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必備思維之:邏輯思維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來說一下數據分析必備的第二種思維——邏輯推理思維。邏輯推理一般有演繹法、歸納法、類比法,文章簡單介紹一下數據分析工作中比較常用的演繹法和歸納法。

我翻閱了一些數據分析師的招聘要求,幾乎所有的招聘要求中,都會有這麼一條,叫做「邏輯思維能力強」。但是又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到底什麼叫做「邏輯思維能力強」。

中國的教育在邏輯這一塊上是非常欠缺的,即使是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思路依然是非常沒有條理的。日常工作中的數據分析,運用最多的邏輯方法就是邏輯推理,從一堆數據中推理出和業務有關的信息。

今天就來說一下數據分析必備的第二種思維——邏輯推理思維。

邏輯推理一般有演繹法、歸納法、類比法,我簡單介紹一下數據分析工作中比較常用的演繹法和歸納法。

演繹法

首先要明確,數據分析最終產出的最小單位應該不是一個數據,而是數據背後的信息。換句話說,數據分析的產出需要一個論述。

所以,「黑名單用戶佔比0.5%」不是一個完整的數據產出。

「黑名單用戶佔比0.5%,影響比較小。」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數據產出。其中包括論據「用戶佔比」,也包括論點「影響比較小」。

這種句式就是一個論述,一個簡單的論述就需要用到基本的邏輯推理方法。

上述這種最常見的數據結論就需要用到邏輯推理中的演繹法。

演繹法,常見的類型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本文主要介紹一下最常見的三段論。

有關三段論最常見的案例是「蘇格拉底三段論」,幾乎所有講邏輯思維的書裡都會提到這個案例。

著名的「蘇格拉底三段論」: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結論)所以蘇格拉底是要死的

這實際上就是邏輯推理中的演繹法。

演繹法就是由「因」推導出「果」,由一般推導出特殊的思維方式。

蘇格拉底三段論中,一般的情況是「所有人都要死」,特殊的情況是「蘇格拉底是人」,所以從一般演繹到特殊,「蘇格拉底是要死的。」

不過我們平時不這麼說話,因為很多大前提是約定俗成的,沒必要特別交代。

比如前面的例子「黑名單用戶比例0.5%,影響比較小。」

大前提:佔比1%以下的影響不大。小前提:黑名單用戶佔比0.5%結論:黑名單用戶的影響不大。

是因為這個大前提人人都知道,我們平時說話是默認別人也知道這個前提的,所以我們往往不會說,但是腦子裡會想。

如何質疑演繹法

演繹法的特點是,只要大前提和推理過程都正確,那麼結果必然正確。

所以質疑演繹法的方法也很簡單,質疑大前提、小前提或者質疑論證過程。

比如有這樣一個數據分析的結論:當前需要提升新用戶數,所以要進行廣告投放。

大前提是:獲取新用戶必須進行廣告投放。小前提是:當前需要提升新用戶數。結論:當前必須進行廣告投放。

如何質疑這個論斷?

大前提錯誤:獲取新用戶必須依靠廣告投放嗎?小前提錯誤:真的需要提升新用戶數嗎?

如何質疑論證過程?

三段論有五項基本原則:

四項錯誤中項兩不周延大項擴大,小項擴大前提都為否,結論不必然前提有一否,結論必為否

這裡主要講一下四項錯誤和中項兩不周延。

四項錯誤:

一個三段論中,只能有三個不同的概念。有四個,就一定錯了。

比如:人已經存在幾百萬年了;而你沒有存在幾百萬年;所以你不是人。

這個三段論中,看上去有三個概念「人,幾百萬年,你」,但因為前後兩個「人」違反了「同一律」,是不同的,所以其實一共出現了四個概念「人類,幾百萬年,你,人體」。

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就會有這樣的論述:

新用戶人均付費金額超過50元就可以在渠道A進行投放獲得新用戶,付費新用戶的人均付費金額超過50元,所以可以在渠道A進行投放獲得新用戶。

這個論述中,渠道A的新用戶指的是進入APP的新用戶,而付費新用戶指的是首次付費的新用戶,所以這個論述中有兩個新用戶的概念。一共出現了「APP新用戶人均付費金額、渠道A投放獲得APP新用戶、付費新用戶的人均付費金額、渠道A投放獲得付費新用戶」四個概念,犯了四項錯誤的問題。

