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挖礦到智能合約在過渡到DeFi,誰也未曾想過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會如此的迅速,當絕大部分的人沉迷於數字貨幣造富神話的夢魘中時,依舊有渴望改變世界的科技公司在深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如果說比特幣是去中心化時代的種子,那麼以太坊稚能合約將是去中心化時代的助推器,而DeFi將是區塊鏈技術真正實現賦能實體經濟的唯一途徑。
DeFi的概念尚未提出以前,我們所理解的區塊鏈技術就是簡單的去中心化、點對點交易、不可篡改,社區共識等等簡單的商業邏輯,但究竟如何實現技術賦能經濟似乎依舊是在停滯不前,因此很多行業大佬以及機構看衰各種數字貨幣,本質上是認為無法解決實體經濟供應側改革的技術猶如一場海市蜃樓,亦或者擔心區塊鏈領域的數字貨幣加持會造成新一輪的經濟風暴。直到2018至2019年DeFi的概念被提及,人們才開始重新定義區塊鏈技術。
鏈圈時下火熱的DeFi,究竟是什麼?DeFi,全稱「Decentralized 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在DeFi的世界中,區塊鏈技術替代傳統金融機構成為金融體系的運轉核心,實現了金融無人化、自動化。
那麼DeFi目前究竟處於什麼樣的一個發展階段,我想數據可以說明一切。自2018年開始,運行在以太坊上的分布式金融(DeFi),尤其是非監管金融協議類的項目出現了顯著的增長。目前現存的DeFi協議,可分為以下五類:
1、貸款(Maker,、Compound、 Dharma等)
2、衍生品與預測市場(Synthetix、Augur等)
3、去中心化交易(Uniswap、DutchX、Bancor等)
4、支付渠道(xDai等)
5、資產管理(Set Protocol、WBTC、Melon等)
據統計,目前鎖定在DeFi協議中的以太坊價值,已經從2018年7月的1.81億美元,增長到如今的5億多美元,而這部分以太坊價值約210萬枚ETH,大約佔以太坊總供應量的2%。
儘管如今DeFi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但是依舊不可避免的是現階段的發展依舊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第一個層面,由於用戶使用加密貨幣參與DeFi不同於在交易所的購買、交易等簡單行為,這需要用戶清楚如何創建錢包、管理私鑰、進行籤名等操作流程,並對其中涉及的智能合約、抵押借貸等概念較為理解,對初入門者而言操作起來比較繁瑣。
第二個層面來源於不同主流區塊鏈網絡中優質資產的互相流通是個不小的難題,例如借貸與交易場景中都需要BTC、ETH、USDT等不同資產實現便捷流轉,即需要實現鏈與鏈之間的互通,但當前的跨鏈技術並不成熟。
特別是對去中心化交易所而言,許多建立在以太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由於無法實現與BTC等資產的錨定,故而用戶只能購買在以太坊發行的資產。無法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
第三個層面就是交易以及操作的合法與合規,儘管DeFi強調的是去中心化金融體系,但是畢竟金融與實體都是國之根本,如何在可視化的前提下保證所有交易的合法合規也是目前DeFi所面臨的問題。
第四個層面就是公鏈技術的發展,儘管有很多人都在說DeFi時代成為公鏈崛起的標誌,但是DeFi在運轉的過程中必須依託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數據吞吐速度,如果單純只是作為金融領域的交易價值那無可厚非,但是一旦面臨與實體經濟接軌,以及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借貸功能的開始,對於數據的處理、清算的速度將會異常嚴苛。
第五個層面就是安全性能的提升有待加強,DeFi項目盜幣的情況時有發生,未來將如何解決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儘管DeFi項目面臨著眾多難題,但是至少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優質的DeFi項目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依託於區塊鏈技術的DeFi項目的發展潛力,未來的發展也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展開:
第一、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興起,區別於目前的火幣、中幣、幣安等交易所,用戶想要參與資產置換需要先進行掛單操作,然後進行不同數字資產之間的轉換,而DeFi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來發展方向將會由智能合約直接匹配,伴隨著跨鏈技術的不斷發展,一方進行數字資產需求另一方直接在智能合約進行匹配與置換,傳統的數字資產交易所是以交易所為核心進行撮合交易,而DeFi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以人與人之間進行自由匹配組合,大大提升了交易所得數據處理速度。
第二、DeFi借貸的興起
在傳統的貸款中,借款人和貸方之間有一家銀行,或者銀行就是貸方,例如將房產抵押給銀行。加密貨幣借貸平臺消除了第三方,並為交易雙方提供了由區塊鏈支持的協議,自動執行貸款條款。而DeFi借貸的優勢就在於賦予投資者對額度、利率、協議的控制權並且用抵押物進行擔保,避免信用和風險評估中的人為參與,同時DeFi借貸的模式是以高於借貸額的加密資產進行質押,更好的保護投資者的資金。
第三、Defi項目與實體經濟相結合,
DeFi項目最終的歸宿將是與實體經濟相融合,也就是能夠將實體經濟的有價數據進行界定,將有價數據進行上鏈定義數字貨幣的價值,從而實現可交易化以及基礎管理化,企業的基礎管理決定企業的發展、企業的有價數據決定企業的價值,二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利用區塊鏈的技術對於一些可以定義的有價數據進行賦能,實現多重交易的可視化操作,例如數字藝術、數位音樂、虛擬房地產、VR可穿戴設備、遊戲資產· 活動門票/入場券 、訂閱徽章、區塊鏈域名、代幣化的奢侈品,如葡萄酒等、代幣化的保險單等等都可以作為有價數據轉換為數字資產進行交易以及價值轉移。
第四、DeFi項目的監管進駐
技術層面的發展必須符合一定的法規才能有效的賦能經濟發展,尤其作為率先在金融領域完成突破的區塊鏈技術,所面臨的監管空洞尤其巨大,目前整個的監管體系並不完善,很多人以為監管的進駐是對於去中心化的違背,但是恰恰相反,我個人認為監管的進駐將更好的規範整個DeFi生態的發展,正如剛開始的imToken錢包一樣,只是目前的監管體系並未就區塊鏈行業做出明確定義,我相信伴隨著DeFi項目的發展,目前的監管體系也將隨之改變適應整個DeFi市場的發展。
在不斷從傳統行業的對應玩家汲取營養和借鑑學習的同時,DeFi也展現出自身強大的行業創新能力。因此,我們也相信,DeFi行業的未來發展、價值主張、增長潛能和創新理念將推動數字資產市場走向下一個高度。我們預想,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權益證明機制與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金融將相互融合,形成一個龐大的數字資產金融生態。而在不遠的未來,精巧的衍生品產品和工具將給現如今這個雖然年輕卻已經初具雛形的金融生態增添新一層的魅力,激發各類金融應用達成無限想像。
不是DeFi造就了這個時代,而是這個時代造就了DeFi,眾多企業與機構都在躍躍欲試,想要在DeFi的世界裡獨領風騷,而GSI就是其中一個。
GSI由新加坡數字基金管理委員會以及全球30家老牌交易所共同打造。旨在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不論是在跨境支付、全球貿易、供應鏈金融還是徵信,GSI去中心化金融體系都希望可以融合數據流、信息流、資金流,從而在防範金融風險,簡化對帳、審批、確權、清結算、共享等交易過程方面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DeFi項目的發展趨勢已經證明GSI處在擁抱DeFi項目的最佳時機,而GSI強大的技術應用體系與頂層邏輯設計將會在未來成為引領DeFi項目的最佳選擇。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