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上樹的「知了猴」
與自己的蟬蛻告別
剛蛻殼的蟬
顏色定型的蒙古寒蟬
奮力掙脫蟬蛻
您知道「金蟬脫殼」是怎麼樣的過程嗎?21日夜到22日凌晨,記者在友誼河邊蹲守,記錄下蟬華麗變身的全過程。
大半生都是「醜小蟲」
蟬的一生長達數年,然而,人們最常見到的,只是它一月左右的生命旅程。從蛻殼的那一刻起,它們的生命就進入倒計時;而這一刻,也是它一生中最為華麗的時刻。
夏日,雄蟬在枝頭鳴叫,不會發聲的雌蟬,通過蟬鳴聲來挑選伴侶,完成交配後,將卵產在樹枝上。
卵孵化出的幼蟲,在地下活動。幼蟲期,是蟬一生中最長的,多達數年之久。
在地下,幼蟲要經歷多次蛻殼。當幼蟲破土而出時,依然是顏色暗淡的醜小蟲。這醜小蟲,人們習慣稱它們「知了猴」。
當醜小蟲用強壯的頭足挖開通道,從地下鑽出的那一刻起,它們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但它們義無反顧,為了生命的傳承。
知了猴都是在夜間破土而出,爬上樹後,再在樹上完成「金蟬脫殼」。它們之所以選擇夜間金蟬脫殼,也是為了躲避天敵,如鳥類。
蛻殼數小時,華麗變身
從知了猴到「金蟬」,只有區區數個小時,但卻是它們一生中最為關鍵的時候。蛻去外殼,知了猴披上「華裳」,就成了蟬,
友誼河邊,有很多水杉和楊樹,這些樹,都是蟬喜歡的。因此,見到金蟬脫殼的機會也較多。當記者抵達時,就找到多隻正在蛻殼的知了猴。
在一棵楊樹上,一隻蟬剛蛻殼不久,另一隻蟬還在「倒掛金鉤」,在最後掙扎出來的一刻,它抓住了已蛻殼蟬的蟬翼,藉助對方的力量,提前成功蛻殼;而對方的蟬翼,被抓後有了缺損,翅膀上不久還多了一顆亮晶晶的液體。
記者拍攝的「金蟬脫殼」,就是昨天「博物志」版面介紹的蒙古寒蟬。它剛蛻殼出來時,身體的顏色,部分如同翠玉。
蟬的翅膀最是華麗。在燈光下,絢麗多彩,且在不斷變化中。其中最亮眼的,就是那一抹金色。這時候觀察蟬的蟬翼,最能感受到「薄如蟬翼」這個成語的奧妙。
剛剛出殼的蟬,其足往往緊緊抓住蟬蛻。仔細觀察蟬蛻的足,上面還有鋸齒一樣的結構,這保證了它們在「金蟬脫殼」時不會掉落。
隨著時間的推移,蟬的色彩還會不斷變深,直到天明時完全定型。對蒙古寒蟬來說,完全定型後,頭部和後背也依然有翠玉的色彩。在揚州4類蟬中,蒙古寒蟬也是色彩最為亮麗的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