中項兩不周延

什麼叫中項?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蘇格拉底是人」,這裡的「人」就是中項,用來聯繫大前提和小前提。

那什麼叫周延?「所有中國人」指全部,是周延的概念;「一部分中國人」,是不周延的概念。

認真聽這個三段論:

一部分中國人很有錢,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國人,所以北京人很有錢。

「一部分中國人」是聯繫大前提、小前提的中項,但是不周延,所以犯了「中項兩不周延」的邏輯錯誤。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國人,但不一定是有錢的那一部分中國人。

所以「新用戶喜歡使用A功能,甲是新用戶,所以甲喜歡A功能」這句話也是錯的。

因大前提「新用戶喜歡使用A功能」實際上是「大部分新用戶會使用A功能」,這是可以通過數據得出的結論,比如60%的新用戶都會用這個功能。等同於「一部分中國人很有錢」

小前提「甲是新用戶」,實際上是「甲是一部分新用戶」。等同於「北京人是一部分中國人」

所以這句話就是犯了中項兩不周延的錯誤。

本文僅做為一個邏輯推理的入門引導,其他的錯誤類型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百度一下。

歸納法

還有一種基本的邏輯推理方法是歸納法。什麼是歸納法?

上面三段論中,大前提往往就是歸納法得出來的結論。

因為我們見過的所有人都是會死的,所以我們歸納出一個結論:所有人都是會死的。

所以,歸納法由「果」推導出「因」,由特殊推導出一般的思維方式。

我們平時最常用的邏輯推理方法就是歸納法,因為這種邏輯能力是寫入我們基因中的一種本能。

比如幾百萬年前,原始人看到老虎、狼等猛獸傷人,那麼他下次再遇到長著利爪和尖牙的動物的時候,就知道趕緊躲起來。這就是歸納法在起作用,「利齒尖牙的動物代表著危險」。如果人類沒有這種能力,根本活不到現在。

我們很小就有了這樣的能力,比方說小孩曾經摸過冒熱氣的杯子很燙,下次再看到冒熱氣的湯碗,他就知道這個東西也很燙。我們天然就具有這種能力,並不需要經過特別的教育。

但是歸納法有一個問題,就是哪怕你所有的論據都是正確的,結論也可能是錯誤的。

英國哲學家羅素提出過一個問題,被稱為「羅素的火雞」,用來諷刺那些歸納主義通過有限的觀察,得出自以為正確的結論。

在一個火雞飼養場裡,一隻火雞發現,不管是豔陽高照還是狂風暴雨,不管是天熱還是天冷,不管是星期三和星期四,每一天上午的9點鐘,主人都會準時出現,並給它餵食。於是,它得出了一個驚天大定律:「主人總是在上午9點鐘給我餵食。」時間來到聖誕節的前一天,上午9點,主人又一次準時出現,但是這一次,主人帶來的並不是食物,而是把它變成了食物….

歸納法最常見的就是這類「以偏概全」的錯誤。但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比如:

交了幾個男朋友都是人渣,所以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這隻基金過去每年盈利超過10%,所以今年也會超過10%。這個區塊鏈貨幣,我大姨賺錢了,我二舅賺錢了,所以我也會賺錢。

這些結論我們感覺理所當然,幾乎都不用經過思考,但是稍加思考就會發現這些結論是有問題的。

現在很多的機器學習模型的做法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出一些人群的共同點,不帶任何大前提,我覺得這種建立在歸納法基礎上的模型很難說會有怎樣的效果。

我們在做數據分析的時候,因為思維的怠惰,很容易進入歸納法這種思考方式,我們必須警惕這種不經過思考的歸納推理。

人性偏向歸納法,但是分析更需要演繹法。

用更權威的大前提

為什麼數據分析要多用演繹法?

之前提到過,演繹法的推理,只要大前提小前提和論證過程正確,那麼結論必為真。

但是歸納法只能得出尚未被證偽的結論。一旦發現一個反例,那麼這個結論就會被證明是錯誤的,或者限制結論的使用條件。

所以,演繹法更容易把握結論的正確性。

不過還是既然演繹法的大前提往往還是來自於歸納法,怎麼樣保證結果的正確性的?

