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最新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2020-12-15 木木西裡

不知不覺,2020年已到年關。


回顧這一年,艱難苦恨,卻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的腳步。有鑑於此,Nature雜誌精選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供大家學習交流。


註:1. 排名不分先後;

2. 最後一篇為Nature年度最受歡迎科學發現。



1. 發現違背物質-反物質對稱性的現象


在鏡像世界中,反粒子的行為應與粒子相同。但事實證明,輕子、中微子、電子及其更奇特的類似物種,可能不會遵循這種預期模式。



2020年4月15日,T2K協作組織報導了輕子族粒子違反粒子-反粒子鏡相對稱性(也稱為CP對稱性)的可能發現,這可能是首次觀測到宇宙中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起源。



2. 發現《蒙特婁協議》對南半球環流趨勢的暫停起到重要作用


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在南極上空的春季大氣臭氧層中發現了一個臭氧空洞,揭示了人造臭氧消耗物質(ODS)構成的威脅。1987年《蒙特婁協議》及其後續修正案禁止了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和使用。多年來,大氣中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濃度正在下降,出現了臭氧層恢復的初步跡象。2020年3月25日,Antara Banerjee等人報導了自臭氧恢復以來,與空穴有關的循環效應已經暫停,這是第一個正式將環流趨勢的停止歸因於《蒙特婁協議》的影響的人。



3. 發現農業社區的社會結構新特點


愛爾蘭最著名的通道墓是紐格蘭奇(Newgrange)的巨大紀念碑,採用複雜的工程技術建造,可確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中,在長而石砌的通道結束時,墓室被初升的太陽照亮。2020年,6月17日,Lara M. Cassidy等人報導了這一社區人類遺骸的古代DNA,揭示了罕見和意外的亂倫發生率。



大約5000年前,在紐格蘭奇(Newgrange)商會中的一名男子,可能是亂倫婚姻的後代,他的父母要麼是兄弟姐妹,要麼是父母和孩子。這項研究表明,與這座宏偉的紀念碑相關的精英們,可能將亂倫當作維持王朝血統的一種方式。



4. 地面遙感精準度突破性飛躍


地面遙感領域處於根本性飛躍的門檻上:從專注於總體景觀尺度測量到具有在大型區域或全球尺度上繪製每棵樹的位置和冠層大小的潛力。2020年10月14日,Martin Brandt等人報導了他們對覆蓋西撒哈拉和西非薩赫勒地區超過130萬平方公裡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的分析。他們繪製了約18億個單個樹冠的位置和大小,這表明商業衛星已經能夠捕獲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物體的數據,使這一進步將推動我們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的思考,監測,建模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變化。



5. HIV治療技術突破


HIV可以潛伏在病毒庫細胞中幾乎不轉錄,因此很難被免疫系統檢測到。2020年1月22日,J. Victor Garcia團隊和Guido Silvestri團隊分別發展了新的療法,希望扭轉這種潛伏期並增加病毒基因表達,使病毒庫細胞易於被免疫系統清除。兩組描述了對動物模型的幹預,這些幹預可能導致迄今為止報導的最強烈和可再現的電擊。J. Victor Garcia團隊使用了一種名為AZD5582的藥物,可以激活轉錄因子NF-κB(一種主要的HIV-1基因表達促進劑)。Guido Silvestri團隊則結合了兩種免疫幹預措施:抗體介導的CD8+T細胞的耗竭,以及用一種可激活HIV-1轉錄的N-803藥物進行治療。



6. 果蠅為什麼偏食?


