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出爐

2020-12-24 北京科協

當地時間12月14日,《自然》通過其官網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其中 9 個科學發現的論文發表於《自然》,1 個科學發現的論文發表於《科學》(Science)。具體內容如下:
1. 打破物質-反物質對稱性
4 月 15 日,日本 T2K 中微子合作組發表論文,首次提供了宇宙中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起源的證據。T2K 合作組收集了 2009-2018 年間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數據,通過結合其他的中微子振蕩實驗,研究人員理清了轉換概率對於不同參數的依賴性並給出了 CP 破缺證據。
2. 南極臭氧空洞的恢復
3 月 25 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指出因禁止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和使用相關法案(如 1987 年《蒙特婁議定書》)的實行,大氣中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濃度正在下降,臭氧層出現恢復的初步跡象。
3. 愛爾蘭史前貴族墳墓中發現亂倫證據
6 月 17 日,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該團隊對一座位於愛爾蘭且具有大約 5000 年歷史的史前陵墓中埋葬的人類遺骸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了墓中所埋葬之人是一級亂倫的後代:他的父母要麼是兄弟姐妹,要麼是父母和孩子。研究團隊推測,這座陵墓中所埋葬的貴族,通過亂倫來維持貴族血統。
4. 利用衛星繪製樹木地圖
10 月 14 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美國航天局合作發表論文,通過對覆蓋西撒哈拉和西非薩赫勒地區超過 130 萬平方公裡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的分析,繪製了超過 18 億棵樹木的位置和大小。這將推動人類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的思考、監測、建模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變化。
5. 激活潛伏期的愛滋病毒
1 月 22 日,美國埃默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兩篇論文[a,b],通過「激活並殺死」(shock and kill)的方法,利用可促進愛滋病毒(HIV)轉錄的藥物激活位於潛伏期的病毒,增加病毒基因表達,使得免疫系統更好地識別並消滅被病毒侵入的細胞。
6. 揭秘果蠅挑食行為
3 月 4 日,瑞士洛桑大學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揭示果蠅(Drosophila sechellia)挑食的原因。通過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研究者發現一種氣味受體蛋白 Or22a 在該種果蠅的感覺神經元中更為豐富的表達導致了這種行為的發生。
7. 首次觀測到銀河系內快速射電暴
11 月 4 日,《自然》同期發表三篇論文,首次報導了在銀河系內觀測到的快速射電暴[a,b,c]。這三項最新觀測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一,其中第三篇論文來自中國團隊,觀測結果來自中國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極強磁場中子星也成為了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
8. 冷凍電鏡達到原子解析度
10 月 21 日,兩篇同期發表的《自然》論文,首次報導了冷凍電鏡解析度提高到單個原子水平[a,b]。這一裡程碑式的突破,鞏固了冷凍電鏡在繪製蛋白質結構圖譜中的主導工具地位,並有助於開發出副作用更少,效果更好的藥物。
9. 幹擾素缺乏會導致新冠重症
10 月 23 日,《科學》同期發表了兩篇論文,揭示了 I 型幹擾素(IFN)缺失在新冠重症患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a,b]。研究揭示,至少 3.5% 新冠重症患者存在與 I 型幹擾素相關的常染色體遺傳的基因位點突變;至少 10% 新冠重症患者體內存在針對 I 型幹擾素自身中和性抗體。研究提供了通過篩查預測患者發展成重症傾向這一思路,同時為治療和幹預提供了新選擇。
10. 應激/壓力如何使頭髮變白
1 月 22 日,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表論文,首次揭示了應激/壓力引起白髮這一現象的具體機制:應激狀態啟動了作戰或逃跑反應一部分的交感神經系統,對毛囊中的色素幹細胞造成了永久性損害。這些發現有助於研究應激狀態對各種器官和組織的廣泛影響,也為尋找阻止和逆轉這種破壞性作用的方法指出方向。
此外,《自然》還專門盤點了針對 2020 年新冠病毒的研究進展,以及 2020 年最佳科學影像。(Nature)

