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5 08:4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1 「孕婦煤氣中毒靠糖水救回性命」的報導存在誤導。如果是煤氣中毒,搶救患者的第一要務是把患者移到通風處,喝糖水沒有用。
2 如果不是煤氣中毒,而是低血糖或急性腦供血不足導致的昏迷,喝糖水也沒什麼效果。
3 處理「煤氣中毒」和「喝糖水」之間沒有醫學關聯,媒體報導要多諮詢醫學專業人士的意見,別把錯誤知識當成創造奇蹟的手段傳播。
查證者:胡遠東 | 醫學博士、主治醫師春節期間看到一則新聞在不同媒體平臺出現了多次,《孕婦煤氣中毒昏迷家中,他用一碗糖水救回兩條人命!》,說的是廣東某地一位孕婦在家中洗澡後暈倒,疑是煤氣中毒,出警的民警同志急中生智,灌下去一碗糖水,不久後這位女士就逐漸恢復意識,被送往大醫院繼續搶救後母子平安。
看完新聞,首先是佩服現場民警的熱心和責任心,不過媒體報導這件事情的措施在筆者看來也有很多不妥之處。比如「他用一碗糖水救回兩條人命」、「煤氣中毒的患者,喝了一碗糖水就精神了」,這些表述很容易讓人以為喝糖水是煤氣中毒的有效急救手段,實際上煤氣中毒時喝糖水不但沒有直接的治療作用,可能好心辦壞事。
首先,煤氣中毒是由於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是氧氣的幾百倍,大量一氧化碳結合血紅蛋白後,原本需要血紅蛋白作為載體輸送的氧氣就沒辦法到達身體各個組織器官,導致發生缺氧。
如果新聞中的當事人是煤氣中毒,那麼搶救患者的第一要務是改變環境,把患者移到通風處,吸氧,提高體內氧含量、避免吸入更多一氧化碳加劇中毒,然後才是轉送大醫院做高壓氧等治療。
在本則新聞中,現場民警採取的第一措施「立刻打開門窗加強對流通風」是非常正確的。
其次,從新聞中的描述來看,患者「在洗澡後出現頭暈、嘔吐,然後就昏迷不醒」,除了煤氣中毒,還有很多種疾病都會導致這種情況,比如嚴重低血糖昏迷、洗澡時外周血管擴張導致的急性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腦出血或腦梗塞等等。
在上述這些疾病中,補充糖分只對低血糖有治療作用,其他的疾病都不需要補糖,而即使是低血糖導致的昏迷,也不應該通過灌糖水的方法來治療,因為在昏迷時氣道和食道之間的保護性反射機制消失,灌進去的糖水很可能誤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正確的做法應當是靜脈滴注葡萄糖注射液。
因此,復盤這則新聞:
1、患者真的是煤氣中毒或一過性腦供血不足等其他問題,但程度不嚴重,移到空氣流通處平躺一會兒就自然好轉了——沒必要灌糖水。
2、患者是低血糖,沒完全昏迷,灌糖水能自己喝下去——「煤氣中毒」的判斷有誤。
總之,處理「煤氣中毒」和「喝糖水」之間沒有醫學上的關聯,但筆者也並非要苛求民警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準確地對煤氣中毒和低血糖的臨床表現進行鑑別,而是希望媒體在進行此類正能量新聞的報導時,也能多諮詢醫學專業人士的意見,不要再把「煤氣中毒昏迷時可以灌糖水」這類可能導致不良後果的錯誤知識當成創造奇蹟的手段傳播給更多人了。
(原題為《急救要得法,一碗糖水治不了煤氣中毒》)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