果蠅僅以有毒的諾麗果(Morinda citrifolia)為食,他們為什麼如此挑食?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Thomas O. Auer使用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發現了其中奧秘。研究表明,果蠅中表達嗅覺受體蛋白的感覺神經元比其他蠅類要明顯更多,Or22a胺基酸序列的微小變化導致了果蠅對諾麗諾麗果的情有獨鍾。



7. 快速射電暴


2007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一種來自外太空、持續時間只有幾毫秒的無線電波閃光,稱之為快速射電暴(FRBs)。經過十幾年的研究,仍然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成因。2020年11月5日,中外多個國家的科學家通過多個衛星及地面望遠鏡的觀測,分別探測報告首次確定了FRB的起源。這是科學家首次在銀河系內觀測到FRB,他們認為銀河系內的一顆磁星是今年觀測到的FRB的來源,這將幫助我們了解FRB的起源。



8. 冷凍電鏡首次真正實現單原子解析度


2013年以來,冷凍電鏡一直在尋找突破,以擺脫X-射線晶體學,成為結構生物學領域的絕對霸主。但是,它還存在一個關鍵問題懸而未決:解析度不夠高!2020年10月21日,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的生物化學家和電子顯微鏡學家Holger Stark團隊,和英國劍橋分子生物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實驗室(MRC-LMB)的結構生物學家Sjors Scheres和Radu Aricescu領導的團隊,分報導了一項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看見蛋白質中的單個原子。



研究人員在對人膜蛋白進行成像的過程中實現了1.7 Å的解析度,加強了對對人膜蛋白中小分子配位環境、溶劑分子、胺基酸的多種構象、酸性側鏈/聚糖的確切結構進行理解。在對去鐵鐵蛋白進行成像的過程中,實現了1.22 Å的解析度。



9. 是什麼決定了COVID-19的生命威脅?


COVID-19對人類社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是什麼決定了COVID-19是否對生命具有威脅?有鑑於此,Qian Zhang和Paul Bastard等人發現, I型幹擾素(IFN-I)的缺陷會導致COVID-19的嚴重性。IFN-I缺乏會導致不受控制的病毒複製和擴散,也可能對免疫系統功能產生其他後果。另一方面, 在IFN-I誘導途徑中,具有基因突變的個體將得益於幹擾素治療,具有IFN-α和IFN-ω中和抗體的人,可能會適合其他類型幹擾素(例如IFN-β和IFN-λ)的治療方法。



10. 壓力太大,一夜白頭!(年度最受歡迎)


古往今來,春秋名臣伍子胥、法國王后Marie Antoinette以及金毛獅王謝遜都有過一夜白頭的經歷。我們知道極端壓力和憂慮會導致」朝如青絲暮成雪「,但其機制尚未得知。2020年1月22日,哈佛大學Ya-ChiehHsu(許雅捷)研究團隊闡釋了壓力如何催生白髮的研究。


為了檢驗心理或生理壓力是否促進白髮的生成,研究人員使用三種方法來模擬黑毛小鼠的壓力:束縛壓力、慢性不可預知的壓力和傷害感受誘導的壓力。實驗表明:無論何種壓力,都會促進頭髮更早變白。頭髮色素沉著的喪失可能是由於黑色素合成缺陷、分化黑色素細胞的喪失或MeSCs的維持問題。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表明(圖1e):壓力會導致MeSCs喪失。

