多可能。  萬維望遠鏡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關於它的研究成果也日益豐富。為了對國內近年來以萬維望遠鏡為主題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了解,華中師範大學的左曉楠、喬翠蘭副教授對萬維望遠鏡的相關研究進行了匯總和簡要分類。  這次研究得出了哪些有趣的結論呢?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崔辰州:天文大數據能帶來什麼?
    12月11日,由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北京大數據研究院主辦的第七屆中關村大數據日——「大數據應用與治理」主題高峰會議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會議中心舉行。本文內容由雷鋒網整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崔辰州的演講——《天文大數據研究動態》,天文學不僅僅是你我看到的宇宙星辰,還有這些大數據研究人員背後的情懷與堅持。
  • 上海天文博物館球幕廳升級工程完工 上佘山一睹更絢爛宇宙深空
    上海天文博物館完成升級後的球幕廳所播放的星空影像。(上海天文博物館供圖)  全球各地的大望遠鏡都看到了怎樣的宇宙?2018年上佘山,在上海天文博物館剛完成升級的天象廳,市民有望實時進入各大天文臺的資料庫,一睹「巡天神器」們攝下的真實而絢爛的星空。  上海天文博物館的天象廳建成於2009年,當時是國內首個互動型數字天象廳。經過多年運行,天象廳的設施日漸老化。已經無法滿足公眾的需求。
  • 上海天文博物館球幕廳升級啦!
    在2018年來臨之際,上海天文博物館也給天文愛好者們準備了「新年禮物」——升級完成的天象廳。即日起,市民就能在全新的天象廳裡觀看到《從地球到宇宙》和介紹暗物質探測的《宇宙魅影》等星空大片。升級完成的天象廳2009年,上海天文博物館建成國內首個互動型數字天象廳。經過8年多時間的運行,天象廳的設施日漸老化,已經無法滿足公眾的需求。
  • 第三屆軟體定義衛星創新大賽《指南》出爐!
    來源 | 天智星雲導言各位親,軟體定義衛星技術聯盟發布了「第三屆軟體定義衛星創新大賽通知」,並在中國科學院官網上進行了官宣,後臺諮詢火爆,報名踴躍,但更多的是各式各樣的疑問,本文將對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統一回答。
  • 6月21日讓我們一起欣賞天文盛宴吧
    ①回復「天象預報」可以看日食、月食、流星雨、行星衝日、凌日、掩星及未來100年天象等各種預報數據,有趣天文奇觀及時更新;②回復「每日一天文圖>」可以看NASA鏡像譯製更新的每天一張天文照片,美國宇航局各種如哈勃望遠鏡等拍攝的高清大美宇宙天文照片;③回復「科研日報」可以看每日全球權威科研信息及研究論文,如《natural》《science》期刊等,還有「博科園」中文編譯的科研日報;④回復「公式之美」購買人類最美54個公式,人類2600年精髓《公式之美》限量發售;⑤回復「
  • 天文入門級經典《《太空漫遊》:參與一場夢想中的旅行
    本書由3位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派屈克·摩爾、布賴恩·梅及克裡斯·林陶特精心打造,是三者既天文科普經典《大爆炸——宇宙通史》後的又一力作。 隨著科幻大片的陸續上映,《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以宇宙和未來為大背景的經典鏡頭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天文、對宇宙好奇。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但即便如此,天文望遠鏡也使得人們首次可以突破肉眼視覺的極限對天體進行觀測。1610 年伽利略所著《星際信使》出版。在這本書中,伽利略描繪了他使用望遠鏡對月球、太陽、行星和恆星等一系列天體的觀測成果。天文望遠鏡的使用,改變了人們過去僅能依靠肉眼收集光線觀察宇宙的方式,開創了近代天文學。此後,人們不斷地改進望遠鏡的光學結構,使得人們可以看得更遙遠更清晰。
  • 智源杯天文數據算法挑戰賽開賽,前沿AI技術助力天文科學研究
    由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主辦,國家天文臺、數據評測平臺biendata聯合舉辦的天體分類數據競賽於2020年1月開賽。本次比賽旨在鼓勵大眾參與到天文學的探索當中,利用最新的人工智慧算法分析望遠鏡收集到的真實科學數據。
  • 科學家捕捉到「太空蝴蝶」,直徑約為2光年,一場夢幻的視覺盛宴
    歐洲天文捕捉一隻「太空蝴蝶」,直徑約為2光年,科學家:美妙的視覺盛宴!當太陽普照著大地一天後,也逐漸有了一些疲憊感,慢慢消失在地平線上,它的餘暉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也是一望無際的黑夜。然而這世界從來都不會缺少光明,哪怕是在寂靜的夜晚,也會有月亮和星星在天際照看著地球。
  •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是觀測天體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隨著望遠鏡在各方面性能的改進和提高,天文學也正經歷著巨大的飛躍,迅速推進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 犯罪大師推理大賽第三屆答案大全:crimaster推理大賽第三屆答題...
    犯罪大師推理大賽第三屆怎麼玩?第三屆什麼時候正式開啟?目前第三屆的推理大賽還沒有正式上線,所以很多人都想要知道推理大賽第三屆的上線時間,包括第三屆的玩法和答案,這些我們都一起來看看吧。犯罪大師推理大賽第三屆上線時間:預計在9月底左右哦,應該一個月一次,我們根據第二屆的內容來了解到~第一關:將在8月26日開啟第二關:8月28日開啟第三關:8月31日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