相關焦點

  • 《自然》《科學》分別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年十大科學發現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
  • 《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這十大發現包含科學家抗艾研究的最新成果。愛滋病病毒能以「潛伏」形式藏匿在「病毒儲存庫細胞」中,基本不發生轉錄,因此不會被免疫系統發現,而「激活並殺死」療法旨在逆轉這種潛伏。《自然》雜誌表示,兩個研究團隊分別介紹了對動物模型的幹預策略,這可能是迄今報告的最有力、最容易重複的「激活」策略。一項協作試驗報告了可能表明「輕子類粒子打破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的結果。
  • 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新鮮出爐!
    《自然》評選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新鮮出爐!究竟有哪些發現?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一看吧!1987年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隨後的修正案禁止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因此,大氣中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濃度正在下降,臭氧層恢復的初步跡象已經出現。研究顯示,自臭氧恢復開始以來,與空洞相關的環流效應已經暫停,這種作用是各國履行《蒙特婁議定書》的直接結果。
  • 英國《自然》雜誌選出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新華社倫敦12月17日電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對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科研進展進行總結。該雜誌最新選出的2020年10項重大發現涵蓋了物理學、醫學、天文學、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成果。這十大發現包含科學家抗艾研究的最新成果。
  • 《環球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這些值得銘記
    《環球科學》雜誌近日在專家顧問團隊和優秀學術媒體的大力支持下評選出了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今年那些影響深遠的科學瞬間。這也是時隔44年後,人類再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這些樣本有望填補此前月球樣本的空白時間段,構建更加完整的月球演化歷史。3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在距離首次發現超導現象100多年後,人類首次見證了室溫超導的誕生。2020年10月15日,《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內華達大學等多個研究單位合作完成的室溫超導實驗結果。
  • 2020年十大破紀錄科學發現出爐:最長閃電長約700公裡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人類因新冠疫情自我隔離之際,宇宙以及其間的萬事萬物並不吝於向人類展示其博大、深邃、可愛與神秘,有些被敏銳的科學家捕捉到,成為破紀錄的發現。
  • 科普|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分別是……
    時近年底又是評選"年度十大"的日子《自然》選出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科學》選出了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它們分別是什麼?小科這就為親們細細數來《Nature》: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來源:科技日報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來源:中新網《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實習記者 張佳欣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 2.《蒙特婁議定書》「癒合」臭氧「傷口」; 3.衛星可能很快會繪製出地球上每一棵樹;4.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後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粒子-反粒子鏡像對稱性也被稱為電荷共軛宇稱反演對稱(CP對稱)。
  • 2020年中國十大醜陋建築出爐
    ► 文 觀察者網 張照棟 今年份的中國十大醜陋建築出爐了。 12月23日,建築暢言網第十一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評選(以下簡稱「醜建」)年終評審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與藝術史學者王明賢、著名建築評論家顧孟潮、中房集團建築設計事務所(綜合甲級)主要創建人布正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周榕等多位業界權威專家依照評選標準,經過多輪細緻斟酌,最終評選出2020年第十一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榜單:
  • 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安慶這個地方上榜!
    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安慶這個地方上榜! 2020-01-14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史無前例的2020!《自然》十大科學人物出爐:李蘭娟、張永振、譚德塞、福奇等人上榜
    》特寫板塊主編 Rich Monastersky 稱他們為「參與 2020 年最重大科學事件的幾位人物」。2020《自然》十大科學人物完整名單附:《自然》發布 2020 年十大科學發現》在線發布了 2020 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包括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HIV 治療技術新突破、冷凍電鏡首次實現單原子解析度,以及壓力如何導致頭髮變白等。
  • 《環球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新冠疫情下科學依然精彩
    2020年,我們經歷了一個特殊的年份。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下,科學雖會遭遇波折,但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滯。從第一次室溫超導到實現量子優越性,我們為未來構築起更多可能;從第一張人類細胞圖譜到破解蛋白摺疊難題,人類也在重新認識生命的本質。
  • 2020十大網絡用語出爐
    2020十大網絡用語出爐: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碟行動、奧利給、好傢夥、奪冠、不約而同、集美。有你常用的嗎?
  • 2020年十大熱詞出爐:打工人、雙節棍等趣味新詞上榜
    2020年十大熱詞出爐:打工人、雙節棍等趣味新詞上榜 來源:站長之家 • 2020-11-10 14:36:50 近日,
  • 《自然》評選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1987年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隨後的修正案禁止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的物質。因此,大氣中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濃度正在下降,臭氧層恢復的初步跡象已經出現。研究顯示,自臭氧恢復開始以來,與空洞相關的環流效應已經暫停,這種作用是各國履行《蒙特婁議定書》的直接結果。
  • Nature最新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不知不覺,2020年已到年關。回顧這一年,艱難苦恨,卻阻擋不住科學發展的的腳步。有鑑於此,Nature雜誌精選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供大家學習交流。註:1. 排名不分先後; 2. 最後一篇為Nature年度最受歡迎科學發現。
  • 2020《自然》年度十大人物:直面科學和社會挑戰
    本周,《自然》發表了2020年度十大人物,這十人由《自然》的編輯從每年的重大科學事件中選出。「在COVID-19大流行肆虐世界的這一年裡,《自然》從全球選出了參與2020年最重大科學事件的幾位人物。」《自然》特寫部主編Rich Monastersky說。