內容來源:納米人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科普|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分別是……
    時近年底又是評選"年度十大"的日子《自然》選出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科學》選出了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它們分別是什麼?小科這就為親們細細數來《Nature》: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
  • 《自然》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出爐
    當地時間12月14日,《自然》通過其官網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 9 個科學發現的論文發表於《自然》,1 個科學發現的論文發表於《科學》(Science)。愛爾蘭史前貴族墳墓中發現亂倫證據6 月 17 日,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該團隊對一座位於愛爾蘭且具有大約 5000 年歷史的史前陵墓中埋葬的人類遺骸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了墓中所埋葬之人是一級亂倫的後代:他的父母要麼是兄弟姐妹,要麼是父母和孩子。研究團隊推測,這座陵墓中所埋葬的貴族,通過亂倫來維持貴族血統。4.
  • 《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這十大發現包含科學家抗艾研究的最新成果。愛滋病病毒能以「潛伏」形式藏匿在「病毒儲存庫細胞」中,基本不發生轉錄,因此不會被免疫系統發現,而「激活並殺死」療法旨在逆轉這種潛伏。《自然》雜誌表示,兩個研究團隊分別介紹了對動物模型的幹預策略,這可能是迄今報告的最有力、最容易重複的「激活」策略。一項協作試驗報告了可能表明「輕子類粒子打破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的結果。
  • Science重磅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2020年,終於要挺過去了!2020年2月10日,Science收到了第一份關於COVID-19的投稿,並於9天後正式發表。誰都沒有想到,COVID-19會成為2020年最重要的關鍵詞。截止12月中旬,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了200,000多篇相關論文,在非同行評審的預印本伺服器上在線發表的論文數量就更多了。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新華社倫敦12月17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這十大發現包含科學家抗艾研究的最新成果。
  • 《自然》《科學》分別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年十大科學發現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
  • Nature發布2020十大科學人物榜單,李蘭娟、張永振上榜
    被新冠疫情貫穿的 2020 年已接近尾聲。這一年以抗疫為 「主旋律」,佩戴口罩成為 「新常態」。12 月 15 日,國際權威科學雜誌 Nature 發布了 2020 年度影響科學界的十大人物榜單。在 Nature 評選出的十大人物中有 7 人在本年度做出了與新冠病毒相關的驚人發現或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張永振
  • Nature評出年度10大科學發現!中國團隊研究入選
    年,註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沉重打擊。如今,我們最能憑藉的力量便是科學。在2020年的尾聲,Nature 盤點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北京呼風喚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Nature》:2020年10大科學發現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是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為基礎,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遴選並發布十大科學問題已成為每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重要活動「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活動由科技導報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雜誌社、愛思唯爾(Elsevier)、英國工程技術學會
  • 2020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2020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在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周濟和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 科技|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Nature》: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  這十大科學發現涉及14篇研究論文,其中12篇發表於《自然》雜誌,另兩篇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  01、打破物質-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
  • 「Nature」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發現:生命科學佔半數,趕緊過來圍觀
    年,註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沉重打擊,如今疫情已經持續一年,卻仍未見停止的趨勢,面對疫情,我們既感受到了人類身體的渺小,也感受到了科學精神的偉大。如今,我們最能憑藉的力量便是科學。
  •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10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Nature:2020年10大科學發現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這十大科學發現涉及14篇研究論文,其中12篇發表於《自然》雜誌,另兩篇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
  • 2020年十大破紀錄科學發現出爐:最長閃電長約700公裡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人類因新冠疫情自我隔離之際,宇宙以及其間的萬事萬物並不吝於向人類展示其博大、深邃、可愛與神秘,有些被敏銳的科學家捕捉到,成為破紀錄的發現。
  • Nature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的研究入選
    2020年,註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沉重打擊,如今疫情已經持續一年,卻仍未見停止的趨勢,面對疫情,我們既感受到了人類身體的渺小,也感受到了科學精神的偉大。荀子曰: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如今,我們最能憑藉的力量便是科學。
  • 剛剛,2020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在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周濟和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 剛剛,2020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在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周濟和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 史無前例的2020!《自然》十大科學人物出爐:李蘭娟、張永振、譚德塞、福奇等人上榜
    年最重大科學事件的幾位人物」。他們可能參與了重大發現、引起了人們對關鍵問題的關注,也可能因為做出的爭議性行動而聲名狼藉。顯然,這並非獎項或排名,而是通過介紹參與其中的人物身上引人入勝的故事,來突出科學領域中發生的關鍵事件的一種方式。
  • Nature盤點:2020年十大生命科學封面文章丨梅斯評述
    原創 Jessica MedSci梅斯導語:2020年度生命科學研究top10盤點來咯~2020年接近尾聲,梅斯醫學為大家盤點了《自然》(Nature)雜誌2020年發表的十項生命科學封面文章,包括p53缺失可驅動頭頸癌中的神經元重新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