我們可以儘量採用那些前人已經總結過的結論,這些結論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相比自己臨時歸納的結論更加可靠。

比如:

大前提:你通過自己的使用經歷發現,如果APP界面的交互風格差別比較大,自己用起來體驗不好。小前提:現在,自家APP的不同功能之間交互風格有差異。結論:所以自家APP體驗不好。

這個結論是建立在你自己的感受上的,是你過去經歷的歸納。雖然其他人也可能有類似的感覺,但是總感覺聽起來沒那麼有說服力。

如果你把大前提改成權威人物的研究,結果就不一樣了。

大前提:根據尼爾森十大交互原則的一致性原則,功能應該保持一種類似的結構,規則的排列順序能減輕用戶的思考負擔。小前提:自家APP的不同功能之間的交互風格有差異。結論:自家APP加重了用戶的思考負擔。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就更加有說服力了?

這是因為你的邏輯基礎更加紮實,大前提是一個前人經過大量研究得出的結論,相比自己總結的感受,要更加準確。

搞清對方到底用的是什麼邏輯

有些時候,兩種邏輯推理方法不太容易分辨。因為有些話聽起來是一樣,但是背後推理的邏輯是不同的。

比如「A和B都說附近新開的那個飯店不好吃,那肯定不好吃。」

有些人是基於歸納法的思路:

論據:A說那個店不好吃,B說那個店不好吃結論:所以那個飯店不好吃。

有些人是基於演繹法的思路:

大前提:A和B對美食的要求比較低小前提:A和B說那個新開的店不好吃結論:新開的飯店肯定不好吃

這個大前提在他的腦海中,並沒有說出來。

基於歸納法的人說這句話的時候,重音往往會在「都」字上。

基於演繹法的人說這句話的時候,重音往往會在「A和B」上。

你可以體會一下,重新讀一遍這句話,注意重音的不同:A和B都說附近新開的那個飯店不好吃,那肯定不好吃。

你看,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的內心思路很可能是不同。所以,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你必須知道對方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如果是當面溝通,還能通過語音語調大概猜出對方的邏輯。如果是在網絡上通過文字溝通,那麼就要多想想對方到底是什麼意思。

組合運用

我們平時的數據分析結論,往往就是演繹法和歸納法層層疊加起來的一座邏輯大廈。

比如:

大前提:A公司的拉新策略是社群裂變小前提:我們的拉新策略要模仿A公司的拉新策略結論:我們的拉新策略要模仿社群裂變

那麼大前提是怎麼來的?小前提怎麼來的?

