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鳴村村支兩委和小傑父母為楊光明老師送來錦旗,錦旗上寫著「愛生如子,德才兼備」。
發現學生缺課,電話家人;父母未回,尋找姐姐;敲門未應,破門而入……他們的努力,如果停留這中間的任何一環,一家四口就可能因為煤氣中毒失去生命。
在這個寒意漸起的冬日,衡陽縣欄壠鄉白水完全小學的兩名老師,用實際行動守護著學生的生命和未來,溫暖了所有人。
一場尋找引發一場生死救援
2020年12月23日早上9點。
衡陽縣欄壠鄉白水完全小學,班主任楊光明走進三年級教室準備上數學課,他發現有一個座位空著。孩子叫小傑,平日裡很少請假,楊光明詢問了來自同一個村子裡的兩名學生,大家都表示上學路上沒有遇見小傑。
楊老師撥打小傑家長聯繫電話,是孩子爺爺的電話號碼,無人接聽。因為是中途接任的班主任,前班主任廖老師已退休,楊光明便去廖老師原來的辦公桌裡去找線索。在那裡,他獲得了另外一個號碼,號碼來自廣東,但還是無人接聽。
班裡有26個孩子,建立了一個家長群,楊光明在群裡@了孩子父母,但也沒回應。
學校位於白水村,學生來自周邊的十裡八鄉,上學路途遠,有的靠山有的臨水,楊光明很是擔心,想弄明白小傑缺課的原因,他跟校長張秋華匯報了此事。
幾經輾轉,楊光明獲知,小傑有一個姐姐在小學隔壁的白水中學讀初中,他立即前往中學,找到校長和任課老師反映情況,提出帶小傑姐姐回家查看情況。與此同時,校長張秋華將車子停在了中學門口。來自廣東的電話也有了回復,是小傑母親,聯繫不上小傑奶奶,她心急如焚,又給村裡的親戚打了電話。
5公裡的山路,有了小傑姐姐的指路,很快就到了。這時,幾個老人家也趕到小傑家門口,喊門無人應答,透過窗戶,隱約發現裡面有人。
楊光明和張秋華迅速聯想到「可能是煤氣中毒」,房子裡邊的人每耽擱一分鐘就多一分鐘的危險,兩人合力將門踹開。
只見一個房間內擺了兩張床,奶奶帶著小傑和一個小女孩睡一張,小傑的伯伯睡在另外一張,密閉的房間裡放著一隻煤爐。大聲呼喊四人,皆沒有反應。而房間內,瀰漫著濃濃的煤氣味。
此時的小傑陷入了昏迷,手掌呈紫紅色,小傑的奶奶則更為嚴重。張秋華和楊光明迅速將門和窗戶打開,趕來的家屬將還未完全熄滅的煤爐搬出,張秋華還搬來電風扇吹風。在穿上外套後,大夥合力將人抱至客廳通風。
很快,村幹部和派出所民警趕來,來自衡陽縣人民醫院的救護車也趕來了現場,將四人送至醫院。確定四人已被救出,兩名老師趕回學校上課。
「愛護學生是教師的職責和本分」
「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我應該愛護好他們,這是教師的職責和本分。」提起救人的事,楊光明只是淡淡地說。樸實的話語裡透出一名師者的大愛與責任。他說,學校的學生多是留守兒童,很多時候需要更上心。
這一切看似偶然,卻又絕非偶然。
人品好,素質高,責任心強,工作出色——這是學校對楊光明老師的評價。楊光明能做出這種舉動,還得益於學校對安全教育的重視,每次開例會,校長張秋華都會反覆強調安全。
「安全是最大的事,一點點失誤都可能造成大事故。」張秋華說。為了防止此類事情發生,學校專門做了一次燒煤取暖的統計,他寫下注意事項,交代孩子和家長一定要注意安全。
欄壠鄉學區學生大多住在農村,大部分家庭用煤爐取暖,學區根據此事多措並舉開展教育,要求各校班主任召開一次以「預防煤氣中毒」為主題的班會,對煤氣中毒的症狀及預防措施作了詳細介紹,使學生了解了煤氣中毒的有關知識,教育學生成為一名安全宣傳員,向家長宣傳,提高家長防範意識,排查家中不安全因素,避免煤氣中毒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