拆解一下,可以得出這樣一幅邏輯結構圖。

以上是一個簡單的案例,通過這樣梳理一下思路,我們就能知道自己結論的邏輯基礎和推理結構到底是什麼。

然後遇到歸納法就反思是否有犯以偏概全的問題,或者能不能用更公認的事實做大前提改成演繹法。

排查演繹法時,看看有沒有大前提、小前提、論述過程等錯誤,根據文章前面提到的錯誤類型一一排查。

這樣思考一遍,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自己或他人推理的薄弱環節。

如果你擁有以上這樣的邏輯思考方式,是不是會發現自己可以輕鬆應對數據分析師崗位要求裡「邏輯推理能力強」這一項要求了。

最後說一個三段論。

大前提:對作者最大的尊重是點讚分享小前提:我尊重作者結論:我要點讚分享~

#專欄作家#

專注用數據驅動業務增長,擅長數據分析、用戶增長。喜歡閱讀、思考和創作。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邏輯思維&分析方法
    本文由作者Wise Wong於社區發布 數據分析的下限,取決於邏輯歸納。與其說提高分析質量,不如說提升邏輯歸納能力。 邏輯歸納,需要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並結合領域知識形成該領域的分析方法。
  • 5個要點,讓你擁有數據分析思維
    本文分析了如何擁有數據分析思維的5個要點:說事實,而不是觀點、用客觀標準代替主觀判斷、不預設立場、演繹而不是歸納、找出背後的邏輯。這其中的區別,便是因為英語母語的人擁有「英語思維」。想要做好數據分析也一樣,單單會工具和技能是不夠的,還必須擁有數據分析思維。數據思維決定了你如何思考問題,如何搭配這些分析方法,如何得出結論,如何確定問題。那麼究竟什麼是分析思維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1.
  • 數據分析能力的核心是思維
    對於業務人,比如產品或運營,數據分析能力的核心不在方法和工具,而在於思維。大多數人錯誤地理解了數據分析,把數據分析能力提升的關鍵放在了方法和工具;對於業務人而言,數據分析的核心思路是,得到兩個變量之間的「量化關係」,用以解釋現象;數據分析的步驟,感知問題、提出假說、選擇表徵、收集數據、分析驗證;提出假說和選擇表徵是很多業務人數據分析做不下去的原因。
  • 高端創新思維,所用的是「意識影像」思維,而非語言的邏輯思維
    其實「黃帝密文」與我們以往所認識的漢字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認識「黃帝密文」, 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能學會一樣在當今的生活、工作中,非常有用的技能——那就是用「意識影像」思維。二、什麼是用「意識影像」思維?現代所有「創新思維」的基礎,就是用「意識影像」思維。「創新思維」與我們平時所認識的「邏輯思維」有著比較大的區別。
  • SPSSAU數據分析思維培養系列2:分析方法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一起學習了如何掌握正確的數據處理思維在完成數據準備和清理工作後,就要進入到正式分析階段,而選擇什麼樣的數據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是關鍵。想要進行科學和系統化的數據分析,分析方法的思維是必備項。本文為SPSSAU數據分析思維培養的第2篇文章,將分別從數據類型談起,剖析數據應該如何分析,包括數據的基礎描述,數據質量的判斷。
  • 數據分析基礎思維之:指標思維
    在數據分析工作中,數據必須呈現的是事實而不能是觀點,這樣才能保證每個人接收到的信息是相同的。而想要保持穩定的事實能力,指標思維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關鍵點。數據分析思維繫列文章第一部分留了一個尾巴,還有一個底層思維——事實思維沒有介紹。但是我覺得事實思維可以直接引申到指標思維,因此乾脆放到一起說。
  • 關禮林:偵查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訓與習慣養成
    (一)偵查邏輯思維的內涵  偵查邏輯思維是偵查員在偵查過程中藉助一定的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是偵查員在辦理犯罪案件時,嚴格遵循思維的邏輯規律和規則,從前提出發通過推理過程得出結論的思維方式,或者以概念為中介,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演繹、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方式,在破案中靈活運用,可以提高思維效率,指導實踐。
  •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能力矩陣:基本能力之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指將思維內容聯結、組織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邏輯思維是人的理性認識階段,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類型反映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過程」、「邏輯指的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是對思維過程的抽象」……上述是一些比較通俗的邏輯思維定義。
  • 數據分析必備——統計學入門基礎知識
    數據之路,與你同行!——數據說·夢想季 導讀:要做好數據分析,除了自身技術硬以及數據思維靈活外,還得學會必備的統計學基礎知識!因此,統計學是數據分析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即通過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數據等手段,以達到推斷所測對象的本質,甚至預測對象未來的一門綜合性科學。統計學用到了大量的數學及其它學科的專業知識,其應用範圍幾乎覆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而在數據量極大的網際網路領域也不例外,因此紮實的統計學基礎是一個優秀的數據人必備的技能。
  • 請尊重邏輯思維中的非邏輯思維
    長期以來,邏輯思維一直被視為科學思維的唯一類型,而非邏輯的思維仍未被重視。非邏輯思維與邏輯思維是相輔相成的,有時非邏輯思維也起著關鍵作用,非邏輯思維是什麼呢?如下圖所示。同時,非邏輯思維還在創造思維的關鍵階段起著重要的作用,思維由經驗到理論的飛躍環節是通過直覺、靈感等非邏輯思維來實現的。非邏輯思維的具體實現途徑,如下圖所示。
  • 3個基礎法則,幫你擺脫低效率,提升邏輯思維
    同樣的問題在很多職場人身上有所體現,因為工作忙、事情多,不論是做營銷計劃、數據分析,還是匯報工作、與客戶溝通,大部分時候都不會思考做什麼、怎麼做,而是「條件反射」的行動,結果是不那麼「高效」的完成任務。與效率低的人相比,高效能的人脫穎而出的主要因素是思維能力的不同,並且在工作時花了更多的時間思考。
  • 大數據信息分析的方法與工具
    那麼大數據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處呢?大數據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夠讓我們從這些數據中分析出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價值的信息。因此,信息分析以事物、現象、數據、信息之間存在的因果關係或相關關係為基礎。,確定性關係主要是數量關係,是定量分析的基礎   2、信息分析的思維模式   (1)樣本微觀分析:信息分析以數據、信息和現象為對象,一般是從全體或總體中選擇部分樣本進行分析,稱為樣本分析或抽樣分析
  • SPSSAU數據分析思維培養系列3:分析思路篇
    本文章為SPSSAU數據分析思維培養的第3期文章。上文講解如何選擇正確的分析方法,除了有正確的分析方法外,還需要把分析方法進行靈活運用。拿到一份數據,應該如何進行分析,總共有幾個步驟,第一步第二步應該做什麼,需要有個宏觀把控,只有這樣才能有規範的研究科學的思維和邏輯。
  • 推薦NO.3∣提升邏輯思維必讀的十本書
    ,批判性是思維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邏輯思維能力,它非常詳細的介紹了對各種信息進行邏輯判斷的步驟 ,這本書確實很「幹」,以至於有時候讀起來會很枯燥,但是非常值得一讀,算是我自己在邏輯思維方面的啟蒙書。全書介紹了利用金字塔原理進行寫作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讀者可以按照書中的方法刻意地對自己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進行邏輯訓練,逐漸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 大數據分析關鍵的5個思維
    數據分析在網際網路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社會對數據分析人才需求量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在朝數據分析的方向發展。但很多人談到數據分析時首先想到的是數據分析工具,如Python、SQL等,卻忽略了數據分析思維的培養。
  • 數學中的邏輯思維(二)——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
    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是對人們運用概念,命題,推理和論證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思維邏輯的基本表現形式。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內容是: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每一思維與其自身是同一的。
  • 零基礎學習數據分析,應該做哪些準備
    大數據是未來發展必然趨勢,不懂數據分析很可能在將來會被時代所淘汰,所以現在很多人都爭搶學習數據分析,而且很多人都是零基礎學習。零基礎學習數據分析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大家提前做一些準備。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盤點一下學習數據分析之前那些必須要做的事。
  • 邏輯思維能力(1)——大腦教育七個認知層級塔之五《童教51》
    大腦教育的七個認知層級塔之五羅輯思維能力(1)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指的是事物內部的一組或者多組關係,事物內部的某種聯繫,就是事物內部之間的規律,更加簡單來說邏輯就是事物的本質。認識這種邏輯的能力,就叫做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是天生就會的,也是需要後天的教育才能逐漸提高。事物內部的關係有很多很多種,比如說有大小的關係,有時間發展的先後關係,有中心發散的關係,有定義解釋的關係,有矛盾對立的關係,有比較的關係,有分析的關係,有分門別類的關係,有類比、比喻的關係,有因果的關係,有上下層級的關係,有從屬的關係,有並列的關係等等。
  • 開發讀者潛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研究發現通過闡述邏輯思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而將邏輯思維分為形式結構思維,概念思維,命題思維推理思維歸納和類比思維因果思維。在經典案例分析和試題實戰訓練中培養和提高。讀者邏輯思維能力。現在公務員考試推行了必勝課。在學界,商界,企業特別關注邏輯思維的能力。發達國家的哲科強調是批判性思維和。辯證唯物主義思維方式。而國人在立場和角度上保持中庸思想受儒教文化影響,導致近代幾百年。
  • 數據產品經理之數據分析與挖掘
    作為如今網際網路+過程中最火熱的關鍵詞之一,大數據越來越火,隨之而來的數據倉庫、數據安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圍繞大數據的商業價值發掘利用相關的技術和知識越來越引起政府、企業和求職者的重視。其中,作為數據產品經理必備的專業知識之一的數據分析可以分為廣義的數據分析和狹義的數據分析,廣義的數據分析就包括狹義的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人們常常提到的數據分析是指狹義的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都是從數據中提取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但互相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